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HPLC同时测定柴胡中黄酮和皂苷成分含量方法的改进

2013-09-27赵森铭

中国现代中药 2013年9期
关键词:柴胡皂苷芦丁槲皮素

赵森铭

(洛阳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河南 洛阳 471023)

HPLC同时测定柴胡中黄酮和皂苷成分含量方法的改进

赵森铭*

(洛阳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河南 洛阳 471023)

目的:改进HPLC同时测定柴胡中黄酮和皂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MERCK PUROSPHER®STAR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05%磷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5 ℃;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2个黄酮成分(芦丁、槲皮素)和2个皂苷成分(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分别在0.36~9.09 μg(r=0.999 7)、0.47~11.70 μg(r=0.999 5)、1.15~28.66 μg(r=0.999 8)和0.66~16.46 μg(r=0.999 8)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6.39%,97.44%,100.04%,97.89%,RSD均小于1.0%。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稳定可靠,可以用于同时测定柴胡中黄酮和皂苷成分的含量。

柴胡;黄酮;皂苷;高效液相色谱法

柴胡(Bupleuri Radix)药材来源于伞形科(Umbelliferae)植物柴胡Bupleurumchinense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scorzonerifoliumWilld.的干燥根。上述两个来源的植物根作为药材按性状不同又分别习称为“北柴胡”和“南柴胡”[1]。柴胡作为药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名为地薰。至《本草纲目》李时珍又名为茈胡(茈音柴),李时珍描述茈胡:生山中,嫩苗为山菜,老而采根,名为柴胡[2]。现代一般认为北柴胡入药佳,疗效好,被视为道地药材[3]。临床上柴胡最常用于治疗感冒发热。此外,柴胡也是治疗疟疾寒热的常用之品[4]。

随着近些年对柴胡药效物质基础的深入研究发现,不仅柴胡中皂苷类成分有生理活性,柴胡中黄酮和多糖成分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5-6]。近年来研究者逐步关注柴胡中黄酮和多糖类成分的质量控制[7]。同时测定柴胡中皂苷和黄酮成分含量有现实意义,但仅有一篇研究文献[8]。此篇文献采用双波长法,分别在203 nm测定皂苷成分和360 nm测定黄酮成分,方法比较复杂。通过试验,建立了单波长(210 nm)的HPLC法。

1 仪器与试药

Waters2695高效液相色谱仪(2996紫外检测器),MSA225S十万分之一电子分析天平(德国赛多利斯),AX200型万分之一电子分析天平(日本岛津公司),KQ2200B超声清洗仪(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HH-6恒温水浴锅(江苏金坛市宏华仪器厂)。

芦丁对照品(批号:0080-9504);槲皮素对照品(批号:100080-200707);柴胡皂苷a对照品(批号:110777-200507);柴胡皂苷d对照品(批号:110777-200507);上述对照品均购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甲醇为进口色谱纯,娃哈哈纯净水,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柴胡样品1(洛阳同华堂大药房,批号:120709);样品2(洛阳百家好一生大药房,批号:120102);样品3(洛阳开心人大药房,批号:120305);样品4(洛阳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标本1);样品5(洛阳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标本2)。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MERCK PUROSPHER®STAR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甲醇-0.05%磷酸为流动相,线性梯度洗脱0~8 min(57∶43)、8~25 min(76∶34)、25~30 min(57∶43);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10 nm。理论板数按芦丁峰计算应不低于3 000。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精密称取芦丁对照品9.09 mg,槲皮素对照品12.92 mg,柴胡皂苷a 28.66 mg,柴胡皂苷d对照品16.46 mg,分别置于50 mL容量瓶中,加甲醇适量,超声使溶解,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别制成每1 mL含芦丁0.181 8 mg、槲皮素0.233 9 mg的混合对照品溶液和柴胡皂苷a 0.573 2 mg、柴胡皂苷d 0.329 2 mg的混合对照品溶液,即得。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柴胡50 g,粉碎,过四号筛,精密称取1 g置具塞150 mL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 mL,密塞,称定重量,30 ℃水温超声处理(功率200 W,频率40 kHz)30 min,放至室温,称定重量,补足减失重量,滤过,用甲醇20 mL分2次洗涤容器及药渣,洗液与滤液合并,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适量甲醇溶解,转移至10 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0.45 μm微孔滤膜滤过,取续滤液,即得样品溶液。用溶剂作为空白。精密吸取上述溶液各10 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按2.1方法测定,记录色谱图。结果芦丁、槲皮素、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与相邻成分达到基线分离。见图1。

