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就业支出的效率评价与分析——基于DEA的福建省实证
2013-09-25林寿富
林寿富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一直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制定了一系列就业保障政策。2008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8]5号),有关部门制发了包括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职业介绍补贴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为就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此外,国家不断加大对就业的财政投入,同时进一步规范对就业专项资金的使用,确保就业支出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在财政就业资金的使用过程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非常重要,而要实现这一点,有必要对其进行效率的评价,特别是随着财政投入资金的逐年增加,对这部分资金进行效率评价不仅是政府规范和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的客观需要,也是梳理优化就业政策、科学分配就业支出和强化就业服务监管的必然要求。通过效率的测度和比较,人们能够更好地发现差距、采取措施,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金的效率最大化。
但是,从已有研究文献来看,重点研究财政就业支出资金效率的文献并不多,仅有的几篇文献也大多是对就业支出资金整体绩效的评价,而不是效率,而且大部分为定性讨论。如赵曼、喻良涛对就业支出绩效常见的问题、绩效评估流程与方法等进行了探讨[1]。丁莉萍、蔡晓鸣围绕资金运用、项目进度和项目效果等内容构建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2]。赵曼、喻良涛总结归纳了当前我国就业支出绩效评估工作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设计了就业支出绩效评估的系统流程与方法体系[3]。宋兰萍、毛建中、鲁斌提出了就业支出绩效的原则与步骤、评价指标体系等[4]。赵曼、李锐、喻良涛构建了绩效评估理论和实务操作方法体系,对我国部分地区在再就业机率、风险与平均失业持续时间、就业质量、就业满意度和改善信心五个方面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估[5]。
所谓效率,最基本的含义是投入与产出之比。当评价对象具有多投入、多产出属性时,需要对投入或产出进行加总后才能进行效率评价,而这涉及到指标的权重、量纲等一系列问题,很可能造成无法进行加总从而无法评价效率[6]。而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在效率评价中应用非常广泛。DEA方法采用最优化方法内生确定了各种要素的权重,不需要预先估计参数,避免了投入与产出关系的具体表达关系,在避免主观因素和简化算法、减少误差等方面有着很强的优越性,这是其他参数方法无法比拟的。本文以福建省八个地市(不包含厦门市)为例尝试运用DEA方法对财政就业支出资金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评价,希望能够发现问题、寻找策略,增强资金使用的科学性、有效性,优化资金配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为进一步完善福建省的就业政策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1 福建省财政就业支出资金的投入产出情况
根据福建省关于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规定,就业专项资金是指用于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公益性岗位、职业技能鉴定、特定就业政策、社会保险补贴、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和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街道(乡镇)社区(村)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劳务派遣扶持等以及省政府决定的促进就业其它支出。其中,职业介绍、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社保补贴、小额担保贷款贴息五个项目资金支出的比重较大,2009年福建省这五个项目的实际支出金额为2.59亿元,占总就业支出资金的51.8%。同时,这五个项目也是直接面向就业群体的最主要的就业服务形式。因此,本文仅对这五个项目的资金支出的效率进行评价。
如前所述,本文选取福建省的福州、莆田、三明、泉州、漳州、南平、龙岩、宁德8个地市作为评价对象,有5个投入指标: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社保补贴、小额担保贷款贴息;2个产出指标:新增就业人口、劳动力收入增长率。数据的时间跨度为2007-2009年。
2007-2009年,福建省五个项目的总支出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1.7 438亿元增长到2.5 556亿元,年均增长21.1%,增长速度很快。分项来看,2007-2009年,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态势,而社保补贴、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则呈逐年增加的态势。
全省新增就业人数也呈逐年上升的态势,2009年比2007年增加了144 396人,达到752 552人,增长了23.7%。各地市中,除福州、漳州新增就业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外,其余各市均呈波动变化的态势。此外,2009年,福州市的新增就业人数占全省比重最大,占38.6%,其次为漳州,占21.2%,其他各市依次为泉州、龙岩、莆田、宁德、三明、南平,比重最小的为南平市,仅占3.3%。
全省劳动力收入增长率的平均值呈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2008年上升为18.26%,但2009年又下降为12.43%,甚至低于2007年的值。
2 福建省财政就业支出资金的效率评价与分析
本文采用MATLAB7.0软件对DEA中的C2R模型进行计算,得出福建省八个地市的财政就业支出的投入产出效率值(θ*值),以及投入冗余量、产出不足量,并计算了投入冗余率和产出不足率、规模收益值(Σλj),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福建省财政就业支出的投入产出效率计算结果
表2 福建省财政就业支出的投入产出效率综合评价结果
续表2
由表1和表2可知,2007年,DEA有效的地市有4个:福州、莆田、泉州和漳州,占DEA有效单元数的50%,它们的财政就业支出达到产出效益最大,同时为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而其他4个地市的θ*值小于1,表明这些地市的财政就业支出DEA无效,未达到产出效益的最大,不论是技术有效还是规模有效,都未达到最佳,而且这些地市的θ*值均小于0.8,说明它们的投入产出效率很低,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其中,效率最低的是龙岩市,θ*值仅为 0.446。
