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灾害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对策——基于索洛-斯旺模型的分析

2013-09-18

时代金融 2013年8期
关键词:储蓄率存量稳态

孙 方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山东 济南 250199)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近几年来,国内外自然灾害频发,对人类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破坏。2013上半年,我国自然灾害以地震灾害为主,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15247.4万人次受灾,78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730.2亿元[1]。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问题提出

在自然灾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方面,有些人认为自然灾害会抑制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有些人认为自然灾害会促进经济增长,原因是:灾害虽然破坏了有形的国民物质财富,但是人们必须重新投入必要的生产性资本用于灾后重建。本文主要从经济增长的角度,在索洛—斯旺模型的框架下,探讨灾害对经济增长造成的影响,以及政府应该采取何种经济政策使灾害损失最小化并加快经济恢复速度。

二、自然灾害分类

本文根据灾害的受灾体不同,将自然灾害分为“资本相对损失型灾害”和“人力相对损失型灾害”。其中:

K为总资本量,N为总人口数量。人均资本k增加,则称为“资本相对损失型灾害”,人均资本k减少,则称为“人力相对损失型灾害”。

三、索洛-斯旺模型分析

(一)资本积累方程

在一个单一产品的封闭经济中,总储蓄等于总产出的一个固定比例s,即S=sY。假定现有资本的折旧率为δ,假定劳动L和技术水平A分别以不变的速度n和g增长,则资本存量的变化为:

(二)“黄金律”

“黄金律资本存量”是在稳态下,若使消费达到最大化所选择的每单位有效劳动的平均资本数量。即:

四、基于索洛-斯旺模型分析灾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一般分析

1.“资本相对损失型灾害”。“资本相对损失型灾害”会使得资本存量下降,但对人员没有造成较大的伤害,这时人均资本将下降。

如图1如果经济处于稳态的A点,灾害造成人均资本由k*下降到kd,稳态的国民收入受到灾害的影响由y*下降到yd,稳态失衡。从图1看出,当人均资本下降到kd后,资本积累加速形成,人均资本将不断增加,于是经济向右移动,逐渐靠近稳态均衡点A点。在灾害恢复的过程中,如果储蓄率由灾前的s上升到恢复重建过程的Sr,且Sr>S,这将有利于加速恢复重建的过程。随着经济的逐渐恢复,重建投资将逐渐减小,恢复重建过程中的储蓄率sr将恢复到原来的正常水平s,人均资本恢复到灾前水平k*。

2.“人力相对损失型灾害”。“人力相对损失型灾害”造成了大量人力的损失,但是不会造成太大的资本损失。从而,人均资本存量k会上升,如图2所示,人均资本存量从k*上升到ki稳态失衡。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均资本存量从k*上升到ki之后,资本广化SF(K)小于资本深化。二者之差为DB两点之间的距离。此时资本消耗加速,人均资本逐渐减少,会达到稳态A点。但此时如果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加大资本投入,调高储蓄率则会出现三种情况:

(1)如果储蓄率大幅度提高到S1,则人均资本存量会继续增加,直到kii,由C点达到F点的稳态水平。

(2)如果储蓄率恰好提高到S2(S1>S2),此时达到了稳态水平,即D点。

(3)如果储蓄率提高到S3,人均资本存量减少,由KI减少为K*。经济回到A点实现均衡。

综上可以看出,在“人力相对损失型灾害”中,根据财政投入的程度,资本储蓄率的不同会出现三种不同情况的稳态,但是都有助于迅速恢复到稳态水平,若投入足够大则会增加人均资本存量水平。

(二)存在技术进步的经济恢复过程(以“资本相对损失型灾害”为例)

现在引入技术进步A,即ΔA/A>0。假定技术进步是随时间变化的一个变量,用A(t)表示。在正常情况下,假定技术进步按照一个固定速度g增长,当灾害发生后,技术进步以一个更快的速度gr增长,但是这种增长率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因为恢复重建活动不能促进技术本身的进步。这一过程用图3表示。

在人均生产函数中,当考虑技术进步时,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如下形式:

式中:NA(t)为包含技术进步的有效劳动,于是,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基本方程变为如下形式:

当存在技术进步时,人均资本增长率可以表示为

当经济处于稳态时,人均资本增长率等于0,满足稳态的条件如下:

在“资本相对损失型灾害”灾害的假定下,说明在具有重建投资,具有技术进步下人均资本的增长情况。

在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如果采用新技术,会导致人均资本k增长率下降一些,为图4中D点和E点的距离,而不是原来的D点与C点之间的距离。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经济的恢复速度取决于重建投资的资源配置情况,重建投资越多,经济的恢复速度越快;新、旧资本存量的混合程度同样影响恢复速度,旧资本存量越多,则在恢复重建的过程采用新技术的可能性越大,越有可能提高整个经济体的技术水平[2]。

五、政策建议

(一)对灾区加大资金投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

从模型分析可得,不论是“资本相对损失型灾害”还是“人力相对损失型灾害”,灾区经济的恢复速度取决于重建投资的资源配置情况,重建投资越多,经济的恢复速度越快。

(二)加大科技投入,鼓励创新,鼓励采用新技术,新设备

从模型中可以看出,在灾害发生后采用新技术、新设施,并投入重建资本可以加速灾后恢复的速度。同时,在“资本相对损失型灾害”中,大量的陈旧设施遭到损坏,淘汰了大量的落后产能,此时为新技术新设施提供了需求。

(三)发动社会力量,鼓励群众捐款捐物

发动社会力量捐款不仅可以缓解财政的压力,而且可以在社会培养起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气。

(四)增加对教育和医疗的转移支付

提升入学率和医疗水平水平,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促进人力资本的发展。

[1]中国气象网.2013年上半年全国自然灾害覆盖广频次高灾情偏重,2013.7.

[2]唐彦东,刘春平,于汐.灾后恢复重建理论研究.自然灾害学报,2009.10.

猜你喜欢

储蓄率存量稳态
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稳态运行特性研究
碳化硅复合包壳稳态应力与失效概率分析
电厂热力系统稳态仿真软件开发
存量时代下,房企如何把握旧改成本?
元中期历史剧对社会稳态的皈依与维护
吉林存量收费公路的PPP改造
腐败存量
盘活存量与扩大增量齐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