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3-09-21中国铁路文工团影剧中心焦林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郑纪业

中国农村科技 2013年1期
关键词:资源信息化农业

文│中国铁路文工团影剧中心 焦林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郑纪业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与农业信息化,自2005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以来,连续7个中央1号文件都在关注农业和农村信息化问题。同时,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商务部、文化部积极联合推进我国农村信息化,制定了《农业农村信息化行动计划(2010~2012年)》,此外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农民收入的提高为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环境和市场环境。

农村信息化的内涵

关于农村信息化的定义有很多种说法,有的是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有的是从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的角度,有的是从农村信息资源的角度,有的是从农村信息应用的角度,有的是从农村社会经济形态转变的角度等。在综合研究了以上定义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我们从体系化和系统化的角度对农村信息化提出如下定义:农村信息化是指通过加强农村广播电视网、电信网和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融合与优化,充分地开发和利用下一代信息资源,构建信息服务体系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使下一代信息技术在农村生产经营、公共服务、政务管理及生活消费等各个方面实现普及应用的程度和过程。

虽然学界对农村信息化的定义说法不一,但一般认为,农村信息化至少包括农村生活消费信息化、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化、农村科学技术信息化、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农村市场流通信息化和农村资源环境信息化六个领域。

我国农村信息化现状

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

自2004年我国启动“村村通电话工程”开始,截至2010年,全国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6.31%,其中农村覆盖率为95.10%;全国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7.23%,其中农村覆盖率为91.9%。2009年年初,“村村通电话工程”确立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平台、开展信息下乡”三大目标任务。目前,我国基本实现已通电地区“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全国通电话的行政村和自然村比重分别达到99.8%和93%,同时,互联网普及率不断飞跃,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人,上网普及率达到25.5%。

农村信息资源日益丰富

农村信息资源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农村信息资源建设日趋完善,特别是在农村数据资源、农村网络信息资源与农业网站以及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三方面。农村数据资源是服务“三农”,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性资源,目前全国可提供公开服务和有效利用的中文农业类数据库近千个,涵盖了农学、生物学、林业科学、畜牧兽医科学等各学科。2003年,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支持下,我国启动了国家农业科学数据共享中心建设项目,标志着我国农村数据资源管理逐渐步入全国范围的数据资源集成与共享阶段,数据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网络信息资源的主要载体是网站,随着信息化的大发展,我国农业类网站数量持续快速增长。1998年我国涉农网站尚不足200个,2003年快速增长到6300多个,而2010年前三季度统计表明,涉农网站总数已经超过3.2万个。在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网站信息资源的内涵也不断丰富,单个网站的平均栏目数和有效信息资源量小幅增加。

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健全的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是农村信息化加快发展和农民切实享受到信息服务的重要保证。随着农村农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已形成高效的农村信息化服务队伍、健全的信息服务机构和完善的信息服务渠道。

农村信息化服务队伍主要包括农村信息化管理服务队伍、技术支撑队伍以及农村信息员队伍三部分。目前,从国家层面到各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已经建立起一支责任心强、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的金字塔式的农村信息化管理服务队伍。随着信息技术在农村各领域的应用,信息化技术支撑队伍应运而生,其主干力量是来自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农业农村信息化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师生。农村信息员队伍是连接基层农业信息服务机构与广大农民的桥梁和纽带。目前,我国已发展20多万人的农村信息员,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农业信息工作体系。

各级政府大力推进农村信息服务机构的不断健全,截至“十一五”末,全国100%的省级农业部门设立了开展信息化工作的职能机构,97%的地(市)级农业部门,80%以上的县级农业部门都设有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机构。

农村信息服务渠道是解决信息“进村入户”和“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前提条件。近几年来,我国各地从“三农”需求和特点出发,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区域特点,在农村信息服务渠道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不少值得借鉴的经验。其中利用电话开展信息服务比较突出的有农技“110”(星火科技“12396”)、上海农科热线、呼叫中心、“12316”“三农”服务热线等;此外,政府部门还积极开展手机短信服务,大力支持建设为农服务网络平台。这些信息服务平台,为广大农民带来了最便利、最有效的信息服务,有效推动了信息的进村入户。

农业信息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将能够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民生等也对农村与农业信息化提出了新的需求。

存在问题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村与农业信息化尚处于起步阶段。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2010年发布的最新报告,我国信息化水平的排名为第79名,在信息通信技术宏观市场发展、信息化发展指数(IDI)、数字鸿沟变化趋势、信息通信技术服务价格走向等几大方面都远远落后于亚洲的韩、日及欧洲各国。具体表现为:

农业基础设施仍面临挑战

就总体而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低,抗灾减灾的能力不强仍是一个突出问题。由此不仅会增加农产品成本和农业经营风险,还会影响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甚至妨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农业生产领域面临粮食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与食物安全、气侯变化、金融危机、资源环境制约。

城乡数字鸿沟逐渐拉大

在中国,信息化建设在城市发展较早,而农村发展滞后。农村的产业化程度低,农民获取信息不灵,导致抗风险能力差。《2011年中国农村互联网调查报告》,从互联网的普及率来看,截至2011年12月底,互联网在城镇的普及率是54.6%,在农村仅为20.7%。从历史数据对比来看,互联网在城乡的差距持续拉大。

投入结构不合理

长期以来,农业信息化投入渠道不畅,投入资金不多,信息化基本建设和运行维护都存在很大缺口。现有设备陈旧老化,存储空间小,运行速度慢,网络体系不完整,配套设施不齐全,信息交换手段落后。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应用方面,发展很不平衡,在自动化信息采集与工程监控、网络覆盖范围、数据与计算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等方面,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差距明显。信息化建设中“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数据”的倾向和误区大量存在。

政策措施

未来中国的农业发展,面临资源短缺、生态恶化等问题,我们既要保障未来将近16亿人口的食物供给安全,又要实现生态安全、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大力提高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农业信息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将能够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民生等也对农村与农业信息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积极开展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农村信息化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发挥电信运营商的作用。加快研究制定农村信息化建设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提高农民文化程度与信息素质,逐步培训农村信息化主体。更加注重农村信息化过程中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要建立健全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加大对信息化工作的组织协调力度,充分发挥和依靠各种专业协会的作用,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向健康、安全、便捷方向发展。

优化农业信息资源,加大农村信息资源建设与整合力度

要加强农业数据库的研制和开发,注意丰富数据库资源种类,增加视频、音频、多媒体数据库等,应逐步建立多层次信息资源开发体系。加快农村信息采集标准体系、信息发布体系等建设,提供标准的数据库接口,实现信息采集、处理、发布一体化。坚持“共建共享”原则,加快资源整合力度,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整体发展和农村科技水平的提高提供可靠的农村信息资源保障。

逐步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乡村两级信息服务组织,在乡镇建设信息服务站,在村建设信息服务点。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及各类农村信息平台,大力开展农民信息技术培训,以农民需求为导向,提高农民信息素质。

开展试点示范和典型推广工作

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工作还不成熟,各地都没有太多经验,需要不断探索与实践。应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科研机构、信息服务企业研究质优价廉、运维简便的信息系统及终端产品,让农民用的起、用得好。对经济社会效益明显、利用率高的农业信息技术大力推广试用。

猜你喜欢

资源信息化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