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工业强县 力求四大突破
2013-09-14徐勤忠
徐勤忠
坚持工业强县 力求四大突破
徐勤忠
工业是富民之源、强县之本。近年来,泗洪县始终把工业突破作为第一方略,狠抓招商引资、园区建设和全民创业,全力拼抢大项目,加速培育大企业,努力构造大产业,形成了外商、内商纷纷看好泗洪、投资泗洪的集聚效应。“十一五”以来,通过招商引资,全县累计完成工业投资超过464.82亿元,新开工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20个,竣工亿元企业48个。2012年全县共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20亿元、工业增加值85.05亿元,分别是“十五”末的25倍、9倍。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又好又快的发展质量,增创了工业突破、激情赶超的新优势。
坚持强势招商主攻大项目,在扩张工业总量上求突破。泗洪始终把招大引强作为第一抓手,借船出海,借力发展。一是加强招商力量拼抢大项目。按照“领导干部带头、专业队伍主攻、乡镇部门联动”的思路,全面提升招商组织化水平,不断提高招商的效率、效益和效果。县级领导亲力亲为带头招商,每月定期组织开展小范围、多批次招商推介活动;组建12个专业招商局、55个专业招商组,压担子、给待遇、强保障,开展全天候、职业化招商;坚持乡镇部门党政主要领导每月至少拿出三分之一时间,交替外出招商,年终未完成任务且处后三名的实行“代理制”。二是突出招商重点主攻大项目。按照由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的转变,突出围绕“大、高、新、特”,紧盯世界500强、央企国企、上市公司、国内行业50强等重点企业,主攻龙头型、基地型、旗舰型项目,实现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个行业、形成一个产业,波司登、梦兰、庆邦电子、斯迪克新材料等行业龙头企业先后落户。坚持由政策招商向产业招商转变,以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四大主导产业为依托,积极培育产业发展环境,组团式地吸引外来投资,以“小”引“大”、以“大”带“小”,挺进高端、拓展下游,实现产业上的缝合断层、填补空白,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加快提升招商综合竞争力。三是优化考核体系突破大项目。不断完善招商考核体系,优化指标设置,更加突出淡化项目用地面积、厂房面积、用工数量的考核,更加突出注重对投资强度、税收贡献、科技含量、产业关联度等指标的考核,以科学合理、动真碰硬的考核奖惩推动招商引资实现更大突破。2012年全县共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18个、竣工32个,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特别是2013年招商引资取得爆发式增长,一季度新签约引进亿元项目60个,新开工27个,竣工6个,其中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6个,实现首季开门红,加速推进了全县工业经济的快速崛起。
立足优化服务做强大企业,在提升工业竞争力上求突破。企业是工业强县的主体。截至2012年底,泗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406家,亿元企业总数达45家,10亿元企业达3家,企业培育成效显著。一是建立领导挂钩帮办制度。全力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战略,对引进的重大工业项目,由县领导牵头,会同相关部门,成立专门帮办小组,亿元以上企业一律由乡镇、部门的主要领导挂钩服务,10亿元以上项目由县领导挂钩服务,实行全程帮办,确保项目引得进、建得成、留得住。实行县主要领导每月专题会办和县分管领导每月8日、18日、28日的“逢八会办”制度,专题会办企业落户或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挂钩帮扶采取周抽查、旬调度、月通报、季总结的推进机制,实行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套措施的“四个一”帮办模式,对特别重大项目、特别重大问题采取一日一报告、三天一会办的非常帮办举措。二是构建发展要素保障机制。在用工方面,泗洪有百万人口、18万外出务工人员,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县、劳动力转移大县。为吸引广大务工人员返乡就业,每年开展“春风行动”系列招聘会活动和“引凤还巢”工程,举办元旦春节招聘会、留守儿童父母回乡就业招聘会、中秋国庆“双节”招聘会等专项招聘活动,每年向园区企业输送用工2万余人。