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诱控害新技术在生产安全菜上的推广示范
2013-09-03吴寒冰严宝华丁惠华李惠明
□ 吴寒冰 唐 云 严宝华 丁惠华 徐 军 李惠明
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是年内多代次发生、高抗药的害虫,利用高效性诱剂的诱捕控害,可降低害虫的发生密度68.34%~73.51%、减少农药防治4次,达到节本、高效治理抗性害虫的目的。
甜菜夜蛾(Laphygma exiguaHubner)、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都具有迁飞性、食量大、寄主范围广、抗药性强等特点,原为间隙性发生的害虫,近年已成为常发性重要害虫,在防治上有一定难度。2008~2011年,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主持了国家公益行业科研专项“甜菜夜蛾防控技术与示范”,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持并组织实施上海市科委项目“农作物病虫害诊断与防治专家系统的开发与合成”,浦东新区爽快合作社、多利农庄两个大型蔬菜生产基地根据项目要求,较好完成了两个项目的技术示范,并总结了高效性诱剂的控害效果。
1 性诱剂类型
项目示范应用的性诱剂、诱捕器均是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产品,根据项目组实施安排:甜菜夜蛾诱芯 2008年示范应用的是PVC毛细管型常规标准诱芯A型, 2009年起根据项目组在上海地区的筛选结果,统一选用PVC毛细管型甜菜夜蛾D型诱芯;斜纹夜蛾诱芯2008年示范应用的是PVC毛细管型常规标准诱芯,2009年起根据项目组在上海地区的筛选结果,统一选用PVC毛细管型斜纹夜蛾长效粗管诱芯。 使用的诱捕器为该公司的市售甜菜夜蛾干式诱捕器、斜纹夜蛾干式诱捕器。
2 试验基地基本情况
爽快蔬菜合作社位于浦东新区老港镇,常年蔬菜生产面积50 hm2,年主栽叶菜类蔬菜品种面积100 hm2(茬次)以上、茄果瓜类蔬菜面积27 hm2(茬次)左右,其他蔬菜品种面积15 hm2(茬次)左右,辐射周边农户区有100多户,生产面积30 hm2以上。
多利农庄蔬菜基地位于浦东新区大团镇,常年蔬菜生产面积100 hm2,常年主栽叶菜类蔬菜品种面积130 hm2(茬次)以上、茄果瓜类蔬菜面积40 hm2(茬次)左右,其他特种蔬菜50 hm2(茬次)左右。
3 项目示范设计与试验隔离对比环境
爽快蔬菜合作社:示范区共设甜菜夜蛾性诱诱捕器850个、斜纹夜蛾性诱诱捕器850个,外围两圈的诱捕器放置密度为间隔25 m×30 m(区间)、中内圈的诱捕器放置密度为间隔35 m×35 m(区间)。甜菜夜蛾与斜纹夜蛾的诱捕器均匀交叉放置。
多利农庄蔬菜基地:示范区共设甜菜夜蛾性诱诱捕器1 200个、斜纹夜蛾性诱诱捕器1 200个,外围两圈的诱捕器放置密度为间隔25 m×25 m(区间)、中内圈的诱捕器放置密度为间隔35 m×40 m(区间)。甜菜夜蛾与斜纹夜蛾的诱捕器同比例均匀间隔交叉放置。
由于夏秋期间,田间还有银纹夜蛾、甘蓝夜蛾、小菜蛾、菜青虫等其他次要的害虫发生,也有残存的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发生,根据田间调查虫口密度,示范基地主要选生物农药或仿生物农药进行适度的防治,控制为害,提高配送蔬菜的品质,确保蔬菜产品无农药(残毒)残留。
每年于6月中、下旬开始放置诱捕器(虫情测报始峰后开始),至10月上、中旬结束〔虫情测报年度尾峰后15 d(天)〕,有效捕杀观察期3~4个月;使用干式诱捕器,高度为1.0~1.2 m。2008年使用标准诱芯,每30 d(天)左右换芯1次;2009年起使用高效超长效诱芯,每45~60 d(天)换芯1次。
4 示范结果与分析
4.1 性诱技术诱蛾效果 经过两个点4 a(年)试验示范,性诱防治技术能诱捕到较多成虫,甜菜夜蛾的性诱剂每667 m2年诱捕量在1 600~3 140头,4 a(年)平均诱蛾量在2 200头左右;斜纹夜蛾的性诱剂每667 m2年诱捕量在12 000~20 000头,4 a (年)的平均诱蛾量在19 000头左右。
在上海地区2种夜蛾第3、4代的发生为害盛期在7月下旬至9月下旬,是全年发生最重的时期,共有7个旬期,为防止数据干扰,在发生盛期前1周,各处理(示范区、常规区、不防治区)全面用药1次,清除虫口基数,因有农药持效期影响,第一旬期的数据不采用,只计算8月上旬至9月下旬的控害效果,2010年爽快基地的性诱区、常规区和不防治区的旬期平均虫口数分别为每株1.39、1.75、4.39头,多利基地的旬期平均虫口数分别为每株1.15、1.73、4.34头。
以性诱为主的防治区与常规化学防治区的幼虫密度没有显著差异,而不防治区的幼虫密度高出防治区2倍多,呈极显著差异,说明对2种害虫采取防治手段可有效控制害虫的为害。
4.2 田间产量调查 以在9月底收获或10月初收获的甘蓝茬口为测产对象,3种处理各选五个点,每点采收50株,计算去外叶后的商品菜产量。
爽快基地的性诱区、常规区和不防治区每667 m2产量分别为 3 437、3 606、2 158 kg,多利基地每667 m2产量分别为 2 939、3 154、2 212 kg。2 个基地以性诱为主的防治区与常规化学防治区的测产结果相差不大,而与不防治区的产量呈极显著差异,说明性诱技术防治2种害虫是有效的,性诱区比不防治对照区可挽回产量为23.78%,常规化学防治区比不防治对照区可挽回产量为31.24%。
4.3 经济效益估算 2010年秋季,两个示范基地的甘蓝配送平均成交价为1.2元·kg-1,性诱技术防治区平均每667 m2毛收入为3 825.6元;普通菜农送交易市场的平均成交价为0.75元·kg-1,常规化学防治区平均每667 m2毛收入2 535元,不防治区平均每667 m2毛收入为1 638.75元。性诱技术防治区增收经济效益133.4%,常规化学防治区增收经济效益54.69%。
防治成本上差异(防治用工不计),性诱技术防治区只在2种夜蛾发生蛾峰后的5~7 d(天)用药1次,共用药2次,每667 m2成本为性诱剂2根12元(每根8元,控制面积1 000 m2折算成本)、诱捕器成本4元〔每只8元,控制面积1 000 m2、使用3 a (年)折算成本〕,每次用药费21元,合计防治费用平均每667 m2为58元;常规化学防治区平均每旬用药1次,共用药6次,平均每667 m2每次用药费17.8元,6次用药成本106.8元,比性诱的防治成本增加48.8元。
5 推广应用示范评价
经过4 a(年)的生产实践证明,性诱防治在害虫发生为害盛期能较好的诱杀(雄)成虫,可控制为害,是降本、增收、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的有效技术措施。
此外,性诱区还可将诱杀的成虫收集起来用作鸡、鸭的饲料等,不但可降低家禽养殖成本,还提高了家禽产品的品质,可增加附加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