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关系

2013-09-16刘晓莉仲佳鑫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3年9期
关键词:矿产资源协调发展生态环境

刘晓莉 仲佳鑫

【摘 要】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和共同财富,本文叙述了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资源开发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明确无污染的开发是矿产资源开发的必然趋势,并对矿产开发与环境协调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矿产资源;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0.前言

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共同的财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前提和重要保证。而在矿山的整个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石、废液、废气及爆破产生的噪音,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甚至还有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大量的事实表明,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了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而环境的不断恶化,又造成了资源的损毁。所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须以环境保护为前提,充分发挥矿产资源优势,保护矿山环境的同时又要稳定矿山的生产。如今,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已经成为世界的焦点,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环境协调问题已是不可忽视的世界性问题。

1.矿产资源概述及利用现状

1.1 矿产资源概述

我国的矿产资源特点是矿种齐全,储量丰富;资源总量大,但分布不均,资源地理和经济地理很不协调;浅、近、富、易、大型矿少,贫矿、难选矿、小型矿、地下矿多;开采条件多不如世界其他一些国家。

1.1.1地质条件复杂,矿种齐全,储量丰富

我国地域辽阔,地处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又位于环太平洋活动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活动带的交汇点。在这种地质条件下,地壳运动剧烈,断裂活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广泛而频繁,地壳结构复杂,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截止1995年底,我国已发现矿种168种,矿床和矿点20多万处,其中具有探明储量的有151种,矿产地2.3万处,矿产资源总量约占世界的12%,居世界第三位,是世界上已知矿种比较齐全、资源配套条件较好的国家之一。

1.1.2矿产资源总量大,地区分布不均匀

我国地质发育的特点,决定了我国矿产资源地区分布的不均衡性。以我国三列东西走向山脉为例:天山—阴山及秦岭构造带在历次造山运动中,均受到岩浆活动的影响,形成了以稀土、镍、铬、铜、钼、铅锌、金、铁等为主的多种金属矿带;南岭构造带则成为我国著名的钨、锑、锡、铅、锌、汞等有色金属矿带。频繁的地壳运动,使褶皱隆起地带两侧的低洼地区发生过多次沉积旋回,形成了多期而丰富的沉积矿床。从地壳演化史得知,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成陆较早,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相对拗陷地带;而南方大部分地区成陆较晚,岩浆活动频繁而剧烈。这就是为什么我国北方多煤、多石油等外生矿床而南方则多有色金属等内生及变质矿床的主要原因。我国矿产资源地区分布不均,为资源合理配置及利用带来了许多困难,但相对集中,也为大规模开采和建设区域性矿产基地提供了便利条件。

1.1.3部分矿产贫矿多,富矿少,某些重要矿产资源短缺

在我国已探明的151种矿产资源中,有相当一部分矿种的品位都不高。例如:我国铁矿探明储量300多亿吨,保有储量531亿吨,居世界第三位。但这些铁矿大多是品位仅为25%~30%的贫矿,平均品位不足34%,贫矿约占总量的95%,绝大部分铁矿石需经选矿加工才可入炉冶炼,可供直接用于炼铁、炼铜的富矿极少。再如铜矿,含铜在1%以上的只占36%,而大于2%的仅占6%左右。此外,锰、银、钼、硫、磷等重要矿产也是贫多富少。金刚石、铂、铜、铬、锰、钾盐等大宗矿产的探明储量明显不足,属我国的短缺矿种,远不能满足我国当前及今后经济发展的需要。

1.1.4伴生矿多,分选冶炼困难,综合利用水平较低

我国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成矿的叠加作用比较显著,很多矿床都是由多种矿物共生或伴生组成的综合性矿床,尤以内生金属矿床最为突出。例如:我国的钒矿储量居世界首位,但91%的钒分散在其它矿床之中,以钒为主的矿床仅占9%。攀枝花铁矿是由40多种化学元素、20多种矿物组成的伴生矿,其中钴的储量占全国的90%以上,钛储量占全国的80%以上。“镍都”金昌矿区含有镍、铜、钴、铌、金等10多种贵重金属,同时也是我国铂族金属最丰富的蕴藏地。江西漂塘钨锡矿也含伴生矿物60多种。尤其我国选矿技术较其他国家落后,给金属与非金属的选矿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1.2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吸收现代技术,并密切与生产工艺相联系,才能提高矿产综合利用率。近几年来,我国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成就。主要表现在:

