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泳对新生儿黄疸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

2013-09-13林玉波王永红蔡紫薇

中国医药导报 2013年29期
关键词:胃泌素黄疸胆红素

林玉波 王永红 蔡紫薇 范 星 熊 丽

1.广东省汕尾市人民医院儿科,广东汕尾 516600;2.广东省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妇产科,广东海丰 516400;3.广东省海丰县妇幼保健医院妇产科,广东海丰 516400

新生儿黄疸是临床常见的新生儿期症状,主要因胆红素的过度生成以及排泄失衡而致,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体液、巩膜、黏膜以及其他相关组织发生黄染现象[1],主要分为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两种类型,其中早产儿中的4/5以及足月儿中的3/5出生后均会出现黄疸[2],但多数为生理性黄疸,一般血清胆红素水平在86 μmol/L以上,但早产儿在255 μmol/L以下,足月儿在204 μmol/L以下,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即可自愈。病理性黄疸一般血清胆红素水平会明显升高,且早产儿与足月儿均超过生理性黄疸的临界水平;临床常同时出现高热、缺氧、溶血、感染、酸中毒、低体温以及败血症等比较严重的症状,发生后如不能及时治疗,容易对新生儿的脏器以及神经系统均造成严重损害[3-4]。临床常采用换血与光疗等方式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治疗,但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严重影响新生儿的健康。本研究采用游泳方式对新生儿黄疸进行防治,临床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于汕尾市人民医院分娩的新生儿120例,分为游泳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0例。游泳组男32例,女28例;孕龄37~41周,平均(39.2±1.7)周;出生时间 1~5 d,平均(3.6±0.5)d;体重 2.8~4.3 kg;平均(3.5±0.4)kg。对照组男 33 例,女27 例;孕龄 37~42 周,平均(39.4±1.8)周;出生时间 1~5 d,平均(3.7±0.8)d;体重在 2.8~4.2 kg;平均(3.4±0.2)kg。 两组新生儿性别、孕龄、出生时间、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所有新生儿出生时间均在5 d以内;均母婴同室且采用母乳喂养;血清胆红素水平均出现升高,且在86 μmol/L以上;新生儿采用Apgar评分均在8分以上;所有新生儿均经家属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5-6]。②排除标准:排除发生妊娠合并症后分娩的新生儿,出生后出现并发症的新生儿;研究中显示为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

1.3 治疗方法

1.3.1 游泳组 采用新生儿游泳方式。将新生儿置入专门的游泳室内,并控制室温在28℃,使用特质水,水深在60 cm以上,以新生儿足部与池底具有适当空隙为宜,并控制水温在38℃左右。于新生儿脐部贴防水的护脐贴,并于颈部套新的游泳圈后将新生儿轻放入水中。专职人员与新生儿以玻璃相隔,陪护新生儿游泳全程;同时,在新生儿游泳中选放比较柔和的音乐,以对新生儿的脑部神经以及听觉进行适度的刺激。游泳前先为新生儿哺乳1 h,游泳时间为每天上午8∶30~10∶30,1 次/d,8~10 min/次,连续游泳 7 d。

1.3.2 对照组 采用常规沐浴方式,并同时给予常规性护理。

1.4 观察指标

①黄疸情况测定。每天对新生儿的黄疸指数进行测定,将经皮测黄疸仪紧贴新生儿的皮肤,放于新生儿眉弓上方约1 cm处,垂直连测3次后计算平均值;测试由专业人员进行。同时,对新生儿的黄疸情况做好观察,记录消退与持续时间[7]。②血清胆红素水平检测。游泳7 d后,抽取新生儿静脉血并对血胆红素水平进行测定。③采用免疫酶联法(ELISA法)测定白介素-6(IL-6)与白介素-8(IL-8),以及血清胃泌素的水平[8]。④免疫功能检测。抽取新生儿空腹外周血2 mL,采用免疫比浊法对新生儿血浆IgA、IgG与IgM分别进行检测,仪器与试剂均由Baeckman公司生产。同时,对外周血的T淋巴细亚群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主要包括 CD3+、CD4+以及 CD8+,同时对 CD4+/CD8+值予以检测。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6.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黄疸指数与黄疸消退时间

