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当代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

2013-09-16阳丽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3年9期
关键词:建设模式班级文化思考

【摘 要】大学班级文化建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激发班集体自身管理力量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阐述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和重要性,分析目前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湖南一师教科系2009级初等教育3班为例,浅析了该班级“引导—塑造—拓展—升华”四部曲模式的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和实际经验,期待它能对推动我国高校班级文化建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模式;思考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其《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中说,“用环境,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一个微妙的领域。”班级文化就是这个微妙的领域,它通过学生的互动创造一种温情而有个性的氛围,来感染与激励学生,从而达到教育的目标。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社会思想多元化的今天,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要着力加强班集体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等活动,发挥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1]由此可见,开展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激发班集体自身管理力量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所以,充分利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切实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工作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战略性工作。

下面,笔者试以湖南一师教科系2009级初等教育3班的班级文化建设为例,对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重要性和作用作一初步探讨。

一、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和重要性

大学班级是高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级文化是高校文化的有机构成部分。一个具有良好文化氛围的集体能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也为构建和谐文明的大学校园奠定坚定的基础。班级,班级文化是其核心力量。从其广义来说,班级文化是指一个班级在长期学习、活动中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群体意识,并在这种意识驱动下所创造的一切成果。从其狭义而言,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全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培育起来并遵守的共同愿景、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纪律习惯等方面的总和[2]。简言之,班级文化建设包括班级管理制度建设、班风和学风建设、班级干部队伍建设、班级凝聚力的培养、班级和谐人际关系的建设等等。良好的班级文化能够在班级中形成一股潜移默化的教育、凝聚、制约和激励的力量与作用。它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能够将学生的个人利益与班级的利益紧密相联,形成强有力的班级凝聚力;能够通过班级的规范制度使学生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能够通过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二、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专业方向多,学历层次复杂,涵盖了小学教育(本科)、心理学(本科)、学前教育(本、专兼有)、科学教育(本科)、初等教育(专科)。其中初等教育专业是其中为数不多的专科专业,每年大约招生百余人,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学生年龄特点明显

大学生基本上都属 90 后,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更加物质化、功利化,且独生子女为主。他们在家长的溺爱和呵护下成长,从小养成了“万事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不懂得包容和关心他人,缺乏团队合作精神。部分学生物质化、功利化的心态表现强烈,心理承受心理差。

(二)专业培养模式宽杂

专业采用方向式的教学模式,使班级管理日益复杂化。如今社会各行各业工作分工更加精细,师范院校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也更加看重。本系涵盖了小学教育、心理学、学前教育、科学教育、初等教育五个专业,并且还包含了本科、专科不同层次的生源。专业和学制层次的复杂性,给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建设,以及辅导员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三)班级干部队伍建设乏才

部分学生干部个人能力欠缺,发挥不了模范带头作用。班干部是整个班集体的核心,班干部的责任心、工作能力以及模范带头作用都直接影响到班级的整体风貌。虽然大部分班干部各方面表现都比较优秀,但也有部分班干部责任心欠缺,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或者成绩存在不及格现象。

(四)特殊学生群体扩大

如今问题学生日益增多。与高中生活相比,很多学生醉心于大学天堂般的生活;部分学生处于颓废、无聊的生活状态,没有奋斗目标,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经常迟到旷课,无心学业,多门课程挂科;部分学生喜欢拉帮结派,热衷于搞小团体,与其他同学交流甚少,甚至不能和睦相处;部分学生只关心自身的事情,对于班级活动基本不愿意参加,集体意识淡薄。这些现象对班级文化建设形成了一种极大的阻力,直接影响健康班级文化的建设。

三、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对策

高校班级文化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大学生校园生活和较好的文化育人功能。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搞好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呢?笔者拟就自己担任湖南一师教科系2009级初等教育3班辅导员的工作经历,提出自己的新思路。

2009年9月,笔者担任09级初等教育3班辅导员,全班共59位学生。他们均来自湖南省省内各个地市、乡镇,且农村子弟居多,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多半较为贫困。相对本科专业班级而言,笔者开学初在接触中就发现该班具有四大弱点:一是集体归属感缺失、情绪低落、自信心不足;二是班级凝聚力不强;三是班级建设目标不明确;四是个人奋斗目标不清晰。

为了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笔者拟定班级文化建设的“四部曲”模式,即“引导—塑造—拓展—升华”:引导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塑造班级的文化品牌形象;拓展班级的网络文化方向;注重“群体情感”培养,升华班级管理为班级文化管理。

(一)注重引导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奠定班级文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引导班级确定共同明确的奋斗目标,形成班级的思想行为观念。新生入校后第一期,给学生一个月的时间思考,每人撰写出《大学奋斗计划》,引导他们找到学习、奋斗的目标,指导他们做好大学学习和职业规划。学生的行为是在其思想观念的支配下产生的,一旦有了奋斗目标,就有前进的动力,就能有效地教育引导班级成员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

引导培养班级成员的团队精神,注重调动和发挥每一个成员的个体力量。通过开展“破冰训练”、“我的大学生活之____主题班会”、“寝室才艺秀”、“班干部半月谈”、班级趣味运动会、高台演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将这些个体的力量汇聚成集体力量,使其为班级赢得荣誉、做出更大的贡献,通过实践来培养班级同学之间团结互助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体精神。

