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3-09-10邵长波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冷藏冷链农产品

邵长波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3)

一、引言

“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阶段面临攻坚的一项重大问题,历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而农产品冷链物流就是一个将“三农”与城市、工商业、城市居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领域。同时农产品冷链物流又是一个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因此,无论从政府层面上看,还是从食品安全角度考虑,改变和提升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的现状,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势在必行。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概述和特性

冷链(Cold Chain)最早是由美国人阿尔贝特·巴尔里尔(Albert Barrier)和英国人J.A.莱迪齐(J.A.ruddich)于1894年先后提出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称冷链(cold chain)是为保持新鲜食品及冷冻食品等的品质,使其在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配有专门设备的物流网络。是一种将易腐、生鲜食品在生产、储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冷链物流则是把易腐、生鲜食品的生产、运输、销售、经济和技术等各种问题集中起来考虑,协调相互间的关系,以确保易腐食品在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是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一项低温系统工程。农产品冷链物流,就会是众多冷链物流的一种,是能够食用的农产品,为了长久保持其营养不流失,保证其不腐烂,而采用的一种低温环境下的生产、存贮、运输、销售的物流链系统。现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中,为使从原料的准备过程开始,在预冷、速冻、冷藏、流通、配送、直至食品到达最终消费者中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全程温度控制的目的,达到冷链温度不断“链”的要求,涉及到的具体技术设备如图1所示。

图1

与常温物流比较而言,农产品冷链物流具有以下特征:

(一)配送货物的易腐性。冷链物流配送的货物通常是生鲜易腐产品,在物流过程中,食品品质会由于时间和温度的变化而使品质逐渐下降,且这种品质下降是不可逆的,因此不同的冷藏食品都有相应的贮藏温度和贮藏时间的技术控制要求。

(二)冷链物流的时效性。生鲜产品的生命周期短,往往有时间窗的限制,限制运送者必须在事先约定的时间段送达。因此事先规划配送路线,考虑时间窗的限制,不仅可降低运输企业的营运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销售商的服务水准,满足顾客的需求。

(三)冷链物流具成本高、能耗高的特性。由于冷链物流是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它要投入大量的制冷设备为技术支撑,比常温物流的建设投资要大得多,同时制冷系统的运行又是一个高能耗的系统。

(四)冷链物流的信息化程度高。由于冷链物流本身的时效性,需要充分发挥有效的信息导向作用,确保冷链物流各个环节信息传递通畅,从而保证冷链食品流向的顺畅。

三、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源于五十年代的肉食品外贸出口,1982年,颁布了《食品卫生法》,从而推动了食品冷链的发展起步,农产品冷链也开始起步。近年来,中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不断发展,以一些食品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为先导,已经不同程度地建立了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巨大差距。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损耗与成本高、技术与设施落后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在整个流通中损耗高,其中果蔬损耗率20~30%、肉类12%、水产15%,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导致食品物流成本约占到食品总成本的70%,远远高于国际标准。另外技术与设施也相对落后,冷库容量方面,我国目前冷库总容量800多万吨,但只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储藏,而当原材料不足或生产淡季时,冷库处于闲置耗能状态。冷藏车辆方面,我国冷藏保温仅占货运比例的0.3%,铁路冷藏车辆方面,冷藏运输量仅占易腐货物运量的25%,不到铁路货物运输总量的1%。

(二)农产品物流环节信息化程度低下、配送技术落后

我国农产品物流业的电子化起步较晚,信息化的基础薄弱,国内配送中心计算机的应用程度较低,仅限于日常事务管理,对于物流中的许多重要决策问题,如配送中心的选址、货物组配方案、运输的最佳路线、最优库存控制等方面,仍处于半人工化决策状态,适应具体操作的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滞后。因此,农产品物流业的管理和运作方式都比较传统,存在管理落后、运作效率低等问题,还远未达到现代物流水平。同国外以机电一体化、无纸化为特征的配送自动化、现代化相比,仍有相当的差距。

