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蜂农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2013-09-11陈玛琳赵芝俊席桂萍
陈玛琳,赵芝俊,席桂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81)
我国是世界传统蜂业大国,蜂群数量及蜂产品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然而由于我国蜂农还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收入不稳定,近年来随着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剧,我国养蜂从业人员每年以5%的速度在逐年下降[1],目前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从事养蜂业,提高我国蜂农的年收入已是当务之急。为全面了解我国蜂农的收入情况,分析蜂农收入的影响因素,国家蜂产业体系课题组于2012年对浙江、河南、湖北、江西、吉林、山东、山西、甘肃和北京共9个省市510户蜂农进行问卷调研,调查蜂农2012年养蜂投入及生产情况、蜂产品销售情况、受灾情况等。
1 受调查蜂农的基本情况及收入特征
1.1 蜂农老龄化严重,受教育程度偏低
我国蜂农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在本次调查中蜂农年龄最小22岁,最大76岁,平均年龄50岁,且蜂农文化程度不高,90%以上蜂农没有受过高中以上教育,这势必影响我国养蜂业未来的发展及新技术的推广,如何吸引年轻人加入养蜂队伍,这依然是养蜂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1.2 我国蜂农专业化程度低,养殖规模偏小
与蜂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蜂农专业化经营少,且养殖规模偏小,本次调查中蜂农专业养蜂仅占35%,剩下65%均为兼业养蜂。养殖规模总体偏小且差异较大,最少养殖10群蜂,最多养殖520群,60%的蜂农养殖规模50~150群。
根据我国养蜂业的特点,我国蜂农主要的养殖方式可分为定地、省内小转地及跨省大转地3种,且养殖方式与养殖规模基本相对应。在本次调查中大转地蜂农养殖规模明显高于定地蜂农,收入也较定地蜂农高。而各省市蜂农养殖方式也较为不同,浙江、湖北及河南以大转地为主,其他省市主要是定地养殖。
1.3 蜂农收入不稳定,受气候影响明显
与其他畜牧业相比,蜂农收入除受到自身养殖条件的影响外,受气候影响明显,干旱、冰冻、雨、雪天气均会影响到蜂农收入,除此之外,因用药不当、病虫害、转地遇到的交通事故等均会给蜂农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据本次调查,63%的蜂农在2012年因灾造成损失,损失额达524万元,其中64%源于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用药不当造成损失占总额的14%。各地区在遭受灾害方面各有不同,其中河南及北京地区蜂农因2012年受到旱灾的影响,被访蜂农均表示受灾,而在所调查的9个省市中,仅有浙江省蜂农通过所在协会获得了一定的受灾补助。
1.4 蜂农收入以主要蜂产品销售收入为主
据统计,94%的蜂农收入来源于主要蜂产品销售,包括蜂蜜、蜂花粉、蜂王浆、蜂胶及蜂蜡,而在主要蜂产品中又以蜂蜜及蜂王浆的销售为主,占总销售额的87%,其中浙江省蜂蜜及蜂王浆销售收入最高,山东省蜂胶收入最高,由于蜂农习惯将大部分自产花粉作为养蜂饲料使用,花粉销售收入较低。而蜜蜂授粉收入依然未能列入蜂农主要收入行列,占总收入比重仅为2%,且在所调查省市中,仅山东、浙江、山西、湖北及北京地区部分蜂农有授粉收入,其中山东蜜蜂授粉收入最高,占该省份蜂农收入的13%。
1.5 蜂农间及地域间收入差异明显
由于蜂农收入受养殖规模、养殖方式及气候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且区域发展不平衡,我国蜂农间收入差距较大,且存在明显的地域差距。据本次调查统计,2012年蜂农最高年收入57万元,平均年收入3.6万元。在所调查省市中,浙江省作为传统养蜂强省,蜂农单位收益最高,达974.3元·群-1,其次为吉林省的485.5元·群-1,而北京及河南由于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单位净收益分别仅为179.7和52.6元·群-1。
2 蜂农收入影响因素的分析
2.1 模型建立
为进一步分析我国蜂农收入的影响因素,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模型:
其中因变量y为2012年蜂农养蜂净收益 (总收入-总成本),β为回归系数,自变量Xi为养蜂净收益的影响因素。根据我国蜂农的生产特点,将影响蜂农收入的因素分为4类9项 (表1),分别是蜂农自身特征 (年龄、受教育程度)、生产经营因素 (养蜂方式、养蜂年限、养蜂规模、养蜂专业化程度)、组织因素 (是否参加养蜂合作社、是否参加技术培训)、灾害因素 (是否受灾,包括自然灾害、病虫害损失、盗蜂损失、交通事故等)。由于我国蜂农多以家庭式养蜂为主,本次调查中被访蜂农97%为男性,因此性别没有纳入蜂农自身特征因素。
