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培养对策研究

2013-09-16熊礼杭

学理论·中 2013年7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培养学生

摘 要:创业素质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高职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是解决高职学生就业难、提高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在高职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推动创升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模式;构建和完善创业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建立创业实践基地。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0-0319-02

教育从重知识到重能力再到重素质是教育接近其本质的观念性改变。标志着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一大转变和飞跃。在人的全面素质中,不仅具有思想品德素质、基础文化素质、职业技术素质,更要有创业素质。高职学生创业素质就是其就业、创业的基础,培养高职学生的创业素质就是要求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养成创业精神、健全创业心理、培养创业能力。而高职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必须建立科学有序的培养途径,高职院校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和完善创业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引导高职学生提高创业心理素质。同时,社会要为高职学生创设良好的创业素质培养环境,构建全方位的高职学生创业素质培养教育体系。

一、创业及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的内涵

关于创业的定义很多,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定义为:“创立基业”。在《现代汉语成语辞典》中,对“业”有多种解释:学业;业务、工作;专业、就业;家业、事业等等。可见“业”的内涵极为丰富。从性质上看,可以是学业、专业、业务,也可以是家业、祖业、产业、事业;从类别上看,有“三百六十行”的各种职业;从范围上看,有个人的事业、家业,有集体的产业、事业,有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项社会事业。因此,尽管“创业”的内涵极其丰富,但对“业”的范围没有作特殊的要求。也就是说,各种门类、各种职业都可以在最广泛的、最一般的意义上普遍的使用“业”这个概念。

当前,我国学术界对于“创业素质”的研究比较多,但对于“创业素质”的定义众说纷纭。笔者综合各类研究,认为由蒋建荣,詹启生在《大学生生涯规划导论》中提出的:“创业素质是指在人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基础上,在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全面地较稳定地表现出来并发生作用的身心组织要素结构及其技术水平。”这一定义较具代表性。国外研究机构认为:创业是极具挑战性的社会活动,是对创业者自身智慧、能力、气魄、胆识的全方位考验。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学生未来要实现成功的创业,必须要具备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心理和创业能力四个方面的基本素质。

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是以充分挖掘高职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素质为目的。在高职院校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创业意识、创业品格和创业精神,要求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现代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较强思想品德素质、职业技术素质和身体素质,尤其是综合性素质和能力,形成较为完整和系统的创业基本素质。

二、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1.积极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水平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比较注重对学生传授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学生对社会环境主动适应和对未来职业的创造性发展问题,较少注重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转变观念,积极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水平。例如笔者所在的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中,探索出“一个平台,三个方向,二个系列,三个循环”的“1323”人才培养模式,把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了大批高素质、高技能护理应用型人才;畜牧兽医专业的“111”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内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实习农场单项技能训练和校外实习基地综合技能实训三个培养阶段,强化了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院与附属医院+乡镇医院”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系统设计课程内容,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实现了学生就业的“零距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五双并举、四位一体”模式;机械工程、机电一体化和药学专业的“订单培养”模式等,提升高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品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就业、大胆地创业,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2.创新教育模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

首先,高职教育要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笔者所在的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大力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培训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例如,在“三一班”的教学过程中,把实践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按照“认知实习—专题实践—毕业、就业实习”的教学模式,2011年3~5月,机电技术系与“三一”重工合作成立“三一班”52名学生,分赴全国10多个大中城市,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市场调查、促销活动,开展毕业、就业综合实习。这种具有挑战性的实践教学活动,采用“任务教学”的模式,把课堂教学完全搬进市场、搬进社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就业和创业的主体,实现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完美结合,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空间和创新性工作的舞台,增强了学生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加强校企合作。例如笔者所在的永州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加强了与杨凌本香集团、湖南恒惠集团、湖南熙可食品公司、天龙米业、金浩茶油等涉农企业的深度合作,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开办了“恒惠班”、“烟村班”等,企业派出专业人员到学校授课,学生到企业顶岗实践,在企业专业人员的带领下,一边劳动一边学习实践技能,在教中做、做中学,边学习,边生产、边提高,有力地支持企业的发展,同时也为学生顺利就业搭建了重要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的创业素质。第四,以科技创新带动创业教育。笔者所在的永州职业技术学院立足生猪产业协同创新示范平台,邀请相关职业院校、企业行业和科研院所组建职业教育科研联盟,共同研究现代安全生猪产业养殖的新方法、新技术,提高生猪产业的价值,打破畜牧兽医专业与生猪养殖企业对接和深度融合的瓶颈,革新了职业院校传统的科研模式,并用以指导创业教育实践,使创业教育研究的成果真正成为推动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思想源泉。

3.构建和完善创业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要开设创业素质教育课程。高职院校要在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贯穿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教育。教育教学活动要以培养学生就业、创业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和基本品质为目标。为此,首先,要改革课程教学体系。笔者所在的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所开设的“新五丰订单班”在课程教学体系中,实施“2+1”教学模式:第一二学年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阶段,学生主要在校内进行公共基础课、职业技术课和基本技能学习与训练。第三学年为职业技能实训教育阶段,学生主要在新五丰公司完成生产实训和毕业设计,获得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较快的岗位上手能力,也是学生的“试就业”阶段。湖南新五丰公司全程介入畜牧兽医专业订单班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教学全过程,教学过程实现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岗证课融合,提升学生的创业素质。第二,要按照创业过程开设相应课程,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例如笔者所在的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为助推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一是创新了“教师、学生、农场、企业”四方联动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二是构建了“岗证课”融合的课程新体系;三是形成了“循环轮岗、阶梯实训”的实践教学体系;四是建立了教师“双向兼职、专兼结合”,学生“双重身份、做学结合”,基地“双重功能、产学结合”,教学“双项融合、研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渗透创业理念,灌输创业思想,培养学生创业素质。

4.建立创业实践基地,加强学生创业素质培养

实践出真知,高职院校必须以实践教学和创业实践基地的培训作为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全面提升学生就业、创业素质的重要载体。首先,高职院校要通过建立稳定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校办企业、“订单教学”、校企合作、校外实习基地等一批融教学、育人、生产、实习、就业、创业于一体的学生实习、就业和创业实践基地,按照各专业门类教学计划的安排,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基地参加单项实习、专题实习、综合顶岗实践、毕业实习和就业、创业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其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实践中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素质。其次,高职院校要根据各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创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可聘请实践基地工程技术人员或杰出校友担任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通过现场参观、现身说教、讲座等方式,直接指导学生开展就业、创业活动,拓展高职学生实习、社会实践和就业、创业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第三,社会要为高职学生创设良好的创业素质培养环境,制定一系列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创业素质培养的政策措施,激励和鼓励学生参加就业、创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

参考文献:

[1]聂颖.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探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5,(3).

[2]李岚清.面向新世纪实施科教不同战略,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熊礼杭.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探索,2007,(11).

[4]许铁梅.对高校培养创业型人才的理性思考[J].江苏高教2006,(6).

[5]熊礼杭.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