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单元规范化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实践
2013-09-03李榕彬雷永红
李榕彬,雷永红,徐 勇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心血管内科1、住院病案管理科2,海南 三亚 572000)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学已经发生了深刻变革,护理管理研究和实践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病区单元作为医院管理体系中一个小的组织,它的组织行为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实施为护理管理者提供了一个管理学研究和实践的平台[1]。规范化管理理论是企业为实现其再度大发展的需要而利用先进管理思想规范、改造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理论,其精髓是标准化+程序化+制度化+人性化。我院是一座按三级甲等标准新建的综合性医院,异地建院护理管理者面临新人员、新设备、新病区、新患者等诸多问题,为适应医院的开诊运行,圆满完成各项医疗任务,我们在病区管理上应用规范化管理理念,经过半年的实践取得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内科开展床位数为159张,护理人员55人,其中硕士1人,本科学历12人,专科学历42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6人,护师12人,护士36人;护龄5年以上19人,5年及以下36人,其中15人为新毕业的年轻护士。比较实施规范化护理模式前和实施后的满意度,护理质控结果。
1.2 方法 以护理规范化管理实施前的140例患者及实施后的1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两个时间段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质控检查结果。
1.3 护理单元规范化管理模式的建立方法
1.3.1 规范护理服务流程、建立全面精细的规章制度 内科组建护理规范化管理小组,成员由总护士长、护士长及骨干护理人员组成。组织学习规范化管理理念,明确了成员的工作职责,优化了护理工作流程。将护士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以路径的形式进行明确和标准化,做到各项护理操作有章可循,从制度上保证护理工作的落实[2]。同时根据海南地区患者、病种以及特殊护理服务对象的要求,在每项新业务、新技术、新设备、新护理用具在临床使用前,均应制订护理操作程序和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情景模拟学习和预演,由管理小组考核验收,考核通过后普及到各个护理单元。项目具体到操作流程、解释规范用语、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语言应对等,保证了护理服务模式的规范化运行。如:根据医院的环境和管理制度和医疗护理服务等与当地风俗和当地医院的不同,将患者入院介绍进行标准化、统一化,逐科进行培训考核使得患者从入院伊始就对医院有较全面的了解。
1.3.2 创新教学模式,做好临床教学培训 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采取实施前培训与临床试用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观察与考核。实施前的培训内容:设计问卷调查表,对新护士及实习进修学员在择业选择思想、业余爱好、家庭情况、曾实习科室、掌握的护理技术、岗前培训成绩、实际操作水平、基础理论掌握方面做一全面调查和考核,从而较为全面地了解新护士的基本素质。了解护士情况,因人施教。基础教育:包括合格护士的基本要求,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文明语言修养及与患者沟通技巧等[3]。临床培训内容: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教育;专科护理理论及技术操作教育;护理新理论、新进展的教育;管理、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教育;外语能力的培训;社交能力的培训。护士长严格把关,不定期抽查,指导确实落实所制定计划。实行导师负责制,一管到底。采取教学答疑、征求意见等,并将意见及时反馈带教人员,便于及时指导教学工作,确保教学质量。在新护士单独值班后我们在内科系统内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轮转培训,主要内容为危重患者的病情观察、慢性疾病的康复指导、护理礼仪的培训等。这样既有利于年轻护士的临床能力的提高,也保证了开诊伊始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1.3.3 建立病区管理安护理风险防范和管理等机制 确保护理安全在新建制医院的护理风险管理在病区护理管理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护理风险管理循环程序包括护理风险分析、护理风险评估、护理风险监测、护理风险控制[4]。护理风险的管理过程就是这4个环节周而复始不断运行的过程,每一次循环都是在前一个循环的基础上,使护理质量得到提高、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的进一步循环。我们在工作中注意培养护理人员应具备正确判断护理操作所存在的种种风险意识如:压疮、跌倒、昏迷等。同时完善健全安全护理工作流程,并根据工作情况的变化及时进行补充和修订,使护理安全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如:护理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抢救制度、科室药品、设备保管使用制度、护理会诊制度、病房安全制度、医疗护理告知和其他制度,如新生儿查对制度、紧急意外事件处置制度、医疗纠纷意外事件报告制度等。同时在建立病区伊始我们根据地域特点完善了各类医院突发事件护理应急预案,如防台风、溺水等重大意外伤害事故护理急救工作,规定按照各类预案进行定期演练并实施护理风险报告制度。
