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专利分析的安徽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2013-09-16陶爱萍苏婷婷汤成成

关键词:授权量专利申请总量

陶爱萍,苏婷婷,汤成成

(合肥工业大学 经济学院,合肥 230009)

一、引 言

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关乎创新型国家、创新型省份的建设成败。专利作为科技产出成果的重要体现,在衡量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采用专利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已经被世界经济合作组织(OPQD)、世界知识产权组织(IPO)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等国际组织广泛接受[1]。近年来,各国高校都非常重视专利的申请工作,专利已经成为反映一个高校科技优势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2]。专利信息主要包括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专利申请量指报告期内向专利行政部门提出专利申请被受理的件数,是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种专利申请数的总和;专利授权量指报告期内由专利行政部门授予专利权的件数,是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种专利授权数的总和。由于专利授权量与专利申请量之间存在较强的线性相关,专利申请量所包含的信息很大程度上已经覆盖了专利授权量,且专利授权量同专利申请量相比更具有时间滞后性,因此本文选取安徽省高校的专利申请量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安徽省20所高校的专利申请总量、专利的IPC构成以及专利技术的生命周期情况,揭示安徽省高校科技创新的特色、优势和潜力,了解安徽省高校科学研究的优势区、弱势区和空白区,以便进一步发掘高校科技创新的潜力,提升安徽省科技创新的能力,充分发挥高校在推动安徽省创新型试点省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二、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财经大学、淮北师范大学、安徽中医学院①2013年4月安徽中医学院、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分别更名为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建筑大学,本文援引资料数据因要本次更名前,故本文仍沿袭旧称。、蚌埠医学院、皖南医学院、阜阳师范学院、安庆师范学院、安徽工程大学、安徽建筑工业学院②同上、合肥学院、安徽科技学院、淮南师范学院共计20所高校作为样本,类型上既包括综合性大学,又包括理、工、农、医、师、财经等专业性院校;地域上涵盖合肥、芜湖、蚌埠、马鞍山、淮南、淮北、阜阳、安庆8地,力求比较全面地反映安徽省高校的专利申请情况。

数据来源于《安徽省统计年鉴》、《安徽省科技统计公报》以及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系统,在专利检索系统分别以“中国科技大学”等20所高校的全称作为申请人进行检索,在检索结果中统计职务专利数量(含非第一申请人),申请数量以申请日所在自然年度进行统计。由于中国专利法规定从专利申请到专利公开的周期一般为18个月,在专利数据库检索到的2011年专利申请量会比实际申请量少,因此本文的样本数据截止时间为2010年,同时设定样本数据开始时间为2001年。

三、数据分析

1.专利总量分析

2001-2010年安徽省全省专利申请总量、安徽省20所高校的专利申请量以及其中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构成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2001-2010年安徽全省及20所高校的专利申请量

表1反映了安徽省高校的专利产出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2001年到2010年安徽省全省专利申请量始终呈上升趋势,增长幅度从2001年的9%上升至2010年的187.6%,平均增幅为44.7%。而安徽省20所高校的专利申请量则在2004年和2007年出现了两次下降的情况,下降率分别为2.5%和3.6%,但从总体趋势来看安徽省高校的专利申请量也是上升的,平均增幅为33.5%,低于全省增速11.2个百分点(如图1所示)。

图1 2001-2010安徽全省及20所高校专利申请量的变化趋势

从图1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无论对安徽省全省还是对安徽省高校来说,2007年都是一个拐点,在拐点之前的2001-2007年,两者的变化趋势相对较为缓和;2007年到2010年,两者的变化都显得较为陡峭,特别是2010年,安徽全省专利申请量出现了187.6%的超速增长。

第二,从占比来看,安徽省高校的专利申请量占全省总量的比例偏低,占比最高的2003年和2005年也仅为6.1%,2010年占比达到最低点为2.0%,平均占比不足5%(见图2)。

图2 安徽省20所高校专利申请量占全省专利申请总量的百分比

这说明高校在安徽省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作用还不强,高校的科技产出能力还不高,高校的科学研究功能尚未充分发挥。

