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物流网络与跨国公司生产网络的嵌入性研究——基于服务流程模块化的视角
2013-09-07赵立斌
赵立斌
(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福建 厦门 361005)
一、引 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从经济国际化时代开始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时代,科技革命及其推动的产品内分工的深化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主导力量。产品内分工、信息技术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应用又催生了模块化技术与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世界经济日益呈现出生产过程的国际分散化和生产组织一体化相共存的发展格局,此时,模块化生产才真正成为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关注的焦点。在跨国公司所组织的全球模块化生产网络内,企业组织呈现柔性化趋势,其定制化生产方式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企业之间的往来也由原来松散的、短期的、随机的、一次性的交易变成紧密的、长期的、较多稳定性的频繁交易。全球模块化生产网络以其庞大的全球分工体系,在母国和东道国两个层次上的跨国公司之间、跨国公司与母国的体系外公司之间、跨国公司与东道国公司之间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分工合作网络,是经济全球化浪潮与建立在地区经济合作基础上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相互作用的结果,不仅将全球生产与贸易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也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方向,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更使建立区域性政治经济联盟和政治经济共同体成为可能,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带领世界走向史无前例的经济全球化时代。而近年来服务型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国际投资、国际贸易和服务业国际转移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几乎所有的服务产业中都可以看到国际化的动力和倾向,尤其是在物流、金融、通讯、商务咨询等生产服务业中的倾向更为突出。本文就是在此背景下,希望通过对国际物流业产业结构特征和竞争新动态的深入分析并在阐释其实施模块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得出通过模块化分解与整合形成国际物流模块化网络的可操作性路径,并试图将模块化生产框架扩展到其它生产性服务活动领域,进一步通过生产服务模块化嵌入跨国公司生产网络形成全球生产网络的机制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研究,不仅为我国现代物流业及其他生产服务业的模块化发展与服务网络的形成并嵌入跨国公司生产网络形成全球生产网络提供理论指导,也会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在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的过程中促进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并提升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在60年代初,模块化只是被看成通用化和标准化的零部件来研究[1],90年代后模块化才被看成是包括分离与组合的系统性概念被首次提出[2],慢慢进入到设计、生产、消费的模块化大发展时期[3-4],开始对产业结构的变革产生着革命性的意义。模块化是一个不单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更简单,还可以使集中的决策变得更分散的追求创新效率与交易费用节约的子系统通过标准的界面结构与其他功能的半自律性子系统按照一定的规则相互联系而构成更加复杂的包括系统分解和系统集成的过程[5-7]。虽然现在模块化被认为是新产业结构的本质[8],但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完全依附于总部的科层单位,而是在不违反界面联系规则的前提下可以自主创新的相当于一个个内部市场的高度自律性的分部[9],是能对顾客多样化需求做出灵活快速反应并可随市场竞争的变化动态演进的柔性组织[10]。目前理论界逐步形成了从设计模块化到生产模块化、组织模块化和产业模块化的较为完整的模块化理论体系,但国内外模块化理论研究大多集中于制造业领域,对服务业模块化的理论研究大部分都是把制造业中的模块化理论直接运用于服务业,广度和深度都远落后于快速发展的服务业模块化实践[11]。