共伴生矿产资源的有效利用。对于我国已经建成六大共伴生矿产资源基地,如金川过金属共生矿、包头白云鄂博多金属共生及稀土矿等。从矿业部门来看,有色金属行业大部分共伴生有价元素都能得到不同程度利用。尽管如此,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矿产资源的有效利用仍有很大差距。

工业“三废”资源综合利用。1 999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45.6%,比1991年提高9个百分点,其中县及县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51.7%。

再生金属回收利用。据统计,1985-1995年累计回收价值总值约为77亿元,累计回收废钢铁3亿多吨,废有色金属750万吨,报废汽车165万辆,这不仅为我国基础材料工业提供了大量的原料,同时也减轻了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另外,资源综合利用的法制建设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已制定了一系列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法规。这对推动我国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关系的讨论

2.1 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矿产资源的开发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带来一定经济效益,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一些企业法制观念淡薄,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科学管理,不但使矿产资源大量流失,还使环境进一步恶化。

矿产资源开发对植被、水系、土地的影响。由于大量采矿活动,很多矿区的生态平横遭到破坏。因为矿山在剥岩、采矿、选矿过程中,改变了原有的地貌,毁坏了植被、草场,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原本秀丽的山川变得千疮百孔。根据相关资料,我国因采矿直接破坏的森林面积大106万hm2,草地面积26.3万hm2。矿区要恢复原有的生态环境,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

矿产资源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矿山在开采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引起地表下降、地下岩石破裂、及山体滑坡等地质问题。如金属、非金属采用所用的崩落采矿法,均对矿区的山体及地下岩石造成一定程度破坏,引起大面积采矿地区地面下降。

矿产资源开发中固体废弃物的影响。矿产开发中所产生的废石主要指煤矸石、冶炼渣、炉渣及选矿时产生的尾矿等。这些废石排放后,堆积于矿区,不仅侵占了大量的国土资源,还对河道造成堵塞,易形成泥石流。

2.2矿山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

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的矛盾是个长期存在的,国家环保法的颁布和资金的投入,矿管和环保队伍的建立已在大型国有矿山产生一定的效果。但是大量的乡镇矿业环境保护意识差,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为了解决这些矛盾,促进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协调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制定资源与环境和谐发展的长远计划。在资源开发上,理顺国家矿山、地方矿山和乡镇矿山的关系,以国有矿山为龙头,组建矿业集团,提高整体技术、管理水平,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建立现代化管理制度,优化产业结构,矿产应向采、选、冶及材料的加工联合企业发展,一定要积极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这样环境治理就会多方面得到改善。

加强环境治理工作,提高对尾矿废石的利用率。各个矿产部门一方面要加强对矿山开采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管理,对矿产资源开发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勘查,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另一方面要学习先进的废石处理技术,提高对矿区废石利用,有效减少生态环境破坏。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实行生态环境经济补偿政策。强化人们的矿区生态保护意识,摒弃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不等价交换等短期的经济发展。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利用,谁补偿”的原则[3],对生态环境造成直接影响的企业,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使矿山开采企业能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提高开采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采矿、选矿、冶金技术水平,是有效利用矿产资源,减少矿山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因此,企业应该增大科技投入,广泛吸取国内外先进技术,在提高效益的同时降低环境的污染。

3.结语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仍需要加大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矿产资源的科学利用和合理开发尤为重要,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无污染的开发是矿产资源开发的必然趋势,通过各种途径,如提高开采技术、制定合理矿山规划方案等,是解决矿产资源开发与矿山环境保护问题的关键。只有认清形势,科学规划,才能使矿产资源开采与环境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立伟 梁云峰 张晓宇.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J].有色矿冶.2007.23(4):77-79.

[2] 马静.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3.19(3):151-153.

[3] 陈凯 马丽芳.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J].轻金属原料矿山.2006.

[4] 尹志福 戴惠新.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协调问题探讨[J].湿法冶金.2004.23(3):138-139.

[5] 唐民安 王华 孙宝玲等.我国西部矿产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

[6] 倪平鹏 蒙运兵 杨斌等.我国稀土资源开采利用现状及保护性开发战略[J].宏观经济研究.2010.

猜你喜欢

矿产资源协调发展生态环境
承包地上发现铁矿石,所有权应归谁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探究
宁夏自然资源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分析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从供给与需求看国家矿产资源安全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