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脾化浊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胃轻瘫60例

2013-09-26王晓娜张丁冉

中医研究 2013年3期
关键词:胃轻瘫排空汤加减

于 坤,王晓娜,张丁冉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河南郑州450000)

糖尿病型胃轻瘫是由Kassander于1958年提出的[1],指继发于糖尿病的以胃运动功能异常、胃蠕动减弱或缺如、胃排空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随着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近年来有资料[2]显示:糖尿病病史5 a以上的患者,30% ~50%以上伴有胃轻瘫。目前临床尚缺乏治疗该病的特效药物,中医药因其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治疗作用倍受关注。2011年10月—2012年10月,笔者采用健脾化浊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型胃轻瘫60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门诊及住院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其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45~62岁,平均(50.26 ±4.01)岁;糖尿病病史5 ~27 a,平均(16.57±4.13)a;胃轻瘫病程 3~25个月,平均(14.82±3.15)个月。对照组 60例,其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42岁 ~63岁,平均(49.90±6.71)岁;糖尿病病史4 ~28 a,平均(17.13 ±4.63)a;胃轻瘫病程5~29个月,平均(16.09±4.87)个月。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实用糖尿病学》[3]中糖尿病与胃肠病的诊断标准,符合以下条件即可诊断:①有明确糖尿病病史;②临床表现为恶心、烧心、上腹不适、饱胀感等胃排空延迟症状;③胃排空实验阳性,且胃肠造影或胃镜排除胃肠器质性病变。

2.2 中医诊断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标准。

2.3 中医辨证标准

脾胃虚弱证:脘腹痞满,进食后加重,食欲不振,恶心欲吐,疲乏无力,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沉细。

3 排除病例标准

①不符合病例选择标准者;②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以及可能对本药过敏者;④不愿意合作(指不能配合饮食控制或不能按规定用药而影响疗效)及精神病患者;⑤合并有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⑥近1个月内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代谢紊乱以及合并感染者;⑦胃镜及钡餐检查提示有胃十二指肠糜烂、溃疡、肿瘤,食管疾病,胃肠道梗阻,以及肝、胆、胰、肠等器质性疾病者;⑧近2周曾用过胃肠动力药、抗胆碱能药物、消化酶制剂、抑酸药等患者;⑨曾行腹部手术者。

4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糖尿病综合治疗,包括饮食及运动疗法、口服降血糖药物和胰岛素疗法。

治疗组治以健脾滋阴、化浊祛瘀,方予健脾化浊汤加减,药物组成:党参15 g,黄芪15 g,茯苓12 g,白术 12 g,厚朴 9 g,枳壳 10 g,半夏 9 g,苍术 20 g,干姜6 g,黄连 9 g,麦冬10 g,莪术 9 g,甘草3 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由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20726150),每次10 mg,每日3次,于餐前30 min口服。

两组1个疗程均为4周。

5 观测指标

5.1 安全性指标

两组均于治疗前后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

5.2 疗效指标

观测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的变化。

5.3 胃排空率检测

两组均于试验前禁食10 h,次日早晨7∶30进食标准餐〔水 400 mL,面包 80 g,荷包蛋 50 g(1只),花生仁20 g〕,于15 min内进食完毕,随即服用装有10根小钡条的胶囊。于进食标准餐后1,2,4,6 h取仰卧位摄片,记录各时点小钡条在胃内的数量(若在十二指肠内,亦在胃内),若6 h后仍有钡条在胃内,则不管数量多少,均延长至8 h为止;记录胃排空时间。观测期间不得进食食物及水。

6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标准,以疗效指数判定疗效。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若出现症状疗效指数与胃排空率不同步时,疗效判定以胃排空率为准,胃排空率=(1-胃内残留钡条数÷摄入钡条数)×100%。痊愈: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下降≥95%,胃排空率≥95%。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疗效指数下降≥70% ~<95%,胃排空率≥70% ~<95%。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疗效指数下降≥30% ~<70%,胃排空率≥30% ~<70%。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疗效指数下降<30%,胃排空率<30%。

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Ridit分析;以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8 结果

8.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19,P <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8.2 两组治疗前后胃排空率对比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胃排空率对比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胃排空率对比 %,±s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 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 <0.01。

组 别 例数 时间 胃排空率治疗组 60 治疗前36.40 ±6.38治疗后 86.07 ±8.72**##对照组 60 治疗前 38.50±5.63治疗后 81.24 ±8.47**

8.3 不良反应

两组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且治疗前后三大常规、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均正常。

9 讨论

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的一种慢性并发症。现代医学认为:该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主要与自主神经病变、高血糖症、胃肠激素、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相关[5],引起胃动素的分泌减少,胃动力低下,胃收缩受影响,排空时间延长,从而出现早饱、餐后饱胀、反复呃逆、恶心、发作性干呕或呕吐、厌食等一系列症状。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以促进胃动力药为主,如多潘立酮、西沙必利、莫沙必利、胃复安等,但由于临床疗效差,具有一定副作用,且停药易复发,使得越来越多的医者采用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

中医学虽无糖尿病胃轻瘫这一病名,但根据厌食、恶心、呕吐、早饱、腹胀等临床症状,多将其归为“痞满”“呕吐”“反胃”等范畴。中医学认为:该病多因病程日久,阴损及阳,导致气阴两伤,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升降失常,使精微不布,湿邪内生,水谷难化;或病久入络,瘀血阻络,气血不畅,而成虚实夹杂之证。脾胃虚弱、脾胃同病是该病之基础。《临证指南医案》曰:“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叶天士言:“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始安。”胃阴不足,脾虚湿困,瘀血阻络,故治宜健脾滋阴、化浊祛瘀。健脾化浊汤加减方中党参、黄芪健旺脾气,脾健则不受邪;茯苓、白术健脾养胃,除湿化浊,促脾之运化、胃之受纳;厚朴、枳壳推运脾气,气疏则脾不呆滞;半夏、苍术健脾燥湿,化痰降浊;麦冬养阴生津;干姜、黄连辛开苦降,散结除痞;莪术破瘀且消胃肠之积滞;甘草补脾益气,缓和药性。全方寒热互用以和阴阳,苦辛并进以调升降,补泻兼施以顾虚实,收到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显示:健脾化浊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疗效显著,可提高胃排空率,且无不良反应,表明健脾化浊汤加减在糖尿病胃轻瘫的治疗应用上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其作用靶点尚未十分明确,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57-60.

[2]周金香,李思宁.糖尿病胃轻瘫的中医学研究现状及分析[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6,8(3):66 -67.

[3]张蕙芬,迟家敏,王瑞萍.实用糖尿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60-466.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5]吴波,郑长青.幽门螺杆菌、胃肠激素与糖尿病胃轻瘫的关系[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18(15):1616-1619.

猜你喜欢

胃轻瘫排空汤加减
抽水蓄能电站小负荷发电排空上水库可行性试验研究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保元汤加减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复方参蓉汤加减治疗脾肾两虚型斑秃的临床疗效观察
枳实消痞汤口服联合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轻瘫的临床观察
经口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治疗胃轻瘫研究进展
胃三维容积超声造影与上消化道碘水造影评价经口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疗效的价值
云海相接,追浪排空
胃促生长素对大鼠胃排空的影响
补中益气汤联合归脾汤加减治疗气血两虚型低血压性眩晕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