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方式和插图效应对大学生文本阅读的影响
2013-09-21石祥祥王元元
石祥祥 王元元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类自身不断学习的能力。自文字的出现,阅读在人类学习的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阅读是学习者对视觉获取的语言文本材料进行解码而获取材料信息,提取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是学习知识、获得信息的主要方式,但它不是一种消极被动的吸收技能,而是复杂的、具有个性特点的读者与作者间双向交流的过程[1]。阅读时,不仅仅涉及到对文本的阅读,同时还涉及到图像、表格、注释的阅读。如何使学习者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大量的信息,成为人们研究阅读的一个重要的领域。插图效应是人们在研究该领域时提出的一个重要的促进阅读的方法。
作者为了使学习者能够更好的对文章进行认知建构,往往会采用一种技巧,即文章与相关的图片配合呈现(运用插图)。“插图”就是穿插在课文中有助于文字内容的解释、组织、记忆、表征或者提供背景信息的图片,其作用是促进阅读者对文章知识的认知建构,同时利于提高阅读的效果。研究表明,插图会促进学习者对阅读加工的过程和信息的保持,插图的这种促进作用称之为插图效应[2]。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和教科书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一领域逐渐成为当代认知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国外学者已经对此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研究范围大体可以归纳为:①插图性文章与纯文字性文章的使用效果比较;②使文章文图有机结合,提高使用效果的策略;③插图在不同进行情景下的使用效果比较;④插图效应的机制和诸多影响因素的研究[3]。国内研究多集中于研究插图效应对中小学生阅读的影响,对大学生研究相对较少,而且几乎没有考虑学生本身的思维特点对阅读的影响,因此本研究结合中国学生本身的特点,探讨认知方式以及插图效应对大学生文本阅读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某高校大一至大三的学生(非生物学、物理学专业)96人,男女各半。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 ,无色盲、色弱。采用“镶嵌图形测验”(GETF)进行认知方式测量。施测前,给每个人分发红色水笔,要求被试必须用红色水笔完成测验,测验使用计时器(秒表)一个。根据认知镶嵌图形的修订说明[4],将学生在镶嵌图形测验中的原始分数,转化为百分等级,分别以 33和 67百分位数为界,将被试分为场独立型、中间型和场依存型,根据本研究需要,只选取场独立型被试和场依存型被试共计 62名。
1.2 方法
1.2.1 实验工具 ①镶嵌图形测验(GETF):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修订,信度 0.90,效度 0.49(以棒框测验成绩为效标测量)。测验分 3部分:第一部分为练习,共 9道题;第二、第三部分为正式测验,各有 10道题。每道题下面都标出了要找出的简单图形的号码,要求被试尽快找出隐蔽在复杂图形中的指定的简单图形。测验共需 12分钟,每部分 4分钟。第一部分不计成绩。测验分数是由第二、三部分中正确画出的图形算出,记分标准是每部分的 1、2题各记为 0.5分 ,3、4题各记为1分,5~ 10题各记为 1.5分。漏掉、画错的或未完成的题目不给分,总分 24分。若被试在第一部分测验中反映出未理解测验的说明,其试卷作废卷处理;②有关民族服饰、文物(社会科学)的文本阅读材料和物理原理(自然科学 )的科技说明文,两种材料分别 5篇文章,每篇文章字数为 260字左右。每篇文章的文章与插图相关性、被试对实验材料的熟悉度以及题目的难度和题量均经过 20名大学生的 3次预测、评定和调整。第三次评定结果如下:①插图与文章内容的相关性(得分 3分以上,4.17± 0.886分);②你对此文章的熟悉度 (得分 2分以下,1.68±0.467分);③题目的难度 (得分 3分以下,2.70±0.991分);④每一篇文章的题量的多少(260± 4.761)。评定结果表明这 10篇文章图文相关性高,对文章的熟悉度为总体很不熟悉,综合难度为适中偏易,总题量适中。每篇文章后设置 5个单项选择题,根据文章内容提出,答案不能直接从文章中找到,需要做一些推理才能回答。每篇文章与题目分别呈现。文章呈现字体为宋体 4号字。图片大小为 6×9cm,图片放置于文字的右方。计分标准为:选择正确计 1分,选错 0分,每篇文章满分为 5分。
1.2.2 实验设计 本实验采用 2(认知方式:场独立、场依存)× 2(插图效应:文本加彩图、纯文本)×2(学习材料性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学习材料性质为被试内变量,插图效应和认知方式为被试间变量,阅读成绩作为因变量。
