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护理中持续健康教育的应用分析
2013-09-10贺巧红陕西省宜川县人民医院妇产科陕西宜川716200
贺巧红 (陕西省宜川县人民医院妇产科,陕西 宜川 716200)
剖宫产是指妊娠达28周或28周以上,经腹切开子宫将胎儿和附属物取出的手术,是高危妊娠和异常分娩、挽救产妇和围产儿生命常常会选择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1]。但是剖宫产率不是越高越好,可自然分娩的产妇应用剖宫产可导致产妇与新生儿预后不良[2]。剖宫产手术有强烈的应激源,会给患者带来一系列程度不同的应激反应[3]。本研究将持续健康教育应用于剖宫产手术患者,并评价其对产妇焦虑及恢复的影响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产妇120例。纳入标准:意识清楚、病情暂时稳定、能有效沟通且愿意参加本研究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年龄19~45岁,平均(30.02±4.69)岁。 <35岁产妇40 例;均已婚;大专及以上学历为60例;89例为初产妇,102例为足月妊娠。根据护理参与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产妇的流行病学资料对比类似(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产妇接受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具体方法包括护士热情接待,协助并指导其卧于手术床;保持周围环境安静,做好解释工作;指导产妇进行呼吸训练。治疗组产妇在护理中给予持续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①触摸干预:从两边肋部开始,用双手拇指指腹以梳理手法轻柔地沿肋间隙方向按摩至腋前部,顺时针轻抚腹部,环旋揉捻颈肩部。触摸过程按照一定节律平稳进行,每次持续约15~20 min;轻轻触摸其额头、握住她的手、揉捏手部至肩部,使其肌肉放松。②音乐干预:请产妇选择干预曲目循环播放,将音量调整到合适的位置、以产妇个人感觉合适为宜,持续15~20 min。
1.3 观察指标:①焦虑:采用标准焦虑量表(SAS)在干预前后分别测量1次,分数越高,焦虑程度越重;②恢复指标:观察两组产妇术后恢复指标,包括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母乳喂养时间等。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检验水准 α =0.05。
2 结果
2.1 焦虑评分比较:两组干预前焦虑评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都有明显下降(P <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术后恢复比较:经过观察,治疗组的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和母乳喂养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1 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焦虑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焦虑评分比较(±s,分)
时间点 对照组(n=60) 治疗组(n=60) t值 P值干预前57.56 ±1.25 57.89 ±5.88 0.322 >0.05干预后 36.25±3.66 21.36±5.99 6.251 <0.05 t值 9.687 12.362 P值 <0.05 <0.05
表2 两组产妇的术后恢复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产妇的术后恢复指标对比(±s)
指标 对照组(n=60)治疗组(n=60) t值 P值下床活动时间(h)30.25 ±9.32 24.63 ±2.36 19.632 <0.05排气时间(h) 33.78 ±8.12 27.65 ±10.99 16.221 <0.05母乳喂养时间(h)42.75 ±1.62 35.26 ±1.23 10.662 <0.05
3 讨论
剖宫产作为强烈应激源,易使产妇出现一系列心理生理应激反应,出现紧张和焦虑,影响产妇自身和胎儿的安危,同时也影响产后的恢复[4]。比如焦虑将明显影响产妇的心情、人际关系和应对技巧,造成生命体征紊乱,影响麻醉效果,增加术中出血,影响术后身心康复各项指标[5]。
在剖宫产的护理中,持续健康教育要求医务人员将自身有序的能量传递给产妇,改善机体功能;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促使产妇积极采取措施,积极进行自我康复,促进术后子宫复原、胃肠活动恢复和乳汁分泌。另外进行腹部顺时针按摩,有效刺激肠蠕动,促进排气;早期下床活动,也能够加快胃肠功能恢复;减轻疼痛、使身心舒适,利于母乳喂养。两组干预前焦虑评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都有明显下降(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和母乳喂养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为此,在剖宫产护理中进行有计划的持续健康教育,有利于缓解剖宫产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焦虑状况,促进其健康恢复。
[1]李亚玲.导乐护理在剖宫产术围麻醉期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6):142.
[2]姚宗良,辛志峰.围手术期剖宫产妇女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2):137.
[3]徐玉云,甄巧芳.择期剖宫产产妇围手术期心理状态的调查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18):119.
[4]曾 燕.触摸护理对内镜检查治疗病人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J].全科护理(下旬刊),2008,6(4):332.
[5]李 侠,党小莉,宋 萍.触摸在临终病人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6):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