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分担与地区专业化:中国的经验
2013-09-14杨本建毛艳华
杨本建 毛艳华 安 苑 万 陆
一、问题的提出
尽管斯密在《国富论》中对专业化分工带来效率和技术进步的论述早已为大家所熟识,但经历了三十年的市场化改革和经济发展,中国国内的地区专业化进程仍然步履维艰,时至今日,“市场非一体”、“产业同构”、“结构趋同”等词仍不绝于耳。促进地区专业化仍然任重道远。
对于为什么国内地区专业化进程缓慢,现有的文献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一种是分权体制下财政联邦主义的解释。这种观点认为,地方政府为了最大化自己的财政收入,对某些价高利大的行业进行投资和保护,从而导致产业结构趋同①Qian,Yingyi,Roland,Gérard,"Federalism and the Soft Budget Constraint",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8,88(5):11431162.;Bai,Chong en,Yingjuan Du,Zhigang Tao and Sarah Y.Tong,"Local Protectionism and Regional Specialization:Evidence from China's industrie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4,63(2):397417;胡向婷,张璐:《地方保护主义对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理论与实证分析》,《经济研究》2005年第2期;杨其静、聂辉华:《保护市场的联邦主义及其批判:基于文献的一个思考》,《经济研究》2008年第3期;丁菊红、邓可斌:《转型中的财政分权、经济增长与公共品供给》,《南方经济》2009年第3期;马光荣、杨恩艳、周敏倩:《财政分权、地方保护与中国的地区专业化》,《南方经济》2010年第1期。。第二种则是从政治晋升锦标赛的角度来说明,认为只要存在晋升压力,官员会争相投资一些容易出政绩或者中央政府重点扶持的产业,从而带来地区产业结构的趋同②Qian,Yingyi and Barry R.Weingast,"China's Transition to Markets:Market-Preserving Federalism,Chinese Style",Journal of Policy Reform,1996,(1):149185;周黎安:《晋升博弈中政府官员的激励与合作——兼论我国地方保护主义和重复建设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经济研究》2004年第6期;傅勇、张晏:《中国式分权与财政支出结构偏向:为增长而竞争的代价》,《管理世界》2007年第3期;皮建才:《中国地方政府间竞争下的区域市场整合》,《经济研究》2008年第3期;行伟波、李善同:《地方保护主义与中国省际贸易》,《南方经济》2012年第1期。。第三种观点则认为地方政府为了在未来的分工博弈中占据优势,会放弃当期的专业化分工收益,从而带来产业结构趋同①陆铭、陈钊、严冀:《收益递增、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的分割》,《经济研究》2004年第1期;陆铭、陈钊、杨真真:《平等与增长携手并进——收益递增、策略性行为和分工的效率损失》,《经济学(季刊)》2007年第2期。。
虽然关注的侧重点不同,这些研究都认为,中国地区专业化是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作用的结果,市场是推进地区专业化的正向力量,而地方政府的各种逆市场行为带了地区产业结构的趋同。它们充分强调了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行为对地区专业化的影响,但忽略了市场与专业化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新近的研究表明,市场扩张与地区专业化呈现出一种倒U型关系,在经济发展初期,经济结构往往是专业化的,当市场进一步扩张,多种产业会发展起来,超过这一阶段,经济结构又会走向专业化②Imbs,Jean and Wacziarg,Romain,"Stages of Diversification",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3,93(1):6386;Imbs,Jean;Claudio Montenegro,Romain Wacziarg,"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Structural Change",Working paer,2012.。因此,忽视了发展阶段而单纯把国内地区专业化程度偏低归结于政府逆市场行为的解释并不完整,我们还需从市场本身的角度来分析地区专业化的内在机制。
本文将指出,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来说,专业化是一把“双刃剑”,它会带来规模经济优势,促进生产率提高的同时,也会导致经济波动增大,从而带来风险的增加。如果一个地区专业化生产某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这些产品价格和需求的波动会导致整个经济的波动增大,从而导致经济风险的增加。因此,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每一个地区都会面临规模经济和风险之间的权衡。如果一个地区能找到一种或多种分担专业化风险的手段,那么它就能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从而选择专业化的产业结构;反之,则会选择多样化的产业结构。目前各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很可能是由于风险分担能力较弱,市场自选择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是经济发展阶段的体现。