游泳组游泳后第1天黄疸指数与对照组沐浴后第1天黄疸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游泳组第3、7天黄疸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游泳组新生儿黄疸消退时间较之对照组更快(P < 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新生儿黄疸指数与黄疸消退时间比较(mg/dL,±s)

表1 两组新生儿黄疸指数与黄疸消退时间比较(mg/dL,±s)

注:与对照组比较,▲P < 0.05

游泳组对照组60 60 12.4±0.8 12.9±1.2 13.8±1.6▲17.6±1.8 15.3±2.1▲19.2±2.6 11.4±2.6 16.5±3.4组别 例数 消退时间(d)黄疸指数第1天 第3天 第7天

2.2 两组血清胆红素与血清胃泌素情况

第7天对血清胆红素检测结果显示,游泳组新生儿血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胃泌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 2。

表2 两组血清胆红素与血清胃泌素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血清胆红素与血清胃泌素情况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 < 0.05

游泳组对照组60 60 134.2±31.6▲169.7±45.3 112.4±33.7▲102.6±25.4组别 例数 血清胆红素(μmol/L) 血清胃泌素(ng/L)

2.3 两组免疫功能与IL-6、IL-8检测情况

游泳组新生儿在血浆 IgA、IgG、IgM、IL-6、IL-8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免疫功能与IL-6、IL-8检测情况比较(±s)

表3 两组免疫功能与IL-6、IL-8检测情况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 < 0.05;IL-6:白细胞介素-6;IL-8:白细胞介素-8

游泳组对照组60 60 0.18±0.02▲0.11±0.01 1.46±0.20▲1.07±0.10 0.16±0.02▲0.02±0.01 104.7±6.2▲92.6±4.8 862.4±128.6▲723.5±97.2组别 例数 IgA(g/L)IgG(g/L)IgM(g/L)IL-6(ng/mL)IL-8(pg/mL)

2.4 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亚群情况比较

游泳组新生儿CD3+、CD4+以及CD4+/CD8+等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 4。

表4 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亚群情况比较(%,±s)

表4 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亚群情况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 < 0.05

游泳组对照组60 60 58.9±2.5▲54.7±2.1 36.7±3.4▲32.5±3.2 21.8±1.5 21.2±1.3 1.8±0.2▲1.4±0.1组别 例数 CD3+ CD4+ CD8+ CD4+/CD8+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主要有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类型,生理性黄疸临床发生率很高,多数新生儿可自愈[10];病理性黄疸一旦发生后对新生儿的健康产生明显的影响,对新生儿的主要脏器以及神经系统均容易造成损伤;但新生儿黄疸在早期往往较难确定生理性或者病理性黄疸,因此,新生儿一旦出现黄疸后,均应加强重视[10],同时,基于新生儿黄疸临床高发生率,应在新生儿出生后即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以尽早防治新生儿黄疸。

临床当前主要采用的干预新生儿黄疸的方式有换血法、光照法以及肝酶诱导剂等,临床均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同时发生并发症的概率较高,对新生儿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换血疗法中易发生血栓症、心率失调以及血小板减少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新生儿发生死亡;光照疗法容易导致新生儿发生皮疹、脱水、腹泻以及发热等症状,严重者会发生青铜症以及肺出血等症状[11-12]。另外,肝酶诱导剂用药后药性起效较慢,一般在用药2~3 d才会见效,而在起效前易导致黄疸的加重,进一步威胁新生儿的健康。同时,以上几种疗法均需在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至危重水平后始见效,容易在干预前即导致黄疸造成新生儿不可逆危害。

游泳疗法是当前临床开始尝试使用的一种新的干预新生儿黄疸的方式,且临床显示出较好的效果。新生儿分娩后离开羊水环境,易因新环境的不适应而产生不良反应,游泳方式可以恢复新生儿的子宫内环境,并进而改善新生儿的免疫能力,加快新生儿免疫系统的形成速度;同时,游泳可以提升新生儿的肺活量,利于防御呼吸道感染,以此进一步增强新生儿的免疫能力。游泳还可以对新生的消化系统产生刺激作用,游泳后新生儿因产生饥饿感,而利于促进肠蠕动,并促进胃泌素的分泌,对新生儿的吸收以及消化能力可起到明显改善,并加快胎便转黄时间,并减少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发生率[13-14]。

