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奶牛饲料饲养研究新进展
2013-10-09王加启
文∕王加启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王加启
高产奶牛到底是什么概念?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对高产奶牛的看法也不一样,有针对个体的,有针对群体的,也有针对产量的。国际上一种最新观点是,高产奶牛不但要有高的产量,还要有相对长的使用寿命。因此,对于我国现在所谓的高产奶牛,除了要重视产奶量,还应注重奶牛的使用寿命和终生效率,只有进行综合评价才能使高产奶牛的判断更加准确。养殖者应该在生产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使奶牛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高产。当然,要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一段时间。
要实现奶牛的高产,除了遗传育种外,还有很多需要精心做的工作,比如饲料的使用、饲养技术的提高、管理模式的改进、疾病的防制等。很多牛场通过引种、育种等方法拥有了很好的奶牛品种,但是产奶量却不高,甚至一些牛场连成本都保不住,这与奶牛场的饲养管理水平直接相关。因此,如何饲养高产奶牛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1 饲料
饲料对于高产奶牛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饲料使用中要关注以下细节:DDGS的配比;青贮饲料制作要点;合理利用粗饲料有效预防瘤胃酸中毒的危害;过瘤胃色氨酸的利用等。
1.1 DDGS
DDGS是奶牛养殖的必需饲料,但是它的使用却很难把握。DDGS是酒糟蛋白饲料,即含有可溶固形物的干酒糟。在以玉米为原料发酵制取乙醇的过程中,其中的淀粉被转化成乙醇和二氧化碳,其它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等留在酒糟中,同时由于微生物的作用,酒糟中蛋白质、B族维生素及氨基酸含量均比玉米有所增加,并含有促生长因子。使用DDGS可以降低奶牛的饲料成本,但是利用不好会有很多劣势。
表1 干酒糟与可溶物不同比例的搭配对DDGS成分的影响
1.1.1 营养成分变异大
营养成分变异大,不能一味归咎于生产厂家偷工减料或是加工工艺出了问题,也可能是DDGS本身成分的问题。DDGS是酒糟和液体的混合物,干酒糟是一种成分,液体蒸干后析出可溶物又是一种成分,这两种成分的差别是比较大的。所以当干酒糟与可溶物的比例不一样时,DDGS成分的变化会很大。由表1可以看出,干酒糟中粗蛋白(CP)含量为34.3%,而可溶物中粗蛋白含量只有22.4%,相差了11.9个百分点;干酒糟中脂肪含量为8.9%,而可溶物中脂肪含量为18.6%,多出9.7 个百分点。
奶牛场在使用DDGS时,先要观察干酒糟和可溶物的比例,选择合适的比例。对于奶牛场来说,假如能量因素更重要,就应选择可溶物含量比较高的DDGS;假如蛋白质因素更重要,就应选择干酒糟含量比较高的DDGS。如果奶牛场已经达到了规模化水平,可以直接和生产厂家谈判,采购成分比例特定的DDGS。奶牛场要做好细节工作,不要轻视饲料原料,否则奶牛场的生产就达不到既定目标。
1.1.2 DDGS对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
DDGS是一种很好的饲料原料,但使用量超过饲料的30%时,奶牛的产奶量开始下降,所以在生产过程中要注意DDGS的用量,不能盲目地使用。
当DDGS的使用量不超过饲料的30%时,乳成分中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没有显著变化。而当比例超过30%时,乳蛋白率开始下降(表2)。有的牛场中乳蛋白率不高,尝试各种方法均不凑效,其实原因常常隐藏在每种饲料原料中,甚至每一个工作细节中。
1.1.3 DDGS的安全检测
奶牛场除了要做好营养质量检测外,还要做好抗生素检测和霉菌毒素检测。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利用玉米发酵制取乙醇之前,都要经过灭菌程序,但灭菌的方式多种多样。有些生产厂家往往以酒精产量最大化为原则,没有考虑副产品作为饲料的用途,使用抗生素进行灭菌,这样就会给奶牛养殖业带来潜在的风险。另外,玉米也是黄曲霉毒素易生长的底物,霉菌毒素的检测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奶牛场在大量使用DDGS时,抗生素检测和霉菌毒素控制是两个必不可少的内容,否则将无法生产出安全的牛奶。一旦牛奶出了问题,也不能立即找到原因。
