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报道中的图书馆社会形象——基于近五年来对安徽省图书馆的报纸新闻报道的统计分析

2013-09-16

关键词:新闻媒体新闻报道安徽省

宋 蓉

(安徽省图书馆 地方文献部,合肥 230001)

信息时代,新闻媒体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深刻,对图书馆的新闻报道已成为人们认识图书馆、了解图书馆、利用图书馆的主要方式。同时,图书馆也充分认识到了媒体的宣传作用。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宣传推广图书馆各项活动,打造良好的社会形象,已成为图书馆实现社会价值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本文拟以近五年来对安徽省图书馆的报纸新闻报道为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考察图书馆在目前社会中的形象,提出图书馆进一步与新闻媒体保持密切联系的措施,以争取社会各界关注支持图书馆事业,促进图书馆事业的长足发展。

一、数据来源说明

本文以“安徽省图书馆”为关键词,以中文报纸为搜索选项,从慧科新闻数据库检索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涉及安徽省图书馆的相关新闻报道,共检索到692条记录。经过逐条浏览分析,除去内容相同的重复报道以及与安徽省图书馆关联度不大的新闻报道(如考试报名地点等),实际统计得到2008至2012年安徽省图书馆报纸新闻报道共305篇。

二、报道情况统计及分析

1.报道数量分析

图1 2008年-2012年有关安徽省图书馆报纸新闻报道年度统计

如图1所示,从报道数量看,除2009、2010年与2008年相比报道量略有回落以外,在近五年中,报纸媒体对安徽省图书馆的报道量基本上呈逐年增长的趋势。2012年与2011年相比,增长幅度为近五年来最大。从2008年的53篇到2012年的101篇,报道量更是呈现倍数级增长。通过折线图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报纸媒体对安徽省图书馆的关注度持续上升,这必然会引起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及公众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予以了高度关注。

2.报道主题分析

通过对305篇新闻报道逐一阅读分析,本文将近五年来对安徽省图书馆的报纸新闻报道从内容上划分为“图书馆讲座”、“图书馆展览”、“图书馆介绍、通知、开放时间安排”、“分馆、社区图书服务点建设”、“阅读活动及其推广”、“资源建设与服务创新”、“其他”7个较为集中的主题。具体情况如表1:

表1 2008-2012年有关安徽省图书馆报纸新闻报道主题统计

三、新闻报道映射出的图书馆社会形象

1.举办各种讲座展览,打造图书馆业界品牌

从表1可以看出,对安徽省图书馆讲座和展览的报道共计157篇,占全部报道量的51.47%,比重之大从一方面说明了媒体对此的重视程度。公益性的讲座、展览在倡导学习型社会的今天,契合了民众强烈的求知欲望,成为都市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也拓展了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以讲座为例,安徽省图书馆携手地方报纸媒体于2006年3月创办了“新安百姓讲堂”,经过近七年的创新与实践,“新安百姓讲堂”已成为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和知名度的公益讲座品牌,并于2007年11月荣获中国社会文化艺术政府最高奖——群星奖。如《新安晚报》以“阎崇年演讲‘感动’听众,新安百姓讲堂四周年庆典隆重举行,受到读者们盛赞”为题(2010年4月4日)、《合肥晚报》以“新安百姓讲堂8日带你了解中日岛屿争端背后的真相”为题(2012年12月7日)、《光明日报》以“高校、企业、社区打通‘隔绝’共享资源”为题(2012年7月19日),分别就讲座信息、讲座资源共享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报道。

2.加快分馆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进一步推进,加快分馆、社区图书服务点建设已成为图书馆为社会各界提供均等、无差别文化服务的新举措,也是保障和维护市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例如,《中国青年报》以“‘青年爱心图书室’花落安徽白湖”为题(2009年4月28日)、《新华书目报》以“安徽首个社区图书服务点揭牌”为题(2010年12月24日)、《市场星报》以“省图书馆水上中心分馆揭牌”为题(2012年5月29日),分别就分馆、社区服务点、爱心图书室的建设进行了相关报道。

