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中有壶 壶中有情

2013-08-29潘勇

江苏陶瓷 2013年3期
关键词:身筒石瓢制壶

潘勇

(宜兴 214221)

试问江南茶客,有谁不知阳羡。既为中国文士,无人不爱紫砂。紫砂艺壶历史悠久、艺人辈出、壶风千秋、品种万样,造型层出无穷。一把艺壶,能陶人性情、怡人心灵、给人启迪,李渔在《杂说》一文中就评说紫砂壶为:“壶之精者,莫过于阳羡,是人皆知矣。”现结合自身制壶的经验,谈谈全手工紫砂壶的制作。

1 全手工紫砂壶的优点

全手工紫砂壶,是指制作过程中基本上不借助模具制作的紫砂壶。因为只有全手工制作才能独一无二,同时也会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一般情况下,光的圆器是不需要借助模具的,花货、方器是否能全手工成型要看具体器型,而筋囊器大都需要依靠模具才能做到各部分一致。所以,并不是各种紫砂壶都是可以全手工完成的。

由于全手工紫砂壶颗粒大小不一,内壁松而外表紧,内壁疏而外表密,透气性好。所以,沏泡时茶汁容易从壁内渗透到全壶,若长期沏泡、把玩抚摸,那古雅的光泽如缎似玉,如肇庆的端砚、故宫的紫檀椅温润无比,让人一见而爱不释手。同时,正是由于全手工紫砂壶的透气性好,用于沏茶既不会夺其茶香又无熟汤气。

另外,每一把全手工紫砂壶都是紫砂艺人耗费心血所制,它是独一无二的,尽管制作的工艺是差不多的,但是就像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一把全手工紫砂壶都有它的独特之处。

2 全手工紫砂壶的制作

全手工紫砂壶成型工艺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陶瓷泥片拍打、镶接成型工艺,从泥料准备开始到打泥条、打泥片,到拍身筒、做壶盖,再到搓壶嘴、壶把、壶的等,最后将紫砂壶表面处理好。这期间,种种工序细碎繁琐、环环相扣,还要掌握泥性干湿程度,把握好收缩的比例,最终方能制出一把紫砂壶。要做好一把全手工紫砂壶除了以上必要的工序,还要具备以下几点,才能真正做出一把好的紫砂壶。

图1 石瓢壶

(1)心中有壶。紫砂茶壶造型多样,在制作过程中首要就是要心中有壶,就如北宋时候的著名画家文同,为了画好竹子,文同长年累月地对竹子作了细微的观察和研究,以至于他心中有竹,所以画竹子根本用不着画草图,作为全手工艺人要想制作一把好的紫砂壶亦须如此。例如“石瓢壶”(见图1),它是紫砂传统经典款式,型态雅致、舒展挺拔、端庄稳重、刚中有劲、敦实调和,曼生铭“不肥而坚,是以永年”。业内人士将顾景舟大师的两款“石瓢”称为“景舟款子冶石瓢”和“景舟石瓢”。两款“石瓢”壶,整体呈三角形、底置三足、其盖桥钮,但前者壶身是较为明确硬朗的三角形形体,底部和腹部线条比较平滑,壶口较小,比较秀气,亭亭玉立;后者线条比较饱满,底部和腹部是小弧面,连成较为圆滑的圆锥体,壶口较大,降低了总体重心,产生一种横向感觉。而且前者的把形是较为明确的三角形,非常有力度,且比较张扬;而后者的把形三角形比较弱化,相对粗大一点,但也不失力度。只有深谙此道的制壶人创作时“胸有成竹”,最终展现的将会是一把好壶。

(2)心中有工。制壶人在制壶的过程中要忙而不乱、环环相扣,就得熟悉每道工具的用途。这里仅以“壶嘴”为例。先要搓成一头细、一头粗的锥形泥棍,用专用通嘴尖刀从中捅出一头细、一头粗的壶嘴管道,嘴根部大于嘴口,内壁要光洁顺畅,以保证出水流畅,注水如圆柱而有力,平滑而不散落,即“七寸注水不泛花”;然后装“壶嘴”:轻拍线片,在上面画一条直线,在与壶身接头部位用三角尺画一条的虚线,用于装“壶嘴”;三是琢“壶嘴”:茶壶的嘴与身筒连接分为明接和暗接两种。明接的壶嘴和身筒有明确的交接界线,接线清楚、利落大方;暗接法是在壶嘴和身筒接好后,再在嘴的四周用少量泥料填补,使身筒和嘴浑然成一体;或延伸壶肩线使之与嘴连接起来,形成整体的造型。然而这一小小的茶壶嘴并不能一气呵成,中间又不知夹杂多少工序,因此对于制壶人来说,什么时候该做哪一工序必须烂熟于心,方能水到渠成。

(3)激情创壶。宋清海在《谈激情》一文中指出:“激情,是作家与生活相连的神经,它使作家始终保持生活的热情和敏感,“审美”与“审丑”意识达到“无为而为”的境界。激情,它使作家的思想呈现“膨化”与“辐射”态势,就如虚空包容着世界,思想之光投向最平凡的事物也会反映出其中的真理 “粒子”。激情赋于技巧以生命,使“纯艺术”从僵化的形式中挣脱出来,化为活生生的艺术女神,使技巧与形式超越了手段和方法,直接与生活和思想相融。制壶也是如此,受一种创作激情的驱使,废寝忘食、如痴如狂,必须一气呵成。

(4)壶中蕴情。每一把茶壶都是一本书,要做好一款经典茶壶就必须读懂其中的故事,了解其中的主人公,理解他的情感、人生态度。以“匏尊壶”(见图2)为例,一代大文豪苏东坡的黄州生活和“匏尊”的命运,何其相似?匏尊是匏瓜做的饮具,匏瓜俗称“瓢葫芦”,多不供食用,成熟后可做水瓢、饮具。匏瓜,古代用作男人无妻的象征。曹植《洛神赋》:“叹匏瓜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勤。”阮瑀《止欲赋》:“伤匏瓜之无偶,悲织女之独勤。”具有此意。匏瓜,瓜不供食仅于做水瓢,由此引喻人不受重用,不得出仕,或久任微职,不得升迁。而苏翁又岂止孤独无助、不受重用,还蒙冤入狱,险些送命。本该悲叹哀怨的命运,我们却从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读出另一种意蕴:“涤净烦嚣,淡泊明志,超世脱俗”的意境。因此制作此壶时,联想背后的故事,往往能使人平心静气,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现实中的一切。

图2 匏尊壶

猜你喜欢

身筒石瓢制壶
“菱花石瓢壶”的艺术魅力
坭兴陶手工拉坯制壶的基本技法应用与探讨
紫砂壶艺制作创新表述
“石瓢壶”探艺
浅谈制壶的创新与发展
紫砂泥料在制壶中的重要性
江苏盱眙泗州城遗址出土紫砂器
紫砂壶艺成型方法与表现形式研究
紫砂壶艺创作方法新探
漫谈“石瓢壶”的造型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