犊牛早期补料及早期断奶技术
2013-10-09景许连
文 / 景许连
(江苏省镇江市长江乳业有限公司)
犊牛的哺乳期是实现从单胃消化转变为复胃消化,从以牛乳营养为主向以草料营养为主的过渡时期,因此这段时间的饲养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在奶牛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犊牛的早期断奶技术已相当普及,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起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早期补料和早期断奶技术可促进犊牛消化系统的生长发育,降低犊牛的培育成本,有利于后备奶牛的成长和成母牛生产性能的发挥,是当前奶牛养殖常用的先进技术之一。
1 早期补料的依据与意义
1.1 早期补料的依据
1.1.1 犊牛瘤胃的发育
犊牛早期补料以其特殊的消化生理特性为依据。哺乳期犊牛主要以牛奶获取营养,初生犊牛的消化方式与单胃动物相同,皱胃是唯一发育完全并具有消化功能的胃。犊牛瘤胃容积小,瘤胃在出生后2~3 周开始迅速发育,3~7 周是从不反刍向反刍的过渡阶段,7 周后才具备正常反刍功能。在前三胃的消化功能还没有建立以前,此时主要靠皱胃进行消化[1]。
早期补料即对犊牛补饲适量的精料和干草,这样可刺激瘤胃快速发育,促进瘤胃微生物菌群的建立与增殖;同时饲草在瘤胃内进行发酵,其发酵产物对瘤胃黏膜乳头的发育有刺激作用。提高精料比例有利于瘤胃黏膜乳头的成长,提高干草比例则有利于瘤胃的容积扩大和组织发育。如果仅喂全乳,56 天后瘤网胃容积相对较小,84 天瘤胃发育完全停滞。
1.1.2 犊牛消化道的消化酶
初乳进入犊牛的皱胃后才能刺激皱胃分泌胃液,此时皱胃中仅有凝乳酶参与消化;犊牛不可以消化植物性饲料,因为胃蛋白酶作用很弱,犊牛一般在出生14 天左右才开始分泌胃蛋白酶;犊牛能消化脂肪,因为犊牛胰液中存在脂肪消化酶,且56 日龄时胰脂肪酶活力达最高水平;犊牛具有逐渐消化利用淀粉的能力,犊牛哺乳以后,产乳糖酶量逐渐减少,产麦芽糖酶量迅速增加;但犊牛由于缺乏蔗糖酶而不能消化蔗糖[2]。因此要根据消化酶的产生特点为犊牛提供易消化的营养物质,从而制定合理的早期断奶方案。
1.2 早期补料的意义
犊牛早期补料,一方面可以提高断奶中和断奶后的犊牛增重速度,降低犊牛培育成本。有研究显示:早期补料的犊牛断奶体重比不补料的犊牛断奶体重高30~50 kg;早期补料的饲料报酬高,可达(2.8~3.2)∶1;早期补料可以替代大量全乳或代乳品的使用,从而节约乳或代乳品。另一方面,早期补料可以促进犊牛瘤胃的充分发育而使犊牛加快生长,增强抗病能力,减少发病率和降低死亡率;后备牛成年后瘤胃的体积更大,从而为高产或高生长速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早期补料的方法
2.1 采用开食料
开食料最好采用营养全面、消化率高、使用方便的颗粒料,要求具有良好的适口性、低含量的粗纤维、高含量的蛋白质(蛋白质含量通常为15%~20%)等特点。在犊牛出生后14~20 天开始训练早期补料,先将少量饲料抹在犊牛口角和鼻镜周围以任其舔食,最初每天喂量10~20 g,几天后逐渐增加到80~100 g,30 天时日采食量达250~300 g,60 天时达800 g。犊牛断奶的时间主要取决于精料的采食量,当连续3 天采食超过500 g精料时即可考虑断奶[3]。
2.2 给予优质青干草
优质青干草应以优质豆科和禾本科牧草为主,及时给犊牛饲喂青干草,一方面能够促进瘤网胃的发育;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犊牛采食垫草,从而减少下痢的发生。
2.3 过好换料关
由全乳转换为代乳料,再转换为精料的补饲过程中,由于饲料组成及营养成分的改变,犊牛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表现,如精神不振、喜卧、嗜睡等,主要是因为犊牛消化功能不健全,胃吸收能力差,营养暂时性吸收不足所致。此时应严格掌握饲料质量和饲喂标准,让犊牛安全度过换料关。
3 早期断奶技术的关键措施
目前,奶牛场普遍采用犊牛60 日龄断奶,一些饲养技术先进的奶牛场甚至采用30~45 日龄断奶。犊牛早期断奶的时间不宜采用“一刀切”的办法,应根据奶牛场的饲养技术水平、犊牛的体况和补饲饲料的质量而定。在我国当前的饲养水平下,一般采用总喂乳量250~300 kg、60 日龄断奶比较合适[4]。
3.1 加强干乳期奶牛的饲养管理
在妊娠的最后2 个月,犊牛胎儿的绝对增重占出生重的80%以上。因此,加强干乳期奶牛的饲养管理是保证获得较大出生重的重要举措之一,也为犊牛的早期断奶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5],还能提高初乳量和品质,从而保证犊牛健康生长。
3.2 加强初生犊牛的护理
初生犊牛适应性差,免疫力低,易受环境影响而发病甚至死亡。因此,给初生犊牛创造适宜环境,加强犊牛护理,完善犊牛机体防御机制至关重要,重点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2.1 把好接产关
犊牛出生后要及时消除口、鼻中的黏液,以利于呼吸,防止出现窒息;同时用清洁、干燥的抹布擦干身上黏液,以防受凉感冒;然后在距腹壁6~8 cm处剪断脐带,并用5%的碘酒消毒断口,切记不要将药液灌入脐带内,以免造成组织充血、肿胀,诱发脐带炎;尽快去除四肢的软蹄。