值得注意的是,五年间相关新闻报道仅有11篇,占报道总量的3.1%,说明安徽省图书馆分馆、社区服务点建设任重道远;也期待为数不多的新闻报道能够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尽快落实经费保障,统一部署,建成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3.开展全民阅读,构建和谐社会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以其丰富的馆藏资源和专业化的阅读指导,已成为全民阅读活动的主要阵地。表1显示,近年来关于安徽省图书馆阅读活动及其推广的相关新闻报道有37篇,占报道总量的12.13%,说明阅读活动的开展一直是媒体报道图书馆发展的一个亮点。如《合肥晚报》2008年4月24日以“‘公益小书房’昨在肥揭牌”为题,详细报道了安徽省图书馆为迎接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的到来,开展的一项持久性大型阅读推广活动,旨在推荐和引导家长与孩子广泛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大力倡导和发展愉快阅读和非功利阅读。2008年8月3日,《人民日报》刊发了“安徽举办首届'残疾人读书日活动'”的新闻报道,介绍了安徽省图书馆在增强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残疾人文化素质方面作出的相关举措。

4.加强资源建设创新服务方式,最大限度实现图书馆社会效益

图书馆是一个不断成长的有机体,面对社会的快速变迁,只有紧扣时代脉搏,注重文化创新,才能适应社会环境变迁及民众的需求,使图书馆的存在价值、社会职能得到肯定。如2011年4月8日,《新华书目报》以“安徽省图顺利完成国家图书馆资源征集项目”为题,介绍了安徽省图书馆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开拓思路,发挥创造力,顺利完成了三个专题数据库的制作工作。2011年6月5日,《合肥晚报》刊发题为“千本红色书籍将在合肥‘漂流’每本书上都有‘胎记’最担心会被‘截流’”的报道,详细介绍了安徽省图书馆为激发市民阅读激情,让更多的人能够回顾历史,记住历史,精心挑选了千本红色书籍投入图书漂流活动。《合肥晚报》2012年11月9日以“周六去省图过英语‘光棍节’”为题,报道了在“光棍节”到来前夕,安徽省图书馆为英语爱好者举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Single's Day”主题沙龙。表1中数据显示,相关新闻报道占报道总量的19.02%,说明安徽省图书馆在资源建设及服务创新方面取得的成就既得到了媒体的大力宣传,也扩大了图书馆的社会影响。

四、新闻报道带来的启示

以前人们常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图书馆有优质的资源,不怕读者不上门。但现在情况则不同了,网络的发展已经移植了图书馆的大部分阅读功能,图书馆在完善自身建设的同时,应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利用新闻媒体这一平台,营造图书馆良好社会形象,以实现社会各界支持图书馆事业发展,市民大众乐享图书馆服务的目的[1]。

(1)了解媒体运作模式,建立良好沟通 通过分析相关报道可以看出,由安徽省图书馆主动联系媒体进行报道的不多,多是媒体从报道公共文化建设的需要出发,提及安徽省图书馆及其进展,且报道数量少,更多是以文化资讯的形式进行报道,在报道的深度和广度上有待提升。因此,图书馆要想树立良好社会形象,首先应了解新闻媒体的运作模式并制定相应方案,进而与新闻媒体保持良好沟通。以报纸媒体为例,报纸媒体尤其是地方性报纸媒体以报道重大新闻和地方性新闻为重点,对新闻事件的选择考虑独家性、时效性、社会背景、社会影响等因素。对此,图书馆可选择即将举办的大型活动、创新服务举措等有良好社会影响的素材推荐给报纸媒体,并力争得到报纸媒体的支持,通过连续性报道、设立专栏等形式宣传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引导民众认识了解图书馆,展现图书馆的良好媒体形象。

