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花生病虫发生危害及种类鉴定
2013-09-28
(沈阳农业大学,沈阳 110866)
花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仅次于油菜,居油料作物第2位,在世界油脂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美国和阿根廷是世界上3大花生出口国[1]。目前,印度、中国和尼日利亚是世界3大花生生产国,在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上都保持了领先地位。我国花生栽培面积大,主要分布在山东、辽宁、河北、河南、江苏、福建、广东、广西和四川等省[2]。花生是辽宁主要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花生种植产业迅猛发展,种植面积已突破40万hm2,花生病虫害发生危害日趋严重,产量损失高达20%~50%。为明确辽宁花生病虫害种类及发生危害情况,近年来作者对辽宁花生主产区病虫害发生危害及其种类进行了系统调查鉴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调查方法
1.1 调查时间和地点
2011年6-9月对辽宁阜新、锦州、葫芦岛、铁岭以及沈阳等花生主产区病虫害发生种类及危害程度进行了系统调查鉴定。
1.2 调查记载
进行五点取样调查,记录每种病虫害的危害部位、危害症状及危害程度,并进行田间拍照记录。危害程度采用田间病虫发生实地估测法,以“+”的数量表示危害的严重度:“+”表示该病虫害零星发生,对花生产量无影响;“++”表示轻度发生,对花生产量造成一定影响;“+++”表示中度发生,对花生生产和产量造成较严重影响;“++++”表示严重发生,对花生产量造成严重影响[3]。
1.3 病虫害种类鉴定
将具有典型症状的病害材料采用菌丝体和子实体挑取检视、整体组织透明检视等光学显微镜检视方法进行病原菌鉴定,参照病原菌鉴定相关文献[4-11]明确其病害种类;将虫害材料中成虫直接观察其形态特征,幼虫则进行人工饲养获得成虫,参照虫害鉴定相关文献[12-15]进一步鉴定具体虫害种类。并将病虫害材料进行分类处理,制成各类标本。
2 调查结果
2.1 花生病虫害种类
经2011年对辽宁花生主产区进行系统调查鉴定,发现危害花生的主要病虫害共有27种,其中病害10种,虫害17种,其具体病虫害名称、危害部位、危害程度等见表1。
表1 辽宁花生病虫害名录1)Table 1 The list of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on peanuts in Liaoning Province
2.2 发生较严重的病虫害种类及危害情况
调查发现,目前辽宁花生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主要病虫害有花生网斑病、花生疮痂病、花生褐斑病、花生白绢病、蛴螬、双斑长跗萤叶甲和尺蠖。
2.2.1 花生网斑病
花生网斑病一般于花生花期(8月中上旬)开始发病,盛发期主要发生在花生生长中后期,是在辽宁花生主产区发生最普遍和危害最严重的病害,病株率可达70%~90%,感病花生一般减产20%~50%。该病以危害叶片为主,茎、叶柄也可以受害,其症状随发病条件的不同而表现两种典型症状:一种为网纹型,侵染初期菌丝体以菌索状于叶表面蜡质层下,随后从侵染点沿叶脉以放射方式向外扩展,呈白色网纹状,边缘不清晰,病斑不穿透叶片,后期在病斑表面形成小黑点,为病菌分生孢子器;另一种为污斑型,侵染初期为褐色小点,逐渐扩展成近圆形、深褐色污斑,边缘较清晰,周围有明显的褪绿斑,此时病斑可穿透叶片,但叶背面病斑稍小,病斑坏死部分可形成黑色小粒点,为病菌分生孢子器。
病原鉴定结果表明,辽宁花生网斑病菌为花生茎 点 霉 (PhomaarachidicolaMarasas Pauer &Boerema),属于半知菌亚门、球壳孢目、茎点霉属真菌。该病菌分生孢子器淡褐色,近球形,壁薄,具孔口,大小约为(45.5~180)μm×(50~200)μm;分生孢子无色,长椭圆形、哑铃型,单胞,极少数双胞,大小约为(2~4)μm×(3~9)μm。
2.2.2 花生疮痂病
