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我按摩降压13法联合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病110例

2013-09-26刘晓刚

中医研究 2013年6期
关键词:本法高血压病硝苯地平

刘晓刚,席 晅

(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甘肃平凉744000)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之一,也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严重影响心、脑、肾等脏器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脏器的功能衰竭,是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高血压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全球高血压病的患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据最新报道,我国高血压患者至少有2亿,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病患病率为13.58%,每年新增病例1000万人[1];此外,更值得重视的是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为35%,治疗率只有57.1%,控制率仅有25%。因此,我国高血压防治任务十分艰巨。自我按摩降压13法是在中医学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经过反复临床实践后形成的一种实用、便捷、有效的自我保健疗法,适用于临床各级及各型高血压患者。2008年6月——2012年8月,笔者在社区临床工作中推广运用本法治疗高血压病患者110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330例患者均为平凉市崆峒区柳湖社区门诊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按摩治疗组、硝苯地平治疗组、按摩合硝苯地平治疗组。按摩治疗组110例,男58例,女52例;年龄28~70岁,平均(49.5±20.7)岁;病程3 ~13 a,平均(7.4±4.7)a;1级高血压62例,2级37例,3级11例。硝苯地平治疗组110例,男56例,女54例;年龄30~69岁,平均(48.3±19.3)岁;病程3~13 a,平均(7.6±4.5)a;1级高血压57例,2级43例,3级10例。按摩合硝苯地平治疗组110例,男59例,女51 例;年龄30~71岁,平均(49.6 ±19.7)岁;病程2~13 a,平均(7.4±4.8)a;1 级高血压61 例,2 级40例,3级9例。3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版)诊断标准[1],根据血压升高程度的不同,高血压病分为3级: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 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 90 ~99 mm Hg;2 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 160 ~179 mm Hg,舒张压 100 ~109 mm Hg;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 mm Hg,舒张压≥110 mm Hg;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 mm Hg,舒张压<90 mm Hg。说明:①若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等级时,则以较高的分级为准;②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也可按照收缩压水平分为1,2,3 级。

3 治疗方法

3.1 硝苯地平治疗组

给予硝苯地平片10 mg/次,每日3次,分早、中、晚口服,服药前及服药2 h后在右侧肱动脉处测量血压,连续检测30 d。

3.2 按摩治疗组

给予自我按摩降压13法,每天运用本法3次,按摩前及按摩后2 h后在右侧肱动脉处测量血压,连续检测30 d。本法操作步骤具体如下:①呼吸放松法。该步骤为预备动作。患者取坐位,坐姿自然端正,两眼正视前方,两臂自然下垂,双手手掌放在大腿上,膝关节呈90°,两足分开与肩同宽,全身肌肉放松,呼吸均匀。②点揉百会穴。百会穴是人体督脉上的要穴,它位于头部,在两耳廓尖端连线与头部前后正中线的交叉点。患者手掌握拳,拇指掌指关节紧贴百会穴,点揉其穴,每旋转一周为1拍,每次共做30拍。此法有宁神清脑、降低血压的作用。③按揉两侧太阳穴。太阳穴位于头部侧面,眉梢和外眼角中间向后一横指凹陷处。用手指点按两侧太阳穴,同时从前向后旋转,每旋转一周为1拍,每次共做30拍。此法有清脑明目、疏风解表、除胀止痛的作用。④分推两侧角孙穴。角孙穴位于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用手指指腹分推两侧角孙穴,每分推一次为1拍,每次共做30拍。此法有清脑明目、疏风解表、降血压、止头痛的作用。⑤揉搓两侧耳背及耳廓。用拇指和食指揉搓两侧耳背及耳廓,每来回揉搓一次为1拍,每次共做30拍。此法有清脑明目、降血压、熄耳鸣、止头痛的作用。⑥拿揉颈项。用手指或指掌拿揉颈项,每拿揉颈项一次为1拍,每次共做30拍。此法有清脑明目、疏经通络、降血压、熄耳鸣、止头痛的作用。⑦摩擦颈项两侧桥弓。桥弓位于耳后高骨下方的翳风穴与锁骨上方的凹陷处(即“缺盆穴”)之间,沿胸锁乳突肌成一直线[2]。用双手掌大鱼际交替摩擦两侧桥弓(即两侧胸锁乳突肌),交替摩擦一次为1拍,共做30拍。此法有解除胸锁乳突肌痉挛、平肝熄风、降低血压的作用。⑧按揉两侧曲池穴。曲池位于肘横纹桡侧端,用双手拇指交替按揉双侧的曲池穴,呈内向外旋转,每旋转一周为1拍,共做30拍。此法有清热、疏风、降压的作用。⑨叩击胸部膻中穴。膻中穴位于体前正中线,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握空心拳叩击胸部膻中穴,叩击一次为1拍,共做30拍。此法有疏经通络、舒心开胸、降低血压的作用。⑩摩腹。双手重叠掌心向内按摩腹部,先顺时针后逆时针,按摩一周为1拍,共做30拍。此法有疏经通络、健脾养胃、降低血压的作用。○11摩擦两侧肾区。双手掌沿脊柱两侧摩擦两侧肾区,上下摩擦一次为1拍,共做30拍。此法有疏经通络、温补肾气、降低血压的作用。○12叩击两侧臀部及大腿各肌群。双手握空心拳同时叩击两侧臀部及大腿各肌群,叩击一次为1拍,共做30拍。此法有疏经通络、引血下行、降低血压的作用。○13点按揉降压穴。降压穴是平衡针灸的穴位,在足弓处划一十字,交点即为此穴。患者屈膝盘腿,双手拇指分别点按揉两侧降压穴,每按揉一周为1拍,共做30拍。此法有引血下行、降低血压的作用。

