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2000-2013年甜玉米审定品种主要性状分析及育种对策探讨

2013-09-12吕桂华徐秀红陈坚剑卢华兵郭国锦

浙江农业科学 2013年10期
关键词:穗长甜玉米农艺

吕桂华,徐秀红,陈坚剑,卢华兵,郭国锦

(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浙江东阳 322100)

提高玉米单产是玉米育种工作者的首要任务,不同时期、不同性状上突出不同育种目标是育种工作者一直关注的问题[1-2]。玉米产量受农艺性状影响的程度不同,性状间也相互影响,即各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3-8]。通过近10年的努力,浙江省甜玉米育种取得了较大成就,相继育成一批优良新品种,促进了玉米良种的更新换代,对玉米生产发展和产量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育种进程的深入,其农艺、经济性状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为了进一步提高育种水平,明确育种目标,对当前审定品种进行分析就显得尤为必要。作者通过对浙江省2000-2013年审定甜玉米品种的分析,总结产量及农艺性状变化趋势,为进一步提高浙江省甜玉米育种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利用浙江省2000-2013年甜玉米审定品种的试验资料 (数据来源于浙江省种子管理站),对照种均为超甜3号。分析统计审定品种的产量、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含糖量10个农艺性状,大斑病、小斑病、茎腐病和玉米螟4个抗病虫性状,统计数据均为2年区试的平均数。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 Excel,SPSS 13.0软件完成。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

自2000年以来,浙江省全省审定甜玉米品种36个,667 m2产量幅度为640.6~973.8 kg,比对照超甜3号增产5.4%~31.3%,增产幅度最大的前3个品种为特甜2号、浙甜8号和超甜204;增产10%以下的品种7个,增产10%~20%的品种23个,增产20%以上的品种4个。超过900 kg的品种有7个,800~899 kg的有15个,700~799 kg的有12个,700 kg以下的有2个 (表1)。

表1 浙江省2000-2013年甜玉米审定品种的667 m2产量、主要农艺性状及抗性表现

2.2 生育期

36个品种中,14个品种比对照超甜3号生育期短0.5~5.7 d,其中浙凤甜2号比对照短5.7 d,浙甜9号、浙甜7号和浙甜6号分别比对照短4.2,3.9和3.7 d;科甜98-1、东甜206等7个品种与超甜3号生育期相当;科甜2号等14个品种比对照生育期长0.3~3.9 d,其中上品生育期最长,比对照长3.9 d。从审定年份来看,比对照生育期短的14个品种中,2008年后审定的5个,占35.7%;生育期与对照相当的7个品种中,2008年后审定的1个,占14.3%;生育期比对照长的14个品种中,2008年后审定的9个,占64.3%。

2.3 抗病虫性

全部36个审定品种中有5个品种未进行抗病虫性鉴定。审定品种中小斑病感病品种共9个占29.03%,抗病品种22个;感和高感大斑病品种11个占35.48%,抗病品种19个;感和高感茎腐病品种3个占9.6%;几乎全部品种都感玉米螟,其中高感品种个数为12个,高达38.71%,唯一抗虫品种为2005年通过审定的金甜678,此品种也是所有品种中唯一对4种鉴定病虫都表现为抗的品种。浙凤甜3号、华珍等14个审定品种抗大小斑病和茎腐病,感玉米螟。

2.4 相关分析

为了进一步明确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将产量作为依变量,将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秃尖、含糖量作为自变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表2)表明,各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穗粗、单穗重、行粒数、生育期、穗行数、含糖量、穗长、千粒重、秃尖、穗位高和株高,其中穗粗和生育期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r=0.305,r=0.129),穗位高和秃尖与产量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表2 浙江省2000-2013年甜玉米审定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系数

2.5 通径分析

为进一步明确各性状对产量的相对重要性,对相关系数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对产量的直接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生育期、穗粗、单穗重、株高、穗长、行粒数、千粒重、穗行数、秃尖、穗位高。显著性检验表明,穗粗对产量直接作用达极显著水平,通径系数为0.639,单穗重对产量的通径系数为0.291。

3 小结与讨论

对浙江省2000-2013年甜玉米审定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分析表明,与产量相关系数最高的为穗粗和生育期,且都达到极显著水平,表明穗粗是决定甜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今后在选育优质高产甜玉米时要加强穗粗和穗长品种的选育;而在满足气候要求的前提下,通过选择较长生育期的品种可以实现高产的育种目标。

目前浙江省甜玉米品种审定标准,产量指标一般比对照增加5%以上;或在生育期比对照早10 d的前提下,产量可以比对照减产20%。近几年的审定情况,早熟品种越来越少,中晚熟品种所占比例越来越高。今后在玉米品种审定时,应产量性状与其他性状并重,放宽对产量指标的要求,增加品质、抗性、适应性等内容来综合评价一个品种。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使优良新品种得以迅速推广并在生产中发挥作用。

[1]陈发波,杨克诚,荣廷昭,等.西南及四川区试玉米组合主要性状分析及育种对策探讨[J].玉米科学,2007,15(4):41-45.

[2]石建尧.浙江省甜玉米生产现状分析和栽培技术[J].种子,2001(2):47-48.

[3]慈晓科,张世煌,谢振江,等.1970-2000年代玉米单交种的遗传产量增益分析方法的比较 [J].作物学报,2010,36(12):2185-2190.

[4]谢振江,李明顺,李新海,等.华北地区不同年代玉米杂交种农艺性状的改良进展 [J].玉米科学,2007,15(2):102-106.

[5]卢华兵,郭国锦,吕桂华,等.甜玉米自交系主要数量性状配合力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2008(6):718-720.

[6]谢振江,李明顺,徐家舜,等.遗传改良对中国华北不同年代玉米单交种产量的贡献 [J].中国农业科学,2009,42(3):781-789.

[7]史新海,隋方功,宋再华,等.中熟高产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规律的研究 [J].作物学报,1996,22(6):750-756.

[8]汤华,黄益勤,严建兵,等.玉米优良杂交种豫玉22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J].作物学报,2004,30(9):90-92.

猜你喜欢

穗长甜玉米农艺
四倍体小麦株高和穗长性状的QTL定位及其遗传效应分析
甜玉米丰产 种植有技巧
农机需要农艺“标准”,农艺需要农机“灵活”——2021国际农机展不容错过的果蔬茶机械化论坛
中职学校现代农艺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究
水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25份果桑种质资源农艺性状调查初报
推介三个优良小麦品种
无公害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甜玉米栽培技术与提高种植效益的措施
水稻穗长和有效穗数的QTL定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