花生疮痂病于2011年7月中下旬在辽西地区大面积发生,病株率达70%以上,感病花生一般减产15%~40%。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及茎部。叶片染病初期,产生圆形至不规则形白色小斑点,边缘稍隆起,中间凹陷,病斑后期可穿孔,叶正面病斑灰白色,叶背面为淡褐色,具灰褐色边缘;叶柄、茎部染病初期形成中间凹陷边缘隆起近圆形病斑,比叶片病斑稍大,病斑初期为灰白色,后期变为黑褐色,发病严重时多数病斑融合,引起叶柄及茎秆扭曲,后期茎秆会逐渐干枯死亡。
病原鉴定结果表明,辽宁花生疮痂病病菌为落花生痂圆孢菌(SphacelomaarachidisBit.&Jenk),属半知菌亚门、黑盘菌目、痂圆孢属真菌。该病在病组织上长出大量病菌子实体,初埋生,越冬后突破表皮外露,即病菌分生孢子盘,孢子盘大小约为(35~45)μm×(195~300)μm;分生孢子具有3种类型,大小分别约为(3~3.5)μm×(9~10)μm,(3~3.5)μm×(6~6.5)μm,(2~2.5)μm×(5~6)μm。
2.2.3 花生褐斑病
花生褐斑病于7月中下旬在辽西地区开始发病,8月中下旬在花生主产区大面积发生,感病花生一般减产4%~15%,严重时可达30%以上。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叶柄、茎秆亦可受害。叶片受害时,初期形成黄褐色或铁锈色针头大小病斑,随着病害发展,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直径达1~11 mm;叶正面病斑暗褐色,背面颜色较浅,呈淡褐色或褐色,气候潮湿时,在叶片正面产生灰绿色霉层,为病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病斑周围有明显的黄色晕圈;发病严重时病斑相连,叶片枯死脱落,仅剩顶端少数幼嫩叶片;茎部和叶柄病斑为长椭圆形,暗褐色,稍凹陷。
病原鉴定结果表明,辽宁花生褐斑病菌为花生尾孢菌(CercosporaarachidicolaHori),属于半知菌亚门、丛梗孢目、尾孢菌属真菌。该病菌菌丝分布于寄主细胞间和细胞内,不产生吸器。分生孢子无色或淡橄榄色,细长,3~12个隔膜,多数为5~7个隔膜,大小约为(2~6)μm×(35~110)μm。
2.2.4 蛴螬
蛴螬为辽宁花生主产区发生最重的害虫,给花生产量造成严重损失,在花生生长前期取食花生幼根和根附近的有机质,7月底8月初,3龄幼虫危害花生达到高峰期,啃食果壳和果仁,使花生果实呈泥罐状,并且还会咬断果柄造成落果,有时甚至咬断花生主根,造成植株死亡。
蛴螬是金龟子科幼虫的总称,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parallelaMotschulsky)是为害辽宁花生的主要虫种。其幼虫-蛴螬体型肥大,常弯曲呈C型,多为白色,少数为黄白色。头部褐色,上颚显著,腹部肿胀。体壁较柔软多皱,体表疏生细毛。头大而圆,多为黄褐色,生有左右对称的刚毛。
2.2.5 双斑长跗萤叶甲
双斑长跗萤叶甲在辽宁沈阳地区发生严重,对花生产量带来一定损失,该虫于7-9月份发生为害,成虫有群聚习性和趋嫩为害习性,在花生田主要以成虫为害叶片,常集中于1株植株,自上而下啃食叶肉,残留网状叶脉或表皮,远看呈小面积不规则白斑。严重影响花生叶片的光合作用和植株正常生长。
双斑长跗萤叶甲[Monoleptahieroglyphica(Motschulsky)]成虫体长3.5~4.5 mm,宽2~2.5 mm,具光泽,体型成长椭圆形;鞘翅基部各有1个近圆形乳白色斑,其周缘为黑色,延伸成角状,其余部分为淡黄色;触角11节丝状,长为体长2/3;复眼大,黑色,卵圆形;前胸背板宽大于长,表面隆起,密布很多细小刻点;小盾片黑色呈三角形;后足胫节端部具1长刺;腹管外露。
2.2.6 尺蠖
尺蠖是尺蛾科(Geometridae)幼虫的统称,为辽宁花生主产区的主要虫害之一,给花生产量造成严重损失。该虫取食花生幼芽或叶片,被害叶片残缺不全。严重时,整枝叶片全部被食光,严重影响花生叶片的光合作用和植株正常生长。
3 结论与讨论
近年来通过对辽宁阜新、锦州、葫芦岛、铁岭及沈阳等花生主产区病虫害进行系统调查,发现辽宁花生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呈逐年加重趋势。花生网斑病等主要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花生疮痂病等过去的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病虫害种类鉴定发现,危害辽宁花生的主要病虫害共27种,其中病害10种,虫害17种。目前对花生产量影响较大的病虫害主要有网斑病、褐斑病、疮痂病、蛴螬、尺蠖和双斑长跗萤叶甲等。