注意事项:①每次操作10 min,每日3次,30 d为1个疗程;②准确定位穴位,严格掌握各个步骤的操作手法;③按摩力度适中,稳而持续,使刺激感觉充分达到机体深部组织,以局部感觉酸胀、皮肤微红为度[2]。

3.3 按摩合硝苯地平治疗组

给予硝苯地平片10 mg/次,每日3次,分早、中、晚口服。服药后运用自我按摩降压13法,每天3次。服药前及服药2 h后在右侧肱动脉处测量血压,连续检测30 d。

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文献[3]拟订。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 Hg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收缩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 mm Hg或以上。须具备其中一项。有效:舒张压下降不及10 mm 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 mm Hg,未达到正常范围;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 mm Hg以上。须具备其中一项。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者。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Ridit分析。以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6 结果

见表 1。3组对比,经 Ridit分析,χ2=14.51,P<0.01,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表1 3组疗效对比

7 讨论

高血压病通常是指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典籍中无高血压病名称,但有关本病的临床症状记载很多,如“头痛”“眩晕”“厥证”“肝阳”“肝火”“肝风”等与肝经关系密切[4]。本病兼证复杂者,可合并有“不寐”“心悸”“中风”“肾亏”“癫狂”等,涉及肝、心、肾、脑等脏腑。中医学认为,本病病因主要有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过度、禀赋不足等因素,这些因素单独或共同作用导致机体阴阳失调,脏腑不和,气血逆乱,风火相煽,痰瘀交阻而发病。

自我按摩降压13法依据中医学基本理论,重点突出中医推拿按摩技术的优势与特色,针对高血压病风(肝风)、火(肝火、肝阳)、痰(痰湿)、瘀(血瘀)、气(气滞、气逆)、虚(肝肾亏损)的病因,及本病气血瘀滞、风火上炎、痰湿阻滞、经络壅塞、脏腑虚损的病机实质,运用各种手法对机体进行整体调节,使气血通畅,风火潜熄,痰湿化行,经络疏通,脏腑和调。本法运用于局部,还能起到清脑、明目、疏风、宁神、止痛、舒心、宽胸、健脾、开胃、温肾等作用。再者本法安全无任何毒副作用,并且简单易学,不需成本,既避免了高血压病患者长期服用降压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又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本法值得在社区和临床大力推广应用,从而为高血压病的防治提供一种绿色、经济、保健的中医药适宜技术。

[1]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严隽陶.推拿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87-100.

[3]刘建明,赵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蛋白、NAG检测的临床意义[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2):57-58.

[4]石学敏,戴锡孟,王键正.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60.

猜你喜欢

本法高血压病硝苯地平
陈金水教授辨证治疗老老年高血压病临床经验总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
急诊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高血压病眩晕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妊高症患者治疗中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的应用研究
缅甸假期与节假日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硝苯地平控释片对高血压冠心病的应用效果研究
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妊高征的临床效果
我国高血压病的空间分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