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油酸钠浮选贵州某针铁矿的试验研究

2013-09-27邓朝勇徐本军杨茂麟

湿法冶金 2013年2期
关键词:活化剂收剂品位

张 谊,邓朝勇,徐本军,3,杨茂麟,3

(1.贵州正业工程技术投资有限公司,贵州 贵阳 550005;2.贵州大学 材料科学与冶金工程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3;3.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技术中心,贵州 六盘水 553028)

全球铁矿资源十分丰富,然而分布却极其不均[1-4]。我国铁矿资源贫矿多、富矿少、分布广、利用难[5-7]。随着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国内矿石明显不足,需要大量进口[8]。而国际铁矿石价格不断上涨,造成国内钢铁企业经济效益不同程度受到影响。

国内铁矿石品位较低,“提铁降硅”多采用阴离子反浮选脱硅法。此法的优点是浮选过程稳定,易控制[9]。试验研究了用常用的阴离子捕收剂油酸钠浮选贵州某铁矿石。

1 试验部分

1.1 试验矿样

矿样由贵州某铁矿矿业公司提供,成分见表1。矿石中铁主要以针铁矿形式存在,硅以二氧化硅形式存在。矿石经球磨细化,过200目筛,通过率分别为65%、75%、85%、95%。

表1 矿样组分 %

1.2 试剂及设备

试验所用试剂:分析纯淀粉,贵州习水淀粉厂;分析纯氧化钙,安徽华隆钙业公司;分析纯油酸钠,安徽油脂科技公司。

试验设备:球磨机,JR137~8,常州科冶矿山机械制造厂;单槽浮选机,RK/FD0.75L,武汉洛克仪器和设备公司;X衍射分析仪,DX-2800,丹东浩元仪器有限公司。

1.3 浮选工艺流程

用油酸钠浮选铁矿石的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用油酸钠浮选铁矿石工艺流程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1 试剂用量对浮选的影响

2.1.1 油酸钠用量对浮选的影响

用淀粉作抑制剂,用量为1.8kg/t;用CaO作活化剂,用量为100g/t;用20%的油酸钠作捕收剂,考察其用量对浮选的影响。试验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油酸钠用量对浮选精矿铁品位及回收率的影响

由图2看出:油酸钠用量在100~300g/t范围内,随其用量增加,矿石品位迅速升高,回收率逐渐降低;当油酸钠用量超过300g/t后,矿石品位迅速下降,而回收率则在400g/t后迅速上升。这主要是因为捕收剂油酸钠用量过高,其分散性降低,易聚集成团状,选择性明显降低;同时,油酸钠在捕获脉石上浮的过程中也夹带部分铁矿物上浮,矿物为连生体时,这种情况尤为明显。综合考虑,确定油酸钠用量为300g/t,此时∑Fe品位为61.37%,回收率为79.38%。

2.1.2 淀粉用量对浮选的影响

以20%的油酸钠作捕收剂,用量为300g/t;CaO作活化剂,用量为100g/t;其他条件不变。试验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淀粉用量对浮选精矿铁品位及回收率的影响

从图3看出:淀粉用量在1.2~1.8kg/t范围内,随淀粉用量增加,∑Fe品位和回收率都迅速增大,说明淀粉用量在这个范围内对铁矿石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铁、硅分离效果较好;当淀粉用量超过1.8kg/t时,∑Fe品位开始下降,回收率则保持上升趋势,表明淀粉用量超过1.8kg/t时开始出现过度抑制现象。综合考虑,确定淀粉最佳用量为1.8kg/t。

2.1.3CaO用量对浮选的影响

以20%的油酸钠作捕收剂,用量为300g/t;淀粉作抑制剂,用量为1.8kg/t;CaO作活化剂;其他条件不变。试验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CaO用量对浮选精矿铁品位及回收率的影响

从图4看出:当CaO用量在60~100g/t之间时,随CaO用量增加,∑Fe品位和回收率都迅速增大,说明活化剂CaO用量在这个范围内对铁矿石具有很好的活化作用;当CaO用量超过100 g/t后,∑Fe品位开始下降,而回收率仍呈上升趋势,这可能是因为Ca2+浓度过高,导致消耗了过多的油酸钠引起的。所以,CaO最佳用量以100 g/t为宜。

2.2 其他因素的影响

2.2.1 矿石粒度对浮选的影响

以20%的油酸钠作捕收剂,用量为300g/t;淀粉作抑制剂,用量为1.8kg/t;CaO作活化剂,用量为100g/t;其他条件不变。矿石粒度对浮选的影响试验结果如图5所示。

图5 矿石粒度对浮选精矿铁品位及回收率的影响

从图5看出:矿石粒度为-200目占55%~85%范围内,∑Fe品位升高,回收率下降;粒度-200目占85%或更细后,∑Fe品位下降,回收率下降速度更快。这主要是因为粒度较大时,铁矿石和二氧化硅不能很好地分离开来,二者紧密结合,难以分选。综合考虑,确定磨矿粒度以-200目占85%为最佳,此时∑Fe品位为60.14%,回收率为77.66%。