(三)农产品冷链物流供应链存在品质与安全隐患、产品溯源体系不健全、标准化程度低

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性总体水平不断提高,但食品安全领域仍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产生于食品的生产源头和供应链上游的前端过程中。我国农产品溯源体系尚不健全,消费者无法辨别哪些是对人体无害的健康食品,而生产者因为分散经营,产品无标识,也难以追究责任。因此,实现从种养基地到餐桌的农产品生产与加工过程的详细信息追溯,确立能够进行追踪的可追溯性结构,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课题。此外,我国农产品物流的标准化程度低,也成为农产品物流品质与安全难以保证的重要原因。中国农产品的质量卫生标准和市场内部的检验检测体系尚未建立,进入流通的农产品质量偏低,缺少检验手段和食用安全保证。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因包装和标签等问题屡屡碰壁,损失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农产品物流标准化发展滞后,程度低,协调配套性差。

随着国内“农改超”(农贸市场改超市)、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等新业态的快速发展和居民家庭冷柜、冰箱的普及,农产品流通冷链及设施在逐步延长和完善,冷链储藏、运输技术与装备的研发与创新将成为我国提升农产品物流水平的重要方面,而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将成为农产品物流效率提高的重要手段,农产品物流过程中品质和安全监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成为提高我国食品安全以及实现国际化接轨的重要途径。

四、发展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对策

近年来,我国在冷链物流方面加大了投资,扶持发展冷链事业,改变国内落后的冷链物流面貌已经被提到议事日程。我国第一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2010—2015)的出台,在分析我国当前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2010到2015年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及保障措施,该规划促进了对冷链物流需求的升温,拉动了冷链物流的发展!

(一)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并健全法制,形成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通力合作的联动机制

农产品冷链物流供应链是一个跨行业、多部门有机结合的系统工程,冷链保障体系建设单靠任何一方都是难以有效推进的,它需要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通力合作。政府要注重资金投入和政策的扶持,针对新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要宏观调控,制订鼓励政策,制订相关政策规范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发挥政府的职能,搞好市场信息等服务,引进与研发新型节能冷藏冷冻装备,培育大型农业龙头企业等,加快冷链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企业改革和市场体系的发展,为物流和配送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规范物流市场行为。行业组织应发挥沟通协调作用,制定并落实行业整体规划和行业规范,建立一个可供参考与执行并具有广泛约束力、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产品的冷链物流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将其纳入食品市场准入制度中,如实施HACCP控制,确保冷藏食品在各环节中的质量,通过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严密监测易腐食品在冷藏链各环节中的运行状况。它要涵盖冷链物流作业操作规范、食品卫生安全、商品合格验收、温度监控点设定与控制、保鲜技术和制冷保温技术、冷链物流设备标准、运营流程等多方面,只有有了统一的标准,才能对冷链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确保农产品的质量,从而推动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要加大科技开发和投入,推进冷藏链设备的完善和提高,在冷冻冷藏方式和技术上以及信息管理技术上要不断进行革新,加快先进技术引进的步伐,尽快普及各种冷藏保鲜新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

(二)加强物流基础教育和培训,培养适应现代物流发展趋势的复合型人才

据调查,美国物流管理中约92%的被调查者有学士学位,41%的人有硕士学位,22%的人有正式的仓储工程师、配送工程师等资格证书。基于我国目前的农业发展水平,一是要让前沿的物流理论指导我国的冷链农产品物流实践;二是要建设与物流管理和物流学相关的学科,正式确立物流产业的学科地位;三是鼓励物流职业教育,改变先阶段农产品冷链物流主体层次低和水平低的问题。

