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医五味甘露药水浴之研究

2013-09-11林扎西卓玛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3年8期
关键词:水浴药浴药液

林扎西卓玛

(甘肃省民族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30)

藏药浴是藏医5种外治法之一,按用药分为天然温泉浴和五味甘露浴,按疗法分为水浴法和敷浴法。一般来说,肢体僵硬和蜷缩、残废、瘰疬、疔疮、新旧疮伤、肿胀、妇女恶风症、弓腰驼背、肌肤关节间的黄水潴留和一切隆型疾病等实施药浴都有效。《四部医典》把药浴疗法确定为专驱扩散的热症,认为“能医治扩散于肌肉、皮肤、脉道、骨骼等的热症。拍水法能医治表热症,禁忌的是未成熟热症和并发热症等,病势弱小的热症能使其中途返回,扩散的热症能使其收敛在腹内,增盛热症能歼灭丹毒症,陈旧热症能解除其粘附。”[1]根据这一理论,在临床中藏药浴通过患者肌体内外的热量及药物的双重作用,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的CP3细胞和降低CP4细胞水平,达到对其免疫调解作用。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热等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坐骨神经痛、痛风、产后风、多发性神经炎、陈旧伤口、脑血栓引起的偏瘫、肢体麻木,因长期居住潮湿地而引发的全身肌肉酸痛麻木,肢体活动不灵等。

药浴疗法以石炭与寒水石二合温泉等5种天然温泉浴为最优,[2]如果没有条件开展天然温泉浴,就用五味甘露浴。在临床中,五味甘露药水浴之全身浸浴法应用最广,结合本人以前在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藏医院临床,论述五味甘露药水浴。

1 五味甘露药水浴的配制

临床上一般而言的藏药浴,是依据藏医药基础理论,在天然温泉浴的基础上,以“五味甘露药”为主方,充分利用高原药材,针对高原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随症加减其它辅助药物配伍而开展的人工药浴,又称五味甘露浴。其药水浴在临床中的应用最广,是将全身或局部患肢浸泡于加热的五味甘露药液中,然后卧热炕发汗,使患者体内黄水等有毒物质从毛孔排出体外,达到治疗的目的。

1.1 医疗机理:藏医理论认为,隆、赤巴、培根人体的三大因素支配着饮食精华、血液、肌肉、脂肪、骨骼、骨髓、精液七大物质的基础和大便、小便、汗液三种秽物(也译为三垢、三种排泄物)的变化。三因素保持平衡和协调状态,则人体就是正常健康的,三因素的任何一个或若干因素出现偏盛或偏衰,造成三因素失常、紊乱会导致人体出现病态,产生疾病。风寒湿热等外邪入侵机体所致的风寒性疾病用热性药物、湿热性疾病用凉性药物治疗。

五味甘露药水浴要求将患者全身或局部浸泡于约40℃左右的药液中,使药液较长时间地作用于患处,经皮肤、毛细血管吸收药物有效成份直达体内病灶,然后卧热炕发汗。药浴就是通过药物和药液温度及热炕的物理作用调节机体内的寒热,调整三因,使其趋于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2 药物配方:药浴以7天1疗程为例,临床上常以五味甘露方2500g及五根散250g、三味黄水散150g、酒曲100g、白酒500~1000ml、麝香0.5~1g和其它辅助药每味500~1500g之间。其中五味甘露方为药浴的基础药方,其余为辅助药方。

基础药方:五味甘露药是藏药浴五味甘露药水浴的主方,藏药浴是依此为基础加减其它药物配伍而成。《蓝琉璃》中五味甘露药为阳山甘露—圆柏叶、草山甘露—黄花杜鹃、水甘露—柽柳、阴山甘露—藏麻黄、土甘露—灰野蒿等5种不同生态环境下的植物类药材。在《蓝琉璃》中还说:“药浴中五味甘露药是在刺柏叶、黄花杜鹃、野蒿、藏麻黄等4味药的基础上,浑浊热症加沙参,中毒症加柽柳,陈旧热症加甘松。然后进行药水浴,或敷浴,或蒸汽浴,或五行水浴”[3]由此可见5味甘露药并非局限于固定的五味药,有时是在4味药基础上通过辨证加减而成。由于地理、气候、条件等各种原因的差异,各地区的各个医院在临床中药的剂量、浓度等略有差异,配药的比例也不尽相同,但整体上大同小异。五味甘露方的配伍剂量,临床中较常用的是将五味甘露药各取等份配伍;另一种是将刺柏叶、杜鹃花、柽柳、藏麻黄、野蒿依次以1:1:2:2:3的比例,每份的量以g 以上来配伍。[4]

