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脉隔药灸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45例临床观察
2013-10-09张影罗银星蔡小平胡皓
张影,罗银星,蔡小平,胡皓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最多见的,也是最普遍的一种并发症是白细胞减少症,常常迫使化疗减量或延期甚至中断,从而影响化疗效果[1]。2010年8月—2012年3月,笔者采用隔药艾灸督脉背部穴位配合G-CSF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45例,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肿瘤内科手册》[2],经查周围血象证实白细胞总数持续低于4×109/L者。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辨证为脾肾两虚证,临床表现为头晕,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四肢酸软,脘腹胀满,大便溏薄,腰膝酸软,舌淡有齿痕,脉沉弱。
1.2 一般资料
90例恶性肿瘤患者均为我院住院病人,均有病理学诊断,按照不平衡指数最小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男例44,女例46;年龄最大82岁,最小41岁,平均年龄64岁;其中肺癌26例,胃癌22例,大肠癌16例,肝癌20例,前列腺癌2例,卵巢癌4例。采用GP、TP、FOLFOX等联合化疗方案,两组年龄、性别及治疗前白细胞计数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3 中药药物制备
人参、黄芪、当归、黄精、杞子、女贞子、冰片颗粒剂(由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中药房提供)按2∶2∶1∶1∶1∶1:0.5的比例配制。每次使用取80g,用鲜姜汁调成泥状。取艾绒适量,放于掌心搓揉成团,捏成底面直径约2cm、高约 2.5cm 的圆锥形艾炷。
治疗方法:患者俯卧,全身放松,露背部。在督脉大椎至命门处穴位,铺上药泥,厚度为0.5cm,点燃艾炷放在药泥上,施灸。灸疗时间为30分钟,以被灸腧穴处出现红晕,但不起泡为佳。每天治疗1次,连用10日。
1.4 试验方案
治疗组督脉隔药灸配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G-CSF100ug每日一次皮下注射,连用5天停药,配合督脉隔药灸每日一次,连用10天,对照组用G-CSF100ug每日一次皮下注射,连用5天停药,分别统计治疗5天及治疗10天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
1.5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软件包处理,两组治疗前后血象变化。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示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观察指标
两组病人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变化情况。
3 结果
治疗前两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及血红蛋白差别无统计意义,5天后两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及血红蛋白均升高,但对照组白细胞远远高于治疗组,且超出临床正常白细胞水平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治疗组血小板升高明显,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天后(停G-CSF后5日)治疗组白细胞、血小板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督脉隔药灸可辅助G-CSF将白细胞稳步升高,且能将白细胞数稳定在正常范围,起到持久、恒定的升白细胞作用,同时对血小板也有一定的升高及稳定作用,但对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影响不明显。
表1 治疗前后血象变化
a表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10.7,p<0.01;b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p<0.05;c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p<0.05;d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p<0.05。
4 讨论
恶性肿瘤疾病的发生及肿瘤病人在手术、放化疗过程中所引起的体质虚弱,脏腑功能减退,气血亏虚,免疫功能下降,是正气虚弱,邪气乘虚而入的结果;而病人免疫功能的下降及脏腑功能减退是导致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的重要因素。
目前,临床上对于化疗后出现的白细胞减少症有以下几种常用治疗方法:(1)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此法应用较为普遍, 其“升白” 效果虽然显著,但作用时间短,易于反复,且费用高,多数患者难以承受;(2)口服维生素、鲨肝醇、利血生,疗效欠佳;(3)小剂量激素疗法,如地塞米松,但疗效不可靠且易诱发感染;(4)小量多次白细胞输送或全血输送,缺点是费用高,操作复杂,且目前血源匮乏。
化疗后患者常见的症状为头晕、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果,恶心呕吐,四肢酸软,脘腹胀满,大便溏薄,腰膝酸软,舌淡有齿痕,脉沉弱,从中医辨证上讲符合脾肾两虚的证候。中医古籍无“白细胞减少症” 的记载,但根据其临床表现,中医认为属于“虚劳”、“虚损”范畴。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化疗药物均为攻伐之品,极易损伤人体的正气,导致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或损害。其伤及脾胃,脾气亏虚,健运失职,故见食少纳呆,甚至恶心呕吐,脘腹胀满,大便溏薄;脾虚水谷不化,气血生化乏源,全身失养,故见头晕、乏力、气短懒言;肾气不足,故见腰膝酸软;肾亏则精血生化无根,也可出现乏力、头晕等血虚症状。因此,化疗药物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多属中医的“脾肾两虚”、“气血不足”等范畴。故用药当以“健脾温肾,补气养血”之法为基本组方法则,方中黄芪、当归补中益气生血;人参、黄精、杞子、女贞子脾肾双补,少许冰片使药物增强透皮作用,促进药物通过皮肤吸收,全方共奏补气养血、强脾壮肾、调和脏腑阴阳之功能。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当归等均可刺激骨髓增生,提高造血因子的分泌。黄芪还具有增强免疫功能,延长细胞体存活和抗病毒等活性。督脉为人体奇经八脉之一,为阳脉之海,一身阳气之总督,能振奋身体之阳气,在解剖学上,其背部腧穴多分布在椎骨附近,椎骨为人体细胞重要的生成场所之一。艾灸治疗具有温经散寒、壮阳补肾等作用,《扁鹊心书》中有“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之说,《本草纲目》有载:“艾叶能灸百病。”艾叶入肝、脾、肾经,性温而辛香,具有温经散寒止痛、补益气血等功效。灸法治疗首推艾灸,凡虚证、寒证尤适用。
本研究通过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5例病人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督脉隔药灸具有较好的升白细胞疗效,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且病人依从性好,在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方面,能够辅助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使白细胞稳步上升至正常水平后,长期稳定在正常范围内,不至于在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后使白细胞出现“忽升忽降”的情况,不仅医疗费用大大降低,而且效果好,反映了中医简、便、廉、验的特点。
[1] He J,Gu D,Wu X,et al.Major Cause of death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 [J].N En J Med,2005,353(11):1124.
[2] 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87.
[3] 孙燕,石元凯.临床肿瘤内科手册(第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42.
[4]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