有学者认为服务业模块化是服务需求拉动、成本压力的推动和技术催化三力作用下的结果[12],也有学者从价值链、企业边界和顾客接触三个维度分析了服务业及其组织模块化的必要性和动因[13]。产品设计与生产的模块化要求企业组织的模块化[14],服务模块化组织是由遵循严格的先后顺序排列的、相互依赖程度较高、沟通性和协调性较强、功能的实现可以通过自营或共享的方式实现的各个基本模块之间紧密结合形成的[15-16],是把科层组织权威机制的计划性和市场价格机制的竞争性糅合于一身,既防止市场失灵,又可克服一体化组织的失效,从而能够达到交易效率最大化特性的中间性组织[17-18]。近来,又有学者通过对服务流程模块化到组织模块化的发展演化路径论述了推动服务型跨国公司模块化不断向高级演化的创新动力[19],也有提出借鉴国外服务业聚集的做法,通过建立生产性服务业模块化、现代服务业积聚模块化和外资拉动模块化三种各具特色的服务业模块化组织来提升我国服务业的服务能级和品位[20],还有的系统分析了适合于服务业模块化组织的界面管理机制、信任机制和知识共享机制三种协调机制及其实现路径[21]。
总之,对服务模块化的研究由最初的服务业领域逐渐拓展到生产性或服务性的服务模块化组织中,未来将会有更多从利润链、价值链和供应链入手对微观企业和宏观产业服务模块化进行分析[22]。然而,现在服务模块化的研究多集中于模块化技术在服务业与服务组织中的运用,不是对某个特定的具体行业就是对整个服务业的模块化可行性进行探讨[12-19],却很少有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全球生产网络起粘结作用的生产性服务业主体—服务型跨国公司的服务流程模块化以及通过模块化嵌入跨国公司生产网络的相关研究,而从经济学视角下对服务流程模块化生产网络的构建以及对跨国公司生产网络的模块化嵌入及其影响的探究更是少之又少[23],所以,本文的研究试图填补这个空白。本文创新之处在于:第一,研究视角的创新:本文不单对国际物流业的模块化发展进行深入分析,更把它扩展到其他生产服务业以及经过数字处理的一般服务业领域,更为其通过服务流程模块化嵌入跨国公司生产网络实现全球模块化发展提供值得借鉴的操作性路径指导,这就为解释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模块化互动发展形成全球生产网络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不单有制造型跨国公司还有生产服务型跨国公司这一命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视角。第二,研究思路的创新:并不单纯就模块化论模块化,而是在对国际物流业是如何通过服务流程模块化的分离与分立再到连接与整合形成国际物流模块化网络并通过模块化嵌入跨国公司生产网络的具体过程进行深刻研究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制造业和生产服务业在互动发展过程中如何通过流程模块化更大范围融入全球生产网络或如何通过从服务业流程模块化到模块化全球布局更好地整合散落于全球各地具有竞争优势的战略性资源,从而把生产服务流程模块化与制造型跨国公司全球化发展结合起来,探索其模块化嵌入跨国公司生产网络的内在规律,给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指导。后面的章节如下安排:第二部分对国际物流网络服务流程模块化的可行性与必然性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从国际物流网络服务流程通过模块化的分离与分立再到连接与整合形成国际物流网络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第四部分对国际物流网络通过模块化嵌入跨国公司生产网络形成全球生产网络的过程进行了探析;第五部分为对中国的启示与未来研究展望。
二、国际物流网络服务流程模块化可行性及必然性分析
(一)国际物流网络服务流程
现代物流按空间来分包括国际物流与区域物流。国际物流网络系统是把全球范围内的商品采购、运输、仓储、加工、整理、配送、销售和信息等有机结合起来(见图1),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保质、保量、适时地将货物从一国的供方运到另一国的需方,从而为其客户带来更多新的价值增值的系统,是为保证国际商务活动的顺利实现,促使各国物流系统相互接轨的不同国家或地区物资流动过程中相互联系的组织与设施的集合,是通过产品流动网络系统和物流信息网络系统的相互联系、相互衔接,支撑国际物流各要素子系统有效运行的网络系统,其中,产品流动网络系统是国际物流的载体,它可以看作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的由国际贸易口岸、保税区、保税仓库、国内外中转仓库等多个收发货的节点承载的商品的运输、储存、装卸、检验、包装、流通加工以及前后的整理、再包装等各要素子系统组成的[24],通过实现时间效益和空间效益来满足国际贸易活动和跨国公司经营基本需求的具有支撑作用的有机整体。而对国际物流信息进行交换和处理的物流网络信息系统具有信息量大、时间性强、交换数据频繁等特点,不仅对物流国际化有着重大的影响,也是实现国际物流目标的关键。
跨国物流企业依靠国际物流网络系统提供跨境的物流服务,一般而言从供货方到收货方的业务流程共包括如下图2所示的8个步骤,全程每个步骤都掌控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监控中[24]。
