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0年至2011年我国读者权利论文研究述评

2013-09-12揭丽敏

河北科技图苑 2013年1期
关键词:隐私权权利论文

揭丽敏

(宜春学院图书馆 江西 宜春 336000)

随着公众权利意识的苏醒和图书馆人社会责任的增强,对读者权利的研究已成为图书馆理论界热点之一。笔者利用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进行检索,分别以“读者权利”、“读者权益”、“隐私权+读者”为关键词,时间设定为2000年至2011年,排除重复以及不相关主题的论文,最后得出324篇。通过对这些论文进行定量统计分析,探索我国读者权利研究的脉络与思路。

1 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

1.1 论文的发表时间统计分析

图1显示,2000年至2002年,读者权利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论文较少。但随着《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和《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的颁布,读者权利研究进入快速增长期(2003年至2008年),并涌现了程亚男、康孝廉、付丽琴等核心作者。之后研究进入成熟与稳定期,但2011年也许是有些论文尚未进入数据库,因而论文数量有较大程度减少。

图1 读者权利研究论文发表时间分布

1.2 论文的主题统计分析

由于论文涉及的主题比较多,且有许多交叉之处,为了统计方便,笔者将论文主题分为读者权利的概念与内容、读者权利的现状与维护、读者权利与法、隐私权、读者权利与图书馆服务、读者权利与图书馆制度、比较研究、其他等7个小类进行统计分析(见表1)。

表1 读者权利研究论文主题统计

认清现状,寻求维护对策,确保读者权利,这部分论文最多,有103篇,排第一位。概念的清晰是研究的前提,探讨读者权利的概念与内容的论文有56篇,排第二位。读者权利的落实一般体现在服务过程中,探讨读者权利与图书馆服务的论文有49篇,排在第三位。读者权利是图书馆学与法学研究范畴,如何从宪法、民法等其他有关法律寻求救济,也自然就成为读者权利研究的重要内容,这类有40篇,排在第四位。加强读者隐私权的保护不仅是对读者利用自由及人格的尊重,也是图书馆核心价值建立和发展的需要。有关读者隐私权的研究受到高度关注,并涌现出陈有志、易斌等核心作者。读者权利的实现不仅体现在服务过程中,也体现在图书馆制度上,这类论文有21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7篇论文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研究。另外,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读者权利进行研究。如谢咏芬等从女性的角度探讨了我国近代以前女性读者权利的历史演变[1];廖腾芳提出了消费读者权益观[2];付丽琴从公共物品的角度对读者权利进行研究[3],比较新颖。

2 读者权利研究成果分析

2.1 读者权利的概念

目前对于读者权利的名称有些模糊,有的称为“读者权利”,有的称为“读者权益”。对此,窦潮等学者从法律角度进行了辨析[4]。此外,对“读者权利”的表述也各不相同,比较有代表性的有:(1)“公民说”。读者权利是公民文化教育权利的一种,是每一个公民所应具有的权利。持此观点的有程亚男[5]、尚丽雅[6]等。如程亚男认为文化权利是公民参与文化和创造文化成果的权利,主要包括受教育权等,而读者权利是属于文化权利的范畴。(2)“法理说”。读者权利是一种法律规范的权利,具有不可侵犯性。持此观点的有龙韬[7]、谢少俊[8]等。如龙韬认为“读者享有自由、平等合法利用包括文献信息在内的一切图书馆资源且不受非法侵犯的权利”。(3)“信息说”。读者权利的实质就是公民的信息自由权。持此观点的有康孝廉[9]、张光云[10]等。如康孝廉认为“公民在利用图书馆的过程中,以读者身份自由地享用图书情报机构提供的各种服务,以获取自己所需的文献信息资源的权利,其实质是公民的信息自由权”。

2.2 读者权利的内容

经过这些年的探讨和辨析,许多学者[11-14]形成了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读者权利内容主要有应然权利、法定权利和实然权利三种形态。应然权利是指道德权利,即权利主体应当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平等权、求知权、免费使用权、无差别享有权、参与权等。法定权利即法律意义上的权利或有法律依据的权利,主要包括读者隐私权、信息公开与知情权、批评建议权等。实然权利是通过法律转化实有的权利。而付丽琴有不同的观点,她认为必须将成为读者的权利与作为读者的权利分开,读者权利的核心是知情权、检索及借阅权、批评建议权,而平等权、保障权、隐私权、结社权、诉讼权等不是读者权利的范畴[15]。

