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氏魔法”在信息化中升级

2013-09-21陈彦东

中国农村科技 2013年1期
关键词:温氏标准化农户

文│陈彦东

这家采用“公司+农户”模式的公司,长期以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重要奥秘,就是通过信息化建设,将工业领域的标准化大生产模式移植到农业生产过程,实现了对数以万计合作农户的标准化管理。

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温氏集团”),是一家以养鸡业、养猪业为主导、兼营生物制药和食品加工的多元化、跨行业、跨地区发展的现代大型畜牧企业集团。从1983年创立至今,不断在市场上开疆拓土,它像一个蚁群的首领一样,把一大群养鸡户的利益统筹协调起来,形成一个“蚂蚁军团”,从而搬回了属于大家的“美食”。温氏的成功,得益于其独特的管理逻辑,被业内称为“温氏魔法”。

“温氏”起步

温氏集团成立之初,与周边农户采取“场户合作”、“代购代销”的方式进行合作,每只鸡收取5分钱的代售佣金。即农户从鸡场购买鸡苗进行饲养,鸡场向农户提供技术、饲料、防疫等服务,并利用自己的销售渠道代农户销售成鸡。

1989年6月之后,肉鸡市场陷入低潮,价格下跌,养鸡农户面临着亏损倒闭的威胁。当时的温氏当家人温北英面临着一次关键选择。经过反复的研究、讨论,温北英决定实行一种被他称之为“综合效益观”的方法,加强与农户合作。所谓“综合效益观”,就是把养鸡业的各个环节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养鸡业虽然某一个环节可能赔了,但整体上还是有钱赚。

温氏集团依靠信息化技术,实现了对每一个养殖农户养殖行为的准确掌握。

随后,温氏集团决定将原来的“代销代购”转变为“保价收购”。即鸡场向农户提供鸡苗、饲料、兽药等服务,并按照事先约定的价格回收合作养殖户的成鸡。收购的成鸡降低销售价格,吸引周边和当地的肉鸡运销户,销售环节造成的损失则通过其他经营环节的利润来弥补。

就这样,“场户合作”变成了“公司+农户”,这种“综合效益观”即保证了养殖农户能够获得稳定的可持续收入,也保护了养殖农户的合作积极性。而当年温氏集团首创的这种“公司+农户”模式,经过20多年的积累完善和沉淀,成为了温氏集团快速发展的核心所在。

通过信息化建设,将工业企业标准化的大生产模式移植到农业企业,实现养殖生产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这正是温氏集团的信息化建设对推动企业持续高速发展并成为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养殖企业的核心精髓。

信息化运作

对温氏来说,由于实行的是标准化的养殖作业,养殖成本基本固定;同时,实行合作农户的分散养殖,温氏集团基本没有经营风险和投资需要,经营成本明显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因此,在有利润的情况下,哪怕是微利,只要经营规模足够大,同样可以获得规模效益。

稳定并扩大合作农户数量才是温氏集团的发展动力。所以,对养殖户的管理是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早在1991年,只有90万资产的温氏集团就投资17万进行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对每一个养殖农户养殖行为的准确掌握——每一个养殖农户领取一次鸡苗、饲料、疫苗等都会在电脑上进行完整的记录。

在温氏集团有限公司的数据中心机房里,多台IBMp系列的主机昼夜不停地不间断运行着。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通常只会出现在金融、电信等行业中的主机,如今成为维系这家2010年实现上市肉鸡7.3亿只、上市肉猪505万头、营业额达到220亿元的大型农业企业日常运作的重要基础。

这家采用“公司+农户”模式的公司,长期以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重要奥秘,就是通过信息化建设,将工业领域的标准化大生产模式移植到农业生产过程,实现了对数以万计合作农户的标准化管理。

目前,温氏集团在对养殖农户的管理上,农户养殖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实现了信息化,技术员现场使用PDA手持终端进行实时信息化管理,农户所饲养的每一批肉猪、肉鸡都建立了完整的数据档案,每一批肉鸡(肉猪)的饲料领取时间、喂养食量、出栏时间、疫苗时间等信息都全部上报至总部;在上下游产业链管控上,温氏集团建设了覆盖整个产业链的应用软件系统:全面实现了生产经营核心环节的信息化管理,实现了物流、资金流、数据流的同步一致,实时反馈并有效监控所有分支机构的运营状况;此外,温氏集团高标准建设的企业数据中心,实现了对所有分支机构生产经营数据的集中管理。

2011年年初,温氏集团“养殖技术与市场信息在线服务平台”通过了项目验收。养殖技术员通过PDA现场对农户资料进行录入和养殖管理提醒,如果技术员在现场发现了不符合养殖标准的地方,即可用PDA拍照上传,用于对农户养殖水平的打分评估,并直接与农户利益相联系。此外,温氏集团在每一个鸡舍(猪舍)内都安装了RFID芯片。RFID与PDA的结合应用,使得技术服务人员可以监督和支持养殖农户,解决了大规模和小生产之间的矛盾。