图1 国际物流网络系统
图2 国际物流业务流程
(二)国际物流网络服务流程模块化的可行性及必然性
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全球范围内贸易数量急剧增长,交易质量要求日益提高,国际物流活动日益频繁,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得到极大发展,尤其是信息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为国际物流从单一形式向模块网络系统化发展提供了支撑。好多跨国物流企业为了加强各国之间的物流联系,纷纷在全球建立物流节点,使得国际物流与城市物流、区域物流相互叠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全球一体化的物流系统。可见,国际物流活动是物流企业伴随着跨国经营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按照国际分工协作的原则,依照国际惯例,利用国际化的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实现货物在国际间的流动与交换的服务过程。日趋宽松的全球市场为跨国物流企业的全球扩张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而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在国际物流业中的运用,进一步加快其全球扩张的步伐,慢慢地国际物流业客户遍布世界各行业、各角落,每天处理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庞大而繁杂。国际物流网络规模决定着市场规模和竞争实力,并呈现规模报酬递增的特性。而要建立起国际化水平、信息化水平、技术含量以及利润率相对较高的通达全球的巨大网络系统,对人才、资金与时间等投入都有极高的要求,这已经形成了一道自然垄断的门槛把大多企业拒之门外,随着全球网络的纵深发展,会出现强者更强赢者通吃的寡头垄断局面,这样,一个全球竞争对手的战略调整极容易引致其它竞争对手的跟随和效仿,以维持各自的全球竞争优势和垄断地位。所以,大部分跨国物流企业为了获得全球竞争优势,通过开展空运与海运、地面运输、合同物流及国际邮递服务等相关多元化业务的混业经营来充分利用自身的网络优势,更好地获取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这种愈来愈强的混业经营趋势,使得跨国物流企业必须通过更多的跨国并购来快速吸纳并整合更多具有国际竞争性的物流资源,因此,对其资源整合能力和混业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通过流程模块化不仅使物流服务可以像制造业一样充分利用规模经济所带来的优势,更可降低因为服务的无形性为顾客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同时模块化的服务在制造品和服务之间会起到桥梁作用,使得制造与服务之间界限更为模糊,也只有通过先进的信息通讯技术把服务流程和组织架构模块化才可以为跨国物流企业应对外部动态变化的复杂竞争环境和内部复杂庞大的全球混业经营系统提供高效的方法、手段和路径。
模块化生产以整个生产系统作为分析的基本单位,它打破了垂直一体化企业的组织层级和垂直边界,强调组织的渗透性和灵活性,这与物流的系统思想、整合管理的资源观吻合。加上国际物流业不仅信息化和数字化程度非常高,而且满足服务业流程各功能部门要实现模块化生产的条件,使得国际物流服务可以较容易地被界定、分析和分解。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国际物流将本来相对连续但独立的流程: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分解成不同的业务节点模块,然后通过全球统一的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保证了全球网络节点的紧密配合,从而不但使复杂的物流系统工程问题变得简单,更可通过各模块背对背的创新提高全球物流网络的创新速度和水平、服务效率和质量以应对急剧攀高的迅速、准确、安全、便捷以及个性化的市场要求[25]。所以,为了应对日趋全球化和激烈化的竞争实施服务流程模块化成为跨国物流企业可行的必然选择。
三、服务流程模块化视角下的国际物流网络形成过程
(一)国际物流网络服务流程模块化的分离与分立
依据显性和隐性的设计规则,将国际物流服务流程分解为功能相对独立但能并行地研发和操作的不同层级模块。其中模块内部是相对紧密衔接的紧耦合,而分解后的各模块之间能够通过明确的结构、界面和标准串联成一个有机服务流程的松耦合。根据这个指导思想,将国际物流服务流程分解为三大功能模块:主要模块、信息支柱模块和辅助与增值服务模块。其中各个子模块又可以根据功能和结构的不同逐级向下分解,具体分解路径如下(见图3)。