调查发现,花生网斑病、花生褐斑病、蛴螬和尺蠖,危害程度普遍呈加重趋势;而过去的次要病害花生疮痂病在阜新、锦州等辽西花生主产区严重发生,危害严重,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及茎部,发生严重时使叶片大量脱落、茎秆扭曲甚至干枯死亡,造成辽西地区花生产量损失高达15%~40%,因此对该病应重点监测与防治;另外双斑长跗萤叶甲在沈阳东陵区严重发生,该虫啃食叶肉,影响花生光合作用,给花生产量造成一定损失,对该虫害也应重点监测。
随着辽宁省花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加之辽宁省降雨量逐年增多,温度普遍升高,种植品种单一,重茬严重等诸多原因,不仅导致主要病虫害呈加重趋势,而且一些被忽视的次要花生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给花生产量造成损失高达20%~50%。因此,对辽宁各地区气候环境、花生种植品种、种植结构与病虫害发生程度之间相互关系有待今后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
[1]Revoredo C L,Fletcher S M.World peanut market:An overview of the past 30 years[D].The Georgia Agricultural Ex-periment Stations College of Agri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nd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2002.
[2]杜洪亮,费洪平,宋金平.我国花生产业优势与问题分析[J].花生学报,2003,32(3):8-14.
[3]欧善生,邓玲娇,苏桂花,等.广西忻城县山银花病虫害及其天敌昆虫种类调查[J].植物保护,2012,38(1):133-140.
[4]徐秀娟.中国花生病虫草鼠害[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5]徐秀娟,崔凤高,石延茂,等.中国花生网斑病研究[J].植物保护学报,1995,22(1):70-74.
[6]蔡学清,胡方平.花生疮痂病的研究进展[J].花生科技,2000(2):12-13.
[7]陆家云.植物病害诊断[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413-415.
[8]游春平,傅莹,韩静君,等.我国花生病害的种类及其防治措施[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1):97-101.
[9]Kokalis-Burelle N,Porter D M,Rodríguez-Kábana R,et al.Compendium of peanut diseases[M].2nd ed.American:APS Press,1997.
[10]戴芳澜.中国真菌总汇[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11]徐秀娟,赵志强,王佩圣,等.花生菌核病病原分类及其特性研究[J].广西农业科学,2004,35(3):211-212.
[12]张治良,赵颖,丁秀云.沈阳昆虫原色图鉴[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9:87-88.
[13]何振昌,张治良,黄峰,等.中国北方农业害虫原色图鉴[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90.
[14]傅俊范,严雪瑞,李亚东.小浆果病虫害防治原色图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28-29.
[15]杜建军,云雷.双斑长跗萤叶甲发生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J].陕西农业科学,2009,55(3):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