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保障制度的分割现象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2013-09-14代娅丽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城乡

代娅丽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重庆400067)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安全网,能够有效地缓解人们的生存风险,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就业行为的选择。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由于历史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等原因造成了城乡分割、地区分割和行业分割现象。而这种分割现象在中国面临的经济转型与社会变迁的过程中,成为大学生人才资源配置与流动的严重障碍。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分割现状

(一)城乡分割现状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分割是指城乡居民因身份不同而拥有不同的社会保障制度,享受不同的保障待遇。与我国城乡二元的社会经济结构相一致,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呈现出极为明显的“二元”特征。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就形成了城市与农村分割的二元社会保障体制,城市逐渐形成了包括城市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市社会救助体系、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及其他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等较为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而在农村,则形成了以家庭保障为主、集体保障为辅的较低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1]改革开放之后,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城市已经建立起一套能够基本满足城市居民需求的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社会救助及社会福利等一系列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而农村相继建立起和完善了涵盖农村养老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社会救助等在内的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但与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来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呈现出碎片化、差异化、混乱和不稳定的状态,特别是在农村剩余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的社会转型时期,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可见,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差异体现在:一是保障项目上,二是保障水平上,三是覆盖面上,四是财政供给上,五是管理体制上。[2]

(二)地区分割现状

由于我国各个行政区的自然资源、周边环境、经济结构、社会管理水平与人才素质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些不仅是决定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更决定着一个地区的资金筹措能力。统筹层次决定动员社会保障资金的伸缩能力,从一个侧面也能反映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虽然国家也要求各地区尽快实现省级统筹,在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方面推进了很大一步,但由于受各地的社会保障制度不统一,区际间各种社会保障政策缺乏统一标准、基金管理实际等问题的制约,目前中国社会保险费的统筹层次低,从而形成了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地区分割。

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各省市、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显现出差异性。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在资金筹措能力上较高,因此社会保障水平也相应较高。而欠发达地区资金缺乏,社会保障的水平也相应低。1997年7月国务院发布26号文件《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要求的“四统一”即:统一制度、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剂使用资金,也要求基本养老保险运行“七统一”即:统一个人账户规模、记账利率、缴费基数、缴费比例、养老金计发办法、过渡办法、并轨时间,到目前为止尚未在全国实现。[3]

(三)行业分割现状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行业分割是人们因所在工作单位的性质不同、行业不同而拥有不同的社会保障制度、享受不同的社会保障待遇。就目前而言,城镇企业职业、机关事业单位和部分企业、公司的社会保障制度已较为完善,特别是国家工作机关、大型国有企业。但对于员工流动性较大的行业、如服务行业、大量使用农民工的行业,他们的社会保障项目不全、保障水平不高。以养老保障制度为例,针对不同行业的人群,我国有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养老制度,还有农村养老保险、农民工养老保险等,过度分割的现实格局造成了养老保障制度的碎片化。而这种碎片化在现实中体现为不同养老保障制度之间的待遇差距巨大。在城市,企业人员的养老金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差距在持续拉大。在农村,开始领取养老金的农村老年人,其水平之低甚至只有象征意义。以养老保障制度为例,从政策角度来分析不同的行业人群的养老保障制度的区别如下表:

表1 农民居民、城镇企业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之间养老保障制度的比较分析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分割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一)城乡二元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结构性失业是指一方面社会上存在一定的空缺岗位,另一方面也存在找不到工作的失业者。即城市出现大量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毕业生,而在需要大学生就业的广阔农村地区,却出现人才短缺现象。由于城乡二元化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学生在择业行为上倾向于社会保障制度相对较完善、保障水平相对较高的城市,这也就导致了大学生就业时出现结构性失业问题。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上存在的城乡不同制度安排,阻碍了劳动力在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自由流动。其中,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是户籍制度。在传统户籍观念的影响下,外地生源的大学毕业生要想留在期望的大城市工作存在诸多的限制和阻碍。例如,一些用人单位会明确表示只招收本地生源的学生。外地生源学生即使在城市找到了工作,其户口的落户问题也很难解决,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正常与自由流动。其次,城乡二元化的社会保障制度表现在城市的社会保障制度不论在保障项目、保障水平上都要优于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这些对于大学毕业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两者之间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不统一,从而导致了城乡之间的社会保障水平的差异,也就形成了严重的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格局,这就是大学毕业生择业与流动倾向于城市的根本原因。

(二)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社会保障水平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由于地区经济不平衡的社会保障水平,使学生在择业行为上倾向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快,社会保障水平相对较高的东部沿海城市、大中型城市及省会城市等地区。这也同样地会导致大学生就业时出现结构性失业问题。比如:上海作为经济发展较发达地区,在社会保障资金的筹措能力方面较强,因此,社会保障制度相对完善,其保障项目与保障水平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首先,除发放失业救济金和失业期间的医疗补助金外,对失业人员发生的医疗费用,凡符合上海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用药范围、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和费用标准的,都有失业保险给予70%的补贴;其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在全国的排名也很靠前,上海还是最先启动家政综合保险的直辖市。[4]因此,大学生首选上海作为就业城市更容易被人理解。就全国范围来看,像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较强,大学生一窝蜂地拥向这些城市就业,造成了就业竞争激烈,从而失业情况也较为严重。而相对于大城市而言的中小城市,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城市,需要大量引进和留住的大学生人才,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水平相对不高,对大学生特别是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大大减弱,也就会出现人才短缺现象。

(三)不同性质组织之间的社会保障政策差异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由于不同性质组织之间的社会保障政策差异,使大学生在择业行为上倾向于社会保障水平相对较好的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及垄断行业等部门就业。而这些单位和部门接收大学毕业生的能力有限,这也会导致大学生就业出现结构性失业问题。即体制内的单位出现人才供大于求,而在体制外的单位则是供小于求。建国以来,我国在组织和单位的性质上存在着国有和私营之分,这也就产生了二元化的就业体制现状,即体制内就业和体制外就业[5]。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体制内就业,就会养老无忧,医病无虑,失业也有救济,并能享受政府住房、医疗、失业保险等方面的一系列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此外,体制内就业者也可能享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和非社会保障性福利收益,如:实物分配等。但在非国有经济部门、民营、私营企业工作就业,不仅在身份、档案上无着落,而且也不能享受各项福利保险等。在民营企业、私人公司就业,部分用人单位根本不会为企业员工购买社会保险,有些单位即使购了社会保险,但随意增加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这些违反劳动法规定的行为出现,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证。这就使得大学毕业生若选择到体制外的非公有制企业和单位就业存在着较大的风险。二元化的就业体制,严重影响毕业生在就业单位上的选择,故而对各种私营企业和各种带有临时性的工作都兴趣缺乏,这样在无形中也就增加了自身的就业难度,也会成为毕业生流向民营企业、乡镇企业、私人公司的一大阻碍。

综上所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分割现状对大学生择业就业行为产生了较显著的影响,而这种影响直接造成了大学生的结构性失业,即我们经常看到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笔者认为,大学生就业难,很大原因在于就业市场人为的不公平问题,而就业市场的不公平,很大原因在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分割状态。因此,完善与改革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消除社会保障制度对大学生就业的消极影响,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1]郑功成.社会保障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2]陈鹏联,王桃清.中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差异及解决路径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19):80-81.

[3]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26号)[Z].1997.

[4]孙艳峰.上海社会保障城乡差异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5]杨宜勇,高言.关于整合我国就业保障体系的建议[J].中国经济导刊,2012,(8):27-30.

猜你喜欢

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城乡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城乡涌动创业潮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