1.主要模块。根据功能、结构和技术不同,我们将主要模块分为采购、仓储、运输和国际转运中心模块。采购模块不仅要实现保证供应的目标,而且要在低成本、少消耗、高可靠性的限制条件下来组织采购活动;仓储模块;国际商品从供应地送往接收地是一个集、散的过程,商品在各中转仓库需临时存放一段时间,有时在各国的保税区和保税仓库进行,涉及各国保税制度和保税仓库建设等方面,从物流角度看,应尽量减少储存时间、储存数量、加速货物和资金周转,实现国际物流的高效率运转;运输模块是国际物流网络系统的核心,是实现货物从供货方到接收方的重要手段,包括从供货方到接收方的全线运输过程。国际货物运输不单运输路线长还涉及多方而且时间性强、风险性大,由于具有国内外两段性联合运输、运输费用在国际贸易商品价格中占很大比重,因此是物流网络系统中最重要的模块;国际转运中心:根据转运中心的功能可将其分为模块化全球转运中心和一般的地区转运中心。其中,地区转运中心又可以进一步分解为洲际转运中心和国别转运中心。
2.支柱模块。在国际物流服务流程中,涉及到的各主要模块都要与跨国物流企业的全球计算机管理信息平台打交道,此平台拥有跨国物流企业内最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故成为整个物流网络中的支柱模块。可以将该模块进一步分解为如下模块:客户管理模块(或客户服务模块),主要依托将供货方名称、偏好、决策人、发货频率、发货目的地等详细的数据都包罗在内的客户数据库,通过提供各种专业化客户服务,对客户异议作出处理,也便于根据不同客户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营销措施,努力维系住老客户并将潜在客户转化为现实客户;销售管理模块:可以分解为包括监管和考核的销售过程模块和主要对销售人员的销售主要指标进行量化考核的销售结果模块;操作系统信息模块:是专门进行货物状态录入、处理和储存并为之提供全程跟踪服务的模块,根据操作内容不同,可以将之分解为发货信息模块、中转信息模块、到达信息模块和派送信息模块;财务管理模块:是专门在网上交易平台上进行财务信息处理的模块,可以分解为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发票管理和信用控制等模块。
3.辅助与增值服务模块。辅助模块是连接仓储和运输或实现仓储到运输互换的必要手段,包括伴随整个服务流程始终必不可少的搬运、装卸、包装等子模块。增值服务模块是专门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的模块平台,根据服务内容不同,可以将之分解为特殊取货服务模块、网上货物工具模块、信息服务模块、海关清关模块、危险品运输模块、保险模块、包装模块以及流通加工等子模块,按照需求各子模块也可以继续向下分解。
图3 国际物流服务流程模块化分解图
(二)国际物流网络服务流程模块化的链接与整合
服务流程设计模块化的重点在于将国际物流服务流程进行模块化分解,但模块化分解仅仅是手段,为了更好地实现国际物流服务的功能特性,必须将分解后的各个模块及子模块通过全球统一的结构、界面和操作流程规范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服务流程[26],既便于通过不同洲际、不同国家的海关监管规定和运输规定,更能保证为客户提供快捷、准确和安全的全球统一的货物处理和递送的标准化服务。所以,服务流程生产模块化的重点应该放在模块化整合上。在国际物流服务模块化生产体系中,各模块主体都要按照支柱模块全球统一设计的平台调度行事,故按照全球统一的操作流程设计的计算机管理信息平台当仁不让地成为国际物流服务流程模块化整合中制定规则的舵手,而其它模块按物流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在计算机管理信息平台周围执行平台舵手的指令,这样就完成了国际物流服务流程模块化的整合(见图4)。
虽然平台模块处于绝对核心地位但是舵手与模块之间或者每个模块之间可以不断交换变化的系统信息,整个系统全球统一的操作流程规范还可以因为某些模块的需要进行适当调整。比如某一国家为了规范监管,出台相关新规要求每一个在此国从事国际物流业务的企业都必须严格执行,那相比其它企业,实施了服务流程模块化的跨国物流企业只需依据所在国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要求对本国境内的取货、中转、派送和增值服务子模块的相应的操作细节进行动态微调,就可以最小变动成本实现对这一新规的快速响应和严格执行。另外,科学合理的国际物流模块化服务流程系统还具有可以根据动态变化的内外环境较容易地分离和替代、扩展和排除、归纳和移植、增加或减少某个模块或某个模块中的某个机构或员工却不会影响到整个国际物流服务流程系统的模块化运作,从而使整个服务流程模块化系统保持着更容易实现动态演进的柔性和扩展性,以应对动态变化的市场需求。例如在客户管理模块下通过针对特定客户群量身定制的某个服务模块创新或能动的增加新的子模块,既可以更好地满足细分市场目标客户的特殊需求,又可提高整个企业的服务模块化创新能力,从而通过扩大服务流程的供给范围,进一步扩大公司的客户群和业务量。如果此模块在运行过程中成为客户管理模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整个物流企业就可在全球进行类似模块的建设和推广。这样全球统一的操作流程规范就可因这个子模块的改变而主动作出调整,不但可以调动起各模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通过服务模块化的并行创新使得跨国物流企业可以更灵活地应对动态变化的全球竞争环境。
图4 国际物流模块化链接与整合图注:在图中装运等一些辅助环节一直伴随整个物流服务全程,只是未在图中标示。
