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体系研究
2013-09-16朱静毅张根文
朱静毅,张根文
(1.徽商职业学院 会计系,合肥 230022;2.合肥工业大学 经济学院,合肥 230009)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3年设立,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2年开发区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超过2 000亿元,综合发展水平在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位居第13名,科技创新是其发展的重要助推器。本文拟就其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其创新体系的构建提出对策建议。
一、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现状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自成立以来,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园区工作的核心,坚持创新驱动、内生增长,提高企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通过20年来的不懈努力,开发区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创新氛围日益浓厚,创新成果日趋显现。
近年来,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推进科技创新中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力度,鼓励企业通过招才引智、技术升级和再创新等多种形式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2011年,开发区财政兑现各类扶持资金7.6亿元;芯硕半导体、合锻机床、力杰半导体等三家企业获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支持,金额达1.1亿元。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先后引进国内外科技创新团队30多个,企业建设各类创新研发中心60多个,形成了6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1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杰事杰新材料、神马科技、仁创科技等科技型企业开发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的新产品、新工艺;佳通轮胎、日立建机、海尔电器、中亚建材等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品进行改造,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合肥天麦科技承接美国和以色列先进医学制造技术,通过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合作,建立了自己的胰岛素研发中心和原料生产基地与制剂生产基地;合肥熔安动力吸收瑞士瓦锡兰船用柴油发动机制造技术再创新,通过与上海交通大学的合作,开发出具有核心技术的高端装备。在2011年的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上,经开区荣获中国产学研界的最高荣誉——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1]。
二、合肥经济开发区科技创新体系存在问题及分析
(1)科技创新主体为大中型企业 合肥经济开发区科技创新的主体是大中型企业,如合肥美菱股份、中煤矿山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肥长虹实业有限公司等。而中小型企业,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由于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存在着技术、资金、产权和政策环境等方面的不确定性,科技创新能力仍然不够突出。因此,开发区需要指导安区属民营科技企业建立健全研发机构,积极吸纳引进各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增加科技创新投入,主动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同时,政府应着手建立和完善融资促进政策,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建立有效的风险企业评级制度,促进风险投资健康规范发展,以解决民营科技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资金风险,鼓励民营科技企业开展创新活动。
(2)科技创新服务机构政府化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服务机构绝大多数由政府资助创办,科技创新服务业尚处于初创期,没形成产业化、规模化。合肥经济开发区应该一方面发挥政府委托科技创新服务机构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应发挥其他社会中介机构及大学、科研院所的作用,支持产业和技术同步转移。
(3)科技融资渠道单一 合肥经济开发区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渠道较单一,还是主要依靠政府扶持,特别是政策倾斜。目前合肥经济开发区内的金融机构不多,特别是外资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较少,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规模较小。虽然近几年有多家金融机构来合肥经济开发区落户,但大部分金融机构对合肥经济开发区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融资仍处于观望的态度。同时地方性金融机构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合肥经济开发区应该为科技创新型企业搭建与产业投资基金、商业科技银行、证券、民间资本、境外资本沟通的投融资渠道,促进各类资金对新兴产业和中小型的创新型企业直接投资;健全科技创新信用担保体制,建立中小型创新型企业贷款担保制度,解决约束中小科技企业发展的瓶颈;同时开发区应建立科技创新资金管理机制,制订相关的科技创新资金管理条例,规范科技经费筹集、投入、使用、管理,出台相应的监督政策。
(4)科技人才匮乏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因素,合肥经济开发区应该立足合肥这一科教名城,为人才引进创造好的环境、提供好的政策;积极引进大量科技人才,充盈到开发区创新企业中。同时加强对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的调查研究,探索建立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分配机制。
三、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体系构建框架模型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应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与大学、科研机构等紧密结合,围绕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公共安全等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20年的发展,已构建了一个以知识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为内部核心体系,以科技服务体系、科技投融资体系、科技人才支撑体系和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为外围支撑体系的科技创新体系(如图1 所示)[2]。
图1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创新体系框架图[2]
在这个体系中,科技投融资体系、科技人才支撑体系和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为科技创新体系的外部支撑体系:科技服务体系为知识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提供各类科技中介及共享服务;科技投融资体系为知识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提供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科技人才支撑体系为知识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提供各类科技人才;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为知识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提供科技成果评价和转化服务[2]。为进一步完善这一体系,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四、进一步建设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体系的对策建议