1.2.3 实验程序 实验在安静、舒适的实验室内进行。实验有 2名主试。实验步骤如下:①实验开始前,由 1名主试给被试介绍有关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让被试熟悉实验环境,另 1名主试在计算机前进行一次演示操作,在确认被试已经掌握实验程序后,请被试坐在计算机前约 60cm,键入设定的编号,开始实验;②屏幕出现指导语,内容如下:同学,你好!欢迎你参加本实验。这是一个阅读测验,计算机将呈现 12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文章,其中前 2篇为练习材料,其余 10篇是正式实验材料。文章分有图和无图两种,且是随机呈现。每一篇文章呈现完毕后,按下空格键会呈现 5道阅读理解题。你的任务是认真阅读短文,然后回答问题,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尽可能快的作出反应。注意题目答案的选项是“1”、“2”、“ 3”、“ 4”,对应着键盘上的“ 1”、“ 2”、“ 3”、“ 4”。做完一篇文章的最后一题,自动进入下一篇文章。下面单击空格键进入练习部分;③被试理解了指导语后按空格键开始呈现练习材料,被试按照要求对练习材料在答卷上做出选择,主试进行巡视以确认被试理解了实验的要求。被试结束答题后按空格键,就呈现第一篇文章。如此循环,直到最后一篇文章阅读完毕,被试按空格键结束阅读;④主试在实验后根据被试回答计算阅读成绩。
1.3 统计处理 实验采用 E-Prime心理实验软件编程,在方正 PentnimW高分辨率计算机上完成实验材料的呈现,显示器分辨率为 1024×768,计算机自动记录被试答案。
2 结 果
2.1 各种实验条件下大学生的阅读成绩比较 见表 1。
大学生的阅读能力比较高 ,平均分(18.01±3.012),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高于 12.5分)。其中场依存的学生对有插图的社会科学材料的理解水平最高(20.19±2.287),场依存的学生对没有插图的自然科学材料的理解水平最低(16.47±2.825)。
表1 被试在各种实验条件下的阅读成绩(±s)
表1 被试在各种实验条件下的阅读成绩(±s)
?
2.2 认知方式、插图效应和材料性质对大学生文本阅读的影响 对阅读成绩进行 2(认知方式:场独立、场依存 )×2(插图效应:文本加彩图、纯文本)×2(材料性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的方差分析,见表 2。
表2 被试阅读成绩 3因素方差分析
从表 2可以发现,插图效应的主效应显著(P<0.001),有插图组的阅读成绩(19.11±2.284)明显高于无插图组的阅读成绩(17.00±2.992),即插图效应在对阅读者的阅读理解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认知方式主效应达到边缘显著,场依存者的成绩(18.53± 2.907)高于场独立者的成绩(17.58±2.743),材料性质主效应不显著 ,插图效应和认知方式、插图效应与材料性质交互作用不显著,认知方式和材料性质交互作用近似显著,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2.3 认知方式对不同性质材料文章阅读作用的比较 为了探讨认知方式对不同性质材料文章阅读的作用,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阅读材料的成绩分别进行方差分析,见表 3和表4。
表3 被试自然科学阅读成绩方差分析
表3所示,在自然科学材料中,插图效应的主效应非常显著(P<0.01),有插图的自然科学文章的阅读成绩(19.13±2.012)明显高于无插图的自然科学文章的阅读成绩(16.74±3.151),即自然科学文章中的插图效应显著;认知方式主效应不显著,认知方式和呈现方式交互作用不显著。
表4 被试社会科学阅读成绩方差分析
表4所示,在社会科学材料中,插图效应的主效应非常显著(P<0.01),有插图的社会科学文章的阅读成绩(19.10±2.561)明显高于无插图的社会科学文章的阅读成绩(17.00±2.992),即社会科学文章中的插图效应显著;认知方式主效应非常显著,即不同场认知方式被试的社会科学文章的阅读成绩的作用存在显著性差异,场依存者的阅读成绩(18.53±2.907)高于场独立者的阅读成绩(17.58± 2.743),材料性质主效应不显著;认知方式和插图效应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3 讨 论
3.1 文本阅读中的插图效应 从实验结果中可以看出,有插图组的学生阅读成绩均优于无插图组,这一结果证明:文章中插图对于文章阅读理解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阅读材料对学习者发生作用主要通过非认知过程和认知过程两条途径:①非认知过程。材料的呈现方式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兴趣和学习动机,好的呈现方式能有效激发兴趣和学习动机,帮助认知过程的顺利进行;②认知过程。学习者首先要对文章文字和图画的内容进行操作和识别,并提取一些关键性的特征,与记忆中已有的经验和认知结构进行有机整合,从而达到对文章信息的整合表征。
实验已证明插图对于文章阅读理解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然而插图的作用机制是什么依然不清楚,本文认为插图效应的作用机制同样是通过以上非认知过程和认知过程两个过程。首先插图本身所独有的视觉表象性,引起学习者对内容的兴趣,激发阅读动机,促进积极思维,从而提高学习者学习阅读材料的积极性,对更多的信息进行语义加工。其次插图类似于先行组织者,激活了记忆中的已有的认知结构,将非认知阶段通过语义加工获得的知识与这些认知结构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所有信息构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使学习者进一步有效地组织加工阅读材料的信息,能更有效地理解和存储信息。
插图对自然科学文章阅读成绩的促进作用优于对社会科学文章阅读成绩的促进作用。自然科学文章中的插图一般是和文章内容紧密联系,在文章中所阐述的物理过程都能在插图中一一呈现出来,物理过程所有程序都与图片相互关联,图片的解释等功能有促进学习者提取信息,学习者通过图片增加的信息提取量比较大。社会科学文章中的图片一般是与文章的部分内容有关,并不是所有的文本信息都与图片有紧密联系,通过图片提供的信息相比较自然科学来说相对较少,学习者提取的信息相对自然科学也较少;再者,文本内容信息相对于自然科学抽象一些,学习者通过图片增加的信息提取量要比自然科学的少。所以,插图对自然科学文章阅读成绩的作用优于对社会科学文章阅读成绩的作用。