跨国物流企业通过服务流程模块化设计和生产使得企业资产的专用性不断降低,使企业边界逐渐模糊直至消失,这样跨国物流企业可调配的资源不但冲破企业自身边界更冲破国别界限[27],可以把服务流程的所有模块像有形产品一样布局于最具全球竞争力的区域生产,从而使发达国家跨国物流企业服务流程冲破国别桎梏向全球发展,也推动着每一个发展中国家物流企业依靠某一流程模块优势更大范围参与全球服务生产。例如,美国对接印度、加拿大,日本对接中国、马来西亚,西欧对接爱尔兰和捷克等。这就导致跨国物流企业组织集中决策机制分散化,组织垂直一体化结构向模块化网络组织转变,从而实现了由服务流程模块化到全球组织模块化的转变。反过来,全球组织模块化的发展也为推动服务型跨国公司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实现服务流程模块化并顺利融入全球生产网络提供了制度保障。
四、服务流程模块化的国际物流网络与跨国公司生产网络嵌入分析
全球生产网络是领导厂商、跨国公司原有的独资公司、合资公司与外部的独立供应商、独立承包商、独立分销商及战略伙伴等以价值链为纽带通过分并与有机结合形成的生产网络被生产服务业的有效粘合形成的全球性经济分工网络,是生产服务业网络嵌入跨国公司生产网络形成的全球生产过程之间的高度依存关系。跨国公司生产网络与生产性服务业网络经历了一体化到分离与分立后,又在全球生产网络中通过网间互联与网络融合嵌套成一体。那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网络重要组成部分,在模块化基础上形成的国际物流网络,是如何与跨国公司生产网络嵌套并紧密融为一起的呢?
(一)模块化生产为国际物流网络嵌入跨国公司生产网络提供便利
随着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加深、生产过程的国际化以及跨国公司内部的归核化战略的实施,跨国公司内部开始了垂直反整合与更大范围的模块化解构,不但各生产环节分离,更是把生产服务业也分离出去。随着产出的扩大,企业的生产成本发生了变化,专业化生产与经营所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逐渐显现出来,就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生产模块及连结各模块的生产性服务链。随着生产过程的演变及其日益增加的复杂性使得垂直专业化和新企业的诞生提供了可能。这样,原来同属一体化生产方式下企业内部的不同部门通过模块化发展便开始形成独立的行业或产业[28],每个生产模块和服务链分别由独立企业来完成,随着模块化的不断发展,各生产服务业与生产制造业都形成各自的模块化生产网络,但生产模块与服务链仍然相互依存,这种分割并没有切断网间的互联[29]。作为生产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国际物流先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然后再模块化做强做专形成物流网络并最终嵌入跨国公司的生产网络服务于整个生产过程,使跨国公司由原来垂直一体化生产到由精专细的物流等生产服务链有效连结的模块化分散生产方式转变提供了可能。综观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从研发设计到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所有生产环节与物流服务既相互区隔,又有重叠之处,互联互通的接口就是模块化的标准界面。所以,从本质上看,国际物流与跨国公司生产过程并没有脱离反而关系愈加紧密。网络经济背景下模块化的发展为生产网络与流通网络之间互联互通提供了兼容性的即插即用的技术和市场标准界面,为它们随时接入对方流程提供便利,使他们可以借助长期的超契约关系把两个网络紧密地融为一体。所以,产品内分工背景下模块化生产引致的各工序环节的分离为日后更好地通过网络化链接和融合奠定了基础,模块化的发展为生产服务业网络嵌入跨国公司生产网络形成全球生产网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见图5)。
图5 国际物流网络与跨国公司生产网络嵌入
(二)国际物流网络与跨国公司生产网络的模块化嵌套
从网间互联与网络融合的角度看,国际物流网络通过模块网络化链接与跨国公司生产网络整合起来,共同构成全球生产网络的主体。在全球生产网络中,随着产品内分工的发展,网络内各个生产工序模块的互赖性增强,国际物流通过提供空间和交易上的联系不仅仅把生产网络内部各模块和相互重叠的生产链都联在一起,更将生产网络和流通网络捆绑在一起,整合协调着全球化的模块生产过程,可见,国际物流网络已经成为全球生产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通过国际物流网络与跨国公司生产网络的模块化嵌入,分布在全球各地的生产网络、物流网络便通过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联在一起形成空间上高度复杂的动态演进的全球网。
产业发展的过程就是专业化分工不断深化的过程,由科斯的内部一体化生产到企业内部的分散化生产再到现在靠服务链连接的模块化生产[30],国际物流的生产性服务作用越来越重要,尤其在借助信息通讯技术,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网络经济背景下,商品除了在国内市场流动以外,还通过国际贸易实现商品的国际流动和售卖,只有通过国际物流网络与跨国公司生产网络的模块化嵌入,才能顺利实现国际货物的时空压缩,保证流通领域中全球商品供求的及时对接。服务流程模块化的发展与完善不但促进了全球生产外包的国际化,也促进了国际物流外包的国际化。实际上,正是通过国际物流模块化服务外包的有效连接才使得模块化的生产过程在全球范围内得以顺利实现。因此,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离不开国际物流网络模块化发展的支撑,物流网络的模块化发展不仅为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粘合剂,也使某一物流模块可随时通过标准界面与跨国公司生产网络的任一生产模块实现顺利对接,从而把服务业与制造业更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互动发展。