引导学生正确交往,处理好人际关系,引导学生学会真诚待人、互相互助、团结协作和树立集体意识,培养班级学生形成共同的心理倾向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每学期寒暑假,我鼓励学生去社会实践,并教育学生乐于扶贫帮困、关于社会弱势群体。宿舍作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阵地之一,为了营造寝室文化,班级设有“女社”、“男社”,选拔群众基础好的学生担当男、女社长。寝室每层设有“文化墙”,定期展示学生的读书笔记、优秀书画作品,并举办宿舍风采大赛等活动,为学生业余生活搭建了一个交流和展示的文化平台。定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与心理学专业班级“结对子”联谊等,让学生敞开心扉,得到心理疏导。

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个人价值观。班级是由学生个体组成的,学生的个体文化会影响群体文化塑造。为此,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去发现自己,把生活本身作为教材,使学生从生活中、从小事中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个体文化和班级群体文化的相互渗透和交融发展。每学期期末,我都会安排“海纳班假期五个一作业”,如:读一本好书、看一部好影片、写一篇好文章、行一次孝心、结交一个好朋友、进行一次社会实践等等。作业完成情况会在下一学期开学召开座谈会,以供全班师生分享和交流。

(二)注重塑造班级管理形象,构建班级文化品牌

文化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要加强对班级的文化建设,重在塑造班级形象、营造文化氛围,因此,必须要对班级的管理形象进行包装。笔者着力指导,由学生为主设计,出台了“海纳班”一系列的文化品牌概念,包括:班名“海纳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班徽(“海洋之帆”造型)、班风(团结、惜时、博学、有为)、学风(读健康有益之书,做奋发向上之人)、班训(博学睿思、勤勉致知、博学慎思、明辨笃行)、班级庆祝日(国际大学生日)、班歌《海纳之歌》、海纳班班规、海纳学子牛牛创业基金、海纳品牌人物10个班级物质文化项目。

(三)注重拓展班级文化内涵,构建班级网络文化

传统的班级文化中没有网络文化的内容,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文化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笔者把互联网作为建设班级文化的一个重要工具。让90后的大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网页、QQ群、班级论坛、班级博客建设,增强学生网络平台的交流。在鼠标的轻轻点击中,使班级成员获得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对学生健康人格和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地影响。也形成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流的新纽带。

(四)注重品牌班级“群体情感”的培养,升华班级管理为文化管理。

有人把管理分为三个层面:最低级的是人治;高级一些的是法治;而最高级的则是文化管理,即在管理中融入一种精神内涵,形成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达到教育、管理的目的。面对业已成年、个性鲜明且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大学生群体,光凭刚性的制度约束是很难让人心服的。要想管理好班集体,让大学生自觉自愿地遵守班级的规章制度,融入班集体建设,就要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注重个人和集体的“情感”培养,用真情来凝聚人心。同学之间的情意是最纯洁、最单纯的友情,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通过开展一些文化、体育活动来增进同学之间的情意,增强对班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宿感。海纳班为每位同学过集体生日;班级心情日志轮撰;母亲节和父亲节,学生以子女之名送祝福活动;班级主动关心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胡某;班级组织节日联欢、外出野炊;期末举办“海纳班年度感动人物评选活动”等等。通过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来培养同学之间的友情,并逐渐形成一种爱象一家人、亲如兄妹情的“亲情”氛围,做到用真情来感化成员,用情感来温暖人心。

在“海纳班”系列班级特色文化构建的实践过程中,学生心怀感恩之心、向善之心,不再悲观沮丧、不再踌躇不前,全班学生的自信心、专业水平、教师职业素养、就业优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变化。三年中,09初教3班在遵守校纪校规、为人处世、学习成绩、过级情况、评优评先、活动开展、党团建设、班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表现突出,班级多次被学院授予院级“先进班集体”和“优秀团支部”称号,个人获奖情况名列年级前茅,赢得上级领导和系部师生的好评。2012年6月,全班59名学生顺利毕业,目前毕业生工作出色,经常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和表彰,毕业生纷纷表示将会一直秉承着“海纳精神”,为母校、为祖国做出更大贡献。

四、对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

作为辅导员,都有过立志让自己所带的班级富有勃勃生机和强烈凝聚力的豪情,让每一位学生在班级中感受到成长的快乐。但要达到此目的,教师就得把自己的意图变为学生的意图,而不是把自己的意图简单地强加给学生,而是在教师的目的与学生的愿望之间找一个自然和谐的结合点。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集体主义教育的实践,首先在于激励学生自由地、自觉地实现集体的目标。”班级文化作为一种风尚、一种传统,是一种特殊的、潜在的教育力量,自觉不自觉地融入集体成员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通过班风、学风、价值观念、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和网络媒介等方式表现出来的具有教化作用的精神、物质和网络文化。营造什么样的班级文化,会直接影响班级的总体氛围与学生的日常活动,会影响学生个体性格的养成,进而也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对班级的文化建设引起高度的重视,要认识到这是一个长期建设的过程,从一开始就要精心的规划,正确的引导,并调动全方位的力量,多角度、多层面的来营造和培养,使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能够充分发挥,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成长环境。而班级文化品牌的建设,是系部文化品牌建设、院校文化品牌建设的基石,不应忽视,而应更加努力地强化。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 中发[2004]16 号.

[2]李 俊,谢春虎. 试论班级文化的建设[J]. 教育与职业,2012( 20) .

作者简介:

阳丽:(1978-)女,湖南衡阳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现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工作,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建设模式班级文化思考
适应于智慧城市的通信接入管道建设模式探讨
土建类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研究
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及路径对我省的启示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
建设班级文化,增效班级管理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独立学院班级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