二、理论分析
专业化会带来报酬递增,从而促进经济增长,这一论述最早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在其巨著《国民财富的原因与性质研究》中,制针工厂的例子形象地说明了专业化分工如何带来效率提高。比较优势理论认为,贸易会带来地区专业化,从而实现规模经济③Ohlin,B.,Inter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Trade,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33.。这种规模经济至少包含两种类型:一是企业内部的规模经济,也即企业增加一单位的要素可以生产大于一单位的产出,这种规模经济往往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实现;二是外部规模经济,即指同一行业产出的增加带来的单个企业平均成本的下降。单个企业平均成本的下降得益于同一行业内其他厂商的数量与生产规模,也即得益于行业内的专业化分工程度。新经济地理的文献把地区专业化与企业的空间分布结合起来,认为众多企业集中在一起可以获得前后向关联效应、共享劳动力市场和技术外溢等优势。需求关联和成本关联通过累积循环效应,会导致一个地区成为制造业中心,而另一个地区则成为外围④Krugman,P.R.,"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1b,99(3):483499;Krugman,P.R.and A.J.Venables,"Globalization and the Inequality of Nations",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5,110(4):857880;Fujita,M.,P R.krugman and A J.Venables,The Spatial Economy:Cities,Region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Cambridg.e,Mass:MIT Press.1999.。这种专业化优势通过共享⑤Marshall,A.,Principles of Economics,London:Macmillan(8th edition,1920),1890;Krugman,P.R.,Geography and Trade,Cambridge,MIT Press,1991a.、匹配⑥Helsley,R.W.,Strange,W.C.,"Matching and Agglomeration Economies in a System of Cities",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1990,20(2):189212.、学习⑦Duranton,Gilles and Diego Puga,"Micro-foundations of Urban Agglomeration Economies",In Vernon Henderson and Jacques-Fran?ois Thisse(eds.),Handbook of Regional and Urban Economics,2004(4):4 48.等机制来实现。这种基于金钱外部性和技术外部性的外部规模经济提高了企业的生产率,是地区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经济增长的文献则认为专业化分工有利于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采用,从而推动经济增长①Romer,P.,"Increasing Return and Long-run Growth",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6,94(5):10021037;Lucas,R.E.,"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88,22(1):3 42.。
专业化带来报酬递增从而促进增长的同时也会带来风险。这种风险源于产品市场上的异质性冲击所导致的需求或价格的波动。这种波动实际上是由不确定性引起的,它包括三个方面:价格的不确定性、技术的不确定性和偏好的不确定性②Helpman,Elhanan and Razin,Assaf,A.,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under Uncertainty,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8;Kemp,Murray and Liviatan,Nissan,"Production and Trade Patterns under Uncertainty",Economic Record,1973,49(26):215227;Ruffin,Roy,"Comparative Advantage under Uncertainty",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74,4(3):216273.。价格的不确定性是指,在交易发生之前,交易一方只知道产品价格服从某一分布,而不知道产品的确切价格。与价格的不确定性相似,生产技术的不确定性和偏好的不确定性是指,在交易发生之前,交易方不能确切地知道特定的投入能带来多少产出,或市场对某一产品的偏好,只知道这些投入带来的产出或偏好的分布函数。这三种不确定性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生产决策往往在市场信息不完全的条件下做出。如果一个地区专业化生产某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那么其整个经济依赖于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的需求或价格,若这些产品的需求量或者价格遭受到异质性冲击,整个经济的波动就会增大,从而导致风险增加。反之,如果整个经济依赖于多种产品的需求或价格,则对单一产品的依赖程度变小,从而该产品的异质性冲击对整个经济的影响也会变小,整个经济的波动也就会相应地变小。