五、对中国的启示与未来研究展望
(一)对中国的启示
1.微观的企业成长。全球生产网络是当前网络经济的微观组织形式,它是产品内分工背景下,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由跨国公司主导的模块化生产方式的发展,形成的生产网络、商品销售网络及围绕其形成的生产服务业网络共同构成的全球经济分工网络。本文分析了服务流程模块化在国际物流业中的适用性,并对国际物流模块化融入跨国公司生产网络进行了探讨,不单对服务企业通过模块化建立和维持竞争优势有所裨益,而且对制造业企业利用模块化服务投入提升竞争力有所启示。然而,在全球生产网络中,存在于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之外无形的手——模块化标准的存在,不仅限定了各个模块网络组织的边界及其相互关系,也提供了网络成员之间价值分割的框架,决定着网络中的价值流向。而这个标准一般掌控在跨国公司手中,谁拥有标准谁就具有了网络的控制权和分配权。所以,在服务经济和服务科学蓬勃发展的条件下,中国发展还比较滞后的生产服务型企业,只有通过服务流程模块化不断自主创新,争夺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界面标准的技术控制权和规则发言权,并通过服务模块化来嵌入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才能不断提高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为自身也为利用服务投入的制造型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当然,服务流程模块化发展对于已经具有规模的中国跨国生产服务企业而言,也便于使其积极走出去将全球各地的战略性资源整合进本企业的全球模块化网络中,不但扩大资源使用范围,更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提高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提高其国际化水平和全球竞争力,使其全球战略得以顺利实施。相信随着模块化生产及模块化组织在相关领域的不断深入发展,处于价值链低端的我国生产服务型企业和制造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也会随之提升。
2.中观的产业结构调整。由于生产服务业处于微笑曲线的两端,要达到产业升级并占据微笑曲线的两端与价值链的高端,就要大力发展物流等生产服务业。本文通过对服务流程模块化的国际物流网络融入跨国公司生产网络的可行性及具体可能路径进行探索性分析,发现模块化生产本来就是生产网络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只有通过模块化的标准界面才能融入生产网络。服务流程模块化的生产服务业,既可通过行业内统一的模块界面标准对外直接投资或离岸生产将全球最具核心竞争力的服务组织模块纳入到全球组织框架内,也可借助全球统一的模块界面标准通过服务外包、战略联盟等方式实现服务流程的全球模块化和全球组织模块化[31]。当今产业已进入模块化设计、生产、消费的大发展时期,不管是生产服务业还是制造业,首先都要根据各自不同的比较优势实现模块化生产,然后才可能分别通过各自的优势模块嵌入全球生产网络,并实现各模块的规模经济。在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下,现代产业组织研究的视线已经转向服务业,模块化作为解决复杂产品和系统的有效方法,在服务产业中也逐渐开始得到成功应用和推广。可以预见,服务模块化思想和方法,必将在更多的产业领域对企业生产服务及组织层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它有可能彻底改变现存产业结构,这对于促进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实力的增强,都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机遇。相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生产服务业会通过混业经营、服务离岸生产和对外直接投资日益国际化和全球化,并通过不断外包或联盟由组织内模块化过程外化成为全球服务网络模块化,这样就使整个行业的全球组织模块化发展到高级阶段并向更大规模更高层次推进,便于更大范围融入全球生产网络,并推动整个行业不断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迈进,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3.宏观的国家发展战略。