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市海珠区社区人群的高血压病危险因素分析☆

2013-09-17谭盛韩莉娜李粲霍富元彭玲梅陈健贺月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3年6期
关键词:高血压病饮酒患病率

谭盛韩莉娜李粲霍富元彭玲梅陈健贺月

作为脑卒中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病是一种全球性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高致残率和病死率给家庭和社会的医疗保健体系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1]。据2007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估算,目前我国已有约2亿高血压患者[2],约占全球高血压总人数的1/5,且我国高血压人群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绝大多数为轻中度高血压(占90%),其中轻度高血压占60%以上[3],而有资料显示,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轻度高血压并不能降低其死亡率和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4],为此做好高血压的预防工作就尤为重要。为掌握广州市海珠区社区人群高血压的影响因素,合理制定该区高血压防治策略,我们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1月对海珠区凤阳街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进行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以广州市海珠区凤阳街社区常住人口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8~65岁;无言语沟通障碍。该社区共20个居委会18021户居民,按照门牌号依次编号,各个居委会按照人口结构随机抽取若干户,共抽取1000户,抽中的每户家庭中按照Kish Grid表法[5]抽取1人作为被调查者。

共发放1000份调查表,回收1000份,剔除不合格调查表,共有972份纳入分析,有效应答率为97.2%。调查者年龄18~65岁,平均(44.56±12.88)岁,其中男性 481例,平均年龄为(45.07±13.34)岁,女性491例,平均年龄为(44.06±12.39)岁,男性与女性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23,P=0.222)。

1.2 调查内容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记录调查对象的出生日期、性别、文化程度、2011年家庭人均月收入、吸烟、饮酒、工作或生活压力、体育锻炼、饮食口味,以及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病史。

高血压病和糖尿病以二级或以上医院的诊断为准。吸烟:每天吸烟≥1支,且持续1年以上者[6]。饮酒:每月饮酒至少1次,一生中连续饮酒6个月及以上[7]。体育锻炼频率:经常,每周进行体育锻炼3次及以上;偶尔,每周进行体育锻炼1~2次;几乎不,每月进行体育锻炼小于4次。

1.3 质量控制调查过程中如发现问卷填写有缺失,则对该调查对象进行回访。调查完毕后,随机抽取40名被调查对象两周后进行重复调查,以评价其一致性,对“生活压力”、“体育锻炼频率”的报告结果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846、0.890。

1.4 统计学方法调查数据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由两人分别录入并核对。应用SPSS13.0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数据用±s表示。率的比较用χ2检验,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为0.05。

2 结果

2.1 高血压病患病情况 本次调查中共154人患高血压病,患病率为15.8%,男性为16.8%(81/481),女性为14.9%(73/491),男女高血压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09,P=0.400)。不同的年龄组高血压病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553,P<0.001);不同文化程度高血压病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92,P<0.001);不同的家庭人均月收入,高血压病的患病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79,P=0.002);不同的饮食口味,高血压病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816,P<0.001),其中口味偏咸的高血压病患病率最高;不同程度的生活压力之间高血压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60,P=0.339);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人群的高血压病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974,P<0.001)。详见表1。

2.2 高血压病影响因素分析 以是否患有高血压为因变量,年龄、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饮食口味、体育锻炼频率、吸烟、饮酒和是否患糖尿病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饮食偏咸、饮食偏辣、体育锻炼频率、饮酒、糖尿病与高血压病有统计学关联(P<0.05),其中高龄、糖尿病、饮食偏咸或者偏辣、几乎不进行体育锻炼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不饮酒为高血压的保护因素。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吸烟及饮食偏甜与高血压病无统计学相关(P>0.05),见表2。

表1 972名调查对象高血压病患病情况

表2 高血压病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广州市城区居民慢性病中高血压病的患病率位居第一[8],而海珠区是广州市的老城区之一,人口比例大,外来人口较多,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广州市海珠区凤阳街社区高血压病的患病率为15.8%,低于该区2005年的调查水平(22.86%)[9],可能的原因是:①此次调查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为既往由二级或以上医院诊断为准,可能有现在正患病,却没有去医院检查发现为高血压者;②选取的调查对象不同,因高血压病属于老年性疾病,老年人群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我们所选取的人群年龄段为18~65岁,大部分处于青中年阶段;③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也有更高的需求,同时政府的宣传力度也在逐渐加大,越来越多的人保健意识增强,从而高血压病的患病率有所降低。

居民高血压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与有关研究相一致[10-11],这可能是因为高血压病为慢性疾病,随着年龄增长而引起累积效应的缘故,这也提示我们,老年人群应该重点防治;此外,此次调查显示男、女患者的高血压病患病率无统计学差异,这也与相关报道一致[12]。有研究显示,文化程度较低的居民其高血压患病率高于文化程度高者[13-14],与本次调查结果相一致,可能与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卫生保健知识水平缺乏和危险因素聚集有关,同时文化程度高的人年龄较轻,较少患有高血压病。不同水平的家庭人均月收入,由中下水平到高等水平,随着收入水平的增高,高血压的患病率下降,可能是由于生活水平的增高,健康保健的意识也会增强;低水平收入人群患病率也较低的原因可能是:①低收入水平的人群健康保健意识薄弱,对自身的健康状况亦不太重视,并不能及时发现自己的患病情况;②经济条件较差,平时饮食较为清淡,低脂少油。因此政府应加大经济投入及健康宣传力度,争取让高血压患者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长期精神紧张、愤怒、烦恼、环境的恶性刺激,以及劳累、睡眠不足、焦虑、恐惧及抑郁等不良心理都可导致高血压的发生。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不同程度生活压力之间,高血压病的患病率无统计学差异,可能是因为生活压力很大及非常大的人群主要集中在青年组,后续研究中可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对心理压力进行评估,扩大样本量,对压力与高血压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研究。

