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切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
2013-09-21梁常凯
梁常凯
胃切除术后患者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代谢率显著上升,因此术后早期充分的营养支持是防止术后并发症发生以及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之一。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可以为机体提供充足营养,且可以加速肠道功能的回复,同时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本院从2008年2月-2013年1月对42例胃切除术后患者采用肠内营养,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把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2月-2013年1月所收治的行胃切除术患者42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男33例,女9例;年龄 42~86岁,平均(62.8±6.3)岁。疾病类型:胃溃疡 5例,消化道穿孔6例,胃癌31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两组,每组2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疾病类型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EN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消化道采用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并放置胃管,同时在术中将空肠营养管送到空肠侧吻合口远端约10cm。当术后12~24h之后通过空肠营养管输注人工制成营养液如(鸡,鸭,鱼,肉,素菜等熬成汤或牛奶豆浆等)在术后12h通过营养管滴注生理盐水试滴约250mL,如患者无特殊不适即可滴注营养液。1次250mL,1次/4h,2d后可加量到400mL/次。如有患者在术后12h经营养管试滴生理盐水时出现腹痛、腹胀,可暂停几小时再试。类人工制成营养液较有以下优点:(1)经济实用制作方便。(2)符合正常人饮食特点减少其它类营养液对肠道的刺激。(3)消除患者对其它类营养液的恐惧心理。前3d热量不足的部分通过周围静脉补充,从第4天起所有热量均通过营养液提供。营养液温度应该保持在37.5℃左右,以防止肠道受刺激而出现腹胀腹泻。术后8~10d将营养管拔除。PN组采用肠外营养,经过周围静脉或者中心静脉输注葡萄糖、氨基酸、脂肪等组成的全营养混合液,热量与EN组同等。在术后第1天开始输注,根据患者情况输注6~15d[1]。
1.3 疗效观察 参考黄候添的相关观察指标[2],观察两组患者治疗8d后的体重(WT)、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胆红素(T-BIL)以及肛门排气时间和营养支持费用,以综合比较两种方法的效果。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体重(WT)、TP和Alb两项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T-BIL、肛门排气时间和营养支持费用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显著优于对照组。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3 讨论
胃切除患者由于需要等到肠功能恢复后方可进食,这期间常常出现营养不良,增加各种手术并发症的同时,也影响了患者自身的康复。肠外营养虽可以补充患者营养,但由于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如导管感染、代谢性并发症和细菌移位等[3]。因此当患者恢复了部分肠功能时,应尽快采用肠内营养,既可避免肠外营养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同时可预防肠粘膜的萎缩。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肠内营养已在我国临床治疗当中广泛应用。肠内营养可由帮助维持胃肠粘膜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保持胃肠粘膜作为屏障的功能,显著降低肠源性感染的发生率,促进消化液与胃肠道激素的分泌,刺激胆囊收缩和肠道蠕动,同时其代谢也更合乎生理和肝胆并发症的发生[4]。有研究认为,术后24h内乃至胃切除术后6h给予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的,因为小肠功能在此时大多已经恢复正常[5]。
本次临床研究结果也发现,EN组的营养补充效果与PN组相当,但在肛门排气时间和营养支持费用当中有显著优势,即可以缩短患者进食和恢复时间,降低总治疗费用的同时,仍然安全有效,且符合人体生理要求,同时可以避免肠外营养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症。
综上所述,早期肠内营养在胃切除中的应用安全简便,可以促进肠功能恢复、缩短治疗时间、节省治疗费用,因此值得在今后临床工作当中推广应用。
[1]郭定刚,陈福春,林加宝.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J].浙江医学,2005,27(5):332-333,339.
[2]黄候添.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0,12(3):413,415.
[3]石善奎,康继生,杨胜厚.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1,9(3):163-165.
[4]石磊,杨江淼,丁艳慧.30例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J].当代医学,2009,15(6):100.
[5]王蔚蓝,李建华,纪岩,等.早期肠内营养在胃切除术后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