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煮散临床应用最佳粒度的研究
2013-10-09秦素红何瑶罗妮妮傅超美
秦素红,何瑶,罗妮妮,傅超美
中药煮散是药材粉碎为颗粒与水共煮,去渣取汁制成的液体剂型[1]。煮散的历史悠久,汉代到宋代中药煮散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2~3],《金匮要略》记载煮散用药量仅为原汤方的1/3。正如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所说:“古方用汤最多,用丸散者殊少,近代用汤者殊少,应汤皆用煮散。”中药煮散具有用药量少、疗效高、体积小、简便易行等诸多优点。
中药煮散与传统饮片的区别主要在于原料药大小的不同。单从扩散定律看,药材颗粒越小煎出物质就越多;但药材过细,相互吸附强,影响扩散速度;含淀粉、黏液质较多的药材,入煎易糊化,影响成分溶出,且难过滤,难服用[4]。本文对当归煮散临床应用的最佳粒度进行研究,以当归的主要药效成分阿魏酸[5]和总煎出物为指标;对比研究不同粒度煮散不同时间点指标成分煎出量,根据多样本两两对比H检验[6],判断显著性差异,确定当归煮散的适宜入煎粒径范围。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岛津LC-20A型液相色谱仪; Diamonsil TM C18色谱柱(250×4.6 mm,5 µm,美国迪马公司);Sartorius-BS110S分析天平(德国赛多利斯公司);DFY-300摇摆式高速万能粉碎机(温岭市林大机械有限公司);BSY-1-4电热恒温水浴锅(浙江余姚工业仪表二厂)。
1.2 试药
阿魏酸对照品(批号:111022),纯度≥98%,由四川省维克奇生物有限公司提供。
当归饮片(批号:1109094)由四川新荷花中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经成都中医药大学卢先明教授鉴定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Diels)的干燥根,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当归项下各项规定。
乙腈为色谱纯,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不同粒度当归煮散的制备
根据当归药材的质地与粉碎性质,采用标准筛5目、10目、18目、35目、60目将当归粉碎成4.0毫米、2.0毫米、1.0毫米、0.5毫米、0.25毫米以下,依次定为第二、三、四、五、六组,以原饮片为第一组。对五种规格粉末粒度进行考察。
2.2 供试品溶液制备
当归原饮片:平行称取当归原饮片10 g置于锥形瓶,共6份;取3份样品分别加9倍量水,不浸泡,大火煮沸小火微沸,分别煎煮10 min, 20 min, 30 min,滤过,减压浓缩,定容至200 mL。另3份样品,首煎5倍量水(50 mL),煎煮30 min,滤过;二煎滤渣加水4倍量水(40 mL),分别煎煮10 min, 20 min,30 min,滤过;合并2次滤液,减压浓缩,定容至200 mL。即得当归原饮片不同时间点水煎样品溶液。摇匀,经0.45µm微孔滤膜滤过,取续滤液作含量测定供试液。
当归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组不同时间供试品溶液制备同上。
2.3 不同粒度当归煮散不同时间点阿魏酸煎出率
2.3.1 色谱条件 流动相:乙腈-0.085%磷酸水(30︰7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16 nm,柱温:35 ℃;进样量:15 μL。理论塔板数按阿魏酸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2.3.2 对照品溶液制备 取阿魏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70%甲醇制成每1 mL含0.0478 mg的溶液。
2.3.3 方法学考察 ① 专属性考察 分别取空白溶剂、对照品溶液、当归原饮片样品,按上述HPLC分析条件测定,进样15 μL,如图1,结果表明样品专属性良好。
②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2 μL,5 μL,8 μL,10 μL,12 μL,15 μL,分别进样分析。以峰面积为纵坐标,对照品含量为横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回归方程为:Y=6268067.57X+8088.29 (R=1.00,n=6)。线性范围为0.0956 μg~0.717 μg。
③ 精密度考察 取阿魏酸对照品溶液,连续进样6次,每次10 μL,依法测定记录峰面积,结果RSD为0.14%,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④ 重复性考察 按照“2.2”项供试品制备方法,平行制备当归原饮片30 min时间点供试液样品6份,进样15 μL,分别按含量测定项下方法测定,记录峰面积,结果RSD值为1.03%,表明仪器重复性良好。