分担这种专业化风险的手段有多种。在国际贸易领域的研究中,发达和统一的金融市场被看作是分担这种风险的主要手段。如果专业化带来的风险能够在发达的金融市场上通过购买多种金融产品组合来对冲,则贸易国仍然会依照各自的比较优势专业化。Grossman和Razin(1978)③Grossman,G.M.,Razin,A.,"The Pattern of Trade in a Ricardian Model with Country-specific Uncertainty",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1985,26(1):193202.指出,一国参与国际贸易可以从两方面获得好处:产品市场贸易和金融市场贸易,金融市场上的贸易为产品市场的贸易风险提供了一种保障手段④Fecht,Falko,Hans Peter Grüner,Philipp Hartmann,"Financial Integration,Specialization,and Systemic Risk",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12,88(1):150161.。但是,金融市场贸易并不能为产品市场贸易提供一种完美的保障,使得国际贸易达到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的结果。金融市场本身的一体化程度会影响到各国产品市场的一体化,从而影响到各国比较优势的发挥①Asdrubali,P.,Sørensen,B.E.,Yosha,O.,"Channels of Interstate Risk Sharing:United States 19631990",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6,111(4):10811110.。灵活的劳动力市场是分担专业化风险的另一种手段。Cuñat和Melitz(2009)②Cuñat,Alejandro and Marc J.Melitz,"Volatility,Labor Market Flexibility,and the Pattern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forthcoming in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s Association,2009.把灵活的劳动力市场看作一种新的比较优势(A new source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他们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不同国家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会影响企业应对异质性冲击的能力,那些劳动力市场越灵活的国家越偏好于专业化生产市场波动性较大的产品,比较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那些劳动力市场相对僵化国家的企业在面对异质性冲击时,无法通过劳动力市场迅速调整生产规模,偏好于选择波动较小的产业,从而无法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此外,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部,各区域之间的财政转移支付也可以作为一种规避风险的手段③Basile,R.and Girardi,A.,"Specialization and Risk Sharing in European Regions",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2010,10(5):645659.。如果某一地区由于专业化导致居民的收入波动增加,地区之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往往会充当居民收入波动的“熨平器”,补贴和政府购买等都是这种手段的体现。
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分担这种专业化风险的手段不健全或者不发达,那么它会选择减少出口或发展多样化的产业结构来规避这种异质性冲击带来的波动。William和Cooper(1968)④William Brainard and Cooper.Richard,"Uncertainty and Diversifica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Food Research Institute Studies,1968,(8):257285.发现,战后发展中国家选择多样化的产业结构与这些国家试图减少出口的波动程度,从而减少整个经济的波动性是紧密相连的。在他们看来,当贸易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中占的比重变大时,如果没有找到相应的风险分担手段,则各国为了规避这种风险而不得不选择多样化的产业结构。不同于上述通过寻找相应的风险分担手段来实现专业优势的是,多样化的产业结构规避了专业化带来的风险,但同时也牺牲了规模经济⑤在另外一些小国,由于自身国土面积小,人口不多,无法承载多种产业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它们会采用减少贸易的办法来规避专业化带来的风险(Grossman and Razin,1978)。。