辅助药方:在五味甘露药上随症添加的药物包括动物、植物和矿物三大类。应用最多、最广的是植物类药物,矿物类和动物类药较少,且矿物类大多直接在天然的温泉浴中所使用。五味甘露药圆柏叶、黄花杜鹃、柽柳、藏麻黄、灰野蒿仍为首选。其次,所有寒热病症都可配五根散(黄精、天冬、迷果芹、紫茉莉、蒺藜、麝粪)和各种骨、各种花;痛风、风湿类疾病、黄水病、肿胀时配加三味黄水散(乳香,决明子,黄葵子);其它的疾病则根据具体的症状对症添加三果、三热药、六良药、白檀香、紫檀香、文冠木、沉香、甘松、悬钩子、石韦、苦参、青花秦艽、甘青青兰、大黄、水柏枝籽、雪莲花、硫磺、寒水石、碱花、酒曲、麝香、岩精等等。成书于清道光年间的《藏医药选编》认为,刺柏叶主治肾病,杜鹃花平骚扰引发的培根邪等病,柽柳清肉毒,藏麻黄扑杀窜人脉中血虫而清肝热,野蒿能使血液平衡,兼清黄水而治疗关节肿胀。五味配合,具有祛痰化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肾壮腰等效能。再加辅助药方五根散、三味黄水散、白酒、麝香等,可以治疗四肢僵直拘挛,胃火衰败,脾血不足,肾脏寒风,外症疡疮以及皮肤疾病等症。

1.3 药液制作:五味甘露浴的药液制作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发酵、煎熬及辅助药物的配伍等。发酵:将基础方五味甘露药晾干切碎盛入铜制锅内,加饮用水没过药物,经浸泡、加热、煮沸至水全部蒸发完,以将药煮熟、煮软为准。为提高疗效,将配伍煎煮后的药冷却至温热状(以不烫手为准),添加酒曲盛入容器并密封,在10℃ ~15℃的室温下,发酵5~7天。发酵成功后的药物表面发白似霜状,除药味外还有酒味和酸味。煎熬:将发酵成功的五味甘露药物添加辅助药物盛在铜制大锅内,加水淹没浸泡半小时,煎煮至1/2后过滤取药汁,之后再加水煮至1/3时,再取汁复加水煎熬,待煎熬至3/10时过滤取药汁,将3次提取的药液混合待用。当煎熬的药液温度在50℃ ~55℃时,添加白酒和五根散、三味黄水散、酒曲、麝香等辅助方的粉剂或浸泡的药水。[5]除麝香外的其他辅助药物一般平分成7等份,每天浴前取1份加入。藏医对药浴所适用的水质也有一定要求。如《藏医药选编》强调:“水的质地除孟夏以外,以雨水最好,湖水有味甘、性凉、轻、柔、清净、无异味、饮时不损喉、不伤腹等八大优点,令人满意。不腐之沼泽积水,源于雪山之水,也可药浴。”[6]因此,药浴最好采用经风吹、日晒、具有八功德的水为好。

1.4 季节选择:人的肌体因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饮食、起居、治疗等也要随季节、身体的变化而相应改变。药水浴和天然温泉浴的疗效,以孟冬最显著,因为水本身的力量在这个季节里最强盛,不与其他的质素相混合。夏秋二季,由于土和水的性能轻,由风和火所鼓动而向上运行,此时湖海翻腾,蒸汽掺杂,致使功效减弱。冬季地、水、风三者的力量增强,冷冻坚硬,故效力内潜。[7]现在也有的医院以设施条件的改善为由,不受季节限制。本人认为,设施的改善只是外因,而药浴起决定作用的是适于自然条件的人体的内在因素,药浴的季节和时间应以传统理论为基础,严格遵循传统方式,以适宜的季节和时间实施为宜。

2 五味甘露药水浴的实施

2.1 药浴实施要求:一般情况下,五味甘露药水浴的实施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的轻重等,以7天、14天或21天为1个疗程。药浴在1个疗程内的水温、次数及每次持续的时间,呈抛物状。以7天1疗程为例,水温、浸泡的时间、每天药浴的次数都逐日升到一定程度之后,又逐日将其降到原来的程度。如表1所示。

表1 药浴实施要求

这种安排,首先使患者逐步适应药浴,同时随着药浴次数的增多,通过汗液使疾病和毒素等排出体外,又为不引发隆等所有疾病而逐渐减少药浴的次数、时间和温度,最后降至与第一天相同,逐步使毛孔的闭合和血管收缩。

