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壁坏死性筋膜炎合并广泛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2013-09-14孙晓晨陈黎明张鲜英徐承新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3年12期
关键词:坏死性膜炎腹壁

张 诚,刘 毅,孙晓晨,陈黎明,张鲜英,徐承新,陈 亮

坏死性筋膜炎以侵犯深筋膜为主,继而出现皮下血管栓塞,累及皮下组织及皮肤为特征的急性外科感染性疾病[1-2]。如果诊断不及时,单纯采用抗感染治疗,常导致患者死亡[3]。腹部手术后并发腹壁广泛坏死性筋膜炎临床上非常少见,文献报道甚少[4-5]。由于该病发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重,容易发生腹壁软组织缺损,修复困难,具有危害性大、病死率高的特征[6]。我院2009年8月—2013年5月共收治5例广泛腹壁坏死性筋膜炎,均伴有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5例均为男性,年龄31~54岁,平均43岁。原发病:铲斗车压砸伤致腹壁、小肠坏死、肝脾破裂1例;腹腔镜胆囊手术后胆汁漏导致化学性腹膜炎2例;急性胃穿孔致急性腹膜炎、腹腔多发脓肿1例;2型糖尿病阴囊、会阴皮肤坏死导致下腹部坏死性筋膜炎(Fournier坏疽)1例。5例中3例伴2型糖尿病。腹壁缺损面积最大为30 cm×8 cm,最小为20 cm×3 cm。

1.2 诊断方法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细菌培养及病理结果进行诊断。本组1例为腹部外伤导致腹壁坏死、腹腔脓肿诱发腹壁坏死性筋膜炎,3例为腹部手术后并发腹腔感染,1例为2型糖尿病会阴部皮肤溃烂引起。一般起病急骤,早期有畏寒、发热、神志淡漠等脓毒症表现,病变区域皮肤红肿、发亮,部分发黑坏死,皮下浅筋膜及皮下脂肪组织迅速坏死,而肌肉大多正常。伤口呈潜行的皮下分离,伤口周围皮肤红紫,可有捻发音[7]。本组腹壁表面红肿,腹壁脂肪液化坏死向腰背部扩散。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多为混合感染或厌氧菌、兼性厌氧菌感染,血培养可为阳性或阴性。病理检查以皮肤、皮下脂肪、筋膜组织坏死为特征。实验室检查有白细胞计数、血糖、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升高。影像学检查对症状模糊的患者有帮助[2]。CT扫描见筋膜层非对称性增厚和皮下气体是该感染的鉴别性特征。磁共振成像能确定感染范围,使清创手术更为容易并可提高手术效果。本组均进行了腹部磁共振扫描。

1.3 治疗方法 坏死性筋膜炎早期以急性水肿为主,皮肤、皮下及筋膜组织高度肿胀,组织液压力异常升高,应尽早切开,减张引流或彻底清创。坏死性筋膜炎发展异常迅速,其预后取决于是否能及时广泛切开引流[8]。即使影像学检查未发现皮下积脓和积液,亦应作切开减张并放置负压引流。手术时应在病变部位多处纵深切开并达深筋膜层,可用手指沿深筋膜平面钝性分离,将匍匐潜行的感染区域皮肤完全敞开,以达到充分引流的目的;术中应尽量彻底清除坏死组织,直至显露出血的健康组织为止,但应尽可能保留正常的神经血管。清创后创面宜用1.5%过氧化氢和稀碘伏反复冲洗,形成不利于厌氧菌生长的微环境,以控制感染的蔓延。最后放置乳胶管,乳胶管应抵达脓腔深部及各引流切口,切勿留死腔,以利冲洗引流。因该病变皮下呈深坑道状,有时很难一次彻底清除,可采用碘仿纱条填塞。本组有2例扩展至背部肩胛骨下,术中可探及肩胛骨,遂对皮下腔隙进行充分的冲洗。1例下腹部感染,切开后发现软组织感染弥散,难以彻底清除,遂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和异体皮覆盖,培养肉芽,当创面感染控制、肉芽新鲜时,可选择自体网状皮片、局部皮瓣等予以覆盖修复。

2 结果

2.1 细菌学检查 5例共行分泌物培养64次,53次获得阳性结果,其中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各12次,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7次,肠球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各6次,绿脓杆菌5次,不动杆菌3次。未检出厌氧菌,但创面均有粪臭味。

2.2 创面修复 除1例因腹腔镜手术胆总管损伤,导致腹腔多发脓肿,腹壁坏死性筋膜炎并发严重脓毒性休克死亡外,其余4例均存活。1例采用腹壁残存深筋膜拉拢缝合封闭腹腔,经大张自体网状皮覆盖修复;2例2型糖尿病,经采用皮下注射普通胰岛素控制血糖后,采用腹部局部皮瓣加大张网状自体皮修复腹部软组织缺损;1例Fournier坏疽经采用下腹部滑行推进皮瓣修复腹壁软组织缺损。