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财政转移支付以及其他的风险分担手段是一个由不发达走向发达、不健全走向健全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地区之间的专业化水平也是随经济发展不断变化的⑥Imbs,Jean and Wacziarg,Romain,"Stages of Diversification",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3,93(1):6386.。因此,一个地区的专业化水平往往与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关。在经济发展初期,依赖于自然资源的专业化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⑦Kim,Sukkoo,"Expansion of Markets and th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Economic Activities:the Trends in U.S.Regional Manufacturing Structure 18601987",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5,110(4):881908.。这时候由于经济活动存在不可分散的风险,企业家把资金投入了风险小、收益率低的少数几个部门,产业结构往往是专业化的。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企业投资范围逐渐扩大从而能够有效的分散风险,这时的产业结构则是多样化的⑧Acemoglu,Daron and Zilibotti.Fabrizio,"Was Prometheus Unbound by Chance?Risk,Diversification,and Growth",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7,105(4):709751.。当分担专业化风险手段逐渐发育和健全起来后,产业结构又会由多样化走向专业化⑨同①。。因此,从发展阶段来说,地区之间的专业化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其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而这种经济发展水平也会体现在其风险分担能力的强弱上。
三、模型和数据
(一)计量模型设定
下面我们实证检验风险分担能力对各省(市)区专业化程度的影响。考虑到风险分担能力和地区专业化是相互决定的,静态的固定效应模型估计无法控制这种内生性偏误。我们采用Arellano和Bover(1995)①Arellano,M.and O.Bover,"Another Look at the Instrument Variable Estimation of ErrorComponents Models",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95,68(1):2951.提出的,并由Blundell和Bond②Blundell,R.and S.Bond,"Initial Conditions and Moment Restrictions in Dynamic Panel Data Models",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98,87(1):115143.(1998)改进的系统GMM方法来对模型进行估计。专业化分工的变化可能是一个累积循环的过程,因此用专业化水平的滞后项作为解释变量,能更好地刻画这一过程。受Ozcan等(2003)③Kalemli-Ozcan,Sebnem,Bent Sorensen and Oved Yosha,"Risk Sharing and Industrial Specialization: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Evidence",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3,56(3):903918.模型启发,我们把实证模型设定为:
式(1)中Ginit为空间基尼系数,用来表示专业化水平,riskit为风险系数,Xit表示风险分担能力,为一组其他影响省区专业化水平的变量,包括:经济社会发展因素、产业结构因素、政策体制因素等。τt表示时间效应,υi表示个体效应。按照前面的分析逻辑,风险系数越大的地区更可能选择多样化的产业结构,风险系数越小的地区更可能选择专业化的产业结构,因此,我们可以预期β1为负。
(二)变量的度量
1.风险分担能力的度量。如前文所述,地区之间存在多种风险分担手段。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财政转移支付等都能减少专业化带来的波动。Asdrubali等(1996)④Asdrubali,P.,Sørensen,B.E.,Yosha,O.,"Channels of Interstate Risk Sharing:United States 19631990",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6,111(4):10811110.发现,在美国各州之间存在着多种风险分担手段,其中资本市场在规避风险的过程中作用占39%,联邦政府所起的作用占13%,信贷市场占23%。在这里我们主要考虑两种风险分担手段:一种是事前的,比如中国的某产粮大省,其高度专业化生产粮食,当丰收年粮食的市场价格持续走低时,如果该地区居民的收入完全依赖出售粮食得到的收入,那么收入也会随着粮食价格的波动而波动;如果居民的收入不仅来自于出售粮食的收入,而且来自于其他市场的收入,如购买股票、债券等,那么地区粮食价格波动引起的收入波动较小,这种事前的风险分担机制实际上就是常说的“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一种是事后的,也即当人们的收入波动受到专业化带来波动的影响后,他们会获得通过某种或多种手段来获得收入,使得经济波动对收入水平的影响减少,如前面的种粮例子,当种粮区居民的收入受粮食价格的波动影响时,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这些居民,从而减少经济波动对居民收入的影响,因此,财政转移支付是一种事后的风险分担手段。
