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如意吉祥壶”的文化韵味
2013-08-29邵小云
邵小云
(宜兴 214221)
饮茶离不开茶具,喜欢饮茶的中国人向来对茶具十分讲究。明代以前,茶盏、茶碗是茶具的主角,茶壶只是配角。唐人和宋人则是重茶色,常选用可将茶色显现出来的茶具,唐人最爱的茶具是越窑青瓷,而宋人崇尚黑色釉瓷。到了明代中晚期以后,人们饮茶注重茶的“香”和“味”了,这时候紫砂壶因具有保“香”和保“味”的功能而备受茶客们的青睐。由于历代文人的参与设计,紫砂壶从实用器皿上升为艺术品和吉祥物,且在造型和装饰上得以淋漓尽致的表现。宜兴的紫砂壶器至今仍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名家辈出,其缘由是当代民间艺人们的参与。陶艺师经过精心设计,使得一把小小的紫砂壶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原有艺术水平的基础上进行深度思考和独立创作的结果,创造出了深受广大收藏爱好者青睐的新型紫砂壶。如今的宜兴紫砂造型千姿百态,丰富的吉祥含义主要体现在造型中,比如蕴意事事如意的“如意壶”,譬喻步步高升的“竹节壶”,隐喻喜庆重重的“报春壶”等等,这些吉祥含义共同构成了紫砂文化的蔚为大观。
“如意壶”是一款传统且经典的紫砂壶型,这款“如意吉祥壶”(见图1)整体壶型沿用了传统的“如意壶”造型,并增添了点缀在壶把、壶嘴及壶钮上的如意星纹,如意星纹婉转而均匀,随着壶把、壶嘴及壶钮的走势,深浅有度,如意吉祥的含义使这款壶更具历史感和文化气息。“如意吉祥壶”选用了纯正的原矿清水泥制作,泥质细腻,色泽清雅和顺,朱红微嫣,略见绵密之感。此壶的壶身略矮,扁圆而不塌,壶口微向内缩,壶口与壶盖的配合圆整恰到好处;圆盖咬合紧致,盖面微微鼓起;壶钮别致精心,弯成桥形钮,其上如意星纹点点斑斑,玲珑如意,寓意吉祥;盖钮比例准确,稳坐中央,构成呼应之势,虚实得体;此壶的壶颈极短,壶嘴鼓起,一弯嘴短小精悍,耳形端把形状端和,与壶嘴形成一张一弛应和之势。“如意吉祥壶”造型与以往的“如意壶”颇有不同,壶底有突出的圆环围在壶身下方,工艺精良,像是一团祥云缠绵悱恻、飘飘欲飞,其中蕴涵的吉祥寓意更是耐人寻味。整体观之,“如意吉祥壶”简单而不失古意,灵妙天然、造型雅致、线条流畅、比例恰当,而壶器能够在泥色的衬托下呈悠然、典雅之美,淡泊宁和。
图1 如意吉祥壶
古人造物,刀斧神功,还要讲究它的文化韵味,这样才能成就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比如,在器物中雕饰“五福如意纹”、“如意金钱纹”、“富贵牡丹纹”、“吉祥蝙蝠纹”、“山水崖纹”等吉祥纹饰,这些纹饰在金灿绚烂的富贵风格中,既蕴含着古朴雅致之情趣,又将器物与如意的吉祥寓意结合,成就了极具中国特色吉祥文化的如意器物,不但使作品极富美感,增添了如意的韵味,更传递出富贵吉祥、福气安康、财运连绵、节节高升等美好祝福,巧妙地满足了人们的美好寄望。就像欣赏这把“如意吉祥壶”,要更多地注重欣赏其上如意星纹蕴涵的吉祥蕴意。“如意”原为一种象征祥瑞的器物,用于竹、骨、金、玉等器物的制作上,例如微曲的灵芝形头或卷状的云形如意设计就很有特色,既能供使用,又能供玩赏。采用卷状的如意星纹点缀在壶把、壶嘴及壶钮三个部位上玲珑别致,以此抒发自己的情感,寓情于形、寄情于景,传递美好的吉祥祝愿。
壶是一种文化,紫砂壶是壶文化的一个分支。紫砂壶的可爱之处就在于它既是工艺品,又可实用把玩,还可在静静地抚摩中与其对话,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迷上它。爱上喝茶的人,更希望有一把钟情的紫砂壶,有了名壶,慢慢地在赏玩中有了感慨、有了感悟,欣赏到了紫砂壶的好处,便觉得小小一把壶充满了智慧,于是学会了思考,也学会了沉默,学会用心体会真实而淡定的人生境界。就像这把“如意吉祥壶”,它既朴实典雅,又美观秀气,整个器型蕴含着行云流水的线条之美,呈现出一种柔而不弱的爽利感,给人以骨与肉的亭匀感以及心灵上的安宁。每当夜深人静时,望着“如意吉祥壶”时有穿越时空的遐想,也许几十年前、几百年前,在茶馆里、庭院前、书房中,古人们隔着长窗,望着翠竹,听着民乐,掀开壶盖,在续水时便有泉水叮咚之声;盖上壶盖,在倒茶时似有红颜知己之音。紫砂壶不断演绎着精神文化的故事,醒来,这把宁静的“如意吉祥壶”仍旧像老朋友一样默默地伴随着自己,历经久远岁月而不褪色,并且深藏着它满满的祝福,祝愿我们的人生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