3 典型病例

【例1】 男,36岁,2010年9月29日被铲斗车车斗压砸腰腹部,诊断为腹部闭合性损伤、肠破裂、膀胱损伤、骨盆骨折、阴囊血肿。急诊行剖腹探查术、坏死肠段切除术、肠吻合术。术后5 d出现脓毒症的临床表现,腹腔引流管引流出大量脓性液体,并出现右侧腹壁发黑坏死,腹壁创面大量脓性分泌物。MRI提示:肝周、脾周及盆腔多发脓肿。在全麻下行右侧腹壁坏死组织切除术、腹腔探查术、腹部脓肿冲洗术。术中见右侧腹壁创面周围皮肤红肿,腹壁脂肪大部分液化坏死,右侧腹直肌已完全液化坏死。左侧腹壁腹直肌后鞘穿孔,左侧腹直肌大部分溶解坏死。行腹腔冲洗后,放置腹腔引流管2根,切除腹壁坏死组织后,右腹部上1/3腹壁缺损约15 cm×5 cm,下腹部腹壁缺损15 cm×8 cm,右腹部腹膜缺损约5 cm×7 cm,腹腔内肠管外露。遂采用7号线拉拢缝合缺损部位腹膜及腹壁残存深筋膜,于腹壁创面放置多根碘仿纱条,术后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腹腔冲洗等综合治疗,培养腹壁创面肉芽组织。2010年11月3日在全麻下行腹腔脓肿冲洗术、右腹部清创术、自体网状皮移植术;并在左腹部和盆腔脓肿部位分别放置腹腔引流管1根,在腹部脓肿未吸收的情况下,腹壁自体网状皮存活良好,腹壁创面完全修复。术后2周携带左腹部和下腹部2根腹腔引流管出院。门诊每日0.2%甲硝唑溶液间断腹腔冲洗。经持续冲洗2个月后,腹腔脓肿逐渐吸收,腹腔引流管被自行顶出,引流管口经VSD技术治疗1个月后封闭,基本达到美容修复,见图1。

图1 外伤术后腹壁坏死性筋膜炎合并广泛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例2】 男,55岁,因间歇性右上腹疼痛10余年,加重1 d入院。入院诊断:①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②胆囊结石,③肝胆管结石,④糖尿病,⑤高血压病Ⅲ期。于2011年1月29日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第2天出现腹痛,在B超引导下行腹腔积液穿刺引流术,抽出300 ml黄色胆汁样液体,并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出胆总管结石2枚,于胆总管内放置支架。结合患者症状,考虑腹腔积液为胆漏,于2011年2月1日行剖腹探查术、腹腔引流术,术后出现腹水合并腹腔感染,右侧腹腔局部形成腹腔脓肿。在超声引导下反复行腹腔脓肿穿刺引流术。经积极治疗后,患者仍发热,腹部彩超提示腹腔多处脓性病灶。2011年3月24日再次行腹腔引流术、肠粘连松解术。术后发现右侧腹壁仍有大量脓性分泌物,考虑为右侧腹壁坏死性筋膜炎,在超声引导下行腹壁脓肿穿刺引流,无明显改善。2011年4月31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腹壁脓肿切开、清创引流术,术中发现腹壁皮肤软组织与深筋膜已潜行分离,上达右侧肩胛骨下缘,下至右侧下腹部。经采用1.5%过氧化氢充分冲洗后,右腹壁潜行腔隙内填塞大量碘仿纱条、庆大霉素纱布,干敷料加压包扎。术后3 d启视敷料,发现仍有大量坏死、液化脂肪和脓液流出。遂放置血浆管两根,采用甲硝唑持续滴灌、负压吸引。并采用亚胺培南-西司他汀钠加硫酸依替米星静滴抗感染,皮下注射普通胰岛素控制血糖,采用能全素经鼻肠管胃肠营养。2周后腹壁分泌物明显减少。2011年5月10日在全麻下行右侧腹壁清创植皮术,皮片存活约50%,经VSD治疗3周后,2011年5月30日再次行自体网状皮移植术,术后皮片存活良好,治愈出院,见图2。