对9个省市蜂农的560个样本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
表1 蜂农收入相关变量定义和单位
表2 蜂农收入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结果
2.2 影响因素
从模型回归结果可看出,蜂农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养蜂年限对蜂农当年收入没有产生显著影响。但蜂农年龄及受教育程度对整个养蜂业发展影响较大。在组织因素中是否参加技术培训对蜂农收入影响不显著,这一方面表明我国对蜂农技术培训方面组织不到位,效果不明显,未能有效对蜂农进行技术培训与推广,另一方面也与我国蜂农受教育程度不高,年龄较大,较难接受或不愿意接受新技术,导致新技术推广较难有关。
在组织因素中,是否加入合作社对蜂农收入影响显著,说明合作社在指导蜂农生产、组织蜂农销售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作为蜂农技术培训的主要组织者,合作社在这方面还需加强管理,增加技术培训的有效性及针对性,通过技术培训更好地规避风险,增加蜂农收益。
在养蜂生产经营因素中,养蜂专业化程度、养蜂模式、养殖规模均对养蜂收入影响极显著,说明选择专业化经营、转地放蜂及大规模饲养均有利于提高养蜂收入。兼业蜂农大多为定地饲养,且养殖规模较小,养蜂收入不高,而对于大转地蜂农而言,由于长时间在外“追花逐蜜”,大多为专业经营,且饲养规模较大,每年赶的花期较多,收入也较定地饲养蜂农高。
灾害因素对蜂农收入影响极显著,说明蜂农收入极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其中影响蜂农收入的主要灾害为自然灾害,如旱灾涝灾等,但也有一部分为人为造成的,如滥用药造成的蜂群损失,需加强培训规避这部分风险。
3 提高我国蜂农收入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合作社管理,提高技术培训效果
蜂农合作社作为蜂农之间的纽带,是蜂业技术推广的主体,在组织蜂农技术培训及技术指导,管理蜂农生产及蜂产品销售方面一直起着重要作用[2],但就目前合作社发展而言,大部分合作社还未能真正在蜂业发展中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政府应加强对合作社的管理,鼓励合作社作为独立法人行使权利和义务,并针对蜂农的技术需求组织技术培训,帮助蜂农规避由于滥用药及病虫害造成的损失,提高蜂农技术培训的有效性及针对性。
3.2 扶持蜂业龙头企业,拓宽蜂产品销售渠道
蜂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对蜂产品有极强的吸纳作用,并有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3]。本次调查发现,目前蜂产品的销售渠道以零售及中间商 (即二道贩子)销售为主,企业向蜂农收购较少。政府应对有潜力的蜂业企业给予项目扶持,鼓励企业与蜂农签订收购协议,并以协议价格向蜂农收购规定质量的蜂产品,这样既有利于蜂产品销售,又促进蜂产品质量的提高,鼓励蜂农生产成熟蜜。
3.3 加强蜂业风险管理,建立蜂业风险救助基金
据调查,养蜂业风险程度较高,受气候、交通事故、病虫害等外界因素影响显著,而绝大部分蜂农未能得到风险补偿,收入不稳定。政府应与保险公司合作,为转地蜂农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及车辆保险,减少蜂农遭受交通意外造成的损失。或成立一个蜂业风险救助基金,对满足条件的蜂农给予一定的风险补助。
3.4 加大蜜蜂授粉宣传力度,提高蜂农授粉收入
在蜂业发达国家,蜜蜂授粉已成为蜂农的主要收入来源,发展蜜蜂授粉,既有利于提高蜂农收入,更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4]。在我国,由于广大种植户缺乏蜜蜂授粉意识,对已开展的蜜蜂授粉产业又缺乏相应的管理,导致我国蜜蜂授粉产业发展缓慢且管理混乱,蜜蜂授粉价格差异较大,或“以蜜代租”无偿授粉。政府需加强蜜蜂授粉的宣传力度,对萌芽的蜜蜂授粉市场加强协调与管理,制定授粉市场指导价格,努力提高蜂农的授粉收入。
3.5 鼓励专业养蜂,对专业养蜂给予补贴
目前我国还未有专门针对养蜂业的补贴政策,为提高蜂农收入,应鼓励蜂农专业养蜂,扩大养殖规模,实行专业化经营。为专业养蜂的蜂农提供一定的政府补贴,如提供蜂农蜂箱、巢脾等养蜂用具、赠送蜂农蜂王、为购买专业养蜂车的蜂农给予资金补助等,推动蜂农实行专业化生产,扩大养殖规模,提高蜂产品生产的效率及效益。
[1]高云启.蜂产品经营与养蜂效益评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64-65.
[2]洪业应.基于回归分析法的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J].经济研究导刊,2012(30):57-59.
[3]刘文其,杜蜜.蜂业专业合作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蜂业,2011(6):34-35.
[4]胡元强,胡福良.缙云县80家蜂场2009-2010年转地养蜂生产成本分析 [J].浙江农业科学,2011(6):1432-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