图1 专属性考察
表1 阿魏酸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n=3)
结果表明,加样回收率在95%~105%之间,平均回收率为98.46%,RSD为1.15%,表明该方法可靠,符合含量测定的要求。
2.3.4 样品测定结果 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正文当归项下“阿魏酸”方法测定,不同粒度当归煮散颗粒阿魏酸含量随煎煮时间变化结果见表2。
表2 阿魏酸含量对比(n=3)
30 0.2971 0.5216 0.5637 0.5839 0.5965 0.5972 30+10 0.3547 0.5780 0.5978 0.6147 0.6178 0.6213 30+20 0.4221 0.6836 0.6974 0.6998 0.7120 0.7324 30+30 0.4716 0.7183 0.7365 0.7387 0.7379 0.7396
结果可知,同一粒度煮散颗粒水煎液中阿魏酸含量随煎煮时间延长而增加;同一时间点,煮散药材入煎阿魏酸煎出率较原饮片高;其中,第六组最细规格粉在六个时间点阿魏酸的煎出率均最高。
2.3.5 结果分析比较[7~9]以原饮片阿魏酸含量为1,余样品与之比较,结果见表3。用秩和检验(H检验)进行多个样本比较及多个样本间两两比较,结果见表4。
表3 粉碎度与阿魏酸测定值比较
表4 两两对比(H检验)结果
由表3可知,当药物颗粒为最细粉时有最佳煎出率,有效成分阿魏酸的煎出量为原药的1.5683~2.0101倍;由表4结果表明:五个规格粒度的当归煮散在不同时间点的阿魏酸煎出率显著高于原饮片,P值均小于0.01;各粒度规格间无显著差异,P值均大于0.05。
2.4 不同粒度当归煮散颗粒不同时间点总煎出物量
精密量取“2.2”项下当归煮散水煎样品溶液50 mL,分别置于已干燥恒重的蒸发皿中,水浴蒸干,残渣于105 ℃烘箱中干燥3 h,得干浸膏,称定,按下式公式计算:总煎出物=(VW1/20W)×100%。式中,V为每份药材提取液总体积;W1为50 mL提取液中干浸膏重量;W为每份药材的重量。结果见表5,表6,表7。
表5 总煎出物量对比(n=3)
20 24.11% 41.28% 42.74% 43.38% 44.74% 44.77%30 25.42% 43.68% 45.58% 46.80% 48.05% 48.69%30+10 27.14% 47.68% 47.36% 47.95% 49.33% 49.46%30+20 30.32% 47.98% 50.51% 51.22% 52.05% 52.14%30+30 32.06% 48.40% 51.29% 51.99% 52.19% 52.27%
表6 粉碎度与总煎出物测定值比较
表7 两两对比(H检验)结果
由表5结果可知,同一粒度煮散总煎出物煎出率随煎煮时间延长而增加;不同粒度煮散颗粒其粒度越小,总煎出物煎出率越高。由表6可知,当药物颗粒为最细粉时有最佳煎出率,总煎出物的煎出量为原药的1.6304~1.9154倍;由表7结果表明,当归煮散在不同时间点的总煎出物显著高于原饮片,P值均小于0.01;各规格粒度的煮散间无显著差异,P值均大于0.05。
3 结论与讨论
本文对当归煮散临床应用的最佳粒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归煮散在不同时间点阿魏酸煎出量和总煎出物均显著高于原饮片,P值均小于0.01,煮散的煎出量为原饮片的1.5倍左右。当药物颗粒为最细粉即小于0.25毫米时,总煎出物、阿魏酸在各个时间点煎出量均最高。两两对比H检验结果可知,五个规格粒度的煮散间总煎出物、阿魏酸煎出量无显著差异,P值均大于0.05。较细级别煮散煎出量并未显著高于粒径范围规格较大煮散。
将药材粉碎过细,需要较大的能耗及人力设备,药材损失量大;且经实验证明粒度小于0.25毫米的当归煮散在煎煮过程中易糊化,滤过性差。综合考虑上述因素,确定当归煮散粒径范围为0.25~4.0毫米。
[1] 张兆旺.中药药剂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50.
[2] 徐海波.中药煮散源流考[J].河北中医药学报,1999,4(14) :11.
[3] 穆兰澄,曹京梅.中药煮散的历史沿革与现代研究概述[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8, (14): 74.
[4] 赖昌生.中药煮散推广应用初探[J].河北中医,2009,31(6):903.
[5] 凌钢,谢柳津.HPLC法测定当归流浸膏中阿魏酸和藁本内酯的含量[J].临床医学工程,2011, 18(4): 505.
[6] 刘明芝,周仁郁.中医药统计学与软件运用[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139.
[7] 任大伟,董霄汉,董海峰.中药煮散临床应用研究(三) [J] .河南中医,1989,5:37.
[8] 董霄汉,董海峰,任大伟.中药煮散的临床应用研究(五[J].河南中医,1990,10(55) :38.
[9] 任大伟,董霄汉,董海峰.中药煮散临床应用研究(一) [J] .河南中医,1989,4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