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全面推进幼儿园户外教学实践活动有效开展

2013-09-26张清

学习与研究 2013年5期
关键词:大自然策略和方法户外活动

张清

摘要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我们的家园,她像母亲一样的无私的爱着我们,用自己的多姿多彩孜孜不倦的供养着我们。可是不知从何时起,人们越来越疏远她,不再爱戴她,肆无 忌惮的破坏着她的美丽。在现今幼儿的生活游戏里,再也没有了青草、小花、河流、泥巴。幼儿园户外教学实践活动是帮助幼儿亲近自然、了解自然,与大自然交朋友的主要途径。活动通常从幼儿的兴趣爱好人手,使幼儿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寓教于乐,幼儿既可以学习到知识,也加强了他们观察环境、适应环境的能力。与大自然接触的过程,是人生中色彩鲜艳的记忆。社会、园所以及家庭应该予以更多的重视,做到通力合作,共同促进这种户外教学实践活动的有效展开。

关键词 户外活动;大自然;幼儿教育;策略和方法

英国儿童心理学家卡迈伦经过大量研究调查得出一个结论:从理论上说,8-18岁是人一生当中记忆最好的黄金年龄段,但是往往4岁到8岁之间经历的事情才是一个人一生当中印象最深刻,保留时间最长久的。基于以上因素,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需求,提高当今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和科学教育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全面推进幼儿园户外教学实践活动有效开展”。目的在于科学地设计幼儿户外教育这一园所课题全面开展的策略和方法,以及理清有效策略与有效方法之间的联系。

199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了《幼儿园工作规程》,其中第三条规定明确指出了幼儿园的基本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户外活动”这一模块有其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幼儿正处于一个多动的年龄,他们对世界、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和幻想,却又不懂得如何去解释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幼儿园和老师如果能够科学的地安排一定量的且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有助于更好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活动中,老师更可以通过对幼儿进行大量的观察和总结,更好的掌握小朋友的个人性格,为在教育和交流沟通中做到因材施教打下基础。

幼儿的发展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户外教学实践活动,自然也需要这三方面共同的努力和配合。

1 社会

幼儿教育具有其独特的基础性和奠基性,他并不着眼于直接出人才,而是为将来祖国人才的成长奠定基础。政府和社会大众应该加强对幼儿教育的保护态度和执行力度。素质教育应该是贯穿幼儿教育至大学教育整个教育体系的理念,这种全民素质亟待提升的整体性是不可分割的。关于幼儿的素质教育无疑更不容忽视。

谈到幼儿教育话题,尤其是幼儿的户外实践,自然更加需要社会给予支持和保护。例如当学校组织幼儿进行户外实践,去动物园参观或者是公园写生等,相关的社会群体应当发挥各自的功用,为幼儿的学习和实践提供较为方便和安全的社会环境。例如近期热门的话题校车的安全性,动物园或者公园以及其他社会场所针对幼儿园的孩子们是否有特殊通道的安排;社会相关警卫部门是否可以协助教师在活动期间保护好我们祖国未来的花朵等等。包括我们每一个大众,是否可以在遇到小朋友户外实践时,给予相关的关心和爱护。这不仅仅是一个思想上的问题,更要落实到行为实践上。

虽然幼儿教学是老师的责任,学校的义务,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都是这个社会的一员,我们都需要社会给予相关的支持、关心和帮助。

2 园所和教师

在中国,教育问题从古至今都有一个误区,无可否认“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有其道理,但无疑这句话所阐述的观点也有其片面性。幼儿这个特殊年龄段的群体,因为他们的思想和认知的局限性,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而在以往的社会调查中也都表明,在中国下至幼儿园上至大学,都是课本划定了什么内容,老师就按照什么内容来备课,而学生就跟着老师思路和教案内容学习的盲目教学态度。这种教育是可怕的,一代代教育下来,这种方式成为了一种习惯,方方面面都反应着中国教育的弊端。

在全新的社会背景下我们高喊素质教育,这种理念是为了拓宽大众的知识广度来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需求,而不是加大社会群众的学习量。尤其是幼儿这个特殊群体,他们的特殊性就决定了他们的学习重点不应该是各种知识,而应该是帮助他们完成对生活、对社会乃至对世界认识初始阶段的启蒙,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事态度。

