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羟基喜树碱、小剂量结核菌素交替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

2013-09-05陶照瑞孙志广席国瑞董艳君李宏志李英杰

山东医药 2013年5期
关键词:毒副膀胱癌分化

陶照瑞,孙志广,席国瑞,董艳君,李宏志,李英杰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沧州市中心医院,河北 沧州 061001)

膀胱癌是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治疗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但术后复发率较高。因此,术后常辅以膀胱灌注化疗。常用的术后膀胱灌注化疗药物为羟基喜树碱(HCPT),是目前惟一能够选择性抑制DNA拓扑异构酶Ⅰ(TopolⅠ)的抗癌药,能控制DNA的复制、阻断DNA的合成、干扰细胞分裂周期,并使染色体DNA产生裂、降解等多种效应,导致癌细胞凋亡。近年研究发现,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结核菌素(BCG)能够作用于膀胱逼尿肌,减少浅表癌浸润性进展,促使肿瘤细胞脱落、坏死。但常规剂量下,其毒副反应较多,部分患者不能耐受而被迫中止治疗。2001年1月~2010年12月,我们采用HCPT、小剂量BCG交替膀胱灌注预防术后膀胱癌复发患者129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膀胱癌手术患者258例,均为首次诊断,且经术后病理证实。所有患者临床分期为 Tis、Ta、T1、T2期,或部分 T3a期且病理分级≤Ⅱ级患者,并排除:①年龄≥80岁,同时患有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不全患者;②不能定期来院复诊患者;③临床分期为T3a期以上且病理分级>Ⅱ级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HCPT和小剂量BCG交替灌注组(A组)、HCPT灌注组(B组)各129例。其中,A组男105例、女24例,年龄31~78岁,膀胱单发肿瘤92例、多发肿瘤37例,分化程度:高分化41例、中分化76例、低分化12例,临床分期:Ta期26例、T1期28例、T2期69例、T3a期6例,术式: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66例、膀胱部分切除术63例;B组男103例、女26例,年龄32~79岁,膀胱单发肿瘤90例、多发肿瘤39例,分化程度:高分化39例、中分化77例、低分化13例,临床分期:Ta期28例、T1期29 例、T2期67 例、T3a期5 例,术式: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65例、膀胱部分切除术64例。两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告知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①术中灌注:所有患者手术结束前用HCPT 40 mg+生理盐水40 mL膀胱灌注并保留30 min。②A组:术后第7天用HCPT 10 mg+生理盐水20 mL膀胱灌注,第14天用BCG 10 mg+生理盐水40 mL膀胱灌注;之后HCPT和BCG每隔3 d交替灌注1次,即术后第17天灌注HCPT,第20天灌注BCG,以后依次类推至术后第56天。术后63 d开始HCPT和BCG每隔1周交替灌注1次,各灌注8次;术后183 d开始每隔15 d两种药物交替灌注1次,各灌注8次;术后438 d开始每隔1个月两种药物交替灌注1次至术后2年;两种药物灌注剂量同术后首次灌注。③B组:自术后7 d起用HCPT 10 mg+生理盐水20 mL膀胱灌注,每周灌注1次,至术后第56天;自术后第70天开始每隔2周灌注1次,共8次;自术后第198天开始每隔1个月灌注1次,共8次;自术后468 d开始每隔2个月灌注1次至术后2年;药物灌注剂量同术后首次灌注。④注意事项:患者在灌注前4 h禁饮水,并排空膀胱;将药物经导尿管注入膀胱后,嘱患者仰卧位、俯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各15 min,使药物与膀胱各壁充分接触,并使药液在膀胱内存留1 h。

1.2.2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指标:灌注期间每个月行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尿常规(红细胞、白细胞和脓细胞)及心电图检查1次,每3个月检查1次膀胱镜;2年后每半年复查1次膀胱镜,必要时随时复查膀胱镜。每次复查时要记录与膀胱灌注相关的毒副反应(非细菌膀胱炎、血尿、低热等)。判定标准:①非细菌性膀胱炎:治疗中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尿常规无白细胞和脓细胞;②血尿:肉眼血尿,离心尿液每高倍镜视野中红细胞计数≥3个为镜下血尿;③低热:腋下体温37.3~38℃;④血象异常:白细胞总数低于4×109/L;⑤心电图异常:窦性心动过缓、T波低平、ST段下移、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等;⑥膀胱肿瘤复发:膀胱镜检查发现新生肿瘤并活检明确诊断。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本研究共进行60个月随访观察。随访期间,共死亡5例,1例死于术后23个月,其余4例死于术后25~60个月;A组1例死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双肺感染、1例死于急性心肌梗死,B组1例死于脑出血、2例死于急性心肌梗死。2006年前病例失访7例(均发生于术后25~60个月),A组3例、B组4例。统计完全获得随访23~60个月的情况,共复发76例。A组27例复发,其中多发肿瘤患者复发18例(仍为多发者11例),单发肿瘤患者复发9例(均为单发);低分化者复发8例,中分化者复发19例;T1期复发10例,T2期复发16例,T3a期复发1例,总复发率20.93%(27/129);术后25~60个月复发者中2例由T2进展为T3,1例由T1进展为T2。B组49例复发,其中多发肿瘤患者复发23例(仍为多发者15例),单发肿瘤患者复发26例(仍为单发);低分化者复发10例,中分化者复发36例,高分化者3例;T1期复发12例,T2期复发 35例,T3a期复发 2例,总复发率37.98%(49/129);49例复发者中,4例由T2进展为T3,1例由T1进展为T2。两组术后复发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复发率比较[例(%)]