自由、平等利用图书馆一直是读者的追求与梦想,也是现代图书馆从人治走向法治的结果。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权利意识的提高,自由与平等权受到了图书馆理论界的高度关注。陈有志从中外图书馆的发展史论述了读者平等获取权的历史发展过程,并指出自由与平等是公共图书馆精神的核心[12]。在平等服务上,程亚男提出了同质平等与差异平等的概念。她认为同质平等强调的是“无差别的对待所有人”,差异平等是“在肯定每一个人都有其不同需求的前提下,满足每一个人需求的一种服务”。“如果以读者身份人为分为三六九等享受不同的服务,则有悖于差异平等的常理,如果以读者的需求开展区别服务,就构不成法律上的歧视”[13]。谢少俊提出了读者权利的内在限制尺度与外在限制尺度的概念。内在限制是指在确认读者权利时确定的权利人必须承担的相应义务,是对权利的直接限制。外在限制是读者在权利实施过程中应该受到的约束与限制,是图书馆为保护公共利益目的而设立的一些规范制度[18]。

2.3 读者权利的现状与维护

近年来读者权利的维护虽有了较大进步,但现状也不容乐观。由于我国图书馆法尚未出台,读者权利保护意识还未形成,无论是图书馆的规章制度还是在具体服务过程中,读者权利并未落实到实处,侵权现象屡有发生。付立宏通过调研发现图书馆读者权利保护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馆员与读者之间缺乏相互尊重和理解;(2)图书馆规章制度的制定缺乏法律依据;(3)图书馆对读者权利保护的宣传不到位;(4)读者对自身权利保护意识不强;(5)读者安全、财产保障问题有待改善;(6)图书馆各种监管体系不健全等[16]。鉴于此,学者们进行了积极大胆地探索,提出了相关的维权措施,如加快立法进程、完善规章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建立监管机制、强化维权意识、提升馆员素质等。另外,谢一维提出事前预防与事后救济,事前预防包括加强立法、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等,事后救济包括引入申诉、仲裁、听证等制度[17]。丁端琴认为应实施“文化民生”工程战略,出台图书馆法,建立读者监督、管理和评价机制,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18]。付立宏等建议要加强换位思考,实现经费来源多元化,完善图书馆工作人员的选拔任用制度,健全监管、救济体系[16]。而张红认为要建立藏为所用的用书组织模式,构建公益信息网络,建立法律体系,消除经济障碍[19]。

2.4 隐私权

随着社会法制化的深入和人们权利意识的觉醒,读者隐私权已经成为图书馆服务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如何保护读者隐私权,许多学者进行了积极的探讨。汪琳等探讨了读者隐私权保护的法律依据,除了国家宪法、刑法外,读者在个人隐私权受到损害时,可以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进行救济[20]。秦珂就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隐私权保护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他认为在图书馆网站对个人数据信息的收集方面必须限于法定的职权范围;在个人数据信息的安全完整方面,应为个人数据信息的保密及安全提供必要的技术与非技术支持;在个人数据信息利用方面,传播个人数据信息符合法律规定;图书馆还应建立保护个人数据隐私权的具体的规章制度;为了审计与监督图书馆网站保护隐私权的具体保护措施,图书馆应构筑网站保护隐私权的认证机制[21]。郭华在研究日本读者隐私权的基础上指出应加强图书馆学会的领导作用,重视图书馆隐私制度的制定,提高馆员保护读者隐私权的意识,杜绝服务环节侵权行为[22]。曹玉平建议从宏观(社会)、中观(图书馆)、微观(馆员、读者)全面构筑读者隐私权保护三部曲[23]。

3 读者权利研究简评

3.1 读者权利研究的主要成绩

2000年以来学术界从理论上对我国读者权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主要表现在:(1)通过对读者权利的深入研究,不仅寻找了理论依据,推进了我国图书馆立法的进程,而且势必丰富图书馆法的内容。(2)读者权利的研究不仅使馆员、读者明确了各自的权利与义务,推进了服务水平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形成与发展。(3)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来阐述与论证读者权利的理论基础,如付丽琴从公共物品的视角[3]、李红从法经济学视角[24]、段小虎从法社会学视角[25]来探讨读者权利,丰富了读者权利的内涵与外延。