综上所述,奶牛场在使用DDGS时,应牢记以下这三个观点:一要把握好DDGS成分的比例;二要掌握DDGS的用量;三要控制好DDGS的质量安全。只有这样,才能起到很好的应用效果。
1.2 青贮制作
玉米青贮的规模不是做得越大越好,而是应保证青贮制作规范化。有时候,尽管花了很大气力,制作出的青贮形式相同,而实质差别却很大,就会导致营养价值完全不一样,奶牛饲喂效果也不同。
青贮制作是奶牛养殖中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一定要做好细节工作。例如,切碎的长度和切碎的方式将直接影响着青贮的压实程度、表观和发酵效果;挤压同样重要,如果青贮在切割之前没有经过挤压,就很难保证切出理想的长度;机械工程的发展往往给畜牧业带来巨大的进步,因此要掌握青贮制作过程中的新技术、新工艺。
我国青贮玉米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 干物质含量低,青贮中干物质的含量较高时可以达到33%,但大多数青贮很难超过30%,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② 长度不均且大多较长,这是因为铡刀运转较快,有些工人责任心不强,将全株玉米连推带扔放进机器;③ 不进行挤压处理。制作青贮的过程中有很多要改进的问题,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使用自己的智慧来解决。
1.3 粗饲料
粗饲料除了给奶牛提供营养外,还有很多生理作用,如刺激咀嚼、产生唾液、维持瘤胃pH值等。
1.3.1 粗饲料的作用
粗饲料对奶牛的影响是长久的,因为缺乏粗饲料对瘤胃内壁的发育有直接的影响。当饲喂正常量的粗饲料时,瘤胃壁十分均匀、健康。当粗饲料不足时,瘤胃壁扁平,内壁增厚。所以,粗饲料的饲喂量不仅关系到奶牛营养的满足,也直接影响了其机体的健康。粗饲料中最重要的是中性洗涤纤维的含量,它直接保证瘤胃的健康。但是要注意粗饲料和苜蓿的长度,粗饲料过长会使奶牛的咀嚼次数增加,苜蓿过短会降低瘤胃pH值。
1.3.2 瘤胃酸中毒的危害
奶牛瘤胃酸中毒以pH值为界限,以时间为界限,还以瘤胃的温度为界限。平均瘤胃pH值为6.0,最低瘤胃pH值为5.5,也是判断亚临床瘤胃酸中毒的界限。每天瘤胃pH值低于5.8的持续时间大于3小时,瘤胃温度超过39.2 ℃,可视为瘤胃酸中毒。瘤胃温度与瘤胃pH值呈高度负相关。判断瘤胃酸中毒有时不必使用仪器,经验丰富的养殖人员从奶牛的呼吸就能感觉到瘤胃温度的升高,这也是管理高产奶牛场时的一个重要指标。
正常pH值下的瘤胃粘膜上皮乳头均匀,功能良好。一旦出现了长期的瘤胃酸中毒,瘤胃粘膜上皮乳头开始整片脱落,而且恢复很难,奶牛的消化、吸收功能不断减退。有些奶牛肠胃功能不好,使用寿命也短,正是这个原因。
瘤胃酸中毒与肢蹄病也是密切相关的。有些牛场一发现肢蹄病,就用硫酸铜蹄浴,却没有治疗作用。因为不是所有的炎症都是由细菌引起,不是所有的肢蹄病都需要使用硫酸铜杀菌。有些患有瘤胃酸中毒的奶牛,其瘤胃内的毒素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肢蹄,也会引发肢蹄病。有文献指出,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引发的肢蹄病发生率是6%,但是当酸度比较明显的时候,肢蹄病发生率能达到22%。可见,瘤胃酸中毒与肢蹄病的相关性比较明显。
1.3.3 瘤胃酸中毒的防治
瘤胃酸中毒归根结底还是瘤胃酸碱平衡的问题,生产中有很多较好的方法防治瘤胃酸中毒,到目前为止最常用与最好用的方法还是使用小苏打、氧化镁。它们对瘤胃酸中毒的治疗效果比较明显。小苏打对泌乳牛生产性能的改善也有显著的效果。由图1和图2可以看出,无论是使用精粗比为50∶50的中等精料,还是使用精粗比为75∶25的高精料,添加1.2%小苏打后,奶牛的采食量和产奶量都有明显的提高。
酵母培养物对瘤胃酸中毒也有治疗效果,这是一个新的研究进展。大部分文献认为它有稳定瘤胃发酵的作用,但是有文献指出酵母培养物的效果不稳定,所以使用的时候要注意,并要考虑它的投入产出比。
1.4 过瘤胃色氨酸
图2 中等精料和高精料中添加小苏打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
表3 日粮添加过瘤胃色氨酸对乳成分的影响