1.芦丁 2.槲皮素 3.柴胡皂苷a 4.柴胡皂苷dA.芦丁和槲皮素对照品 B.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对照品 C.溶剂空白 D.柴胡样品图1 柴胡样品及对照品HPLC图

2.4 线性关系考察

分别精密吸取2.2项下混合对照品溶液(芦丁0.181 8 mg·mL-1、槲皮素0.233 9 mg·mL-1柴胡皂苷a 0.573 2 mg·mL-1、柴胡皂苷d 0.329 2 mg·mL-1)2,5,10,20,30,50 μL,按2.1色谱条件进行HPLC分析,记录色谱图,以各指标成分进样量(μg)为横坐标,以其相对应的峰面积(Y)为纵坐标,进行回归处理,结果芦丁回归方程为:Y=270 795X-21 771,r=0.999 7,表明芦丁在0.36~9.09 μg线性关系良好;槲皮素回归方为:Y=97 421X+ 203.91,r=0.999 5,表明槲皮素在0.47~11.70 μg线性关系良好;柴胡皂苷a回归方程为:Y=351 268X-144 127,r=0.999 8,表明柴胡皂苷a在1.15~28.66 μg线性关系良好;柴胡皂苷d回归方程为:Y=3 230 764X+70 198,r=0.999 8,表明柴胡皂苷d在0.66~16.46 μg线性关系良好。

2.5 精密度试验

分别精密吸取2.2项下混合对照品溶液10 μL,在2.1色谱条件下各重复进样5次,记录峰面积,计算芦丁、槲皮素、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的RSD为0.94%,1.01%,0.33%,0.86%,说明方法精密度良好。

2.6 稳定性试验

分别精密吸取2.2项下混合对照品溶液10 μL,在2.1色谱条件下,在1,4,6,8,10,12 h各测定1次,记录峰面积,分别计算芦丁、槲皮素、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的峰面积的RSD为1.29%,1.46%,1.45%,1.80%,说明供试品中溶液在12 h内稳定性良好。

2.7 重复性试验

取样品1(批号:120709)50 g,粉碎,过四号筛,精密称取5份样品(1.011 8,1.017 8,1.011 5,1.012 1,1.016 6 g),按照2.3项下操作制备供试品溶液,在2.1色谱条件下测定含量,记录峰面积,计算芦丁、槲皮素、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453 7,1.712 7,5.131 4,16.614 1 mg·g-1,RSD分别为1.37%,1.25%,1.12%,1.16%,说明方法重复性良好。

2.8 加样回收率试验

取样品1(批号:120709)50 g,粉碎,过四号筛,精密称取5份样,精密加入芦丁、槲皮素混合对照品溶液5 mL,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混合对照品溶液10 mL,按照2.3项下操作制备供试品溶液,分别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各10 μL,在2.1色谱条件下进行样品含量测定,记录峰面积,分别计算样品中指标成分的回收率和RSD。结果见表1。

2.9 样品的测定

取样品1~5各50 g,粉碎,过四号筛,每个样品精密称取5份,按2.3项下操作制备供试品溶液,在2.1色谱条件下测定含量,记录峰面积,分别计算样品1~5中指标成分的平均含量和RSD。结果见表2。

表1 回收率试验结果

表2 柴胡样品含量测定(n=5)

3 讨论

3.1 检测波长的选择

对芦丁、槲皮素、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对照品溶液分别进行200~400 nm扫描,采用对照品溶液稀释至吸光度在0.5左右进行测定,结果芦丁在366,266,208 nm处有最大吸收,槲皮素在297,205 nm处有最大吸收,柴胡皂苷a在209 nm处有最大吸收,柴胡皂苷d在205 nm处有最大吸收。测定4种指标成分混合对照品溶液和样品溶液,结果混合对照品溶液在290,208 nm处有最大吸收,样品溶液在338,294,270,212 nm处有最大吸收,综合上述情况,最终选择210 nm为检测波长。