2.2 两组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灌注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尿痛等非细菌性膀胱炎的症状,1 d左右自行消失。灌注期间出现血尿,膀胱镜检查示膀胱黏膜弥漫性充血,给予口服抗生素,嘱患者多饮水,2 d后血尿消失。灌注期间均有血象异常,给予升白细胞药物后恢复正常。灌注期间出现低热8例,未予特殊处置,1 d左右恢复正常。灌注期间所有患者未发现脱发及心电图异常。两组灌注治疗后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灌注治疗后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手术切除后复发率可高达80%[1]。膀胱内灌注药物治疗可消除残余病变或原位癌,降低或延缓肿瘤复发,防止肿瘤发生浸润,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2]。常用于术后膀胱灌注的药物有化疗药和免疫制剂两大类。但各种灌注药物的疗效目前尚无定论。

HCPT是从我国中草药植物喜树提取出的新抗癌药物,是目前惟一能够选择性抑制DNA TopolⅠ的抗癌药。HCPT的分子量为364.34 kD,基本不被膀胱黏膜吸收,因此全身反应也轻微。HCPT通过抑制TopolⅠ将DNA断端重新接合的正常功能,并进一步造成DNA损伤,从而控制DNA的复制,阻断DNA的合成,干扰细胞分裂周期,并使染色体DNA产生裂、降解等多种效应,在机体多种调控蛋白协同作用下,导致癌细胞凋亡[3]。

BCG为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4],能穿透深层到达并作用于膀胱逼尿肌[5],是目前证实的惟一能够减少浅表癌向浸润性进展的灌注药物。BCG能加速诱导免疫应答反应,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巨噬细胞功能,活化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提高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此外,BCG能引起局部炎症反应,使黏膜下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尤其是大量T细胞迅速增殖,其分泌的淋巴因子(如IL-2、TNF等)大量进入病灶,破坏肿瘤生长环境,促使肿瘤细胞脱落、坏死[6]。因此,BCG能减少全膀胱切除率,提高患者的长期存活率及生活质量[7]。以往应用常规剂量(75~120 mg/次)膀胱灌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可毒副反应较多,如后尿道肉芽肿、附睾及前列腺结核、BCG性肝炎及急性肾衰等,部分患者因此被迫中止灌注治疗。

膀胱癌术后复发分为3种情况:手术中脱落种植、手术时残留肿瘤、新生肿瘤。术后复发有2个高峰期,分别为术后100~200及600 d。术后复发的第1个高峰期与术中肿瘤细胞残留、脱落种植密切相关,术后即刻膀胱灌注治疗可以有效地杀灭这些肿瘤细胞,大大降低或延缓此种情况引起的复发[8]。复发的第2个高峰期多为新生肿瘤。为了有效控制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第1个高峰,术后应早期应用 HCPT(40 mg)膀胱灌注[9~11]。本研究中,我们采用HCPT和小剂量BCG交替膀胱灌注至术后2年,结果显示,A组抗肿瘤作用明显增强,肿瘤复发得到有效控制,术后18个月内无肿瘤复发,毒副反应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HCPT和小剂量BCG交替膀胱灌注抗肿瘤作用明显增强,肿瘤复发得到有效控制,且毒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顾方六.现代泌尿肿瘤外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72-125.

[2]龚旻,伊庆同,叶敏,等.膀胱内单纯化疗与联合免疫化疗预防膀胱癌复发的疗效分析[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8,23(8):575.

[3]苏昀,姚茂银,张忠林,等.羟基喜树碱及卡介苗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临床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2001,28(12):910-911.

[4]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73-774.

[5]Tinazzi E,Ficarra V,Simeoni S,et al.Reactive arthritis following BCG immunotherapy for urinary bladder carcinoma:a systematic review[J].Rheumatol Int,2006,26(6):481-488.

[6]Hameed A,Sezian N,Thwaini A.Bladder contracture:review for intravesical bacillus Calmette-Guerin complication[J].Can J Urol,2007,14(6):3745-3749.

[7]Meyer JP,Persad R,Gillatt DA.Use of bacille Calmette-Guérin in superficial bladder cancer[J].Postgrad Med J,2002,78(922):449-454.

[8]Sylvester RJ,Oosterlinek W,van der Meijden AP.A single immediate postoperative instilation of chemotherapy decreases the risk of recurrence in patients with stage Ta T1 bladder cancer:a meta-analysis of published results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J].J Urol,2004,171(6 pt 1):2186-2190.

[9]那彦群,郭震华.实用泌尿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80-296.

[10]刘锁民,刘屹立.丝裂霉素与卡介苗联合灌注预防表浅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J].中国厂矿医学,2007,20(3):205-206.

[11]郭应禄,周利群.坎贝尔-沃尔什泌尿外科学[M].9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2581-2604.

猜你喜欢

毒副膀胱癌分化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鲁政委:房地产同城市场初现分化
Analysis of compatibility rules and mechanis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f bladder cancer
FOLFIRI 方案对晚期结直肠癌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分析
培美曲塞和吉西他滨分别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肺腺癌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情况探讨
膀胱癌患者手术后症状簇的聚类分析
miRNA-148a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Cofilin与分化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