(2)加强危机公关意识,化解负面效应 新闻报道中关于图书馆的负面新闻报道时有发生。2009年12月7日,安徽省图书馆发生一起古籍掉包被盗事件。一时间,众多媒体纷纷前来抢新闻,利用各种渠道打探消息并予以报道,部分不实报道不仅使事件更加谜团重重,也使图书馆声誉受到很大影响。该事件使图书馆人敏锐地意识到,媒体是把双刃剑,消除危机事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舆论上赢得社会公众的认同,媒体的作用不可小视[2]。在舆论危机产生时,图书馆应积极面对,勇于承担责任,在危机影响扩大之前采取有力措施控制危机的进一步发展,主动向媒体介绍事件来龙去脉,还原事件真相,提出整改措施。图书馆除了强化内部危机管理,对外要树立危机公关意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资源,在第一时间让社会各界听到图书馆正规渠道发布的权威信息,掌握话语权,以正视听,使流言、谎言不攻自破,使媒体的谬误报道得以纠正,提高图书馆的信誉度[3]。

(3)培养专业宣传人才,建立良好工作关系 图书馆是为社会服务的文化机构,肩负着多项社会职能,不可避免地会引起新闻媒体的关注。同时,图书馆也需要借助媒体与公众进行沟通与交流。因此,图书馆应培养自己的专业宣传人才,与新闻媒体人士保持良好的沟通。图书馆宣传人员不仅要具备传播学知识,了解新闻采编标准,媒体运作模式及规律,定期或不定期向媒体提供图书馆的各项活动方案、重大举措、新闻线索,还要学会应对媒体的技巧,与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和融洽的人际关系。面对负面新闻或不实报道时,宣传人员要快速与媒体进行有效沟通,积极进行回应,以主动、坦诚、实事求是的态度博得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信任,在最大限度降低负面影响的同时树立图书馆良好的公众形象,扩大社会影响力。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公共图书馆没有设置专职的宣传公关业务部门,没有一套周密完善的宣传推广策略,宣传手段保守落后,宣传专才缺失,造成图书馆在宣传推广中存在不少困境,公众对图书馆的认知依旧停留在一个较低的层面,这是图书馆界值得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

(4)充分利用数字媒体,开展图书馆自我宣传 与传统媒体相比,数字媒体在信息传播上具有无法比拟的独特魅力,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通过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获取信息。在这一数字化大背景下,国内外很多图书馆已开始利用微博、QQ 群、专业贴吧等数字平台,将图书馆的最新信息在第一时间进行发布,与读者建立即时互动,既开展了图书馆的自我宣传,也为传统报媒提供了有价值的报道内容。例如,2012年春运期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和重庆图书馆先后在新浪网上发出了“帮助农民工朋友网购火车票”的微博。此事迅速被人民网、腾讯网、搜狐网等各大门户网站报道和转载,当地报媒亦对此事进行了正面报道,一时之间公众好评如潮,三家图书馆的微博粉丝激增,图书馆的社会关注度迅速升高[4]。但由于图书馆界特别是省级公共图书馆在微博的使用方面普遍不够重视,微博应用还处于相对低级的阶段,因而存在的问题较多。例如,安徽省图书馆自2011年开通腾讯微博以来,长期没有更新,粉丝人数仅130余人。但是,图书馆既然认识到了微博的价值,并且及时开通了官方微博,就应制定相应的微博管理制度,对开通的微博进行多渠道的宣传,以新媒体传播的优势来弥补图书馆的宣传缺失,探寻图书馆社会形象塑造的新模式。

[1]张 正.深圳图书馆媒体推广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0,(17):90-94.

[2]张海政,武巍泓.古籍调包事件引发的图书馆危机管理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11):52-54.

[3]陈春燕.浅论图书馆危机管理[EB/OL].[2013-01-20].http://www.mie168.com/read.aspx.

[4]刘 静.微博助推图书馆公关形象塑造探析——关于“为农民工网购火车票事件”的思考[J].图书馆建设,2012,(7):41-44.

猜你喜欢

新闻媒体新闻报道安徽省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探讨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整合
时代召唤老区新闻媒体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新常态下的新闻媒体人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