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特色经济 推动常州西部县域振兴

2013-09-12芮卫东

唯实 2013年8期
关键词:溧阳金坛常州

芮卫东 解 航

(作者系中共常州市委办公室副主任)

金坛、溧阳作为常州市仅有的两个西部县域实体,均拥有苏南地区极其稀缺的生态、水体、人文、旅游资源禀赋,是常州发展的纵深腹地和战略接续空间。“西部开发”,正成为常州加快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征程的新动力。

一、立足高远布局县域新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国际国内的常态现象。把金坛、溧阳发展放在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的坐标中来观照,大胆吸收先进智慧,为我所用,有助于更好地找准县域振兴的突破口和路径。

国外关于区域经济发展有不少经典理论。技术借用理论认为,自然资源禀赋不是经济增长无法逾越的障碍,关键是技术的引进和消化,一个后工业化地区启动发展越晚,所积累的可供借用的技术就越多,其工业化进程就会更快。不均衡发展理论、增长极理论和梯度推移理论认为,区域经济成长过程是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结果,在初期极化效应显著,区域经济差距呈现拉大趋势;后期扩散效应居主导,发展要素向周围扩散渗透,从而逐步缩小区域落差。各国在推进区域均衡发展上各出奇招:美国联邦政府直接投资建设了落后地区开发工程和项目;意大利、巴西分别设立“南方发展基金”和“亚马逊投资基金”,保障后发区域公共投资。再看国内:广东粤北山区响应省里产业布局调整,积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全力引进科技项目、信贷资金,工业经济由弱变强;浙江鼓励特色块状经济支撑县域发展,形成温州皮鞋、绍兴轻纺、义乌商贸、海宁皮革等特色产业集聚区和产销基地。

县域经济不仅是联结宏观与微观经济的关键层次,也是市域最为直接、最具活力和潜力的经济细胞。经过多年努力,常州市县域发展取得可喜成就,然而与县域应当肩负的重任相比,目前的发展还远远不够。辩证地看,不足之中蕴含着巨大潜力。近几年,金溧地区生产总值和公共财政收入增幅均高于全省或苏南平均水平,同时还有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国际产业转移升级、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叠加机遇。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性判断,常州市委、市政府发起了推进金溧跨越发展的动员令,明确指出,发展县域经济是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必须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举全市之力推动金溧争先进位。至此,振兴县域经济迎来了里程碑式的机遇,一套促进县域跨越发展的政策“组合拳”漂亮击出:既有全市“四个西进”的鼎力支持,又有武进金坛、新北溧阳的挂钩合作;既有市级层面战略统筹,又有职能部门专项扶持,从政策引导到考核奖惩,从组织机构到具体放权,全方位促进县域经济振兴。

二、正视差距巩固提升新优势

县域振兴,需要有战略眼光。作为欠发达县域,如何根据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和资源状况等条件,采取适合实际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过去很长一个时期,为缩小与发达县域的差距,金坛、溧阳提出了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战略,冀图通过行政拉力来迅速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实现工业化,进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但实施这种“赶超战略”,县域并没有完全实现,与苏州、无锡发达地区县域的差距并未缩小反而进一步加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常州县域振兴仍然存在几个突出的阻碍因素:一是经济发展基础相差悬殊,即使增长率相同,绝对差距仍在不断扩大;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即使加大投入,投资效应的体现也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三是发展要素偏好规律使然,一定时期内,资金、人才、项目等要素仍旧向发达地区集聚,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的控制权仍牢牢掌握在大中城市和发达地区;四是城市化进程相对滞后,而推进城市化需要有产业的支撑、人才的集聚、足够的财政投入,这些恰恰是金溧的“软肋”。

选择和实施超常规发展战略的根本着眼点在于:积极挖掘和发挥欠发达县域独特的资源优势、后发优势,再借助外部力量,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在县域经济新一轮竞争中脱颖而出,并取得发展格局上的持久战略优势。金溧所独有的优势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制造业基础优势。金坛在纺织服装、盐化工、机电等方面优势突出,溧阳以输变电设备、机械设备制造、金属精加工、新型建材等为支柱产业,两地在新兴产业方面均已形成起跑优势。二是生态资源优势。金溧不仅是常州发挥区域影响力的重要门户,而且也是太湖湾的重要生态屏障区和储备区,平畴沃野与青山绿水兼备,拥有特殊的地理生态资源,在工业经济发达的苏南具有独一无二的环境价值,是打造面向长三角都市居民理想的“生态田园、生态花园、生态家园”的天赐宝地。三是人文环境优势。金溧地处江南文化核心区,秀美的山水留下史前人类活动足迹,前者以道教文化、农耕文化和名人文化闻名遐迩,后者因“慈孝之都、长寿之乡”孕育的感恩文化、养生文化蜚声在外。文化是不可复制的宝贵财富,推动文化与经济、科技、旅游、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前景可期。

产业选择和打造优势产业,必须立足金坛、溧阳自身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及其现有的产业基础来进行,真正做到变资源和区位优势为产业优势。按照“要素积聚——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打造优势产业,树立发展产业集群的理念,在优势产业的基础上拉长、拓宽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从而提升整个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三、彰显特色推动金溧新跨越

