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豆状核变性头部MRI表现及其与临床症状相关性分析

2013-09-20黎规典周香雪潘希敏陈应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8期
关键词:尾状核豆状脑萎缩

黎规典, 徐 萍, 周香雪, 潘希敏, 陈应明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degeneration,HLD)又名Wilson病(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致病基因ATP78定位于染色体13q14.3,编码一种铜转运P型 ATP酶。ATP78基因突变导致ATP酶功能减弱或丧失,引致血清铜蓝蛋白(ceruloplsamin,CP)合成减少以及胆道排铜障碍,蓄积于体内的铜离子在肝、脑、肾、角膜等处沉积,引起进行性加重的肝硬化、锥体外系症状、精神症状、肾损害及角膜色素(Kayser-Fleischer ring,K-F)环等[1]。发病率约为1/3000~1/100000。本病在中国较多见,好发生于青少年。根据临床症状,可将肝豆状核变性分为脑型、肝型、混合型等。目前已有少量关于肝豆状核变性头部MRI表现及临床相关性的报道[2,3],关于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 HLD 中的价值报道亦较少[4],未见有MRI表现与肝豆状核变性神经症状评价量表-改良Young量表[5]相关性的报道。本文研究目的在于探讨HLD头部MRI表现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搜集我院2008年10月 ~2012年12月收治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的50例脑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临床诊断标准为:(1)进行性震颤、肌僵直、构语障碍等锥体外系症状、体征及/或肝症状;(2)角膜K-F环阳性;(3)血清铜蓝蛋白(CP)<200mg/L;(4)尿铜 >100μg/24h。这些患者以神经症状为主,有轻微肝脏症状。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11~32岁,平均18岁。记录患者病程、首发症状、家族史及利用改良Young量表进行神经症状评分,改良Young量表由语言、咽喉肌张力、肢体肌张力、步态、共济失调、震颤、舞蹈样运动、高级神经功能8个方面16个项目组成,每个项目采用5级标度法,得分0~4分,由2位经验丰富神经科专科医生对患者进行神经症状评分。

1.2 MRI扫描及图像分析

1.2.1 MRI扫描参数 采用 1.5T Philips Achieva Nova Dual Plus超导MR扫描仪和8通道SENSE Head线圈。横断面SE T1WI(TR 488ms,TE 15ms),横断 SE T2WI(TR 3600ms,TE 100ms),FOV 250mm ×250mm,矩阵256×256,层厚7mm,层间隔0.7mm,NSA=2。DWI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成像序列,TR 2714ms,TE 52ms,FOV 250mm × 250mm,矩阵256 ×256,层厚7mm,层间隔 0.7mm,NSA=1,扩散加权系数(b值)分别为0、1000s/mm2。

1.2.2 MRI图像分析 MRI图像由2位经验丰富的放射放射医生进行分析,如不一致通过协商取得一致结果。颅内MRI上异常表现为颅脑信号异常和/或脑萎缩。颅内MRI观察的部位是豆状核、尾状核头、内囊、丘脑、中脑、脑桥、延髓、小脑半球、脑白质、脑皮质10个部分。脑萎缩根据视觉观察于T1WI图像上进行评估分析,分为轻或中度萎缩及重度萎缩。颅内病变严重程度根据颅内异常信号及脑萎缩进行评分,0分:无异常表现;1分:有异常信号改变无脑萎缩;2分:有异常信号改变伴轻或中度脑萎缩;3分:有异常信号改变伴有重度脑萎缩,根据这样划分可得出0~30分的级别分级,0分代表无异常改变,30分代表严重异常改变[3]。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MRI异常改变分数与肝豆状核变性神经症状评价量表-改良Young量表分数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50例患者MRI均有异常表现,表现为头部信号异常和/或脑萎缩。脑异常信号累及部位依次为豆状核(40/50)(见图1)、尾状核头(31/50)(见图1)、丘脑(28/50)(见图2)、中脑(24/50)(见图3)、脑桥(16/50)、小脑半球(7/50)(见图4)、脑白质(6/50)(见图5)、脑皮质(3/50)、延髓(2/50),其中脑白质病变中1例为胼胝体受累(见图6),发病部位多为对称性分布。T1WI上多呈低或稍低信号,T2WI上主要呈稍高或高信号;15例苍白球出现对称性T2WI低信号(见图7);DWI上15例表现为高信号(见图8),22例表现为低信号(见图9)。脑萎缩多为弥漫脑萎缩,包括大脑半球、小脑半球、脑干萎缩,18例为轻或中度脑萎缩,6例为重度脑萎缩。MRI严重程度评分为8.2±5.5分,肝豆状核变性神经症状评价量表-改良Young量表评分为18.23±6.23分。MRI表现的严重程度与肝豆状核变性神经症状评价量表-改良Young量表分数存在相关性(r=0.69,P=0.01)。

