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疏肝健脾汤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研究

2013-09-16王金周阎淸海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16期
关键词:药物性肝郁疏肝

王金周 阎淸海

药物性肝损害是指由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其发病率仅次于病毒性肝炎、脂肪性肝病(酒精性和非酒精性)[1]。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药的不断问世、药品使用品种及剂量的增加,大量抗结核及抗肿瘤药物投入应用,滥用抗生素、中药使用不当等现象,药物性肝损害也呈逐年明显增多的趋势。近年来笔者以疏肝健脾汤治疗药物性肝损害30例,疗效颇佳,现总结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安阳市中医院住院患者中符合药物性肝损害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分型标准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1.28±10.41)岁,用药至发病平均为(9.31±4.85)d。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41.70±9.74)岁;用药至发病平均为(10.27±4.33)d。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标准:药物性肝损害诊断标准:参照2004年日本肝病学会在DDW-J会议上[2]提出的药物性肝损害诊断标准设计。②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版[3]中的相关内容制定。③纳入及排除标准:病例纳入标准:a.符合西医诊断标准。b.符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c.受试年龄18~65岁;排除病例标准:a.辨证不明确或有过多兼夹证。b.合并有心、脑、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c.确诊为重症肝炎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停用有肝损害的已知或可疑药物,停用其他治疗肝损害的药物。

对照组:还原型谷胱甘肽(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1599)1.2 g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中静滴,1次/d;硫普罗宁注射液(武汉远大制药集团,国药准字H20041079)0.2 g加入10%葡萄糖液250 ml中静滴,1次/d。

治疗组:于对照组药物基础上加服疏肝健脾汤(药物组成:柴胡 10 g、枳壳 12 g、赤芍 12 g、白芍 12 g、云苓 18 g、白术15 g、茵陈 20 g、女贞子20 g、制香附12 g、太子参18 g、生薏苡仁15 g、丹参20 g),由安阳市中医院煎药室由煎药机水煎;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每次200 ml,空腹温服。

两组均设28 d为一疗程,观察疗效。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均行肝功能检查并观察其改变。治疗前后均行血、尿、粪常规、心电图、肾功能等辅助检查,以评价安全性。

1.5 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相关文献[3]制定疗效评定标准:①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肝功能主要指标恢复正常;②显效:症状明显减轻,体征明显减少,肝功能主要指标较前改善50%以上;③有效:症状、体征、肝功能主要指标较前改善30%以上;④无效:症状、体征、肝功能指标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者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总疗效比较对比 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总疗效比较对比数据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见表2。

表1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例,%)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

注:治疗组与治疗前相比,*P<0.05、**P<0.01;与对照组相比,△P>0.05。ALT、AST的单位为U/L,TBIL的单位为μmol/L

组别 n 时间ALT AST TBIL治疗组 30 治疗前 142.67±30.83Δ 105.50±30.29Δ78.46±16.44治疗后 24.93±10.67**Δ 25.10±9.56**Δ 9.25±6.12Δ对照组 30 治疗前 130.87±28.30 100.10±23.39 82.29±18.24治疗后 26.37±10.07** 23.17±8.47** 12.39±7.13**

2.3 安全性分析 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安全性指标均未出现明显异常。

3 讨论

我国古代的医籍种很早就有了药物中毒的相关记载,但没有明确记载药物所导致的肝损害。近年来,由于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各种药物的应用不断增多,药物的不良反应也逐渐显现出来,药物对肝脏的损害也呈多发趋势。不少中医学者从中医学的角度对药物性肝损伤做了认真的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禄保平[4]指出药物性肝损伤是因药毒侵犯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受阻,水湿代谢失常而形成的以胁痛、黄疸为主症的一组证候群。药物性肝损害,首先影响了肝的疏泄调达功能,木郁则土壅,脾不能升清,胃不能降浊,以致湿热阻滞中焦[5]。梅应兵[6]认为本病基本病机为热毒侵肝,络脉瘀阻。肝属风木,内寄相火,禀赋不耐,外中药毒,气火失调,相火妄动,横逆脾土,湿热内生,瘀血内阻而致病。彭海燕[7]等认为其病机为药毒之邪留于体内,一方面阻滞肝胆气机,影响脾胃运化,另一方面毒邪伤正,耗损肝之阴血。笔者导师阎清海教授认为本病是由外来药毒直中脏腑所致,其病机是:湿热毒邪蕴结,脾胃运化失调、升降失司,肝胆疏泄失常,气滞血瘀。药物性肝损害肝郁脾虚证是药物的毒性作用损伤脾胃的运化功能,气血来源不充,肝失濡养,脾虚肝郁;或药物毒性损伤肝脏,肝失疏泄,肝病及脾,肝郁脾虚。《金匮要略》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遵此原则,治疗药物性肝损害肝郁脾虚证,应从健脾疏肝着手。并以此为依据选药组方疏肝健脾汤治疗药物性肝损害肝郁脾虚证。

疏肝健脾汤方用柴胡和解少阳表里邪气,疏泄肝气之郁滞,太子参补益脾肺,益气生津,共为君药,枳壳、制香附疏肝理气,助柴胡条达肝气,芍药养阴柔肝,女贞子补益肝肾之阴,共补肝之阴血,收敛柴胡之升散之性,防疏泄太过耗伤阴血,云苓、白术、生薏苡仁健脾化湿,助太子参健脾益气,均为臣药,茵陈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丹参、赤芍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行血中之滞,使血行通畅,邪毒有出路,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健脾、清热化湿、理气活血”之效。根据临床观察,结合现代药理研究,疏肝健脾汤具有保肝、降酶、利胆等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自由基、调节免疫、改善脂代谢、促进胆汁代谢、修复肝细胞膜有关,故疏肝健脾汤能消除和改善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症状,促进肝功能的恢复,在症状的改善方面及促进肝功能恢复方面优于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硫普罗宁,治疗药物性肝损害明显有效,是治疗药物性肝损害安全、有效的方药。

[1] 姚光弼.深化药物性肝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中华消化杂志,2007,27(7):433-434.

[2] 淹川一,恩地森一,高森赖雪,等.日本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基准提案,2005,46(2):85-90.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39-143.

[4] 禄保平.药物性肝损伤辨治探微.江苏中医药,2008,40(8):40-41.

[5] 黄志余,林宪和,李国俊,等.中医中药治疗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炎的观察.中医防痨杂志,2003,25(6):400.

[6] 程业刚,梅应兵.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性肝损害40例.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7,17(2):118-119.

[7] 彭海燕,章永红,叶丽红.豆楮护肝汤治疗药物性肝损伤62例.陕西中医,2007,28(1):3-5.

猜你喜欢

药物性肝郁疏肝
Shugan Huoxue Huayu Fang (疏肝活血化瘀方) attenuates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 by inhibit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Smad signaling
Mechanism underlying efficacy of Shugan Sanjie decoction (疏肝散结汤) on plasma cell mastitis,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与分析
简易穴位埋线法治疗肝郁痰凝型乳癖疼痛的临床观察和研究
浅议“药毒”与药物性肝损伤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骨疼丸致重度药物性肝损伤1例
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疏肝化斑汤联合八白散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观察
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