生物除臭系统于2017年1月18日投运,经2个多月的运行,O池能够保持微负压运行,各O池自从加盖密封后现场闻不到异味。臭气收集母管负压基本保持在0.6 kPa左右。玻璃盖板结构未发生变形,各O池密封状况良好。
无论是事前还是事后的,度量一个地区风险分担能力的大小,就是要看该地区GDP的波动对居民收入波动的影响程度。如果该地区GDP的波动引起居民收入波动大,我们就可以说这个地区的分担能力弱,反之,我们就可以说该地区分担风险的能力强。根据Ozcan等(2003)⑤Kalemli-Ozcan,Sebnem,Bent Sorensen and Oved Yosha,"Risk Sharing and Industrial Specialization: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Evidence",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3,56(3):903918.的思想,我们采用人均GDP相对居民收入的弹性来构建一个风险系数,度量该地区1单位GDP的变化所引起的居民收入的变化,具体计算公式为:
式(2)中,riskit表示i地区t时期风险系数,pergdpit表示i地区t时期的人均 GDP,pergdpit-1表示i地区t-1时期的人均GDP,incomeit表示i地区t时期的人均收入,incomeit-2表示i地区t-1时期的人均收入。riskit越大表示该地区居民的收入随GDP的波动大,说明这个地区不能找到一种或多种手段来分担风险,风险分担能力弱;riskit越小表示该地区居民的收入随GDP的波动小,说明这个地区能找到一种或多种手段来有效地分担风险,风险分担能力强①需要说明的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均GDP的增加会导致人均收入的增加,但人均收入增加的途径有多种,比如金融市场获得的收入、其他财产收入等。一般来说,如果人均GDP增加1单位带来的人均收入增加的份额越大,说明人均收入的增加越依赖于本地区的GDP,从而越依赖于本地区的产业结构;如果人均GDP增加1单位带来的人均收入增加的份额越小,说明人均收入的增加越不依赖于本地区的GDP,从而越不依赖于本地区的产业结构。。
2.专业化的度量。一个地区专业化是指这个地区的经济活动集中在少数的几个部门。Combes和Overman(2004)②Combes,Pierre-Philippe,Overman,Henry G.,"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conomic Activities in the European Union",In:Henderson,V.,Thisse,J.-F.(Eds.),Handbook of Regional and Urban Economics,2004(4):28452909.指出,有多种指标度量地区的专业化水平,它们包括:赫芬达尔指数、泰尔指数和空间基尼系数、E-G指数等,这些指标相关度很高,而且各有优劣。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度量的准确性,在这里我们采用空间基尼系数来度量一个地区的专业化水平。空间基尼系数是把收入分配领域中对不平等的测算方法运用到空间经济分析中,用来度量空间经济分布的不均等,其计算公式为:
式(3)中,ski和skj是部门i、j在产业k中所占的份额,n是部门的个数,¯sk是各部门在产业k中所占比例的均值。显然,当一个地区各部门均匀分布时,G值为0,而当一个地区完全集中生产一个部门时,G值为1。空间基尼系数的上升意味着专业化水平上升。
3.变量描述。本文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19992009)、各省(市)区统计年鉴(1999 2009)。根据式(2),我们用各省的人均GDP和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计算出各自的风险系数。如图1所示,从1998年到2008年,各省(市)区的风险系数变化趋势差异较大,就1998年和2008年两个时点来说,北京、天津、广西、海南、新疆、云南、浙江7省(市)区的风险系数呈上升变化趋势,其他24个省(市)区的风险系数则呈下降趋势。依据式(3),我们用省(市)区工业内部39个行业的销售收入计算出空间基尼系数③之所以不用增加值,是因为2004年的统计数据中没有统计各行业增加值。,如图2所示,19982008年省(市)区的专业化水平都有较大的变动,但变动的方向各不相同。就1998年与2008年两个时点对比来说,内蒙古、吉林、辽宁、湖南、江西、福建、四川、青海、新疆9个省区专业化水平略有下降,其他22个省(市)区的专业化水平都呈上升趋势。
图3所示的是1998年到2008年各省(市)区空间基尼系数与风险系数的拟合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空间基尼系数与风险系数是负相关的,风险系数较大的省(市)区其专业化水平较低,这一特征初步符合我们的理论假设。图4所示的是1998年到2008年各省(市)区空间基尼系数与人均GDP的拟合图,可以发现二者呈U型关系,这与Imbs和 Wacziarg(2003)④Imbs,Jean and Wacziarg,Romain,"Stages of Diversification",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3,93(1):6386.的结论相符。
4.地区专业化的其他影响因素。除了风险规避能力以外,还有其他多种因素影响一个地区的专业化水平。