同时,立足全县4所职业教育学校,大力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对口式职业教育,每年可为万余名人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在融资方面,2012年,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181.74亿元,增幅25.82%;贷款余额161.25亿元,增幅33.61%;工业贷款余额45.2亿元,增幅52.55%;三项指标增幅均全面越超历史,位居全市前列。不断做大做强担保机构,2012年底,全县共有担保机构11家,注册资金9.2亿元,实现在保余额28.2亿元,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成立了中小企业互助基金,规模已达8500多万元,先后为近200家企业解决了燃眉之急,“过桥资金”累计支付近10亿元,切实帮助企业渡过还贷难关。三是创新企业家队伍培养模式。企业家是各种生产要素的整合者,工业强县最终要通过优秀的企业家来实现。泗洪高度重视企业家经营理念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建立了企业家培训三种模式:“走出去”模式。建立了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长期合作关系,借助著名高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开展企业家培训,每年定期给全县纳税50强企业的负责人、经营管理人开设“清华班”或“北大班”,增加见识,拓展视野,更新理念。“请进来”模式。紧紧围绕企业和企业家经营、发展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定期邀请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家、专家学者、主管部门领导来洪举办企业家专题论坛讲座,给在泗洪企业家提供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的授课培训,为企业家讲解经济形势、产业方向、投资动态,实地帮助企业会诊把脉。“借力”模式。充分借助县内成熟完善的“每月两讲”、“高端论坛”等培训平台,邀请、组织在洪投资企业家参加授课,了解政治时事、把握政策最新走向。
扣准关键举措培育大产业,在优化工业质态上求突破。全力以赴培植优质产业、支柱产业、主导产业,是做大做强工业经济的永恒主题。泗洪立足发展实际,依据资源禀赋,通过规划引导和市场配置,逐步推动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新型材料等产业集聚发展、规模发展、提质发展,到“十二五”末,五大产业的规模总量将过千亿。一是树立考核导向引领产业集聚发展。在推动优质生产要素加速向集聚区集中的同时,加强对新引进项目的认定和落户管理,五大特色产业集聚区引进项目一律由县发改局实行审核准入管理,强化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始终突出特色产业项目的考核管理,对符合产业集聚的项目按照实际投资的1.2倍确认招商实绩,不符合产业集聚的项目按照实际投资的80%确认实绩;对不利于产业集聚、产业链延伸的项目,一律不予落户产业集聚区;对擅自将项目落户到集聚区之外的,一律不列入招商引资考核。二是扶持龙头企业带动产业规模发展。坚持以重点产业为基础,全力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发挥其辐射、示范和销售网络的带动效应,深化产业链垂直整合,建立起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配套支撑体系,聚拢了大批中小企业。例如,首义薄膜、斯迪克新材料大力引进国际先进生产线,促进了产能和产品质量的大幅提升,正向着行业生产标准制定者、国内一流企业队伍迈进,预计2015年产值将分别突破30亿元、50亿元,将成为国内塑膜行业的领军型企业。两家企业的发展壮大,吸引了精良塑胶、国钢涂布等12家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形成了从母料加工、基材生产、功能膜研发到产品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有力地提升了膜科技产业的影响力和整体竞争力,逐渐形成“全国塑膜看泗洪”的发展局面。泗洪机械零部件制造产业园以江苏建一机床主机生产为龙头,吸引了创佳机械、翊庭机械、华明机械、龙与星等多家配套企业落户,建立了从基础件生产到整机组装的产业链条,形成了分工明确、配套完善的企业规模效应。三是打造服务平台支撑产业提质发展。