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3-09-21徐国民
徐国民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溶栓治疗为心肌梗死的一个重要疗法,因为其简单可行在基层医院广泛使用,经早期溶栓,可以减少梗死的范围,使患者垂死的心肌得以拯救,从而缩短治疗的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率[1]。为了探讨分析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特作此次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选择于2012年1月-2013年10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6例,女14例,患者的年龄在41~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3±2.6)岁;梗死的部位方面:12例患者为下壁,28例患者为前壁;29例患者持续典型胸痛30min以上,11例患者无痛或是表现为其他的非典型性症状。16例患者心电图呈现超急期改变,ST段上移,T波高尖;24例患者已进入急性阶段,出现ST段抬高Q波,另外还可见T波融合。患者未发现抗凝治疗及溶栓治疗禁忌证。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心电监护、氧气及其他的常规治疗。在行溶栓之前患者需咀嚼阿司匹林300mg/d,连续服用3d,3d之后剂量调整到100mg/d,患者需长期使用此药物,并注意同时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或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完成之后立即检查血常规、血小板、血型、心肌酶、凝血时间、尿常规。准备好各种救援工作,并马上对所有患者行静脉滴注,在100mL0.9%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0万U的尿激酶,调整静滴速度,保证30min滴完,待2h之后再于50mL0.9%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50万U的尿激酶行静脉滴注,调整时间,控制在15min滴完,密切监测患者的PT及APTT,等恢复到正常状态的1倍时每12h将4100U低分子肝素钙行腹壁皮下注射一次,时间为7d[2]。护理人员要注意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各项临床体征及症状变化,连续监测患者的脑电图、心率、血压及心电图等。患者在开始溶栓治疗后的0.5h、1h、2h以及4h分别行一次ECG,7d之后保持每天复查一次ECG,对患者的ST段相应变化及患者的心律失常情况着重观察,患者服药前后的2~4h,抽血监测其心肌酶,心肌酶峰值降低3次后,改为每天监测1次,仔细观察患者的呕吐物、皮肤黏膜、咳痰、大便、尿有无出血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必要时可行头颅CT检查[3]。
1.3 观察指标 (1)进行溶栓治疗0.5h之内,患者心电图ST段有显著抬高的导联迅速回降超过50%;(2)溶栓治疗1h之内,患者的胸痛症状消失;(3)溶栓治疗2h之内,患者的房室、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消失或有明显的改善;患者若具备以上3项的2项及以上即可认定为冠脉再通。
2 结果
本组研究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溶栓治疗后,均好转出院。其中26例患者溶栓成功,达到了65.0%的再通率;34例患者的胸痛情况得到了迅速缓解。详见表1。30例患者再现灌注心律失常,31例患者的C峰值前移至发病之后的9~16h,27例患者溶栓后6~12h内的ST段下降超过50%,6例患者的R波没有成为异常Q波。另外,此次研究的40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现静脉穿刺皮肤瘀斑,所有患者均未有牙龈出血、胃肠道出血、出血性中风等不良反应。
表1 患者的冠状动脉再通情况及胸痛缓解情况比较[n(%)]
3 讨论
一般情况下,患者若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在4~6h内就会引发心肌坏死。相关研究显示,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有一定的时间依赖性,溶栓治疗要在患者发病后尽早开始,促进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冠状动脉再通,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梗死面积,挽救濒死的心肌,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急性期预后,另一方面还可以显著的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如果在患者发病后的1h内再通,那么梗死的面积就可以减少超过50%,时间越久,再通率也就越低[4-6]。所以,在患者最初发病的0.5~1h内,要及时进行溶栓,这就要求基层医院要尽最大努力争取时间行溶栓,防止出现转诊治疗耽误时间延误治疗时机的问题。
现阶段来说,有93%以上的梗死可经介入治疗及血管再通进行治疗,但是因为此种治疗方式所用到的设备及其昂贵,操作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所以有较高的治疗费用,也因此在基层医院很难推广。采用溶栓治疗时大部分为会经静脉,具有快速、简单、高速、廉价等优点,对患者的心肌行再灌注,已闭塞的冠状动脉血管得以再通,患者垂死的心肌坏死就可能生存[7]。
综上所述,经本次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不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减少并发症,而且可以显著的改善患者左心室的功能,改善预后,具有疗效快、效果好,再通率高等诸多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1]胡燕华.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9,15(29):4071-4072.
[2]王静,王铁男,范淑红.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11(4):125-126.
[3]张庆喜,袁静莲.36例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9,14(2):227-228.
[4]付志言,周爱贤,武中秋.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6):665.
[5]冯泽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6例临床观察[J].广西医学,2009,31(10):1510-1511.
[6]肖丽娟.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和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J].医学临床观察,2011,3(2):318-319.
[7]梁海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期的临床特点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8):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