中国十二五规划提出把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服务业作为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只有通过不断营造有利其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不但积极承接服务外包,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也要加快服务业走出去的步伐,使其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然而,对于技术、资金缺乏和管理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而言,通过服务流程模块化发展更大范围融入发达国家主导的跨国公司生产网络,无疑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历练国际人才的重要手段。但发达国家只会筛选其需要的那些拥有低廉劳动力或庞大客户资源的发展中国家,并将之外化成为其全球模块供应商或通过跨国并购内化进自己的生产网络中,其目标是通过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强化自身的全球竞争优势,不但不会主动助推发展中国家的成长,更有伺机把其完全吞没的野心。作为发展中国家,只有通过不断强大自己的竞争力才有可能与之抗衡。在通过服务流程模块化嵌入发达国家主导的生产网络过程中,不断获得干中学效应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并进一步不断强化其在生产网络中的话语权和对标准的控制权,才可能慢慢由处于被支配地位向发达国家深深依赖的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全球模块供应商转变[32]。或许,这才是被发达国家完全支配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积累全球竞争优势并上升到核心地位的重要途径。
总之,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生产日益呈现出生产过程的国际分散化和生产组织一体化相共存的发展格局。因此,在跨国公司所组织的全球模块化生产网络内,企业组织呈现柔性化趋势,其定制化生产方式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企业之间的往来也由原来松散的、短期的、随机的、一次性的交易变成紧密的、长期的、较多稳定性的频繁交易。全球生产网络以其庞大的全球分工体系,在母国和东道国两个层次上的跨国公司之间、跨国公司与母国的体系外公司之间、跨国公司与东道国公司之间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分工合作网络,最后又经过庞大的国际物流模块化网络等生产服务业体系,将全球生产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带领世界走向史无前例的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只有利用好这个重大战略机遇通过不断模块化促进制造业与生产服务业的互动发展才能更大范围融入全球生产网络不断强化其国际竞争力并顺利实现转型升级。
(二)未来研究展望
本文主要从应用层面出发,立足于国际物流如何通过服务流程模块化嵌入跨国公司生产网络形成全球生产网络的过程,依据服务的特征,运用定性的分析方法,从服务流程、服务功能等维度来诠释服务产品、服务企业和服务产业的服务活动、服务业务及服务系统,并按照模块化的思路,进行层层分解和系统整合,较为详尽地阐释了物流服务模块化嵌入跨国公司生产网络的可行性、路径及机制等问题。这些研究丰富了模块化组织理论和服务理论,也为服务模块化实践提供了现实借鉴。然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产品内分工引致的模块化生产与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导致企业竞争模式和产业组织结构正经历着持续变革和创新,从价值链、供应链、服务利润链、微观企业组织和宏观产业组织等视角来分析服务流程模块化尚存较大的研究空间和研究价值。站在工学、管理学、经济学和新经济地理学相结合的立场,注重服务模块化与制造模块的协同性分析,立足于价值创造与增值这一本质与核心问题,综合运用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探析生产服务以及其他服务业模块化的分工、协调、激励与创新,求解服务模块化运作机制和实现路径,揭示服务模块化网络组织的形成机理以及融入跨国公司生产网络的运行规律,从而为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下的服务流程模块化实体运作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理应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取向。
[1]SIMON H A.The Architecture of Complexity[J].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1962,106(6):467-482.
