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构建的现实思考

2013-09-26范中健

学理论·上 2013年8期
关键词:发展性五位一体制度建设

范中健

摘 要:生态文明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是人类对如何实现与自然和谐发展做出的新结论。在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进程中平衡和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探索和建立既具有普遍指导性又考虑到区域特殊性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正确把握生态文明的内在发展性与和谐性的本质特征将是今后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关注的议题。

关键词: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制度建设;发展性;和谐性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2-0030-02

人类社会对于生态文明的追崇既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又离不开现实问题的推动。现代工业文明追崇的工具理性主义和消费主义加剧了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生态破坏、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接踵而来。人类在解构工业文明范式的进程中,逐步形成了一种文明发展的新思路,即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

文明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通过自身的劳动与实践所体现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提高,是与野蛮相对的人类社会进步的状态。人类在几百万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先后经历了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而文明时代又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如今正逐步进入生态文明。原始文明时期,由于生产力的落后,自然生存环境的恶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更多地体现为人对自然的绝对依赖,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处于一种混沌不分的状态。进入农业文明时期以后,随着铁器的运用,人类逐步摆脱对自然的一种完全依赖,逐步获得了相对独立生存的状态。但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并没有将自己看作是一种与自然界完全独立的存在,而是认为自己与自然息息相关,“天人合一”、“物我一体”还是主导思想[1]。近代工业革命的兴起与科技的进步标志着人类工业文明时代的到来,工业文明带给人类过去任何时代都无法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改变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现代意义上的城市文明、机器制造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在工业文明时期,人类的主体性张扬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无处不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形成了尖锐的二元对立。自然仿佛成为人类满足私欲的资源库和垃圾场。环境破坏、资源枯竭、水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全球气候升温等生态危机集中显现,自然界开始了对人类的惩罚和报复。

为了缓解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人类在解构工业文明范式的进程中,逐步形成了一种文明发展的新思路,即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所谓生态文明,即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精神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2]。更是人类基于自身实践与反思,对未来生存发展的现实选择。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悠久的民族之一,缔造了五千年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其中不乏早期的生态启蒙思想。无论是先秦时期儒家所倡导的“畏天命”、“知天命”、“制天命”,还是到后来宋代理学家王阳明主张的“万物一体之仁”、“天人合一”、敬畏自然、感恩自然的传统生态伦理观都贯穿了整个中华文明史。因此,生态文明的提出是顺应现代社会历史与现实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生态本性的理性回归,也是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某种批判和反思;它重新确立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发展关系,否定了“人类中心主义”的错误观念,建立了生态伦理实践的有效路径,推动了新时期我国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战略目标的提出。传统的生态掠夺式的发展方式和发展理念已不在为世人所接受,人类已经开始迈向了一个崭新的文明时代。

生态文明是当今世界潮流,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理论的深刻内涵要求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进程中平衡和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探索和建立既具有普遍指导性又考虑到区域特殊性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正确把握住生态文明的内在发展性与和谐性的本质特征应是今后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关注的议题。

(一)坚持生态文明的内在发展性与和谐性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根本

与传统工业文明立足于主—客二分的二元论哲学的机械世界观范式相比,生态文明立足于生态哲学的整体世界观、有机论世界观。生态哲学的自然观和价值观主张人、自然都是生态系统内的主体,都具有各自的价值,是一种平等的、和谐的关系,同时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生态文明的产业生产模式遵循的是“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的循环反复利用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一模式通过科技的提升、循环利用能力的挖掘,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生态文明这种内在的和谐性与发展性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第四代中央集体,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实事求是、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战略理念,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出路、创造了动力。科学发展观强调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与自然生态的保护相协调,要努力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彻底摒弃传统的、以破坏生态平衡为代价的发展方式,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在本质上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是一致的。

(二)建立全面科学的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制度是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

生态文明建设的健康有序开展离不开体制制度的不断建立。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的科学有效契合不仅关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成败,也关乎着生态文明理论不断完善与创新发展的实现。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制定出全面合理的保障制度和保障体系,并逐步形成“多位一体”的生态建设管理模式。政府在发挥导向作用的同时,要有效地利用市场、社会、媒体、学界、企业、公众等要素的参与。政策体系和法律体系的建立完善和贯彻执行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要积极发挥市场经济的导向作用,支持和引导绿色产业、低碳经济的发展;鼓励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团体和NGO组织;媒体要努力配合生态建设政策要求,既要宣传好政策的相关内容,更要秉持社会责任感和媒体道德要求,倡导健康文明消费方式;加大人才培养、研发先进科学技术、增强理论实践创新需要学界发挥其巨大的优势,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技术、理念和人才支持;企业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改变生产方式、减少污染排放等措施可以大大降低生态环境的破坏压力;促进公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建设既是实现公民民主权利的体现,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政府不仅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氛围,更要为公众参与提供良好的参与途径和保障。政府可尝试建立生态环境建设的专项管理资金,积极协调与各参与要素之间的关系,统筹兼顾、权责明晰,逐步完善适合地区实际的生态管理模式。

(三)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路径

继党的十七大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战略短短五年时间,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创新性地融入到“四位一体”建设当中,形成了包含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的“五位一体”发展战略。要明确指出的是,生态建设的提出并不仅仅是单纯地与其他“四个建设”的某种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要将生态建设深刻融入和全面贯彻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和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生态建设融入和贯穿到经济建设中,要求我们建立以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生态经济体系。要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技术创新,培育和鼓励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现代服务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建设融入和贯穿到政治建设中,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社会公平公正,尊重和保障基本人权,扩大社会主义政治民主权利,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努力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积极发扬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美化人民居住环境,使人与自然关系更加和谐。生态建设与社会建设的有机融合要求我们要重视和关注民生,缩小社会贫富差距,扩大社会公平;要努力建立一个政府廉洁、百姓安居乐业、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大环境。文化建设与生态建设的融合要求我们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教育,营造生态保护社会氛围,牢固树立社会文明观念,大力发展生态文化事业,鼓励和支持生态理论、生态科技的研究、创新,不断提高社会的生态意识、生态价值观念、生态思维和生态创造力,使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3]。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永续相处的生态文明是21世纪人类文明发展史的新篇章、新任务,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协作和努力。生态文明建设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我们在坚持把握上述“三个原则”的基础之上,更要深刻地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仅是生态恢复和环境治理,更是涉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整个社会形态的变革。应该在生态危机的时代背景下,在反思现代工业文明模式所造成的人与自然关系对立的矛盾基础上,以生态学规律为基础,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从物质、制度和精神观念三个层面进行改善,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全面提升人的生活品质的同时,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英姿.生态文明: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和现实诉求[J].理论视野,2012,(2).

[2]张慕,贺庆棠,严耕.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余谋昌.生态文明,中国道路[Z].临安:浙江省2012年生态文明学术峰会.

猜你喜欢

发展性五位一体制度建设
浅析小学数学学生兴趣培养
基于中韩合作办学背景下的韩国语课程学业成就发展性评价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探究
提升南昌市软实力研究
葡萄牙大学章程对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启示
让高中物理“生命化教学”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