第三,从三种专利的数量和比例来看,2001-2010年安徽省20所高校的专利申请总量为3306件,其中发明专利为2482件,占高校专利申请总量的75%,实用新型专利640件,占高校专利申请总量的19.4%,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占比之和为94.4%;与全省发明专利相比,2001-2010年高校的发明专利在全省发明专利中的平均占比为15.4%,远高于高校专利申请总量在全省专利申请总量中4.7%的占比。这说明安徽省高校比较注重高水平的发明专利,高校对推动安徽省高新技术的创新具有一定的作用。

2.专利结构分析

专利结构分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专利申请量的IPC构成分析,IPC是指国际专利分类法(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简称IPC)所划分的专利等级结构,国际专利分类法将专利所涉及的技术领域分成8个部:A 部:人类生活需要;B部:作业、运输;C部:化学、冶金;P部:纺织、造纸;E部:固定建筑物;F部: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G 部:物理;H 部:电学[4]。二是专利申请量的高校分布情况分析。通过统计计算,安徽省高校的IPC构成和专利申请量的高校分布分别如表2和表3所示。

表2 安徽省高校的IPC构成 单位:件

表2是2001-2010年安徽省20所高校总体以及前十名高校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IPC构成情况。从表2可以看出,安徽省高校的专利申请涉及了专利分类的所有8个部类,C 部、G 部是安徽省高校专利申请的强势领域,20所高校的申请总量分别为903件和735 件,所占比例分别为28.5%和23.2%;H 部、B部、A 部为次强势领域,分别占申请总量的15.2%、10.3%和10%;F 部、E 部、D 部为弱势领域,在专利申请总量中的占比分别为7%、3%和2.2%。排名第一的中国科技大学的强势领域为H 部、G 部和C部,分别占全校申请量的26.4%、25.3%和20.8%;弱势领域为A 部和D 部,占比分别为6%和3.4%。排名第2的合肥工业大学的强势领域为C 部和G 部,分别占全校申请量的32.2%和30.4%;D 部为弱势领域,占比为全校的0.4%。由此我们发现安徽省高校的技术创新优势是与学科优势紧密相关的,中国科技大学拥有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稳态强磁场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量子技术与应用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软物质化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结构分析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和物理、化学、力学、地球物理学、核科学与技术等国家重点学科;合肥工业大学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光电技术研究院、教育部应用物理网上合作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和机械设计与理论、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等国家重点学科,这些科研机构和学科优势分别支撑了相应领域的技术创新优势。

表3 安徽省专利申请总量排名前10的高校 单位:件

表3为2001-2010年专利申请量位居安徽省前十名的高校排名表。表3表明,中国科技大学排名第一,专利申请总量达到1288件,其次是合肥工业大学,专利申请总量为906件,中国科技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两所高校的专利申请量之和占20所高校专利申请总量的66.4%,创新成果突出。再次是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安徽理工大学,专利申请总量分别为237、182、167件。排名前五的都是工科院校,这与学校的学科性质以及对专利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排在第六至第十的高校依次是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和合肥学院,专利申请总量分别为163、144、89、44和35件。专利申请量位居前十名的高校都有较长的发展历史,累积了一定的科研优势和学科特色;地域上都是处于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试验区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为这些高校创新能力和专利意识的培育提供了基础和平台。

3.专利生命周期分析

专利的生命周期可以借助技术生长率、技术成熟系数、技术衰老系数、新技术特征系数等参数来说明,各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1)技术生长系数v=a/A。其中a为当年的发明专利申请量或授权量,A为从当年开始追溯5年累积的发明专利申请量或授权量。若v值递增,说明技术处在萌芽或生长阶段;反之则处于衰弱阶段[5]。(2)技术成熟系数α=a/a+b。a代表某一年的发明专利申请量或授权量,b代表同一年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或授权量,连续计算数年,α值递减说明该技术日益成熟。(3)技术衰老系数β=(a+b)/(a+b +c)。a和b 的值同上,c代表当年的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或授权量,连续计算数年,β递增说明该技术比较新,反之则说明技术比较陈旧[6]。(4)新技术特征系数N=v2+α2。N值由技术生长率和技术成熟系数推算而来,反映某项技术新兴或衰老的综合指标,N 值越大,新技术特征越强,预示该技术越具有发展潜力[7]。