通过调节奶牛的神经内分泌可以提升氨基酸转运体系,增加乳腺血流量,血流量与产奶量呈正相关,加大乳腺氨基酸的摄取和利用,从而提高乳蛋白的合成。由表3可以看出,过瘤胃色氨酸的利用可以显著提高乳蛋白率和总固形物的比率。养分的过瘤胃保护是反刍动物饲料发展的下一个增长点。虽然此研究对于许多人来说还很神秘,但是应用不难,只要有一个质量较好的流化床,就可以将原料制成过瘤胃养分,例如过瘤胃蛋氨酸、过瘤胃色氨酸、过瘤胃胆碱,而且能收到很好的应用效果。随着养殖技术的进步,奶牛的产奶量在逐步提高,但是奶牛对一些疾病更加敏感,营养缺乏的可能性也提高了,这时就更需要更多的过瘤胃养分去支持奶牛生产。
2 饲养技术
目前,很多规模奶牛场都使用了TMR技术。TMR的应用确实是奶牛养殖业的一场技术革命。它不仅在饲喂形式上有所创新,而且在饲喂内容上也有改善。回顾奶牛精粗饲料分别饲喂的情形,粗饲料过食会营养不足,精饲料过食会引起酸中毒,而且奶牛每天饲喂两次,每次饲喂后的瘤胃pH值就会有很大的波动。但自从有了TMR以后,瘤胃pH值基本上是稳定的,奶牛也会比较舒适,只有奶牛舒适了,奶牛才能健康,才能充分发挥产奶性能。因此,TMR对奶牛的舒适而言是一场革命,对人的饲喂技术而言也是一场革命。真正的TMR应该是24小时不断料,这也是TMR技术的关键。这样既可以让牛吃到足够的饲料,又可以保证饲料的新鲜。以色列奶牛场的年平均单产能达到11吨,就是因为他们的技术水平较高,且操作比较规范。当我国奶牛场的技术尚达不到较高水平时,不能盲目地追求高产,否则将以牺牲奶牛的健康为代价。
奶牛日粮按操作流程分为计算日粮、成品日粮、饲槽日粮和食后日粮四种。其中,关键是饲槽日粮,即奶牛吃进去的日粮。牛场要掌握饲槽日粮的实际状况,日粮的配方只是基础,不是全部,除了有合适的配方,还要有较高的应用水平。
3 饲养模式
相对饲料和饲养技术而言,饲养模式的改变更为艰难。要吸取奶业发达国家的经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饲养模式,走现代奶业发展之路
3.1 降低发展速度,发展优质乳
现阶段,我国奶业发展的出路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个人认为中国奶业发展的出路是消费。目前,有很多国内消费者到国外买奶粉,可见消费者对我国奶业的信心不足。一旦信心不足,会给养殖者带来更大的困难与压力。奶业同仁要转变思路,优质乳是奶业发展的唯一方向,生产优质乳才是我们重要的任务。
2007年,全国规模奶牛场的平均乳蛋白率为2.94%,奶牛养殖小区为2.95%,奶牛散养户为2.89%(数据来源于中国奶业年鉴,2008年第66页)。这些规模奶牛场包括了像上海牛奶集团等一些大型奶牛场。可见当时在上海、北京等养殖技术比较先进,产奶量比较高的地方,生鲜乳的整体质量与国际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008~2011年,农业部连续3年对全国生鲜乳的乳蛋白率进行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尽管生鲜乳的质量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而提高,但是有些地区的乳蛋白率增长过快,甚至一些奶牛场宣称本场的乳蛋白率能迅速达到3.3%,这些都是“拔苗助长”的结果,不符合实际生产发展的实际。
我们要从我国奶业所处的实际阶段出发,保持清醒,降低增长速度,保证产品质量。从目前来看,我国奶业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就是因为我们不断调整实际工作,卧薪尝胆地转变工作方向,根据生产发展不断修订标准。由此可以看出,只有踏踏实实地苦干,才能真正推动生产的发展。
3.2 我国奶业发展方向的五个指标
有五个特征性指标决定了我国奶业的发展方向。一是每千克生鲜乳的生产成本,这决定了奶牛场的利润空间;二是饲料转化率,即每投入1 千克饲料可换来多少产奶量,它与饲养效益直接相关;三是牛奶固形物含量,包括乳蛋白水平和乳脂水平等;四是液态奶过热加工判断指标;五是粪污消纳指数,指每养一头牛需要多少耕地来消纳奶牛的粪污。这五个指标分别指的是成本、效率、质量、加工和环境。
3.3 现代奶业的内涵发展模式
1940~2000年,美国奶牛总头数减少了近一半,而牛群规模不断扩大,单产大幅度提高。我国也应该学习和借鉴这样的发展方向。但是数量减少,规模扩大,单产增加仅是表面问题,我们还应看到奶业现代化的内涵:一是效率大幅度提高;二是效益大幅度提升;三是更加关注环境问题,创建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化奶牛场。要充分认识到,规模奶牛场提高单产不是通过增加成本来实现的,而是要提高效率和效益。降低成本,让消费者享受更加平价、更加优质的牛奶,这才是现代化奶业的目标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