一是经济社会发展因素,包括经济发展阶段、人口规模和密度等。Imbs和 Wacziarg(2003)⑤Imbs,Jean and Wacziarg,Romain,"Stages of Diversification",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3,93(1):6386.发现随着人均GDP的增长,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是先由专业化走向多样化,再由多样化走向专业化。新经济地理学认为人口越多、人口密度越大的地区的市场规模越大,从而会带来专业化⑥Krugman,P.R.,Geography and Trade,Cambridge,MIT Press,1991a;Krugman,P.R.,"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1b,99(3):483499.。
图1 1998-2008年各省市的风险系数
图2 1998-2008年各省市的空间基尼系数
图3 风险系数与空间基尼系数拟合图
图4 人均GDP与空间基尼系数拟合图 单位:元
二是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等。传统的贸易理论认为,各国会按照自身的资源禀赋专业化生产某种产品。Ellison和Gleaser(1999)①Ellison,G.and E.L.Glaeser,"The Geographic Concentration of Industry:Does Natural Advantage Explain Agglomeration?",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9,89(2):311316.也发现,自然资源也可以导致产业集聚,从而带来专业化。区位也会影响地区的专业化,靠近港口、码头的地区往往有条件进行贸易或者参与国际分工,从而这些地区更加容易专业化。
三是结构因素。农业比重一方面反映了经济发展水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地区工业品市场的大小。Acemoglu和Zilibotti(1997)②Acemoglu,Daron and Zilibotti,Fabrizio,"Was Prometheus Unbound by Chance?Risk,Diversification,and Growth",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7,105(4):709751.分析发现,在一个市场较小的地区,产业结构往往是专业化的。企业规模度量的是内部规模经济,如果一个地区平均企业规模越大,可能说明该地区更多地通过获得内部规模经济来实现专业化,反之,则更可能通过外部规模经济来实现专业化。
四是体制和制度因素,包括市场化程度、地方保护主义等。在转型经济中,某一地区的市场化程度直接反映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作用大小。在中国这样的大国,各省(市)区的市场化程度与渐进式改革政策和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密切相关。东部地区较早融入了国际分工体系中,贸易带来了专业化;中西部地区由于诸多原因,其比较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分权竞争的体制下,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会带来市场分割,从而影响地区专业化水平③Young,A.,"The Razor's Edge:Distortions and Incremental Reform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0,115(4):10911135;Poncet,Sandra:《中国市场正在走向“非—体化”?——中国国内和国际市场一体化程度的比较分析》,《世界经济文汇》2002年第1期。。国有企业与政府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地区的国有企业比重越大,政府越有分割市场的动机。因此,国有企业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市场化程度的体现,会影响地区的专业化水平。
五是经济波动因素。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一个地区经济波动越大,越偏好于多样化的产业结构,在Ozcan等(2003)④Kalemli-Ozcan,Sebnem,Bent Sorensen and Oved Yosha,"Risk Sharing and Industrial Specialization: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Evidence",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3,56(3):903918.的研究中,经济波动因素对地区专业化的影响为负。
需要说明的是:〈1〉Ozcan等(2003)考虑到了资源禀赋对地区专业化的影响,并用采掘业占工业的产值比重来度量各地区的资源禀赋。我们在这里把各省区资源禀赋的差异当作个体效应处理,这是因为在短期内各省区的资源禀赋不会随时间变化。〈2〉人口密度、人口规模和离港口的距离三个变量是高度相关的,离上海、香港越近的地区其人口密度也会越大。考虑到共线性带来的估计偏差,我们选用人口规模来刻画区位和市场大小。