通过计算,安徽省高校专利申请量的各技术生命周期系数如表4所示。

表4 安徽省高校专利的技术生命周期系数

2006-2010年各系数变化趋势如图3所示。

图3 2006-2010年安徽高校技术系数的变化趋势

从图3可以看出,安徽省高校的技术生长率v是呈波动状态的,2008年是峰顶,说明这一年安徽省高校有新技术生长,新技术成长较快,2005-2007年,2009-2010年两阶段呈下降趋势,说明这期间安徽省高校新技术的生长比较缓慢。技术成熟系数α在2006年和2010年出现了下降,其他年份均表现为上升趋势,说明安徽省高校的技术仍需要一段时间的发展才能趋向成熟和稳定。技术衰老系数β除在2007年出现轻微的反弹外其他年份都是趋向下降的,说明安徽省高校技术衰老特征比较明显,技术淘汰速度比较快,体现了技术的未老先衰特征。新技术特征N 在2006-2009年增长速度比较快,2010年N 值虽然相比于2009年有所下降但仍然高于2005年,说明安徽省高校新技术特征总体上是上升的,具备新技术发展的空间和潜力。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通过对安徽省20所高等院校在2001-2010年的专利信息的统计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首先,从总量来看,安徽省高校与企业相比,专利竞争力不足,增长率偏低,占比过小;其次,从结构来看,安徽省高校专利发展水平存在不平衡的现象,IPC构成显示:化学、冶金、物理、电学等领域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纺织、造纸等领域创新能力较弱;高校之间的科研能力与实力也相差悬殊,中国科技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占据绝对的优势。最后,从专利生命周期来看,安徽省高校技术创新活动正处于上升期,新旧技术更替比较频繁,新技术发展的空间和潜力较大。

鉴于安徽省高校科技创新的上述现状,提出如下两点对策建议:(1)提高高校专利产出的数量和质量:增强高校知识产权意识,优化高校学科和人才队伍结构,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强化校企联合、产学研合作、国际合作等多种合作创新模式,提升高校的科技创新水平,发掘高校的科技创新潜力;(2)优化专利结构:对于IPC结构,优势领域要进一步强化,弱势领域要促进优势化,空白领域要力争突破;对于高校专利申请的分布结构,要进一步发挥中国科技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在推动全省高校科技创新中的带头和示范作用,鼓励其他高校根据学校性质和学科体系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加强对专利申请的资助激励政策,以便增加这些高校的专利产出。

[1]黄荣晓.从国内专利申请分析广州大学城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策略[J].科技管理研究,2012,(22):46-50.

[2]王 嵘.我国高校专利战略信息分析及研究[J].现代情报,2007,(10):40-45.

[3]穆丽红,胡亚妮,张志业.从有效专利看河北省高校技术创新能力[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0):168-169.

[4]牛瑞阳,王培璋.我国国内专利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9,(10):88-93.

[5]王永红.定量专利分析的样本选取与数据清洗[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1):93-96.

[6]王之梓.高校专利实施的实证分析及其对策[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9):12-17.

[7]曹镇东,彭小宝,宋小燕.高校专利市场化工程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3,(4):68-69.

猜你喜欢

授权量专利申请总量
“十三五”期间山西省与10省签约粮食总量2230万吨
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比上年减少517万人
唑啉草酯中国专利申请分析
为何化肥淡储总量再度增加
2017年河南省各省辖市及直管县(市)专利授权量统计表(12月)
总量控制原则下排污权有效配置的实施
2017年河南省各省辖市及直管县(市)专利授权量统计表(2月)
专利申请审批流程图
专利申请三步曲
专利申请审批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