2008年,DEA有效的地市减少为2个,福州和漳州均从DEA有效变为DEA无效,但效率下降得比较小,θ*值均在0.9以上,同时均从规模收益不变转为规模收益递减。此外,三明、龙岩、南平的效率均有所下降,而宁德的效率有轻微提高。
2009年,DEA有效的地市上升为3个,泉州由DEA有效变为DEA无效,效率下降得较多,θ*值仅为0.875,并从规模收益不变转为规模收益递减;福州和漳州均从DEA无效变为DEA有效。三明、龙岩、南平的效率也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θ*值还不到0.3。宁德的效率下降得较少,θ*值从0.504下降为 0.465。
2007-2009年,八个地市均不存在弱DEA有效的情况,DEA无效的地市占大多数,主要集中于闽西北地区,效率最低的是龙岩市;DEA有效的地市主要位于闽东南地区,这些地市也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
从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的指标情况来看,投入冗余主要集中于职业培训补贴(s2*-)、职业介绍补贴(s1
*-)和社保补贴(s4*-),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则在3年间均不存在投入冗余,小额担保贷款贴息也只是在2009年的时候才存在投入冗余。产出不足主要集中于新增就业人口(s1*+),而劳动力收入增长率(s2
*+)主要是在2008年的福州和2009年的泉州有产出不足。这说明,福建省各地市在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和小额担保贷款贴息两个项目上普遍做得比较好,同时就业支出资金对于提高劳动力收入发挥了较好的作用,收到了良好效果。
3 结论与对策
本文运用DEA方法对2007-2009年福建省八个地市财政就业支出资金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评价和分析,从定量的角度评价了各地市财政就业支出资金的投入产出效率,避免了主观性和人为因素,使评价更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为决策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通过研究发现:
(1)2007-2009年,福建省八个地市的财政就业支出资金的投入产出效率有所下降,整体效率不高。
这表现在DEA有效的地市从4个减少到3个,而DEA无效的地市其投入产出效率值也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降,有些地市降幅较大。整体来看,福建省财政就业支出资金的投入产出效率不高,仍然有较大的改善空间。
(2)财政就业支出资金的投入产出效率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呈闽东南高、闽西北低的格局。
这表现在DEA有效的地市主要集中于经济发达的闽东南地区,而DEA无效的地市主要集中于经济欠发达的闽西北地区,而且闽东南地市的平均效率要远远高于闽西北地市。
(3)投入冗余主要集中于职业培训补贴、职业介绍补贴和社保补贴三个项目,产出不足主要集中于新增就业人口。
职业培训补贴的投入冗余尤其严重,基本上每个DEA无效的地市都在这个项目上有冗余的投入,表明各地市在这个项目上普遍做得不够好,存在比较多的问题,而这与现实情况也是比较吻合的。
(4)DEA无效的地市普遍存在规模收益递增情况,且多为闽西北地市。
2007-2009年,规模收益递增的地市占DEA无效地市总数的比重分别为75%、50%、80%,2009年规模收益递增的地市全部位于闽西北地区。这表明,闽西北地市普遍在某些就业项目上投入不足,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必须加大对某些项目的投入,但同时这些地市在职业培训补贴、职业介绍补贴和社保补贴方面又存在较大的投入冗余。
基于以上这些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以期能够为完善福建省就业政策、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供参考。
(1)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向欠发达的闽西北地市给予适当倾斜,同时促进就业资金来源多元化,加大资金投入。
福建省政府应该考虑给闽西北地区适当的政策倾斜,进一步加大资金、政策扶持力度,统筹安排就业专项资金,同时积极引导各地市转变方式,改变各地市就业专项资金主要依赖中央和省级财政的局面,促进就业资金来源多元化。此外,持续加大对就业的投入,保证实现财政就业资金投入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确保重点就业项目支出的资金需要。
(2)加强预算资金管理,提高预算资金投入的科学性和使用规范性。
各地市要进一步改进现行就业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办法,明确和强化预算编制的指导、审核责权,科学合理编制就业资金预算,切实优化调整就业资金支出结构。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定期检查资金使用情况,确保就业专项资金落到实处,真正发挥效益[7]。
(3)提高就业政策、投入资金的运行效果。
重点关注促进就业的结果绩效,按就业促进效果分配资金,根据绩效评估情况奖优罚劣,提高项目执行质量和资金带动就业效率,从而提高就业补助政策促进就业的效果。
(4)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政策的知晓度。
各地市要继续加强对本地区就业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多途径、多形式地开展就业扶持政策的宣传推广,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现有的就业信息网络平台,加大对促进就业政策的宣传力度,在宣传内容和宣传方式上有所创新。
[1]赵曼,喻良涛.就业支出绩效评估探析[J].社保财务理论与实践,2006(4):36-45.
[2]丁莉萍,蔡晓鸣.绩效评价在就业资金管理中的实践与成效[J].社保财务理论与实践,2006(4):101-107.
[3]赵曼,喻良涛.就业支出绩效评估体系建构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1):93-99.
[4]宋兰萍,毛建中,鲁斌.就业支出绩效评价初探[J].财政与发展,2007(1):34-36.
[5]赵曼,李锐,喻良涛.绩效评估中的模型选择:问题与解决方法——基于就业培训项目的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1):129-139.
[6]秦青,郭文博.基于DEA的地区科技活动效率研究[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76-79.
[7]张宝英.福建省城市化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绩效分析[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3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