所以,我们呼吁和鼓励各园所能加大幼儿园孩子们的户外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能够走近大自然,走近社会,不只是通过课本来认识猫,狗,树,花等,而是通过孩子们自身的感知来知道猫的样子,猫的叫声,树有很多种,花有各种品种,不同的花香味也是不同的。这样才能让孩子们深刻的认识到每一种事物。

3 家庭

家庭是孩子最先接受到信息的地方,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极为重要,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幼儿班里几十个孩子,同样的老师,同样的环境,同样的教材,可是学习成绩和为人习惯就各不一样,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各自的家庭背景不同造成的,永远记住:孩子一出生就对世界充满好奇,没有孩子一出生就讨厌学习的,都是被家长和学校逼成厌学的。家长应该多和老师沟通,共同合作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古有孟母三迁,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成长,严格与慈爱并行才是上策。

受应试教育影响,很多家庭现在从孩子还未出生就开始比教育,胎教时就开始教授孩子各种知识,幼儿园开始就给孩子报各种学习班,例如:英语班,绘画班,钢琴班等等,给幼儿造成了很大的身心压力。还造成了部分孩子厌学等情绪。给教师教学也带来了很大困扰;我们知道,现在每一个家庭基本上只有一个孩子,也就是家长的掌上明珠,那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我们固然理解,但是一味的给孩子灌输理论知识不但影响了幼儿的身心,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未来求学的态度,更剥夺了这个年龄段幼儿的快乐和全面发展。因此,幼儿户外活动有效开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需要家长们的大力支持,不要过度的担心孩子们的安全和不要一味的要求老师给自己的孩子教授更多这个年龄段孩子不应承受的教育压力。户外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能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更能培养幼儿学习各种知识的兴趣,挖掘幼儿的自身潜力。

有了上述三方面的支持,下面我们从教师和幼儿这两个参与群体讨论下具体的策略和方法:

首先,老师一定要清楚得认识到素质教育对幼儿的意义以及户外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被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所束缚,大多数老师常常以自己的意志为核心,为了完成教学指标而忽视了幼儿的感受。孩子在户外活动中是否开心,对活动内容是否有兴趣往往不在老师的考虑范围内。对此,我要说NO!那么小的孩子能够通过一次甚至几次活动就学到知识是很难的,幼儿户外活动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通过各种各样的户外活动来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态度和习惯,使他们从根本上热爱这个养育我们的大自然。贯穿整个活动环节的老师应该是起着引导者的作用,老师应该围绕孩子开展活动,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达成孩子被要求参与活动到愿意并主动参与活动的态度上的转变。

其次,户外活动可以从孩子的兴趣爱好人手,从而提高活动的质量。兴趣是孩子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因为感兴趣,孩子才会在活动更加的投入。例如,春天是踏青的好时节,园所可以安排幼儿去公园踏青。在老师的带领下,小朋友们排着队带着小口袋,一边听老师讲解大自然的神奇美丽,一边拾取垃圾。这样即亲近了自然呼吸了新鲜空气,还身体力行的保护了公园环境的整洁;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园所可以安排幼儿到田野里参观农民伯伯收取庄稼,通过实地观察和老师的讲解,让孩子们知道粮食是怎么来的,以及劳动的辛苦,树立幼儿节约粮食不浪费的好习惯。总之,老师是孩子学习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寓教于乐,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为主题开展多姿多彩的户外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幼儿勇敢、坚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优秀品质。

最后我要说,一个成功的老师并不吝啬对孩子进行表扬。幼儿的情绪是善变的,为此也许老师早早就失去了对孩子微笑的耐性,但是大多数孩子往往对大人充满了依赖,如果老师并不吝于给孩子一个善意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动作,那么就会发现孩子们的小情绪也是十分可爱的。在活动中,这样的交流无疑拉近了老师与幼儿的距离,更能增进彼此的感情。也为以后的接触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

4 结论

总而言之,进行户外活动的时候,园所和老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调整好自己的态度,从根本上转变旧的教学教育观念,形成以幼儿为中心,以大自然为教材的教学理念。在户外活动课题的选择上进行大胆的尝试,做到灵活的因材施教,深化保护环境,善待动物,热自然的主题。

参考文献

[1]《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25号,1996(3)

[2]唐海萍,论如何有效开展幼儿户外活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4)

猜你喜欢

大自然策略和方法户外活动
幼儿园户外活动组织的研究
浅谈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幼儿园户外活动组织的实践探究
户外活动开始啦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优化职业高中英语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浅谈小学美术特色教学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探究
自然视域下的情感美
亲近大自然,体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