从本质上看,县域经济就是特色经济,各地的自然地理资源禀赋迥异、经济社会基础条件不同,必然给县域发展带来不同特色;特色经济就是优势经济,发展特色经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形成规模优势和产业链条,有利于加速县域工业化进程。

坚持因地制宜。金溧一直在成长,“成长的烦恼”却从未间断,关键在于如何精准定位自己。要因地制宜,统筹区域内产业培植、自然环境、历史底蕴和文化背景,通过特色产业膨胀,打造“工业重市”、“商贸强市”和“旅游旺市”。金坛应率先在常金一体化上取得突破,利用沿江高速和扬溧高速的优势,打造成为长三角知名的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和休闲养生基地。溧阳应利用宁杭之间城市群相对较小、中心城市尚未完全成型之机,加快崛起于宁杭经济带,成为苏浙皖边界重要门户城市及长三角著名的创新创业高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旅游目的地城市。

坚持科学规划。作为中小城市的金坛、溧阳,应遵循城镇化进程客观规律,合理布局产业和中心镇,增强城镇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促进人口、生产要素向城镇集聚;应突出规划的前瞻性,根据各自的产业基础、经济结构、交通条件、资源禀赋、民风民俗和城镇布局,结合自身发展所处阶段,适度超前,预留空间,制订出能发挥地方优势和本市特色的县域发展体系;应强调规划的严肃性,保持发展思路的延续和统一,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为县域跨越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坚持统筹布局。面对发达国家产业转移机遇,面对常州“四个西进”部署安排,金溧应依托各开发区和重点镇等平台,紧跟形势,果断出手,把城镇、园区打造为承接产业的集聚区和服务区,早日实现基础设施与产业园区共建共享,在县域形成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的良性循环。七个市辖区之间要优势互补、合作交流、错位发展,形成以交通为“动脉”、科技为“引擎”、项目为“支点”、市场为“舞台”,功能和要件相互渗透与补充的产城一体化格局,共同促进常州大市经济规模化、链条化、集群式、内涵式发展。

坚持承接辐射。金溧应进一步精心谋划,建设好中小企业聚集区、民营经济示范区和常州先进产业配套区,切实担负起承接产业转移、扩大常州辐射力的重要使命。要坚持开放式发展,认真做好做精各类园区发展规划,主动承接周边大城市乃至更大范围的产业转移。要坚持复合式发展,既要明确制造业主导产业,选准梯度承接重点,又要提高承接产业档次,积极吸纳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转移,依托大市的经济、文化、科技、信息、金融等优势,尽快发展成为常州现代产业体系链条上的新增长极。

四、群策群力担当振兴新使命

县域振兴,责无旁贷;跨越发展,时不我待。推进金溧跨越,不只是县域治理者的事,而是全市上下的神圣使命。

振兴县域,必须提振士气。我们曾遗憾昨天机遇抓得不准,但明天决不能再感叹今天错失良机。振兴路上困难重重,提振精气神十分重要。金溧要不甘落后、居弱图强,把目光瞄向全省全国先进县市,敢于与之比境界、比速度、比质量,做到满怀信心干、抢抓机遇干、矢志不渝干。各结对辖区和相关部门也要全身心投入县域振兴,鼓士气、聚人气、接地气,在“四个西进”中检验作风,在结对共建中比拼作风,在项目攻坚中锤炼作风,在破解难题中砥砺作风,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强力加推。

振兴县域,必须增强胆略。过去,我们以“敢为天下先”的胆略发展乡镇企业,唤醒了沉睡土地,激活了市场主体,“苏南模式”镌刻上常州的名字。现在,振兴县域遇到的种种瓶颈,依然要用改革的办法去破解。在贷款融资、发行债券上敢闯敢创,发展资金将更为充足;在土地集约、增减挂钩上敢闯敢创,发展空间将成倍增加;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上敢闯敢创,发展要素将加快聚集;在投资环境、政策举措上敢闯敢创,发展能量将裂变扩张。

振兴县域,必须拓宽眼界。县域经济不是简单的县级经济,更不是封闭的自然经济。推进县域振兴,必须要从常州全市高度考虑各地区资源配置,提升项目、土地、环境容量等的利用效率和效益。金溧要下决心改变县、市“游离”现象,正确处理好县域与市域经济的辩证关系,在全市资源、产业、资本、技术、人才优化配置中,做大做强块状、带状经济,实现县域经济质和量的扩张。其他辖区要胸襟宽广、眼界宽广,舍得转移产业、调整布局、资源外溢,在“退二进三、有取有舍、腾笼换鸟”中推进产业升级换代。

猜你喜欢

溧阳金坛常州
常州的早晨
海归吴凡:激情追梦的“新溧阳人”
走进溧阳忘记四季
溧阳牛马塘村:从“空心村”到“网红村”的蝶变之路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打造最美生态溧阳
走“乐道金坛” 访“绿野仙踪”
“纸上神话”——金坛刻纸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2017金坛秋季旅游产品
金秋 金坛 金蟹 更金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