3.2 流动相的选择

流动相的选择主要在甲醇-磷酸水系统和乙腈-磷酸水系统之间进行。综合文献发现甲醇-磷酸水系统是黄酮成分较常用的系统。但是在具体实验过程中发现,乙腈-磷酸水系统在微调流动相比例过程中不如甲醇-磷酸水系统灵敏,结果选择了甲醇-磷酸水系统。通过试验调整流动相梯度洗脱比例,使各主成分与相邻成分分离度达到1.5。结果确定流动相梯度洗脱比例为0~8 min(57∶43)、8~25 min(76∶34)、25~30 min(57∶43)。

3.3 提取溶剂和方法的选择

在文献[1]方法的基础上,比较5%氨溶液-甲醇提取与甲醇提取,结果选择甲醇提取。

3.4 样品的测定

通过对3批市售柴胡和2批标本中芦丁、槲皮素、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 4种指标成分含量测定,表明建立的方法简便、可靠,可以同时测定柴胡中皂苷和黄酮成分的含量,该研究为深化控制柴胡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63-264.

[2] 韩维恒.中药正别名集[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48.

[3] 胡世林.中国道地药材[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397.

[4] 高学敏,钟赣生.临床常用方药应用鉴别·中药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9-42.

[5] 谭玲玲,陈莹,蔡霞,等.北柴胡的生物学及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5,36(9):1431-1433.

[6] 沃源,姚琳,孙世伟.北柴胡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医药,2011,24(2):215-217.

[7] 颜军,刘嵬,邬晓勇,等.柴胡多糖的分子量测定及单糖组成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550-4552.

[8] 韦英杰,王茉,宁青,等.HPLC法同时测定柴胡与春柴胡中皂苷类及黄酮类成分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11,31(5):879-883.

ImprovementofFlavonoidsandSaponinsDeterminationinRadixBupleuribyHPLCMethod

ZHAO Sen-ming*

(LuoyangInstituteforFoodandDrugControl,Luoyang471003,China)

Objective:To detect flavonoids and saponins content in Bupleuri Radix by improved HPLC method.Methods:Using MERCK PUROSPHER®STAR C18column (250 mm×4.6 mm,5 μm);the mobile phase was methanol-0.05% phosphate (gradient elution);flow rate was 1 mL·min-1;column temperature was 35 ℃;the detection wavelength was 210nm.Results:2 flavonoids (rutin,quercetin) and 2 saponins (saikosaponin a,saikosaponin d)in 0.36-9.09 μg(r=0.999 7),0.47-11.70 μg (r=0.999 5),1.15-28.66 μg(r=0.999 8)and 0.66-16.46 μg(r=0.999 8)linear ranges;the average recovery rate was 96.39%,97.44%,100.04% and 97.89% respectively,all RSD<1.0%.Conclusion:This method is simple,accurate,stable and reliable,Can be used for th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flavonoids and saponins in Radix Bupleuri.

Bupleurum Radix;Flavonoids;Extraction;HPLC

2013-04-01)

*

赵森铭,研究方向:药品质量控制,E-mail:71971014@qq.com

猜你喜欢

柴胡皂苷芦丁槲皮素
基于对氨基苯甲酸的芦丁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
柴胡中柴胡皂苷c、a、d 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N-乙酰半胱氨酸对槲皮素稳定性的影响及两者联合抗肿瘤活性评价
槲皮素金属配合物合成及药理作用研究现状
柴胡皂苷⁃白芍总苷对大鼠肝微粒体CYP450酶活性及肝功能的影响
气滞胃痛颗粒中柴胡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槲皮素改善大鼠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消癥微丸中4种柴胡皂苷
响应面法优化辣木中多糖和芦丁的超声提取工艺
芦丁-二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物理化学表征及体外溶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