研究统计显示,游泳对新生儿黄疸的改善具有明显作用,游泳组新生儿较之常规沐浴组新生儿,黄疸指数明显更低,且黄疸平均消退时间相对更短;另外,采用游泳方式后,新生儿胆红素水平降低更明显,且血清胃泌素平均水平更高,表明游泳对新生儿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具有改善作用;同时,游泳后的新生儿在血浆IgA、IgG与IgM几项免疫功能指标上均相对更高;且在IL-6以及IL-8上均更高,IL-6与IL-8是重要的机体炎症介质,IL-6可对T细胞以及B细胞发生作用,并促使肝细胞合成急相反应蛋白;IL-8可促使嗜酸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以及嗜碱粒细胞等趋向炎症部位;均可产生明显的免疫作用。另外,检测还显示,游泳组新生儿在CD3+、CD4+以及CD4+/CD8+上均相对更高,外周血T淋巴细亚群是重要的人体免疫细胞群,对维持正常的免疫能力,并防止机体受到外界的感染具有明显的作用,且其整体水平往往与机体的免疫能力呈现为正相关性[15-16]。本文结果表明,游泳对新生儿的免疫功能产生了明显的改善作用,并进而利于新生儿黄疸的尽早改善。同时,游泳方式应用于新生儿黄疸的干预中,简单易行且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可知,游泳对新生儿黄疸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安全性高,并利于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1]林爱英.探讨沐浴抚触游泳对新生儿黄疸与体重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2,9(30):124.

[2]杨建锋.游泳对新生儿黄疸影响的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7):95-96.

[3]Sarici SU,Serdar MA,Korkmaz A,et al.Incidence,course,and prediction of hyperbilirubinemia in near-term and term newborns[J].Pediatrics,2004,113(4):775-780.

[4]Maisels MJ,Watchko JF,Bhutani VK,et al.An approach to the management of hyperbilirubinemia in the preterm infant less than 35 weeks of gestation[J].J Perinatol,2012,2(9):660-664.

[5]刘英华,潘炳灿,夏文军.游泳结合抚触早期干预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效果分析[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1,23(2):39-41.

[6]冯爱茹.游泳对新生儿黄疸指数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1):7-8.

[7]卓林.新生儿游泳对新生儿体重、睡眠及黄疸的影响[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34(2):126.

[8]谭惠兴,涂荣红,骆美芳,等.游泳对新生儿黄疸影响的研究[J].吉林医学,2012,33(9):1817-1818.

[9]宛晓焱.新生儿游泳对新生儿黄疸影响的观察与护理[J].中外妇儿健康,2011,19(6):460-461.

[10]武晓华.游泳和光疗对新生儿黄疸指数及身心健康影响的比较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9):36-37.

[11]Watchko JF,Daood MJ,Wieringa B,et al.Myofibrillar or mitochondrial creatine kinase deficiency alone does not impair mouse diaphragm isotonic function[J].Appl Physiol,2000,88(3):973-980.

[12]陈星红,谭翠丽.新生儿游泳与改良抚触对新生儿生理指标及神经发育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243-244.

[13]黄献文.不同营养方式对新生儿黄疸血胃泌素水平及胃肠功能的影响[J].右江医学,2007,35(5):525-527.

[14]周训,汤勇,蒋红梅.游泳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临床军医杂志,2010,38(1):104-106.

[15]刘进生,肖志辉.早产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研究[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9,24(3):158-160.

[16]吴怀楚,蔡颖,吴曙粤.新生儿退黄洗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12,34(5):554-555.

[17]陈银娟,张小新,莫信爱.浅谈游泳护理疗法对新生儿黄疸的积极影响[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9):388.

猜你喜欢

胃泌素黄疸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鲁晓岚:黄疸
吃柑橘何来黄疸——认识橘黄病
手术后黄疸的病因诊断
如何通过胃泌素G17检查结果判断疾病
促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
新生儿黄疸护理观察
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对萎缩性胃炎及胃癌患者诊断价值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