(三)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推动冷链物流的发展

第三方物流是指物流活动由独立于买方和卖方的专业的物流公司或储运公司来完成,由于它们不参与商品的买卖,只提供专门的物流服务,故称“第三方物流”(3PL)。第三方物流是社会化分工和现代物流发展的方向。在国外第三方物流已经是现代物流产业的主体。据调查,欧洲的大型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的比重高达76%。在欧洲,第三方物流所占市场份额,德国为23%,法国为27%,英国为34%。美国、日本等国家使用第三方物流的比例都在30%以上。冷链物流系统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投资,对中、小低温食品生产商及制造商来说,要把生意做大,急需降低物流成本,势必会出现第三方物流服务机构。在我国由于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及其服务不能到位,造成冷链物流的市场化程度很低。当前应大力推进第三方物流企业(3PL)进军低温物流冷藏市场。例如锦江集团旗下的上海食品公司和大众交通股份有限公司与日本三井物产株式会社合资成立上海新天天大众低温物流有限公司,这是国内第一家低温专业物流企业。中国外运集团则通过收购股权的方式持有福建漳州裕和集团旗下的上海裕和冷藏快运有限公司60%的股权,上海裕和更名为“中外运裕和低温物流有限公司”进军冷链物流市场。食品企业将冷链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自身专注于对核心竞争力的打造,以3PL的规模效益来降低自己的物流成本,乃是一举两得之事。目前国内的许多3PL公司都提供了物流一体化服务,从包装、运输到分拣和配送,甚至与顾客进行FTF交货,为食品企业打造全方位的物流体系和增值服务。如美国加州食品配送中心、福来明食品配送中心、日本菱食配送公司和澳大利亚克莱兰兹有限公司等都是著名的食品物流企业。上海新天天配送、北京友谊配送中心、山东荣庆物流有限公司,也是按这种模式新建的开放式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

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商企结成联盟,先期按条块提供冷链分割的冷链运输环节功能服务,进而输出有针对性改进的物流管理和运作体系。例如,麦当劳餐厅的冷链物流就是以外包方式完全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即夏晖公司,夏晖公司是麦当劳的全球物流服务提供商,为麦当劳提供优质的服务。夏晖公司为了满足麦当劳冷链物流的特殊要求,投资建立多温度食品分发物流中心。该中心分为干库、冷链库和冷冻库,配有冷链冷冻保存设备及冷链运输设施,保质保量地向麦当劳餐厅运送冷链货物’

(四)建立一体化的冷链物流模式,采用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实现冷链温度不断“链”

冷链物流从供应链的层面出发,更多注重的是一条完整的链条和与上下游企业的紧密联系。目前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链”的建设上,尽量把链条做到最长、最完整。由于冷链物流的低温特点,物流企业单独建立冷链物流中心,投资成本高且回收期长。而根据冷链食品的相同特点,社会整个冷链物流业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建立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实现冷链物流业的共同配送,即由供应商将货物运送到主要城市冷链物流配送中心,整合后进行长途运输,由地区配送中心进行装箱提货和当地运送,再整合后发送到零售直销点。冷链物流配送流程见图2。

图2

五、结束语

农产品冷链物流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具有巨大潜力。发展和普及农产品冷链物流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等社会各界力量的长期协作,加速我国冷链发展进程。

[1]韩宇红.发展我国冷链物流的对策研究[J].农产品加工,2006,(6).

[2]傅俊等.江西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34).

[3]丁华.供应链管理及其在农产品物流企业中的应用[J].中国流通经济,2004,(1).

[4]杜小芳,张金隆.农产品的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3,(12).

[5]董蕊.供应链管理与第三方物流策划[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2003.

[6]赵艳艳,张于贤.HACCP体系在我国冷链物流管理中的运用及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09,(7).

[7]张革.当前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

[8]葛晓雯,么贵永.北京市冷链物流人才现状分析[J].物流管理,2012,(15).

[9]文晓巍,达庆利.共同配送:我国冷链物配送模式的优化选择[J].现代管理科学,2008,(3).

[10]刘广海,谢如鹤.食品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31(7).

[11]吴汶书,陈久梅.我国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的现状和对策研究[J].物流技术,2013,(280).

猜你喜欢

冷藏冷链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要不要做冷链物流?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哪些应该放冷藏?哪些应该放冷冻?哪些不用放冰箱?
冷链物流用复合蓄冷材料的研究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
冷藏保温车发展潜力被激发
再谈冷藏保温车:市场已升温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