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研究
2013-10-08黄仲昭
黄仲昭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人民医院,广东 潮州 515600)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由于手术简单,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在基层医院已经广泛开展。术前预防性抗生素也非常普遍,但是否必须常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值得商榷[1]。本研究选择本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160例腹股沟疝平片无张力修补术进行对照研究,就此问题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把年龄>75岁,肥胖,手术时间>3小时,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免疫功能低下,急诊手术等作为感染的危险因素。所选的160例患者都排除以上危险因素。将160例患者分成A,B两组。A组80例,患者平均年龄56.4±14.6岁,男性65例,女性15例,右侧腹股沟疝52例,左侧腹股沟疝28例。B组80例,患者平均年龄56.7±15.1岁,男性62例,女性18例,右侧腹股沟疝54例,左侧腹股沟疝26例。两组病例在男女比例,平均年龄,感染危险因素在统计学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A、B两组腹股沟疝患病比例构成表
1.2 方法
1.2.1 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
A组患者术前30分钟静滴头孢硫咪2g,术后再次静滴头孢硫咪2g。B组患者术前30分钟静滴生理盐水,术后补液治疗。
1.2.2 手术和麻醉方式
两组患者采用硬外麻醉,均采用美国巴德平片。手术取腹股沟斜切口,然后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腹外斜肌腱膜,游离两侧至能容补片,保护好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游离精索,打开提睾肌,探查并游离疝囊至高位。疝囊较小,不需要切开,由内环直接推入腹腔。疝囊较大,疝囊中部横断,远端止血不作处理。近端高位内荷包缝合。将平片置于精索(女性置于子宫圆韧带前面)后,使之平整地覆盖在腹横筋膜表面,补片四周可以缝合数针,然后放回精索,在精索的前方缝合腹外斜肌腱膜,皮下组织及皮肤。
2 结果
2.1 术后感染比较
两组患者均无手术部位感染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提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围手术期没有必要使用抗生素预防术后SSI。
2、2 用药指标、住院时间的变化
A组患者抗生素平均费用423.32元,比B组患者平均费用多出120.32元。A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6.8天,B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6.4天,两者无差异(P>0.05)。
表2 2组手术患者平均药费、药比指标及住院时间比较
3 讨论
腹股沟疝修补术作为一种无菌手术,原则上是无需应用抗生素的。Gilbert和Felton对比了1834例植入补片的腹股沟疝修补术与659例没有植入补片的腹股沟疝修补术,前者有14例(0.8﹪)发生感染,后者有7例(1℅),两者无显著意义[2]。查阅大量文献,补片增加感染的效率,目前尚无定论,是否需要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也存在争议。Yerdel等报道术前单剂量氨苄青霉素加舒巴坦可明显减少感染的可能。但Jain和Auferacker实验发现预防性抗生素在降低使用补片的腹股沟疝手术后的切口感染率上并无价值[3]。手术部位感染特别是补片感染,作为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一个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将面临补片取出,疝的复发及再次手术的困难[4]。基层外科医生保险起见习惯性常规预防抗生素,很多还是术后长期用到患者拆线。不合理的应用抗生素,不仅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浪费了卫生资源,而且助长了抗生素的耐药性,提高了院内感染率,加大药源性疾病或药源性死亡概率。另外使外科医生错误地用抗菌药物来补无菌手术基本操作的缺陷。我们认为无菌操作才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关键。手术部位感染的原因很多,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术前准备不规范,备皮不规范或备皮时损伤皮肤,手术切口周围有局部感染灶②术中补片的放置不平整,会增加感染机会。③补片的选择,应选择具有组织相容性好,有抗感染能力的补片。④手术中过度分离解剖,过分使用电刀,止血不严密,放置引流不当。⑤其他部位的感染,如手术器械、外科医生的手套、手术室的空气污染腹股沟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抗生素的应用,本院经历了从术后常规长期用药到预防性用药。近年因认识到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对排除感染危险因素的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的不应用抗生素。对比本院的160例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比较研究表明:对于有感染危险因素的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时必要的,而排除感染危险因素的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则没有必要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1]马颂章.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的一些问题[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⑵:67
[2]黎沾良.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疝和腹壁外科手术部位感染[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2,7(6):415-416.
[3]骆衍新,黄奕华.无张力疝修补技术进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⑷:295-296
[4]陈双,曾德强.疝修补术后人工补片感染的预防[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4,24⑹:34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