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用型马铃薯新品种陇薯10号
2013-09-03文国宏王一航李高峰李建武
□ 文国宏 王一航 李高峰 李建武
陇薯10号结薯集中,单株结薯3~5个,薯形整齐美观,商品薯率一般90%以上,抗晚疫病。薯块休眠期长,耐运输,耐贮藏,适合菜用鲜食。
陇薯10号是1991年以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引进的资源材料固薯83-33-1为母本,以本所创新筛选的抗晚疫病资源材料119-8为父本组配杂交,经系统定向选择,至2011年育成精品菜用型马铃薯新品种(图1)。母本固薯83-33-1中晚熟,生育期110 d(天)左右,抗旱性强,商品薯率(单薯质量75 g以上)85%以上,淀粉含量18%~21%;薯块休眠期长,耐贮运。父本119-8中晚熟,生育期108 d(天)左右,商品薯率90%以上,抗晚疫病。陇薯10号2011年12月3日通过甘肃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2012年2月14日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图1 陇薯10号
1 产量表现及抗性
1998~2000年参加甘肃省马铃薯区域试验,参试品种10个,以渭薯1号及各点当地主栽品种(陇薯4号、88-14-3、武薯8号、陇薯3号、临薯13号和武芋1号)为对照。会川、宕昌、天水、静宁、岷县、定西、临夏、武威8点3 a(年)试验,陇薯10号平均每667 m2产量1 447.0 kg,比对照渭薯1号平均增产28.5%,比当地主栽品种平均增产22.5%。
2011年在渭源县会川镇、安定区青岚乡和临夏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天水4点进行生产试验,陇薯10号每667 m2最高产量达到2 456.9 kg,平均产量1 449.2 kg,比当地主栽品种平均增产2.0%。
1999~2010年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测试中心先后6次对薯块样品进行了品质分析,陇薯10号薯块平均含干物质22.16%,淀粉17.21%,粗蛋白2.39%,VC 215.7 mg·kg-1,还原糖 0.57%。薯块 VC含量不仅高,而且不同年份间和不同生态类型地区均表现稳定,符合鲜食品种对VC含量高的要求。
2011年7月31日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在渭源县会川镇自然感病条件下进行田间抗病性鉴定,陇薯10号在马铃薯膨大期卷叶病毒病病株率为1.5%,花叶病毒病病株率为25.0%,晚疫病(按5级标准划分)病级为2级;对照陇薯5号卷叶病毒病病株率为20.0%,花叶病毒病零星发生,晚疫病病级为3。综合评价,陇薯10号抗晚疫病,对卷叶病毒病具有较好的田间抗性。
2 品种特征特性
陇薯10号晚熟,生育期110 d(天)左右。植株半直立,主茎分枝2~3个,植株生长势强,无天然结实。叶片深绿色,表面有光泽,茸毛较少,叶缘平展,结薯集中,单株结薯3~5个,薯块椭圆形,整齐美观,商品薯率一般90%以上。薯皮光滑,黄皮黄肉,芽眼极浅,薯形评价好,食味优。薯块休眠期长,耐运输,耐贮藏,适合菜用鲜食。适宜甘肃省高寒阴湿、二阴地区及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适期播种 高寒阴湿、二阴地区以4月中旬播种为宜,半干旱地区4月上、中旬为宜,不宜迟播。每667 m2播种密度一般3 500~4 000株,旱薄地2 500~3 000株为宜。
3.2 田间管理 要重施底肥且氮、磷、钾配合,早追肥,切忌氮肥过量。早除草、早中耕培土,培土垄要高而陡。苗期至现蕾期注意防治早疫病,可采用脱毒无病种薯做种;播前深施有机肥,苗期加强水肥管理,培育壮苗;早疫病发病初期采用代森锰锌、百菌清等喷雾防治,每隔7~10 d(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防治期间应轮换、交替用药。
3.3 采收与留种 收获前7 d(天)割掉薯秧,运出田间,以便晒地和促使薯皮老化。收获时薯块要轻拿轻放,尽量避免碰撞,减少病菌侵染,提高贮藏效果。选用脱毒种薯,或建立种薯田,选优选健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