3 讨论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罕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是血清铜蓝蛋白(ceruloplsamin,CP)合成减少以及胆道排铜障碍,蓄积于体内的铜离子在肝、脑、肾、角膜等处沉积,出现相应的症状。脑部主要改变是铜在脑实质内沉积引起海绵状变性,脱髓鞘改变和胶质增生,主要累及组成锥体外系的基底节神经核团,包括豆状核、尾状核、屏状核以及锥体外系功能有关的丘脑底核、黑质和红核[6]。MRI对肝豆状核变性颅脑病灶的分辨率明显高于CT,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肝豆状核变性头部MRI表现呈多样性,几乎可累及颅脑各个部位,并常伴有脑萎缩。本组病例中病变累及部位有豆状核、尾状核头、丘脑、中脑、脑桥、小脑半球、脑白质、脑皮质、延髓,病变累及广泛,这与文献上报道的类似[3],本组病例中,在脑白质病变中1例表现为胼胝体受累,肝豆状核变性累及胼胝体相当罕见。在信号改变上,多表现T1WI上呈低或稍低信号,T2WI主要呈稍高或高信号,T2WI上灰质表现为高信号的机制一般认为是由于水肿、胶质增生、神经元坏死及囊样变性所致。白质在T2WI上呈高信号一般认为是由于脱髓鞘、软化、海绵样变性及空洞形成[7]。部分病灶在T2WI上可呈低信号,本组中15例苍白球在T2WI上表现对称性低信号,其机制可能是由于铜在脑组织中的聚集量逐渐增多,其顺磁作用明显超过了水肿和胶质化所造成T2延长效应[7]。脑萎缩是由于铜沉积于脑实质导致广泛性脑损害,使侧脑室前角、外侧裂扩张,大脑神经元减少、退变,邻近脑白质软化或海绵状改变造成的[8]。

弥散加权成像(DWI)通过测量施加扩散敏感梯度场前后组织信号强度的变化,来检测人体组织中水分子扩散运动受限制的方向和程度,间接反映组织微观结构的变化,它能够检测出先于形态学改变而与组织水分子运动变化有关的病变[9]。本研究中,15例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22例表现为低信号,Sener[4]认为在 DWI上表现为高信号是由于神经细胞变性肿胀、细胞水肿所致布朗运动受限,处于细胞毒性水肿阶段,DWI上表现为低信号是由于脑组织的神经细胞坏死、细胞外间隙扩大、出现海绵状变性疏松区域及脱髓鞘改变,处于血管源性水肿阶段。Sener[10]还报道过1例肝豆状核变性变性,双侧豆状核、尾状核头在DWI上呈高信号,1.5年后随访呈低信号。因此笔者认为DWI可用于随访、病情观察及疗效评估。