2.2.2 液固体积质量比对浮选的影响

以20%的油酸钠作捕收剂,用量为300g/t;淀粉作抑制剂,用量为1.8g/t;CaO作活化剂,用量为100g/t;其他条件不变。液固体积质量比对浮选的影响试验结果如图6所示。

图6 液固体积质量比对浮选精矿铁品位及回收率的影响

从图6看出:∑Fe品位在液固体积质量比3∶1时最高,回收率则随液固体积质量比的增大而逐渐升高。矿浆浓度过大,铁矿物和硅矿物无法充分分散;而矿浆浓度过小,捕收剂与硅矿物相互接触的机会减少,捕收效率降低。综合考虑,确定液固体积质量比为3∶1,即矿浆浓度为25%,此时∑Fe品位为60.23%,回收率为77.79%。

2.2.3 矿浆pH对浮选的影响

质量分数20%的油酸钠作捕收剂,用量为300g/t;淀粉作抑制剂,用量为1.8kg/t;CaO 作活化剂,用量为100g/t;其他条件不变。矿浆pH对浮选的影响试验结果如图7所示。

图7 矿浆pH对浮选精矿铁品位及回收率的影响

从图7看出,∑Fe品位随矿浆pH增大而变化:pH为9时,∑Fe品位最大;pH超过9后,∑Fe品位开始下降。试验确定pH等于9,此条件下对浮选最有利,此时,∑Fe品位为60.32%,回收率为79.12%。

2.2.4 浮选时间对浮选的影响

以20%的油酸钠作捕收剂,用量为300g/t;淀粉作抑制剂,用量为1.8kg/t;CaO作活化剂,用量为100g/t;其他条件不变。浮选时间对浮选的影响试验结果如图8所示。

图8 浮选时间对浮选精矿铁品位及回收率的影响

从图8看出:随浮选的进行,∑Fe品位迅速升高;超过15min后,∑Fe品位变化不大。回收率在整个浮选过程中都是下降的,在浮选25min时仅仅为70.26%。综合考虑,确定浮选时间以15min为最佳,此时,∑Fe品位为60.45%,回收率为80.87%。

2.2.5 搅拌速度对浮选的影响

以20%的油酸钠作捕收剂,用量为300g/t;淀粉作抑制剂,用量为1.8kg/t;CaO作活化剂,用量为100g/t;其他条件不变。搅拌速度对浮选的影响试验结果如图9所示。

图9 搅拌速率对浮选精矿铁品位及回收率的影响

从图9看出,∑Fe品位随搅拌速率增大而增大,搅拌速率在1 800时,∑Fe的品位达到最大,之后迅速降低。这是因为,适宜的搅拌速率可以比较好地将铁矿物和二氧化硅分离开来,使捕收剂更好地捕获二氧化硅;搅拌速率过快时,捕收剂与二氧化硅表面所形成的静电力被破坏,使原本因为静电吸附在一起的捕收剂与二氧化硅开始分离,从而导致∑Fe品位迅速降低。回收率则随搅拌速度升高而持续降低,这是由于搅拌过程中,一部分铁矿物被搅拌到浮选槽的表面上来而被夹带出去所致。综合考虑,确定最佳搅拌速率为1 800r/min,此时∑Fe品位为60.47%,回收率为78.93%。

2.2.6 吹气流量对浮选的影响

以20%的油酸钠作捕收剂,用量为300g/t;淀粉作抑制剂,用量为1.8kg/t;CaO作活化剂,用量为100g/t;其他条件不变。吹气流量对浮选的影响如图10所示。

图10 吹气流量对浮选精矿铁品位及回收率的影响

从图10看出:随吹气流量增大,∑Fe品位变化较大;吹起流量为0.3L/s时,∑Fe品位最大;回收率则逐渐下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在吹气流量较小,即低于0.3L/s时,吹气流量的增大有利于铁矿物与二氧化硅的充分分离;当吹气流量过大,即高于0.3L/s时,捕收剂与二氧化硅表面所形成的静电力被破坏,使原本因为静电吸附在一起的捕收剂与二氧化硅发生分离,导致∑Fe品位迅速降低。另一种解释是,吹气流量与产生的气泡的大小及均匀性密切相关:气流量较小时,气泡的大小适中且均匀,有利于浮选;而当气流量过大时,所产生的气泡大小不均匀,导致浮选性能下降,浮选效率降低。回收率的逐渐降低则主要是因为随吹气流量增大,浮选槽内紊流剧烈,部分铁矿石被吹到浮选槽的表面而被夹带出去所致。综合考虑,确定浮选时的吹气流量以0.3L/s为最佳,此时的∑Fe品位为60.92%,回收率为79.48%。

2.2.7 温度对浮选的影响

以20%的油酸钠作捕收剂,用量为300g/t;淀粉作抑制剂,用量为1.8kg/t;CaO作活化剂,用量为100g/t;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对浮选的影响试验结果如图11所示。

图11 温度对浮选精矿铁品位及回收率的影响

从图11看出,随温度升高,∑Fe品位升高,回收率降低。这是因为,低温时,捕收剂油酸钠几乎与矿物不发生作用;随温度升高,捕收剂的捕收性能逐渐升高,捕收效果更好。综合考虑,温度以25~30℃为宜。