每次药浴时先将药水加热至适宜温度,根据患者自身对热的敏感和耐力可适当浮动。略超过人体的正常体温36.5℃ ~37.5℃,一般在℃ ~42℃间,最高可达℃,最低不能小于38℃。药浴虽是通过肌体发汗达到治疗的目的,但是温度过高会引起皮肤烫伤或诱发心血管疾病等。由于个体差异,有些患者能够耐受高温,但高温虽利于汗液排出,可药液的热能不能充分渗透至骨骼,所以也会影响药浴的功效。反之温度过低药液难以通过毛孔吸收,也达不到治疗目的。

患者浸泡的时间一般在15~30分钟之间。第一次15分钟,此后逐渐增加药浴时间到第四天后逐日降到最初的时间。确定药浴最长时间要根据体质的差异决定,最长不超过45分钟,最短也以20分钟为宜。时间过长出汗过多,易引发隆病;反之,皮肤、肌肉、脉道、骨骼间的疾病和毒素无法排出体外,达不到治疗的目的。

浴中药水温度下降或药液量不足时,要及时添加煎熬的备用五味甘露汤,以补充药力。切忌为调整药液温度,添加开水、生水等。以饮用水为例,《四部医典》认为,“开水搁置一夜后犹如毒液,能诱发许多疾病。”[8]所以说不添加备用的药水,只加高温或低温的水,不但会降低药物的有效浓度,甚至会诱发其它疾病。

2.2 正确完成药浴:药浴中,临床上常用有保温作用的木制浴盆和浴池。患者在医护人员的协助下,先将双下肢缓慢浸入药液中,并用毛巾浸湿药液擦拭胸部及心前区,等患者逐步适应药液后,缓慢将全身浸入药液中。之后,用布罩住浴盆(池)口保持药液温度。盆浴时,患者取蹲坐位,水位以双乳一下为宜,前胸露出水面,减少药液对心肺的压力。池浴时,患者取仰卧位,头高脚低。浴中,将双肩、双手、后背尽量浸入药液中,露出头部保证呼吸的畅通,防止药液溢入呼吸器官。

药浴时,患者自己动手用药液擦洗、推拿按摩,活动功能障碍的肢体和患处。盆浴患者要用毛巾等物浸捞药液搓擦、按摩双肩和后背等无法浸泡的部位。

2.3 药浴与其它疗法的配合应用:为巩固疗效,临床上药浴时除配合口服藏药外,还常与其它外治法配合应用。针刺放血可以清理脉道;通过毛孔出汗排除热蒸;罨敷疗法可治急性刺痛;拍水法医治表热与丹毒;火灸疗法可封锁热疾的逃路。”[9]

四肢白脉病用收敛药膏施治。热型加冰片,寒型加荜茇,制成拇指大小的丸药,用山羊奶送服。寒型外用麝粪、酒配伍实施药浴,热型用五味甘露药浴施治,在患处适宜针刺放血,可打开上部、下部、脏腑各个患处的脉道。疾病陈旧者,如《后续医典》脉泻施治。四肢等的肌肉消瘦时如上述适用五味甘露药水浴,并内服三果药油加六良药。筋络患病时,采用浸浴,并饮用陈酒等;腿足歪跛时,在第十四椎节黑白两旁、跨眼、膝关节内外、足掌心等处火灸;手瘫时,火灸锁骨窝、两条虹状脉、肩关节内外、奇脉穴内外、手掌心等处……[10]。

每次出浴后为避免受风邪等,用三十一味沉香粉、三十五味沉香散等配以青稞炒面涂摩头面部、前胸、后背及四肢掌心等处。即:涂摩百会、会门、囟门、黑白际、脊柱第一节、脊柱第六节、脊柱第七节和手心、足心等处。在治疗痛风、痹症(风湿类疾病)及黄水病时常用青鹏涂剂与猪油或陈酥油调和涂擦按摩患处,而起到止痛消肿的作用。用药浴用的药渣热敷肿胀、变形的关节或痛处、患处,并反复按摩、搓揉等。也可外用对症的口服药,如十八味水银散、二十五味驴血散、十味乳香散、十八味党参散、十五味乳鹏散等加温水调成糊状,均用涂抹在痛处、患处,施行热敷法。药浴结束休息1~2天后,根据病情使用艾灸法辅助治疗。

3 五味甘露药水浴的注意事项

3.1 浴前注意事项:传统藏药浴对药浴禁忌症有严格要求。“凡是瘟疫和骚热症,浮肿,增盛热症,身体虚弱,食欲不振等不能药浴;另外由于患病部位而不适于药浴的有眼睛、面颊、四掌、睾丸、腹及胃肠、特别是心脏等处的疾病。”[11]浴前要进行必要的身体检查。体检以传统望诊、触诊、问诊、脉诊、尿诊、闻诊等诊断方法为主,根据患者的病情辅以西医必要的检查,包括测量血压、心胸透视、心电图、B超,以及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肾功、电解质、风湿四项(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血沉、抗“O”)等实验室检查。