3.2 读者权利研究的不足

(1)读者权利是属于图书馆学与法学研究范畴,但从研究人员看,主要是图书馆工作者,很少有政府、司法界人员涉足。一方面表明读者权利的研究尚未引起政府、司法部门等社会各界的重视;另一方面学者受专业的限制,使得研究主题不够宽泛。(2)读者权利的实现与经济、文化密不可分,但从现有的论文看,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实际工作中问题的探讨,缺乏从法学、管理学视角进行深层次的理论研究,更缺乏对不同文化、不同经济环境对读者权利的影响与对策研究。(3)读者权利从应然权利到实然权利需要有科学、合理的保障机制。从现有论文看,大多数学者从宏观的角度来探讨读者权利的维护,缺乏从微观层面探讨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26],也缺乏实证研究。

3.3 未来研究改进建议

(1)研究主题有待于进一步拓宽。从现有的文献看,研究者大多独立研究,缺少跨地区、跨行业的合作研究。希望今后通过合作,扩展研究领域,不仅从法学、管理学、图书馆学等专业视角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而且有针对不同文化、不同经济环境的对比研究。(2)研究深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读者权利保护是一系统工程,学术界应进一步完善读者权利的理论研究,在理论上建立读者权利维护评估指标体系与模型,指导各地的实践,这可能是下一阶段研究的重点。(3)研究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拓展。从现有文献看,概述性的理论研究比较多,实证研究比较少,学术界应进一步加强实证研究,从微观层面探索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另外,要海纳百川,充分借鉴与吸收国外的研究成果。

[1]谢咏芬,唐淑香.近代以前我国女性读者权利初探[J].图书与情报,2011,(1):95-98.

[2]廖腾芳.消费读者权益论[J].河北科技图苑,2002,15(2):18-20.

[3]付丽琴.读者权利的正当性基础[J].图书情报工作,2009,53(23):53-56,102.

[4]窦潮.读者权利若干问题的法律分析[J].图书馆杂志,2005,24(1):20-23.

[5]程亚男.读者权利:图书馆服务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J].图书馆论坛,2004,24(6):226-229.

[6]尚丽维.文化权利·图书馆权利·读者权利[J].图书馆,2010,(4):12-15.

[7]龙韬.论读者权利的法律保护——以公共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2009,(5):8-12.

[8]谢少俊,韩毅.图书馆读者权利的自由度及限制尺度[J].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5):58-60,73.

[9]康孝敏.读者权利的法律特征[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8,(6):75-77.

[10]张光云,姚敏.试论读者的权利及其保护[J].现代情报,2004,24(6):119-120.

[11]陈有志.图书馆读者权利主张的法理研究(上)——兼述图书馆读者权利研究进展[J].图书馆,2010,(5):9-13.

[12]陈有志.图书馆读者权利主张的法理研究(下)——兼述图书馆读者权利研究进展[J].

[13]程亚男.“读者权利”的再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5,25(6):99-101.

[14]张梅,段小虎,王新卫.读者权利——从“应有”到“实有”的转化[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5):13-15.

[15]付丽琴.“读者权利”概念辨析[J].图书情报知识,2009,(5):99-104.

[16]付立宏,冯佳.图书馆读者权利保护现状调查与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09,53(9):57-60.

[17]谢一维.高校图书馆学生读者权利的缺失与保障[J].图书馆建设,2010,(2):4-8.

[18]丁端琴.试论图书馆读者权利的实现与保障[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10):20-23.

[19]张红.构筑面向“读者权利”的信息保障平台[J].图书馆建设,2005,(4):16-18.

[20]汪琳.读者隐私权保护的比较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31(2):40-42.

[21]秦珂,王蕾.隐私权保护: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法律问题[J].图书馆学刊,2002,24(5):6-8.

[22]郭华.日本图书馆界保护读者隐私权的实践及启示[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34(9):115-117.

[23]曹玉平.论图书馆流通服务中的读者隐私权保护[J].图书馆建设,2006,(6):12-15.

[24]李红.法经济学视角下的读者权利界限[J].人民论坛,2010,(20):280-281.

[25]段小虎.法社会学视角下的读者现实权利不平等现象[J].图书馆杂志,2005,24(7):13-16.

[26]程大帅,田磊.2001-2009年我国图书馆读者权利研究现状及其述评[J].图书馆建设,2011,(1):23-27.

猜你喜欢

隐私权权利论文
纳税人隐私权的确立、限制与保护
我们的权利
妈妈,请把隐私权还给我
谷歌尊重雕像“隐私权”的启示
论不存在做错事的权利
权利套装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