核心精髓

相比较与标准化的工业而言,农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具有一些特性。比如说,农业领域一般被认为具有分散性,难以像工业领域那样实行标准化大生产,而且农业具有生产周期长、过程变数多、随意性大等特点,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也缺乏足够的技术力量,农业企业信息化面临着诸多困难。但是,如果能够通过信息化建设,将工业领域的标准化大生产模式移植到农业生产过程中,将会有助于企业“脱颖而出”。

温氏集团的信息化战略规划采用了数据大集中管理模式,把集团所有的业务都纳入统一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中,通过开发,集成等技术平台和手段,消除集团的信息化孤岛,使得业务能够快速反映,准确高效,能及时,有效,准确的反映业务的真实情况,从而为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温氏乌骨鸡,山地放养,体型小,骨骼纤细,性情温顺,头小、颈短、遍体为白色丝毛或黑色丝毛。具有凤冠、缨头、绿耳、胡须、丝毛、毛脚、五爪、乌皮、乌骨、乌肉十大特征。

对于温氏集团这样高速发展和成长的公司,由于行业领域的不断拓展和地域空间的不断拓展,组织架构也在不断的变化和增加,新的信息系统能否支持动态的组织架构管理,能否支持动态电子商务的业务发展需求,对于集团未来的扩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温氏集团总部制定财务规则并推动和监控财务规则在整个集团内的执行:基于集团整体的发展战略,制定相应的财务政策和管理制度,通过信息系统实现有效的传达,并且能够做到集中和实时的监控。

与此同时,温氏集团还尤为注重整个信息系统的集成和扩展性。具体的实施策略为:一是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温氏信息化项目由温氏项目领导小组进行总体规划,项目办公室和项目实施组负责详细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工作,分步完成集团财务、养鸡领域、饲料领域、药品销售、养猪领域的系统开发与实施。二是五大领域,两条主线。以集团财务、养鸡领域、饲料领域、养猪领域、药品销售五大领域的业务为核心,分别建立开发小组与实施小组两条线开展系统开发与实施。三是先试点,后推广。首先选择有代表性的分公司进行试点,对系统软件功能进行验证,试点成功后再在部分区域进行推广,继而推向全国,实现全集团信息的集中管理。

“通过信息化建设,将工业企业标准化的大生产模式移植到农业企业,实现养殖生产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这正是温氏集团的信息化建设对推动企业持续高速发展、并成为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养殖企业的核心精髓。”这是在与温氏集团信息中心总经理严尚维的沟通中,这位农业企业的CIO的有感而发。

探路电子商务

就电子商务而言,目前流行的很多的电子商务网站,大家都认为设计一个赏心悦目的用户界面,然后填充更多的、更加丰富的产品,提供方便的支付平台就搭建成了一个最佳的电子商务平台。事实上,对于大多数传统行业来说,要打造出最佳的电子商务平台还需要整合、分析和挖掘企业内部的大量数据,以此为基础才能更好的开展电子商务。

温氏集团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在探索企业信息化,通过和高校合作,引入了数学方面专业的团队,对公司的历史数据利用数据挖掘的专业方法和企业相关的业务部门经营方面分析,经过多轮的数据分类整理、分析和挖掘,开始逐步的形成集团的数据仓库。

除此之外,温室集团还建立了一个实时共享,是整个公司里面所有相关单位所分享的信息。温氏集团所处的农业食品行业有着行业自身的特点,猪肉和鸡肉的市场行情变化快,在不同的省市,不同的大区,变化也都不尽相同。温氏集团有100多个养殖类分公司,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借助于信息实时分析平台,每个分公司相关做市场、做营销,做销售的人,都能够及时共享到整个集团、全国所有省份的实时数据,这些数据是从订单开始,到发货,再到物流配送,直至送达客户的整个物流和数据流实时、准确的反映在信息系统当中。

电子商务是营销业发展的终极趋势,传统的营销方式必然被先进的无国界、无种族、无年龄、无时差的电子商务所影响和改变。传统营销公司融合、嫁接电子商务,否则很有可能会被市场所抛弃,在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推动下,才能实现真正的全球商业一体化生态圈。

对于温氏集团2014年实现400亿元销售额的目标,温氏集团信息中心也做了相应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对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企业营销模式创新与转型、历史数据挖掘与决策支持。具体而言,信息中心将提升物流与信息流的高度统一,开展智能手机与PDA的应用;完成集团的网上采购平台、销售平台、商品验收系统、实现电子商务功能;开展物联网、工业化控制应用研究。

猜你喜欢

温氏标准化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标准化简述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温氏股份拟8.1 亿元收购河南新大牧业61.86%股权
走进温氏,学习与5.54万户农民打交道的奥义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温氏:养鸡养出创业板第一股
温氏:养鸡养出创业板第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