2.2.8 正交试验

考虑到影响铁矿石浮选的因素复杂多样,并且一些主要影响因素之间也可能产生交互作用,针对矿样粒度、液固体积质量比、pH、油酸钠用量和淀粉用量等5因素进行正交试验。正交试验采用5因素4水平设计方案,试验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pH为最显著影响因素,油酸钠用量和矿石粒度的影响次之,淀粉用量和液固体积质量比为不显著影响因素。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优方案为A3B2C3D3E2,即矿石粒度为-200目占85%,液固体积质量比为2∶1,pH=9,油酸钠用量为300g/t,淀粉用量为1.4kg/t。

根据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条件进行浮选试验,搅拌速度为1 800r/min,吹气流量为0.3L/s,浮选时间15min,最终得到∑Fe品位为62.42%,回收率为79.61%,效果较好。

表2 正交试验结果

3 矿物表面的荷电机制

矿物表面双电层的形成是矿物能够通过浮选分离的前提。矿物表面电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其表面酸基的形成及溶解,这种行为导致矿物表面与溶液形成电位差[10]。矿物表面荷电的正负及相对大小可以通过Zeta电位加以表征。同时,通过Zeta电位也可以直观地判断2种或多种矿物之间能否通过浮选方法进行有效分离。当然,也可以通过添加一些药剂,即捕收剂、调整剂、抑制剂等,改变矿物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如亲水性、疏水性等,增加矿物之间的可浮性差异,最终实现矿物的分离。石英在水中的荷电机制[11]为:石英晶体破裂后,硅氧键断裂;在水溶液中吸附定位离子生成羟基表面;在不同介质pH条件下,产生解离或吸附,形成不同的表面电性。

硅酸盐表面荷电机制可表示为[12]

针铁矿(FeO(OH))表面荷电机制可表示为

通常,硅酸盐的零电点低于铁矿物的零电点,H+和OH-是硅酸盐及铁矿物表面的定位离子,所以浮选槽内溶液的pH对矿物表面的电性影响很大。

4 结论

1)通过对影响针铁矿浮选的各因素进行考察,并选取对浮选影响较大的矿样粒度、液固体积质量比、pH、油酸钠用量和淀粉用量等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浮选条件为:温度30℃,矿石粒度-200目占85%,液固体积质量比2∶1,pH=9,油酸钠用量200g/t,淀粉用量1.4kg/t,搅拌速度1 800r/min,吹气流量0.3L/s,浮选时间15min。最佳条件下,∑Fe品位为62.42%,回收率为79.61%。

2)用油酸钠浮选铁矿石,pH的影响最为显著,所以,生产过程中,在补加水时需要补加适量碱液,或者直接补加调整好的碱液。

3)浮选过程中,油酸钠发泡量大,消泡难,泡沫黏度大,难抽滤,容易堵塞抽滤漏斗。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1]王凯金.新型铁矿捕收剂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7.

[2]松权衡,刘忠,杨复顶,等.国内外铁矿资源简介[J].吉林地质,2008,27(3):5-8.

[3]杨斌.菱铁矿与赤铁矿分选工艺及机理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0.

[4]陈亮亮,刘养浩.世界铁矿资源分布对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报,2010,79(5):35-37.

[5]蔡立军.中国铁矿资源与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访原天津地质研究院院长、中国金属学会常务理事、教授级高工侯宗林[J].天津冶金,2005,131(6):13-15.

[6]平海波,张欢.我国铁矿资源禀赋特征与地质勘查基本思路[J].冶金管理,2008(1):44-46.

[7]孙富来.中国铁矿资源[J].矿产资源利用,1995(7):4-6.

[8]陈井伟.中国铁矿资源消费及附加环境压力研究[J].中国矿业,2007,16(9):18-20.

[9]王海燕,孙敬锋,樊丽丽,等.难选赤铁矿浮选试验研究[J].湿法冶金,2012,31(2):92-94.

[10]Shibata J,Fuerstenau D W.Flocculation and flot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fine hematite with sodium oleat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 Processing,2003,72(1/4):25-32.

[11]Deshpande R J,Natarajan K A,Kittur S G.Reverse Flotation of Silica from Kudremukh Iron Ore Part[M].Bhubaneswar:Indian Institute of Metals,1997:397-398.

[12]Manser R M.Handbook of Silicate Flotation[M].国外金属矿选矿,1979(7):20-37.

猜你喜欢

活化剂收剂品位
两亲聚合物活化剂对稠油的拆解-聚并作用及其动态调驱机理
链长对Salen型席夫碱捕收剂与金属铜铅配位能力的影响
新型捕收剂BK610和BK612在利民选煤厂的应用
钟情山花烂漫 品位幸福时光
MG-9#捕收剂在极细粒煤泥浮选中的应用
金堆城钼矿床硫元素分布规律研究
高分子量活化剂性能及其对稠油的拆解降黏与解吸附作用*
提升城市品位 推进转型升级
Side force controlon slender body by self-excited oscillation flag
奇菌植物基因活化剂对甜菜产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