图2 右侧腹壁坏死性筋膜炎的修复

【例3】 男,50岁,因阴囊皮肤溃烂伴下腹、会阴红肿及疼痛1周,于2013年3月24日收住院。患者曾于3 d前就诊于当地医院,B超提示阴囊脓肿,在当地医院切开引流,引流出大量脓性分泌物,细菌培养为大肠杆菌。因阴囊皮肤溃烂,逐渐坏死脱落后睾丸外露而就诊我院。入院检查提示:血糖11.2 mmol/L,肾功能正常,尿酮体(++)。查体发现阴囊皮肤溃烂、缺损,双侧睾丸外露、恶臭,大量脓性分泌物。探查创口发现右侧上缘达腹股沟区中部,会阴部脓腔达肛周。入院诊断为:①阴囊感染;②腹壁下感染;③2型糖尿病。给予胰岛素控制血糖,静脉滴注亚胺培南-西司他汀钠和口服伏立康唑治疗。腹部皮肤红肿逐渐扩展到髂腰部,考虑为Fournier坏疽。2013年3月27日行腹壁清创术,术中见腹壁下大量脂肪、筋膜组织坏死,脓苔较多,恶臭。坏死范围上界达脐部,下至阴囊,双侧达髂腰部。彻底清除腹壁坏死组织,1.5%过氧化氢、稀碘伏冲洗后,碘仿纱条填塞。术后继续控制血糖。2013年4月6日再行腹壁清创+双管VSD治疗术以及阴囊创面异体皮覆盖术。术后采用0.2%甲硝唑和创口净创面消毒液持续滴灌,并全身营养支持。治疗9 d后,再次行腹部创面清创术,下腹部局部皮瓣滑行推进术修复腹壁20 cm×3 cm缺损;阴囊部皮肤软组织缺损6 cm×4 cm,经采用阴囊皮瓣拉拢缝合修复,见图3。

图3 糖尿病Fournier坏疽坏死性筋膜炎的修复

4 讨论

4.1 腹壁坏死性筋膜炎的早期诊断 腹部手术后并发坏死性筋膜炎非常少见,但病死率相当高。本文报道5例,死亡1例。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是临床医生了解本病发病初期的特点:①如果腹部手术后,特别是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后出现伤口剧烈疼痛,同时伴有高热,应怀疑发生此病的可能性,及时检查伤口。②如果发现伤口周围水肿、苍白或发红,起水泡,更应高度怀疑此病。立即拆除缝线,彻底清创。早期皮肤出现水肿和发红时,筋膜、肌肉、脂肪可能已有坏死和液化。本组1例铲斗车压伤患者,清创发现虽然腹壁外表完好,但腹直肌和腹壁脂肪均液化坏死。皮肤的轻度表现掩盖了病变的严重程度,从而导致医生对病情估计不足[9]。③如果早期皮肤表现不明确,可拆除1~2针缝线,观察伤口内部情况,同时取分泌物送检。④坏死性筋膜炎的诊断主要依据细菌学资料,但不是唯一条件,特别是对于早期诊断。因厌氧菌培养一般需要48 h,而且检出率仅为50%。所以等待细菌学结果,必然延误诊断和治疗,因而早期切开引流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早期诊断主要应依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分泌物涂片检查可作为早期诊断的参考。脓液培养的取材方法和厌氧菌的检出有关系,必须取深部的腐烂组织送检。有条件应作组织细菌定量培养,当组织细菌含量>105cfu/g组织时具有诊断意义。

4.2 治疗措施

4.2.1 切开引流:一旦诊断为腹壁坏死性筋膜炎,治疗的关键是切开引流和冲洗,而穿刺引流往往难以奏效。本组病例中,我们对1例2型糖尿病合并胆道损伤后并发坏死性筋膜炎的患者提前介入,在全麻下行腹壁脓肿切开引流术,术中从下腹部清理出大量坏死液化的组织,并发现坏死性筋膜炎已累及背部肩胛骨处,采用了大量碘仿纱条填塞伤口。每次换药均发现有大量坏死液化脂肪和脓液从伤口流出,经放置双腔负压引流管反复冲洗后感染才得以控制。

4.2.2 抗菌药物治疗:腹壁坏死性筋膜炎病原菌的毒力强,具有很强的侵袭力,部分患者可迅速出现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由于腹壁坏死性筋膜炎常继发于腹腔脓肿和会阴部Fournier坏疽,容易发生厌氧菌感染[10-12]。因此,除广泛切开引流外,还应选用对需氧菌和厌氧菌有效的广谱抗菌药物,并采用静脉联合、足量用药。在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报告以前,宜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待出结果及时调整[13]。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万古霉素+甲硝唑是临床上针对多种病原体所致的需氧菌/厌氧菌混合感染的首选药物[9]。细菌培养应反复多次、多处取材以提高阳性率。根据血、创面分泌物培养和药敏结果及时调整抗菌药物。一旦感染控制,体温、白细胞恢复正常,应注意停用抗菌药物,防止二重感染。