药浴前停止服用激素与非甾类抗炎药2周以上者才可药浴。[12]正在接受糖皮脂激素药物治疗的患者,可根据药的剂量、时间,按常规逐渐减量至停药。改用口服藏药。药浴中如感到头晕目眩、恶心、胸闷、心悸等不适症状,需在入浴前用三十五味沉香散、二十五味阿魏散等配以青稞炒面浑身涂摩等对症治疗。

妇女在月经期及妊娠期禁药浴治疗。女性患者须经后安排药浴时间,若经前药浴,经期可能会提前,影响药浴的正常进行(未来潮和绝经者例外)。

饭前、饭后、酒后不宜立即药浴。空腹药浴因血糖过低发生低血糖性休克,出现乏力、头晕、恶心、心慌等。饭后立即药浴易引起消化功能障碍。酒后身体发热,加之药液温度高,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易诱发其它病症的发作。

3.2 浴中注意事项:患者出浴后,在极短时间内迅速擦干药液用毛巾包裹头部,只暴露面部,上热炕盖厚被保暖发汗。发汗15分钟左右后,擦干汗液下床在房中做轻微活动。发汗的时间不易过长或过短,时间过长因大量出汗引起体内电解质紊乱,出现乏力、头晕、恶心、虚脱等;时间过短疾病和毒素不能排除体外影响疗效。由于药浴要消耗大量体能,使水分大量丢失,所以要及时为患者补充盐水。期间严防受风寒,需要注意的是每次药浴和发汗时都要确保门窗紧闭、室温25℃左右为宜,被褥干燥、温暖。热炕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没此条件的也可采用电褥子等。

浴中严密观察患者表情、肤色、意识等,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若出现头晕、恶心、胸闷等不适,应及时对症处理。轻微的不适可静卧,待症状缓解后继续药浴。若浴中症状严重,浴后反应重,持续时间长且经过休息调整后,仍不能改善的,应停止治疗,或采用其它疗法。

浴中禁忌佩戴绿松石、珊瑚、象牙等饰品和念珠,慎用香皂、沐浴露和各种化妆品,切忌夫妻同房、剧烈运动、重体力活动等。

3.3 浴后注意事项:浴后护理和调养非常重要。《四部医典》和《蓝琉璃》中要求,“如患肌肉肿胀,筋络僵直萎缩,骨节疼痛,用黄精、紫茉莉、天冬配伍的药水浴,出浴后用甘松配白酥油涂摩身体,各关节处的黄水用冷针法除治。同时进大米、麦片、大豆、蒲公英、黄牛酸奶、凉开水、茶等性凉而轻的饮食。必须禁忌腐烂、酸、沉、油腻、盐等似毒药的饮食。如晒太阳、烤火、白昼睡眠、潮湿寒冷等起居需谨慎。热退时内服蜂蜜酒、五根药配酥油等除余热干涸黄水。在干燥地方缓慢行走,活动以不出汗为宜……”[13]

为防止浴后并发症的发生,严禁接触凉水,避免受风寒、受潮。否则会使全身毛孔及血管骤然收缩,影响代谢物排除,反加重病情。

药浴1个疗程结束后,根据病情实施艾灸疗法。灸前饮用足够的水,灸后2小时内禁止饮水、接触水(洗手、洗头)、过河、过桥等。当晚要控制饮用水量,宜散步。施灸一般采用瘢痕灸,恢复需要15~30天时间,待施灸处结痂脱落后方可洗澡。禁腐烂、发霉、酸性食物,忌风寒、剧烈运动、发汗和白昼睡觉等。

浴后要加强营养。注意多吃流食碳水化合物、高营养、高蛋白、中热量、低脂低糖富含维生素、少刺激、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生、冷、冰、凉和辛辣的食物。

[1][8][9][10][11][13]玉妥·云丹贡布.四部医典(藏文)[M].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3,191.59.189.344.639.335.

[2][3]德斯·桑杰甲措.蓝琉璃(藏文)[M].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3,1368.563.

[4][6][7]罗藏却佩.藏医药选编(藏文)[M].青海民族出版社,1977.12,368.410.411.

[5]华锐·索南才让.藏药浴及其功效详述(藏文)[J].华锐藏医药研究,2010.3,26.

[12]黄福开.中国藏药浴[M].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11,136.

猜你喜欢

水浴药浴药液
气雾剂产品生产过程中水浴参数的设定
药液匀速滴落的原理
羊如何进行药浴
灌巢法毒杀红火蚁
高锰酸钾法测定饲料钙含量的水浴陈化条件研究
治斑秃
冰水浴
治慢性支气管炎
绵羊药浴方法及注意事项
浅析羊群药浴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