[2]LANGLOIS R N,ROBERTSON P L.Networks and Innovation in A Modular System:Lessons from the Microcomputer and Stereo Component Industries[J].Research Policy,1992,21(4):297-313.
[3]BALDWIN C Y,CLARK K B.Managing in an Age of Modularity[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7,75(5):84-93.
[4]BALDWIN C Y,CLARK K B.Design Rules:The Power of Modularity[M].Cambridge:The MIT Press,2000:21-29.
[5]SCHILLING M A.Toward A General Modular Systems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to Interfirm Product Modularity[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0,25(2):312-334.
[6]SCHILLING M A,STEENSMA H K.The Use of Modular Organizational Forms:An Industry-Level Analysis[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1,44(6):1149-1168.
[7]朱瑞博.价值模块整合与产业融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3(8):24-31.
[8]青木昌彦,安藤晴彦.模块化时代:新产业结构的本质[M].周国荣,译.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15-19.
[9]李海舰,聂辉华.论企业与市场的相互融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4(8):26-35.
[10]罗珉,王睢.中间组织理论:基于不确定性与缓冲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5(10):104-112.
[11]夏辉.服务型跨国公司全球模块化与服务业国际转移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财贸经济,2011(3):81-88.
[12]夏辉,宋晓峰,金润圭.服务业模块化的必然性及动力机制分析[J].当代财经,2008(6):82-85.
[13]赵愚,王迎军.服务业模块化运营的系统分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2-36.
[14]SANCHEZ R,MAHONEY J T.Modularity,Flexibility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Product and Organization Design[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6,17(Winter Special Issue):63-76.
[15]BENASSI M.Investigating Modular Organizations[J].Journal of Management and Governance,2009,13(3):163-192.
[16]林娟娟,程丽英.基于模块化理论提升企业白主创新能力分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6):719-721.
[17]张伟.模块化组织的性质:基于中间组织理论的分析[J].理论探讨,2010(1):159-162.
[18]郝斌.论模块化组织的权力科层结构——基于企业间的非对称性视角[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5):30-36.
[19]夏辉,薛求知.服务型跨国公司模块化的演进及创新机理[J].当代财经,2010(12):63-70.
[20]何骏.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路径拓展与模式创新[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1):76-84.
[21]郑浩,刘海明.模块化组织中的组织间协调研究[J].商业时代,2011(5):84-85.
[22]吴照云,余长春,尹懿.服务模块化理论研究述评[J].当代财经,2012(3):122-129.
[23]SUNDBO J.Modulization of Service Production and A Thesis of Convergence between Service and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s[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anagement,1994,10(3):245-266.
[24]王健.现代物流网络系统的构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32-133.
[25]ETHIRAJ S K.Modularity and Innovation in Complex Systems[J].Management Science,2004,50(2):159-173.
[26]李秉翰.服务模块化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管理学院,2010.
[27]李海舰,陈小勇.企业无边界发展研究——基于案例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1(6):89-98.
[28]GERSHENSON J K,PRASAD G J,ZHANG Y.Product Modularity:Definitions and Benefits[J].Journal of Engineering Design,2003,14(3):295-313.
[29]庞博慧.中国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演化模型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2,20(2):176-183.
[30]STURGEON T J.Modular Production Networks:A New American Mode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J].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2002,11(3):451-496.
[31]孙少勤.模块化、生产非一体化与服务业外包[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1):25-30.
[32]TIWANA A.Does Interfirm Modularity Complement Ignorance?A Field Study of Software Outsourcing Allianc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8,29(11):1241-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