欧洲糖尿病诊断标准联合分析研究中提示,相同空腹血糖水平下,餐后2h血糖越高,收缩压则越高,两者明显相关[15]。亦有研究显示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生高血压的比例较非糖尿病患者高2倍[16]。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病的患病率高于非糖尿病者,也说明了糖尿病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应对糖尿病患者重点进行高血压防治。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饮食结构对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对预防高血压有重要的意义。人体摄入的钠75%来自于饮食,食入过多的钠盐可导致高血压。本调查中,饮食口味偏咸和偏辣者的高血压患病率最高,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饮食偏咸及偏辣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一般来说,偏辣的食物亦都偏咸,《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也将“改善膳食结构”作为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我们要改变现有的饮食习惯,尽量低盐饮食。

目前饮酒与血压升高之间的关系尚无定论,可能存在“J”形或者“U”形曲线[17-18],或者说存在阈值效应,少量饮酒对血压可能无影响或仅有轻微影响,适量饮酒则可改善血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降低代谢综合征发病率等,此次研究结果提示不饮酒为高血压的保护因素,具体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吸烟与高血压的发生相关,并且是其危险因素[11],但本次调查得到不同的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与高血压患病不相关,可能的原因是人群中有因患病而戒烟的情况。

血压正常的人群中,久坐和体力活动不足可能使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增加[11]。有研究表明运动对控制血压有良好作用[19]。本次调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也表明“几乎不进行体育锻炼”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经常进行规律的体育锻炼可降低高血压的患病率,可以以社区为平台,建立体育锻炼俱乐部,定期举办一些体育活动比赛,提高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广州市海珠区凤阳街社区高血压病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年龄、饮酒、糖尿病、不合理膳食、缺乏体育锻炼。因此该社区的高血压防治应该在积极治疗高血压病患者的同时大力开展一级预防。不同人群的主要危险因素有一定差异,因此不仅要综合防治,还要遵循个体化原则。

[1]Lawes CM,Vander Hoorn S,Rodgers A.Global burden of blood-pressure-related disease,2001[J].Lancet,2008,371(9623):1513-1518.

[2]卫生部心血管防治研究中心.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07[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13.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4]Diao D,Wright JM,Cundiff DK,et al.Pharmacotherapy for mild hypertension[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2,130(6):417-418.

[5]曹阳,陈洁,曹建文,等.Kish Grid抽样在世界健康调查(中国调查)中的应用[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4,31(3):307-310.

[6]Park JY,Lee SY,Jeon HS,et al.Polymorphism of the DNA repair gene XRCC1 and risk of primary lung cancer[J].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2002,11(1):23-27.

[7]Fan AZ,Russell M,Dorn J,et al.Lifetime alcohol drinking pattern is related to the prevalence of metabolic syndrome.The Western New York Health Study(WNYHS)[J].Eur J Epidemiol,2006,21(2):129-138.

[8]叶菊风,云雪霞,廖一钒,等.广州市城区居民慢性病患病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7,33(3):24-26.

[9]郭坚明,杨波.广州市海珠区居民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16(1):82-83.

[10]Sun Z,Zheng L,Detrano R,et al.Risk of progression to hypertension in a rural Chinese women population with prehypertension and normal blood pressure[J].Am J Hypertens,2010,23(6):627-632.

[11]Das SK,Sanyal K,Basu A.Study of urban community survey in India:growing trend of high prevalence of hypertension in a developing country[J].Int J Med Sci,2005,2(2):70-78.

[12]Kelly TN,Gu D,Chen J,et al.Hypertension subtype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Chinese adults[J].Circulation,2008,118(15):1558-1566.

[13]杨晶,王建华,职心乐,等.天津市居民不同亚型高血压患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32(3):239-243.

[14]Erem C,Hacihasanoglu A,Kocak M,et al.Prevalence of prehypertension and hypertension and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among Turkish adults:Trabzon Hypertension Study[J].J Public Health,2009,31(1):47-58.

[15]Glucose tolerance and mortality:comparison of WHO and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diagnostic criteria.The DECODE study group.European Diabetes Epidemiology Group.Diabetes Epidemiology:Collaborative analysis Of Diabetic criteria in Europe[J].Lancet,1999,354(9179):617-621.

[16]Tedesco MA,Natale F,Di Salvo G,et al.Effects of coexisting hypertension and type II diabetes meIIitus on arterial stiffness[J].J Hum Hypertens,2004,18(7):469-473.

[17]Panagiotakos DB,Kourlaba G,Zeimbekis A,et al.The J-shape association of alcohol consumption on blood pressure levels,in elderly people from Mediterranean Islands(MEDIS epidemiological study)[J].J Hum Hypertens,2007,21(7):585-587.

[18]Thadhani R,Camargo CA Jr,Stampfer MJ,et al.Prospective study of moderate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hypertension in young women[J].Arch Intern Med,2002,162(5):569-574.

[19]Ishikawa-Takata K,Tanaka H,Nanbu K,et al.Beneficial effect of physical activity on blood pressure and blood glucose among Japanese male workers[J].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10,87(3):394-400.

猜你喜欢

高血压病饮酒患病率
《适量饮酒》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基于“脾为生痰之源”探讨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饮酒,到底是好还是坏呢
与猫狗共饮酒
428例门诊早泄就诊者中抑郁焦虑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及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