1.4 观察指标与评价方法 采用冯志英[1]等制定的《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评估,包括护士服务态度和主动性、工作能力、关爱与沟通、病区管理、健康教育等模块,各模块为20分,满分为100分。比较实施规范化护理模式前后护理质控检查结果,包括病区管理合格率、护理措施落实率、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急救药品合格率、健康教育落实率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实施效果
实行规范化护理模式以来,各病区的护理标识达到统一规范、护理服务流程清晰。患者满意度各个模块以及总体得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说明规范化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实施规范化护理模式后病区管理合格率、护理措施落实率、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急救药品合格率、健康教育落实率等项目均较实施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说明规范化护理模式可以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表1 实施规范化护理模式前后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s)
表1 实施规范化护理模式前后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s)
模块护士服务态度和主动性工作能力关爱与沟通病区管理健康教育总 体实施前(n=140)18.24±0.48 18.76±0.29 16.88±0.18 18.42±0.04 19.15±0.14 91.45±0.59实施后(n=170)19.49±0.40 19.51±0.47 18.78±0.19 19.55±0.20 19.85±0.17 97.18±0.52 t值23.287 18.831 86.397 65.013 38.754 90.192 P值<0.01<0.01<0.01<0.01<0.01<0.01
表2 实施规范化护理模式前后护理质控检查结果比较[%(合格质控数)]
3 体 会
3.1 规范化管理模式的实施提升了护理服务的满意率 调查发现在病区施行新模式后有效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其中“护士服务态度和主动性”、“工作能力”、“关爱与沟通”、“健康教育”令患者满意。我们通过规范护理流程、实施可操作的精细化的规程找出改进护理工作的侧重点和切入点,能有效地让护士主动、细致地观察病情变化,准确地落实各项护理措施,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同时,护士自觉地走近患者,满足其需求,增加了护患之间的交流[5]。从发出的反馈问卷统计,满意率在院出院患者随访中连续达到优秀,证明了规范化的病区管理模式是切实可行的。通过规范化培训,有利于新护士养成职业习惯;素质教育与临床培训相结合,有利于新护士快速成长;有利于各级管理人员和高年资护理人员整体零质的提升。通过对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管理,我们为医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合格的护理人员,从而推动临床医疗工作顺利有序的开展,为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
3.2 前瞻性的护理风险管控保证了临床护理质量的提高 建立细化临床护理工作核心制度,实时地护理风险意识和护理风险预案的建立和实施,有效保证了临床专科护理质量的需要,确保护理安全。以专科护理质量为核心的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等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改进缺陷及错误的上报分析与跟进系统,评估其确实改善执行情形及持续性,及时检讨工作流程与制度有效性。结果显示通过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病区管理合格率、护理措施落实率、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急救药品合格率、健康教育落实率等项目均较实施前显著提高。通过实施病区规范化管理,夯实基础护理、创新管理机制、护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极大地发挥了全院护士工作的主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护士对新工作环境、工作方式的满意度,同时医生也感觉到现在的病房更安静、治疗护理更到位、患者安全更有保障。总之在现代护理管理中借鉴企业管理管理文化既适合护理工作现代化的要求,同时让护士的思维、工作更加理性化、科学化、人性化,有利于护理质量稳步提高。
[1]邓雪萍,杨 衬,莫志芳,等.创等级医院评审周期建设中护理的作用[J].海南医学,2010,2l(5):153-154.
[2]冯志英,王建荣.应用专家咨询法设计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J].护理管理杂志,2007,7(2):6-9.
[3]李秋兰,向 伟,冯 娟,等.我院护理人力资源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J].海南医学,2011,22(l7):152-153.
[4]邓香君,李 玫.层级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实践探讨[J].护理研究,2009,23(9A):2333-2334.
[5]黄晓珊,勘 萍,谢俏霞.打造肿瘤科护理品牌提高医疗质量[J].海南医学,2010,21(2):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