4.2.3 全身营养支持:营养支持非常重要。本组治愈的4例由于病程比较长,均有伴有不同程度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经采用鼻肠管持续肠内营养后,低蛋白血症均得到纠正。糖尿病患者的抗感染能力低下,是坏死性筋膜炎的易发人群,本组5例中3例伴有2型糖尿病。因此,对糖尿病合并坏死性筋膜炎患者,提倡采用胃肠营养,但要注意采用胰岛素泵输注胰岛素,以控制血糖在8 mmol/L以下,防止创面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促进创面愈合[14]。

4.2.4 持续滴灌和冲洗:持续腹腔和腹壁抗菌药物滴灌、冲洗是治疗的重要手段,治愈的4例患者均采用腹腔和创面放置引流管、甲硝唑溶液滴灌或持续冲洗。腹腔脓肿经长时间冲洗后,大部分能吸收;腹壁创面经滴灌和冲洗后,细菌含量明显下降,分泌物减少,有利于提高植皮成活率[15-17]。

4.2.5 VSD治疗:创面VSD治疗是良好的治疗手段,由于封闭和负压引流的作用,使开放创面变为密闭状态,阻隔外界细菌的侵袭,负压引流则变被动引流为主动引流,通过负压消除死腔,去除积液,降低组织间压,改善局部微循环和促进物质交换,为细胞生长和组织愈合提供有利条件[18]。对腹壁广泛皮肤软组织缺损伴感染创面难以一次彻底修复,我们采用VSD技术持续滴灌治疗1~2周后,再行皮瓣或自体网状皮片移植,均取得了成功。

[1]刘毅,张鲜英,张诚,等.坏死性筋膜炎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综合临床,2002,18(8):728-729.

[2]Roje Z,Roje Z,Matic D,et al.Necrotizing fasciitis:literature review of contemporary strategies for diagnosing and management with three case reports:torso,abdominal wall,upper and lower limbs[J].World J Emerg Surg,2011,6(1):46.

[3]Ivan S,Lew P D.Early recognition of potentially fatal necrotizing fasciitis[J].The New Engl J Med,1984,310(26):1689-1693.

[4]彭书敏,朱立本,刘建龙.腹壁坏死性筋膜炎的诊治[J].北京医学,1997,19(4):239.

[5]Massalou D,Baque P.Necrotizing fasciitis of the abdominal wall following an emergency colostomy:a case report[J].Acta Chir Belg,2011,111(2):100-102.

[6]Salesido H S.Necrotizing fasciitis:reviewing the cause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J].Adv Skin Wound Care,2007,20(5):288-293.

[7]宋建星,白晋.会阴部坏死性筋膜炎的皮瓣手术治疗[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7,23(3):267-268.

[8]童仕伦,涂毅,熊成龙,等.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的诊断与治疗[J].临床外科杂志,2001,9(5):317-318.

[9]Andreasen T J,Green S D,Childers B J.Massive infectious soft tissue injury: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necrotizing fasciitis and purpura fulminosa[J].Plast Reconst Surg,2001,107(4):1025-1035.

[10]王举,王天夫,刘丹,等.Fournier综合征诊治分析(附6例报道)[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0,17(9):967-969.

[11]李炎冬,朱伟芳,林建江,等.造口术治疗Fournier坏疽的疗效观察[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1(9):1057-1059.

[12]李春雨.会阴部坏死性筋膜炎早期诊断与处理[J].国际外科学杂志,2008,35(11):729-731.

[13]Montravers P,Gauzit R,Muller C,et al.Emergence of antibiotic resistant bacteria in cases of peritonitis after intra abdominal surgery affects the efficacy of empirical antimicrobial therapy[J].Clin Infect Dis,1996,23(3):486-494.

[14]李东明,张秋玲,陈学荣,等.坏死性筋膜炎合并多器官衰竭一例抢救体会[J].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8):1288-1291.

[15]张宏,陈春生,丛进春,等.Fournier坏疽21例诊治探讨[J].中华外科杂志,2009,47(8):632-633.

[16]谢志进,王彦川,毛森.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小腿坏死性筋膜炎 1例[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15(6):901-902.

[17]Cornia P B,Davidson H L,Lipsky B A.The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complicated skin and skin structure infections[J].Expert Opin Pharmaco ther,2008,9(5):717-730.

[18]田宜肥,沈凤君,柳原,等.传统型与改进型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复杂创面的疗效比较[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2,14(10):911-913.

猜你喜欢

坏死性膜炎腹壁
儿童坏死性肺炎46例临床分析
鱼刺致不典型小肠腹壁瘘并脓肿形成1例
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分析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腰痛——请别忽视腰肌筋膜炎
“脚跟疼”小心足底筋膜炎
毫刃针治疗背肌筋膜炎30例疗效观察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临床观察
“第九届全国疝和腹壁外科学术大会”通知
5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X线表现及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