如表1所示,经济社会发展因素中,我们用各省(市)区的人均GDP来表示经济发展阶段,用各省(市)区统计的人口数来表示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因素中,我们用农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来表示一个省(市)区的农业比重,用一个省(市)区工业总产值除以该地区规模以上企业数表示企业的平均规模。体制和政策因素中,我们用每一省(市)区国有企业就业人数占整个工业企业就业人数的比重来表示国有企业的比重,并用这一指标来度量该地区的市场化程度和市场分割程度,用一个省(市)区的进出口总额除以该省(市)区当年GDP表示开放程度。经济波动因素中,采用Ozcan等(2003)的方法,用t期与t-1期的GDP值之差来表示GDP的波动程度。
表1 变量的说明与定义
四、回归结果与分析
1.结果分析
表2报告了基于式(1)的回归结果。方程(1)只考虑了经济社会发展因素,方程(2)在方程(1)的基础上加入了产业结构因素,方程(3)在方程(1)的基础上考虑了体制和政策因素,方程(4)同时考虑了产业结构因素和政策体制因素,方程(5)在方程(1)的基础上考虑经济波动的因素,方程(6)则全部考虑了本文所有的控制变量。
从表2的回归结果可知,6个方程都通过了AB检验和Sargen检验,风险系数(risk)的系数都是为负,而且绝对值大小几乎不变,都在0.01左右,都能够通过显著性水平为5%的统计检验。这一结果表明风险系数越大的地区,越偏好于多样化的产业结构,与我们前文的理论假说相符。
就控制变量来说,经济发展水平(pergdp)对专业化的影响为U型关系,除了方程(4)以外,都能通过显著性水平为1%的统计检验。这与Imbs和 Wacziarg(2003)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人口规模(popu)的系数为负,但并不显著。产业结构因素中,农业比重(agriculture)的系数为正,并且通过显著性水平为5%的统计检验。这说明,农业比重越大,也即工业化水平越低的地区,其专业化程度越高,与Acemoglu和Zilibotti(1997)①Acemoglu,Daron and Zilibotti,Fabrizio,"Was Prometheus Unbound by Chance?Risk,Diversification,and Growth",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7,105(4):709751.以及Imbs等(2012)②Imbs,Jean,Claudio Montenegro,Romain Wacziarg,"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Structural Change",Working paer,2012.的研究结论相一致。企业平均规模的对数(lnsize)的系数为正,并且能够通过显著性水平为1%的统计检验。这说明,平均企业规模越大的地区,其专业化程度也越高,与Kim(1995)结果一致③Kim,Sukkoo,"Expansion of Markets and th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Economic Activities:the Trends in U.S.Regional Manufacturing Structure 18601987",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5,110(4):881908.。体制和政策因素中,除了方程(3)外,国有企业比重(state)的系数显著为负,开放程度(open)的系数为正,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说明国有企业比重越高的地区,地方政府越偏好采用市场分割策略,从而不利于地区专业化,这与白重恩等(Bai et al.,2004)④Bai,Chong-en,Yingjuan Du,Zhigang Tao and Sarah Y.Tong,"Local Protectionism and Regional Specialization:Evidence from China's industrie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4,63(2):397417.的研究结果是相符。方程(5)中,经济波动因素(GDPV)的系数为正并能够通过显著性水平为5%的统计检验,这与Ozcan等(2003)⑤Kalemli-Ozcan,Sebnem,Bent Sorensen and Oved Yosha,"Risk Sharing and Industrial Specialization: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Evidence",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3,56(3):903918.的结果存在差异。这种结果可能是由地方政府投资造成的,地方政府往往会大规模地投资于某一个或几个少数产业,这也会带来专业化程度的提高。
表2 回归结果1
续表2
2.稳健性分析
至此,我们研究发现,风险系数对地区专业化水平的影响是负向的,这种影响是否稳健?在本小节,我们对此进行稳健性检验。
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的辖区面积明显小于其他省(市)区,是三个特大城市①重庆市作为第四个直辖市也是一个特大城市,但划归重庆市管辖的不仅包括重庆市十九个区,而且还包 括二十一个县,所以重庆的辖区面积比北京、天津、上海要大很多,在这里我们将重庆与其他省区同等对待。。一般来说,某一个城市专业化水平的影响因素与一个地区专业化水平的影响因素是有差异的。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在样本中删除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的数据,运用剩余的28个省(市)区的数据来进行估计。