(1)加速产业技术升级,构建大中小型企业均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非常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住宅产业化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汽车及零部件、家电电子、装备制造、快速消费品四大支柱产业的产值占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95%以上;并同时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围绕汽车、家电、装备制造、冶金、化工、非金属材料、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鼓励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突破产业关键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2012年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捷报连连,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主要涉及汽车及零部件、家电电子、装备制造、快速消费品、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领域。今后,在科技创新方面,还应进一步加对大中小企业的引导和扶持,使其在科技创新方面更见成效。
(2)构建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重点的知识创新体系 合肥有许多省部属高等院校,如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这些高校应优化学科设置,加强重点产业相关的学科建设,重点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科技创新活动,支持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知识创新体系的建设。同时合肥也拥有很多科研院所和重点实验室,它们也成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知识创新体系的支撑重点。
(3)打造科技创新体系服务平台,构建科技服务体系 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及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多次在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推进建设以合肥为中心、辐射周边的科技成果研发转化交易服务平台,强化创新公共服务,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同时也吸引国内外更多科技成果落户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如2009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在合经区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在合作项目推介暨签约仪式上,合经区共签约项目20个,总投资额51.6亿元;2010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在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合经区共签约项目3个,总投资45.8亿元。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支持建设一批省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完善科技创业服务中心、软件产业园、大学科技园等孵化器的功能,积极扶持发展势头好、市场前景广阔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促其做大做强。如2009年合肥经济开发区与上海漕河泾开发区在徽商大会上签订了共建双创园孵化器合作协议,开发区工委管委会投资了近700万,装修改造芙蓉路标准厂房内两栋楼共1.3万平米为启动区,作为创新创业园的实践载体,低门槛吸引企业入驻,一年多的时间里,就吸纳了22个项目签约、12个项目入驻,力杰半导体、泰瑞达合肥开发中心、安徽易联星通、合肥网素网络、日本善诚科技等都是其中佼佼者。
(4)加大科技创新体系政策激励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落实国家自主创新政策,比照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相关政策,给予区内创新型企业所得税、土地出让相关税费相关优惠、奖励政策;加强对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的调查研究,探索建立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分配机制;对自主创新产品参与政府采购的给予优惠。
开发区还鼓励其他社会中介机构及大学、科研院所建立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国内外知名创新咨询机构在合肥经济开发区设立分支机构或者海外留学人员新创办创新咨询机构,在合肥经济开发区购、建自用办公用房的,酌情给予一次性资助;租用办公用房的,自开业起3年内,每年按房租额的50%给予资助。在合肥经济开发区设立的创新咨询等现代服务业专业孵化器,经省级认定的,比照享受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相关优惠政策。
(5)鼓励金融创新,构建科技投融资体系 开发区财政局合理运用好省、市财政设立的示范区专项资金,支持自主创新,重点用于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引进研发机构和关键技术及高端人才、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配套等;创新科技经费支持方式,发挥财政资金效益。
为解决科技融资渠道单一这一问题,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支持开展科技金融创新试点,加强省、市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运作和管理;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鼓励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建立健全适应创新型企业特点的信贷管理体系。支持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联合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动产质押等新型质押贷款,上述质押贷款发生风险亏损的,政府给予风险亏损额一定比率的资助;引导支持担保机构支持科技企业创新创业;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公司)债券。如安徽省第一只私募基金——中环产业投资基金落户合经区;合肥赛富创业投资基金落户合经区。基金首期规模为2亿元人民币,将主要投资高技术成长型企业,重点关注新兴产业项目的培育。
(6)吸引科技人才,建立科技人才支撑体系 对于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合肥经济开发区将提供“一站式”服务,服务项目包括资金奖励、工作场所和住房、创业投资、兑现自主创新政策、申报职称、申报政府津贴和各类优秀(拔尖)人才、开办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审批、申办营业执照、申办税务登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理《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及《外国专家证》、办理华侨归侨身份证明、居留和出入境、落户、办理合肥市居住证(暂住证)、办理《合肥市留学人员工作居住证》、子女入学、配偶安置和就业、社会保险、因私办理护照和港澳通行证、办理“合肥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服务证”等[3]。
[1]合肥市委政研室调研一处.经开区工委办:合肥经开区加快园区转型升级的实践与经验[EB/OL].(2012-03-29)[2013-01-17].http://www.hefei.gov.cn/n1105/n19603399/n19603563/23487111.html.
[2]张萌发.安徽承接产业转移中自主创新体系构建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2010.
[3]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贸发展局.关于合肥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一站式”服务的通知[EB/OL].(2012-12-11)[2013-01-17-].http://www.hetda.com/system/2012/12/10/00613557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