3.2.2 单栏培育
初生犊牛应采用单栏饲养,可避免相互吸吮,减少疾病传播,降低犊牛发病率。圈舍要求清洁干燥,采光通风良好,室温15~20 ℃,并进行定期消毒,使用消毒剂对地面、墙壁、栏杆、草架等全面彻底消毒。
3.2.3 精心护理
每天细心观察犊牛的采食、饮水、粪便及精神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到“勤打扫、勤消毒、勤观察”。
3.2.4 加强运动
运动对提高犊牛的新陈代谢水平,改善血液循环及肺部发育,增大胃肠容积均有良好作用,有利于犊牛增强体质,促进其生长发育[6]。
3.3 尽早饲喂充足的初乳
初乳是母牛产犊后5~7 天内所产的乳。初乳具有营养丰富、免疫保健的作用,是出生犊牛不可缺少的天然营养品。母牛初乳的成分随犊牛日龄的增长而变化,免疫球蛋白浓度和营养价值逐渐降低;犊牛对初乳中营养成分的吸收率随日龄的增长也降低,犊牛出生后1 h内对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的吸收率最高,可达100%,10 h后仅为20%,12 h后就几乎不能直接吸收了[7]。犊牛越早吃到初乳,其血液中免疫球蛋白量越多,抵抗力越高,病死率越低。
初乳第一次的喂量根据犊牛的体重及健康状况确定。特别要注意第一次初乳喂量不宜太多,否则易引起消化不良。在出生后头几天中,初乳供给量可为体重的1/5左右,每天分2~3次,奶温应控制在35~38 ℃[8]。喂足初乳可为早期断奶创造有利条件。
3.4 常乳及代乳粉的饲喂
饲喂犊牛过程中应严格注意两点:首先,从第一次喂初乳开始,头几天使用带奶嘴的奶瓶饲喂,这样可以控制犊牛的饮奶速度,使其缓慢吸奶,可以减少腹泻;几天后即可训练小牛直接从奶桶饮奶,并注意喂奶用具的严格消毒。其次,要做到“定质、定量、定温、定时”。在断奶之前每天饲喂分2~3 次,第1周内初乳的饲喂温度与体温接近,以后常乳及代乳粉保持25~30 ℃,饲喂完毕后用清洁的毛巾擦拭犊牛嘴边,防止犊牛产生舔癖。随着日龄的增长,犊牛的食量不断增加,限制奶液的摄入可以尽早地让犊牛开始适应固体饲料。犊牛饲喂顺序一般是先喂牛奶,然后喂精料,最后喂草料。
3.5 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
犊牛出生后头1周,在饲喂牛奶、代乳粉和开食料的同时,还应给犊牛补充足够清洁、新鲜的饮水。饮水对犊牛开食料的采食量影响很大,当饮水不足或不给其饮水时,开食料的采食量不及1/3,日增重减少41%。此外,代乳料应稀释至固形物含量不高于20%,保证犊牛自由饮水。
3.6 环境卫生与疾病防治
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是预防犊牛发生疾病的关键措施之一。哺乳期犊牛应饲养在清洁、干燥,采光良好,空气新鲜,避免受病原菌污染的专用犊牛栏中;及时清除粪尿,更换垫草,以防犊牛受潮、寒风侵袭和饮脏水;牛舍温度在15 ℃左右,相对湿度为50%~70%;腹泻是严重威胁犊牛生产的疾病之一,要及时观察犊牛粪便,判断腹泻程度及分析腹泻原因,根据不同原因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9]。
4 小结
只有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才能成功实现犊牛的早期补料和早期断奶,提高犊牛成活率,培育出符合标准体重和体尺的后备母牛。犊牛出生体重大,供给足量初乳是前提条件;及时补饲优质代乳料,提供合适的粗精饲料是关键技术措施;保持良好的卫生保健是重要保障。科学的早期断奶可降低后备母牛的培育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早期采食粗精饲料可增强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提高犊牛的抗病力,促进犊牛生长发育,培育出优良后备母牛。
[1] 李辉,刁其玉. 断奶日龄对早期断奶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2006(3):14-17.
[2] 赵晓静,李建国,李秋凤,等. 早期断奶犊牛的饲喂与管理. 饲料研究,2005(9):57-59.
[3] 胡国良. 犊牛早期断奶效果观察.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01(1):8.
[4] 刘云波. 奶牛犊牛早期断奶关键技术措施. 饲料研究,2003(3):41-42.
[5] 张伟. 奶牛犊早期断奶对增重效果及经济效益影响的对比试验. 中国畜牧兽医,2007(3):31-32.
[6] 赵晓静,李建国,王占东,等. 犊牛早期断奶的饲养技术关键. 黑龙江畜牧兽医,2005(3):22-23.
[7] 孟庆翔主译. 奶牛营养需要.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8] 邵竞晗,张瑞玲,李丙文,等. 奶牛犊牛的饲喂与管理. 河南畜牧兽医,2003,24(1):149.
[9] 谷润林. 奶牛犊牛的饲养与培育. 内蒙古畜牧科学,2003(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