3.2 认知方式对阅读的影响 本实验发现:不同场认知方式对被试的社会科学文章的阅读成绩的作用存在显著性差异,场依存性的被试的阅读成绩明显优于场独立性的被试;但对被试的自然科学文章的阅读成绩的作用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场依存者是社会依赖性群体,对社会线索更敏感,更习惯与社会有关的情境,其认知更倾向于从外界社会环境中获取信息,利用社会环境线索完成信息加工。场依存者对社会性背景的材料学习效果显著,社会科学文章中的插图为场依存者认知过程提供社会性信息线索,提高其对材料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促使场依存者更加积极合理的对文章信息进行加工整合。
通过对认知方式对被试的社会科学文章的阅读成绩的作用存在显著性差异进行分析,本文认为不同的认知方式对阅读成绩的作用表现在:①不同的认知方式致使个体对文章和插图中抽象复杂概念与观点的理解和判断的能力不同;②不同的认知方式可向学习者提供不同的不等量的参照标准;③不同的认知方式可帮助学习者辨别文章和插图中的不等量的重要信息;④不同的认知方式可致使学习者决策插图和文字之间信息的相关性或与某些观点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同;⑤不同的认知方式致使学习者整合相关信息形成不同的内在表征。社会性插图可以为所有这些决策和整合过程提供社会性信息线索,场依存者能利用这些社会性信息线索更好的解决问题。
3.3 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3.3.1 对插图设计的启示 对于科技类文章 ,插图的作用非常重要,图文需要密切配合、相互补充。因为科技说明文都比较抽象难懂,光凭文字,学习者就只能凭借文字进行逻辑推理,但由于有的问题复杂,很难在头脑中快速建立表象,因此也不利于阅读理解的进行。文字和图画都分别能提供语义和表象两种不同类型的信息,二者相互补充,只有把两种信息综合起来,才能对课文进行更加有效的理解。本研究结果显示,有插图文章的阅读成绩要明显优于无插图文章的阅读成绩。根据这一结果,为了提高学习者的阅读成绩,在科普文章中应该适当的合理的添加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插图。
此外,插图的外在特点是需要教科书编排人员综合考虑的问题,比如,科技文章的插图数量、颜色、插图的类型,是示意图还是实物图等等,图片太小不易引起注意,图片太密让人眼花缭乱 ,图片过于复杂则难于理解,图与文不能配合,则显得松散。
3.3.2 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在插图教学过程中,要适当考虑到不同学习者认知方式的不同,依存性学生更善于综合,更能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受外在动机支配更多,理解与判断往往参照外部标准,插图对其影响更大,因此在指导学习中要更多利用插图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背景知识;对场独立性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关注插图,提供更多的线索和参照,使他们主动在图文之间转换和整合。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科技文的阅读中学习者不同的认知方式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文章阅读成绩的影响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学习者不同认知方式对其自然科学文章阅读成绩没有显著作用,而对社会科学文章阅读成绩存在非常显著的作用。对于插图效应对不同性质材料的影响从本实验研究结果来看,插图效应对自然科学文章阅读的促进作用要优于对社会科学文章阅读的促进作用。因此,在自然科学授课当中应充分发挥插图效应的促进作用,在社会科学授课当中应该结合认知方式的作用,尽可能的促进学习者信息资源的提取。
对于教师而言,在教学中既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因人施教,也要根据每个学生所要学习的材料的性质做到因材施教,我们所谓的“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以及不同的学科性质,在课文的讲解上从不同侧面指导和利用插图,挖掘插图的知识内涵和外延,研究插图在教材中的作用和特点,寻求插图与其他教学手段的优化组合,从而达到获得最大量的信息资源的效果。
[1]邓春暖.不同场认知方式大学生阅读图文课文的实验研究 [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6
[2]陈红香,张必隐.小学三、五年级学生阅读理解中插图效应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7,20(5):464-465
[3]Henderson J M,Pierce G L.Eye movements during scene viewing:Evidence for mix ed control of fixation durations[J].Psychonomic Bulletin&Review,2008,15(3):566-573
[4]宋合义.认知方式图形测验的编制与修订说明 [M]//张厚粲等编.认知方式,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261-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