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为了与表2的结果相对应,各个方程中加入的控制变量与表2一致。从表3可知,六个方程风险系数(risk)的系数为负,都能够通过显著性水平为10%的统计检验,并且系数的绝对值都在0.01左右。这说明风险系数(risk)系数对专业化水平的影响显著为负,风险系数越大的省市,其专业化水平越低,越有可能选择多样化的产业结构。这一结果与保留三市的结果是一致的。因此,我们认为,风险系数对专业化水平的负向影响关系具有一定的稳健性。
我们也发现,经济发展水平(pergdp)对专业化的影响仍然为U型,但在方程(1)、(4)、(5)中都没能通过显著性统计检验。除了方程(1)以外,人口规模(popu)系数为负但不显著。产业结构因素中,农业比重(agriculture)和企业平均规模对数(lnsize)的系数为正,并都通过1%的显著性统计检验。这与表2的估计结果相一致。体制和政策因素中,国有企业比重(state)的系数影响显著为负,这与表2的结果也是相一致的。开放程度(open)的系数显著为正,除了方程(3)以外,其他方程中的这一系数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经济波动因素(GDPV)的系数为正,但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综合表2和表3我们发现,风险系数对专业化水平的影响显著为负,并且是稳健的。这与我们的理论预期相一致。一个地区的风险系数越大意味着该地区的风险分担手段越不健全,从而使得专业化带来的不确定性越大,当人们预期到专业化带来不确定性时,为了规避这种不确定性,会偏好选择多样化的产业结构。同时,专业化水平还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平均企业规模、以及政策和体制因素的影响。这与Imbs和 Wacziarg(2003)②Imbs,Jean and Wacziarg,Romain,"Stages of Diversification",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3,93(1):6386.、Kim(1995)③Kim,Sukkoo,"Expansion of Markets and th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Economic Activities:the Trends in U.S.Regional Manu-Facturing Structure 18601987",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5,110(4):881908.以及白重恩等(Bai et al.,2004)④Bai,Chong-en,Yingjuan Du,Zhigang Tao and Sarah Y.Tong,"Local Protectionism and Regional Specialization:Evidence from China's Industrie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4,63(2):397417.的研究结果一致。
表3 回归结果2
五、结论与政策涵义
本文把不确定性因素纳入到地区专业化的分析中,认为专业化会带来报酬递增,同时也会带来经济波动,从而使得风险增加。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个地区都会在风险与报酬递增之间面临权衡。如果能找到一种或多种风险规避手段,则该地区就会依据比较优势来选择产业结构,从而获得更多专业化优势。反之,则会选择多样化的产业结构。因此,风险分担能力也是影响地区专业化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在逻辑上阐述了这一影响机制,然后运用中国1998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的方法,对风险分担与地区专业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风险分担能力越强,风险系数越低的地区,其专业化水平越高;风险分担能力越弱,风险系数越高的地区,其专业化水平也越低。风险分担能力影响地区专业化水平这一机制得到了验证。
就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来说,一个地区的风险分担能力往往与经济发展的阶段有关。因此,在研究中国各地区专业化水平时,不考虑风险分担能力的强弱,单纯来比较地区之间的专业化水平和分工程度是不够的。如果从经济发展阶段来考虑这一问题,产业同构或重复建设既可能是地方政府各种逆市场行为的结果,同时也可能是各地区风险分担能力的体现。所以,呼吁地方政府减少市场分割,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是重要的但是不够的,培育和健全各种专业化风险规避手段也同样重要。
本文工作的政策涵义在于,要推进市场一体化,促进地区专业化分工,就必须要发展多种分担风险的手段,这包括:
1.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发达的资本市场,让各地区的居民有多种收入来源,从而减少居民收入对本地产业结构的依赖程度。只要居民收入受本地产业结构影响小,专业化带来的波动就对居民收入影响小,专业化的产业结构就容易为风险厌恶型的居民所接受,从而获得充分的专业化优势。
2.进一步推进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建设,减少对外来劳动力的歧视,让企业能够灵活应对企业异质性冲击,从而能更好地进行专业化生产。这实际上就是建立一个劳动力蓄水池来消除企业的异质性波动,从而更好地实现地区专业化。
3.建立良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把转移的财政资金直接用于补贴人而非企业。对居民来说,转移的财政收入相当于另一笔收入来源,而且这笔收入不受本地产业结构的影响,因此能起到风险分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