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老年人精神慰藉影响因素

2013-09-12孙丽娜华北科技学院体育部北京101601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年24期
关键词:体育设施健康状况养老

孙丽娜 (华北科技学院体育部,北京 101601)

老年人口基数大、老化速度快是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显著特点,最直观影响是造成养老资源严重不足。老年人需求是多方面的,这种需求不仅是物质层面上的,同时也是精神层面上的。老年人精神慰藉是养老需求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老年人精神慰藉需求得不到满足,会影响老年人的生活及心理等多方面因素〔1〕。角色中断、角色的转变及环境变化所带来的精神上的空虚感、孤独感及失落感,使老年人出现种种精神和心理问题。马思洛的需求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可分为5个层次: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需求。人类动机出发产生需要层次的理论,只有满足了低级需要才能满足高级需要,是一种递进的关系。本文分析北京市老年人精神慰藉的影响因素。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数据 采用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做出的北京市老年人精神文化现状及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调查问卷中城市部分的数据。调查时间为2005年8~9月,调查对象是北京市城乡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调查问卷分为城市问卷和农村问卷两部分。调查内容主要涉及老年人口的基本情况、闲暇时间分配、精神文化活动、养老观念、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评价建议等几个调查方面。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共回收有效问卷1 215份。男586人,女629人。小学/私塾及初中文化程度的老年人分别占26.1%及22.6%,而大专老年人只有83位;有配偶占77%,丧偶22.3%,离婚0.7%;政治面貌以群众居多,占61.5%,次多为中共党员,占38.1%,再次为民主党派占0.4%;年轻老年人(60~69岁)及中老年人(70~79岁)分别为55.4%及35.3%。而老老年人(80岁及以上)只占9.3%,完全自理的老年人占91.6%,而半自理及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只占6.9%及1.5%。

1.2 分析方法 采用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老年人精神慰藉影响因素分析 在回归分析中,因变量为老年人精神生活的总体评价,自变量包括老年人的自身特征和外界硬件特征。其中老年人自身特征的自变量反映了老年人自我慰藉特征,包括老年人的性别、年龄段(以60~69岁为参照类)、教育程度(以未上过学为参照类)、政治面貌(以群众为参照类)、健康状况、婚姻状况、宗教信仰;外界硬件特征的自变量包括反映“家庭”慰藉模式的自变量代际关系评价,反映社区及国家慰藉模式的自变量包括社区建设、公共文化、体育设施评价、老年教育评价、老年电视、广播节目评价、老年书报音像等出版物评价以及反映社会慰藉模式的自变量,包括社会风气、社会地位的评价。最终回归方程被选定的自变量包括:老年人个人特征(性别、年龄、文化水平、政治面貌、婚姻状况、健康状况),外部环境因素(代际关系、社区建设、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老年人电视、广播节目的设置)。因变量为老年人精神生活的整体评价。Logistic模型的回归结果见表1。

表1 Logistic模型的回归结果(n=1 220)

2.2 特征分析 年龄在70~79的老年人与60~69及80及以上年龄段相比之下,更易对精神生活出现满意的态度,与60~69岁老年人相比,70~79岁老年人对精神生活出现满意评价的发生比为2.08。其次在文化水平上,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的老年人精神生活评价为满意、非常满意和一般的情况是没有上过学的老年人的2.54倍,而文化水平为义务教育水平,即小学和初中的老年人对于精神文化生活表示满意的发生比是没有上过学的老年人的1.83倍。第三,从政治信仰上来看,身为共产党员的老年人对于精神生活的满意性评价的发生比是群众的1.8倍。第四,婚姻状况中,有配偶的老年人对精神生活的评价为满意的发生比是丧偶和未婚的老年人的0.52倍。即丧偶和未婚的老年人更易满意现有的精神生活。第五,从健康状况来看,健康状况良好的老年人对精神生活满意的发生比是健康状况不好的老年人的1.92倍。从老年人的外部条件来看,代际关系、社区建设情况、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情况及老年电视、广播节目开设情况不同程度影响着老年人对现有精神生活的满意评价。对评价的影响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社区建设状况,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代际关系,老年电视、广播节目的丰富程度。认为社区建设良好的老年人与认为社区建设不佳的老年人相比,对现有精神生活做出满意评价的发生比为2.07。认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齐全的老年人与认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不齐全的老年人,在做出精神生活满意评价的发生比为1.77。

3 讨论

老年人的个人特征与外部条件相比较,对老年人做出精神生活满意评价的影响程度更大。改进老年人自身特征,尤其是改善老年人的文化水平、健康状况,才能提高老年人对精神生活的评价认识。从可持续发展层面看,满足人的发展是教育;人是终生发展的,因此教育也应该是终生的。满足老年期发展的需要就要依靠老年教育〔1〕。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退出劳动序列后的老年人群的特殊需要而实施的一种非职业、非学历、非义务性的有关社会文化、生活知识、科学技术职能和学习个人爱好的教育〔2〕。

目前,我国老年人尤其是居住在城市的老年人面临家庭照顾不到,机构养老成本又高,观念不能接受的情况下,面临着养老的重大问题及随之产生的老年人心理压力大,精神状况差,慰藉不足等一系列问题〔3,4〕。

代际关系对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评价也具有很重要的影响,首先应该增强家庭成员间的沟通,拉近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是个人生活、成长、发展最重要的环境。是老年人精神支持的最直接的来源。在中国传统道德中,“孝”指的是子女、晚辈对父母、长辈的尊敬与赡养,是维护家庭亲子伦理关系的基础和要求,历来为人们高度重视并且大力提倡〔5〕。其次,倡导邻里相互帮助,改善老年人的精神状况。在宣传传统“孝道”文化的同时,应该看到时代的变化,家庭结构的缩小,亲情关系的淡漠,这些都不利于子女精神赡养的实现。所以在新形势下,应该发展新的精神赡养方式。对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的邻居,邻里之间的交流与和睦程度也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精神状态,是老年人精神关怀的重要“家庭”单位〔6〕。

1 李勇勤,刘 刚,郑国华.我国近四年体育文化研究进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9):172-4.

2 王莉莉.基于“服务链”理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供给与利用研究〔J〕.人口学刊,2013;35(2):35-7.

3 丁建定.居家养老服务:认识误区、理性原则及完善对策〔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27(2):14-7.

4 张 骑,王玲凤.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6):2334-6.

5 侯雅倩.我国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3:7-9.

6 王玉环,刘艳慧,黄方超.失能老年人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0;25(10):80-2.

猜你喜欢

体育设施健康状况养老
全民健身视域下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策略的探讨
养老生活
比亚迪集团扶贫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商水县城关乡居民体育设施满意度调查研究
养老之要在于“安”
中原经济区农村体育设施专项资金的审计思考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