本研究中,采用改良Young量表进行临床症状评分,同时对MRI表现也进行了量化评分,通过2个量化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统计分析认为两者具有相关性,结果与文献上报道的一致[3],但本研究所用的临床症状量化评分标准与其不同,本研究采用的是改良Young量表。改良Young量表通过对语言、咽喉肌张力、肢体肌张力、步态、共济失调、震颤、舞蹈样运动、高级神经功能8个方面16个项目进行评分,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Young量表得分与脑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神经症状有相关性,能有效反映症状严重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脑内的代谢异常程度。对于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而言,就诊时常有多种神经症状,如构音障碍、肌张力障碍、共济失调、震颤,行MRI检查时常可以发现多个部位出现病变,不同部分的病变可出现相同的神经症状,如尾状核或壳核出现病变,均可以出现构音障碍、肌张力障碍症状,因此通过MRI表现及神经症状单一点对点进行解释,进行相关性分析存在困难,但就总体而言,笔者认为当颅内异常表现越多,神经症状应越明显,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MRI可运用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肝豆状核变性头部MRI表现具有多样性,多累及多个部位并伴有脑萎缩,与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病变在DWI上可表现为高信号或低信号,DWI可用于随访、病情观察及疗效评估。

图1 :15岁女性患者,横断位T2WI示双侧豆状核、尾状核头对称性高信号;图2:18岁男性患者,横断位T2WI示双侧豆状核、尾状核头、丘脑对称性高信号;图3:20岁男性患者,横断位T2WI示中脑高信号;图4:17岁男性患者,横断位T2WI示双侧齿状核对称性高信号;图5:25岁男性患者,横断位T2WI示左额叶白质高信号;图6:15岁男性患者,横断位T2WI示胼胝体压部、双侧豆状核、双侧尾状核头、双侧丘脑高信号;图7:12岁女性患者,横断位T2WI示双侧苍白球对称性低信号;图8:与图1同一患者,横断位DWI示双侧豆状核、尾状核头对称性高信号;图9:19岁男性患者,横断位DWI示双侧苍白球对称性低信号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学分会神经遗传病学组.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8,41(8):566-569.

[2]Sinha S,Taly AB,Prashanth LK,etal.Sequential MRI changes in Wilson’s disease with de-coppering therapy:a study of 50 patients[J].Br JRadiol,2007,80(957):744-749.

[3]Sinha S,Taly AB,Ravishankar S,etal.Wilson’s disease:cranial MRIobservations and clinical correlation [J].Neuroradiology,2006,48(9):613-621.

[4]Sener RN.Diffusion MRI findings in Wilson’s disease[J].Comput Med Imaging Graph,2003,27(1):17-21.

[5]周香雪,李珣桦,黄海威,等.肝豆状核变性神经症状评价量表-改良Young量表[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1,37(3):171-175.

[6]郑红伟,张 伶,祁佩红,等.3.0TMR对肝豆状核变性颅脑病变的诊断与临床意义[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11,20(4):252-255.

[7]高 煜,朱杰明,李玉华,等.儿童肝豆状核变性的MRI表现[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0,19(2):114-116.

[8]唐业斌,赵科佚,卢 琦,等.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征与颅脑MRI表现的相关性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9,28(9):1220-1223.

[9]Woodhams R,Ramadan S,Stanwell P,etal.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of the breast:principle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J].Radiographics,2011,31(4):1059-1084.

[10]Sener RN.Diffusion MR imaging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Wilson disease[J].AJNR Am JNeuroradiol,2003,24(5):965-967.

猜你喜欢

尾状核豆状脑萎缩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尾状核头的弥散峰度成像研究
如何预防脑萎缩
英语词块研究的进展
脑萎缩会变老年痴呆吗
以多浆膜腔积液和溶血危象为特征的儿童肝豆状核变性1例
表现为短暂性全面遗忘症的尾状核出血性脑梗死1例报告
脑萎缩预示老年性痴呆吗?
豆状囊尾蚴人工感染家兔效果研究
肝豆状核变性:一种先天性遗传病
脑萎缩会发展成痴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