强化产业服务能力,按照需求导向和实用化原则,不断推进和完善“四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科技研发平台,注重加大对企业研发中心的培育和提升力度,积极鼓励、引导、帮助有条件企业组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打造研发平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目前,全县企业共建有各类科技研发机构65个,其中省级科技研发机构4个,为产品研发、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打造产学研合作平台,鼓励、引导、帮助企业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与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和高新技术项目,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例如,国家级高级技术企业斯迪克新型材料有限公司与东南大学合作建立了研究生工作站、博士工作站,为产业发展建立资金和技术联姻机制。打造产品展示平台,定期组织企业参加展销会、洽谈会、招商会等展会,搭建企业对外沟通联系桥梁。大力推进产品展览馆建设,先后建成全国首家塑膜产业多媒体综合性展馆、泗洪机械零部件制造产业园产品展览馆等场馆,为企业、行业间交流互动、产品展销、产业对接提供了有效平台。打造产品检测平台,大力推进泗洪机械零部件制造产业园产品检测中心建设,积极购进先进设备,开展产品扩项认证,不断提升产品认证和参数检测能力,有力地提升了产品合格率和标准化水平,促进了机械制造产业走品牌化、高端化之路。
突出功能升级打造大载体,在筑牢工业后盾上求突破。园区是工业发展的主阵地,也是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建设水平高低、发展质态优劣,直接影响工业突破的进程。泗洪坚持“科学定位、布局合理、产业集聚、特色鲜明”的总体思路,精心打造泗洪经济开发区、常熟泗洪工业园区、泗洪机械零部件制造产业园“三大工业板块”和乡镇工业集中区。泗洪经济开发区围绕“十二五”末创成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目标,全力推动转型发展、提档升级。加快推动开发区“二次创业”,经过十年的发展,经济开发区在产业布局、功能规划、载体建设、要素支撑等方面亟需转型升级。为此,泗洪坚持零点起步,高标准重新修编园区总体发展规划,完善主导产业、基础设施及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强力推进清理违规项目、长期停产项目、虚假项目等“三清”工作,实施“腾笼换凤”,通过各项功能提升,打造特色鲜明的块状经济优势载体,实现开发区凤凰涅槃。突出“产城一体”的发展理念,在优化35平方公里的“九通一平”配套设施基础上,加快推进50万平方米的蓝领公寓、30万平方米的邻里中心、学校、医院、公园等功能设施建设,将产业功能、城市功能、生态功能融为一体,实现产业和城市的互动融合,打造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园区。着力推进机制体制创新,按照“充分授权、封闭运行”的要求,进一步简政放权,探索性给予开发区更大的自主权,更宽松的人事权,更灵活的财政权,使开发区真正成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创新发展的试验区、科学发展的示范区。常熟泗洪工业园区充分发挥南北共建园区的重要载体优势,立足承接南北产业转移、高新技术项目集聚、外向带动“三个定位”,积极创新开发机制,拓展南北合作领域,在发展理念、发展规划、发展目标上保持领先率先,努力为南北合作、实现区域共同发展探索经验、作出示范。泗洪机械零部件制造产业园立足全力打造苏北有位次、全省有影响的机械制造特色产业园为目标,加快推进泗洪青阳机械产业研究院建设,大力推动机械基础零部件制造向关键零部件制造发展、关键零部件制造向大型成套装备生产发展,精心打造数控机床、空气压缩机、柴油机零部件、金属材料等四大产业板块,2011年被省经信委批准为“江苏省承接南北产业转移特色园区”,到“十二五”末,力争成为江苏省机械制造特色产业集群,确保实现入园规模企业超100家、机械制造业销售超100亿元的“双百”目标。乡镇工业集中区坚持错位发展、功能互补、打造特色,逐步形成双沟镇省级酿酒特色产业集聚区、瑶沟乡省级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等一批特色园区。通过政策引导激励,鼓励各乡镇吸引各类资金兴建标准化厂房,通过转租、出让等方式引进3000万元以上项目169个,力争利用两年时间新引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0家。
推进工业突破,是泗洪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跨越赶超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工业化核心不动摇,集中精力,集聚资源,集合要素,全力以赴攻坚克难,持之以恒加以推进,为加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力争当苏皖边界先行军”宏伟蓝图筑牢更加坚实的产业基础。
(作者系中共泗洪县委副书记、县长)
责任编辑:钱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