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个长豇豆品种的耐贮藏性比较

2013-09-12鲁忠富汪宝根吴晓花刘永华李国景

浙江农业科学 2013年10期
关键词:豇豆豆荚科学院

鲁忠富,汪宝根,吴晓花,徐 沛,刘永华,李国景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1)

长豇豆是我国重要的夏季豆类蔬菜。在全国蔬菜产品大流通的背景下,对蔬菜产品的耐贮藏性,尤其是对主要在夏季高温季节采收的长豇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豇豆嫩荚采收后其代谢仍较旺盛,嫩荚较易发泡、失水而失去食用价值。近年来,国内已有一些关于长豇豆采后保鲜、贮藏的研究报道[1-3],而对不同耐贮性长豇豆品种嫩荚采后形态特征的变化方面的研究尚鲜见报道。我们通过测定、比较4个长豇豆品种嫩荚采收后条荚发泡率、密度及失水率的变化情况,试图建立测定长豇豆嫩荚耐贮藏性的方法,并明确不同品种间的耐贮藏性差异,为选育和推广耐贮性好的新品种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和方法

在2005年试验的基础上,2012年7-9月在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海宁杨渡基地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实验室进行比较研究。

供试长豇豆品种为之豇60、之豇106、之豇28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品种)和扬豇40(市售品种)。

长豇豆7月11日直播,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施有机肥52.5 t·hm-2,过磷酸钙 450 kg·hm-2,复合肥750 kg·hm-2。畦宽连沟1.5 m,小区长5 m,双行种植,穴距0.35 m,行距0.75 m,每穴2株。4个长豇豆品种田间日常管理同一般大田生产。

于盛花期将当天开放的花朵挂牌。采收花后10 d、已达到商品成熟、无虫咬、无病斑的嫩荚进行耐贮藏性试验。采收的嫩荚平铺实验室桌面上。

密度测定方法。各取3条典型的豇豆嫩荚,去其首尾,取中间段 (长约20 cm)称重 (精确到0.1 g),用量筒量体积。密度/(g·cm-3)=重量/g÷体积/cm3[4]。每隔8 h测定1次,重复3次。

失重率测定方法。各取15条嫩荚,每天分别在8:00和16:00测定重量 (精确到0.1 g)。失重率/%=(原始重量/g-现重/g)÷原始重量/g×100。重复3次。

发泡率测定方法。各取100条嫩荚,采用肉眼法,分别于采后4,20,24,28,32和42 h调查已发泡、失去食用价值的嫩荚,计算百分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泡率

据测定结果 (图1),在室温25~30℃下,之豇60、之豇106的贮藏期比扬豇40和之豇282长。贮藏20 h之豇60、之豇106嫩荚发泡率分别为4%和5%,贮藏28 h分别为12%和16%;扬豇40贮藏24 h为75%,32 h为100%;之豇282贮藏20 h已有78%豆荚颜色变浅、发泡,24 h全部豆荚发泡、皱缩严重,失去商品价值。

图1 贮藏期间3个长豇豆品种发泡率的变化

2.2 密度

图2表明,贮藏26 h前,之豇60、之豇106密度变化小且慢,豆荚先变软,再发泡;之豇282、扬豇40嫩荚贮藏期变软的过程不明显,发泡快,密度下降幅度大且快。

图2 贮藏期间3个长豇豆品种密度的变化

2.3 失重率

由图3可见,4个豇豆品种的失重率变化曲线都呈“S”形。各个豇豆品种的失重率在前16 h变化速度较快,而后转慢;贮藏16 h,之豇282、扬豇40失重率较另2个品种增加较快。

图3 贮藏期间3个长豇豆品种失重率的变化

3 小结

之豇60和之豇106耐贮藏性明显好于之豇282和扬豇40,表现为采后密度变化慢,豆荚有先变软,再发泡的过程,密度下降幅度小且慢;之豇282不耐贮藏,表现为采后密度变化快,豆荚较易发泡,较快失去食用价值;扬豇40则介于这3个品种之间。

[1]张福平.豇豆贮藏期间的生理变化 [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0):2109-2110.

[2]马晓,王兰菊,陈刚.6-BA处理对豇豆贮藏效果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9(8):117-119,124.

[3]张福平.温度对豇豆采后保鲜效果影响的研究 [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29(2):146-148.

[4]胡婷婷,刘永华,吴晓花.不同基因型长豇豆嫩荚采后外观形态特征比较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2010(6):1326-1329.

猜你喜欢

豇豆豆荚科学院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情况简介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农机所简介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稿约
豇豆先生变魔术
豇豆魔王
一位科学院院士的文学人生
小房子上的绿豆荚
清淡豇豆
腌酸豇豆
豆荚螟的无公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