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国人皮肤温度、血流灌注量及局部加热效应

2013-08-29宋丹丹李玉珍郭渝成刘秀华

微循环学杂志 2013年3期
关键词:前区皮温国人

宋丹丹 李玉珍 郭渝成 刘秀华

皮肤温度与微血管灌注、组织损伤及代谢密切相关,其在外周血管损伤性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具有其它检测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1~3]。血流灌注量是反映微血管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尤其是将皮温加热至44℃的局部血流灌注量改变程度,可反映组织微血管的储备能力和反应性,对临床相关疾病诊断、病情和疗效判断具有重要意义[1~6]。2007年,皮肤温度和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量测定被国际外周动脉疾病诊疗的多学会专家共识(TASCII)列为诊断和疗效判断的主要指标[7]。特别是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量测定采用了新的局部加热方法替代了之前的阻断血流后再通法反映微血管反应性,使其临床应用更为方便、患者依从性更好,因而在心脑与外周血管疾病、糖尿病、结缔组织病的病情分析、预后与疗效评估等方面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8]。但目前尚无正常国人不同性别、年龄、部位皮肤温度和血流灌注量的报道。本研究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测定仪测定健康成年人手部、面部、腰部和胫前区皮肤温度及加热前后微血管血流灌注量的变化,为该项检测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 09年12月~2012年7月在本院体检健康国人89例,被行手部检查者74例,年龄30~79岁,平均47.00±16.48岁,其中30~40岁20例(30~40岁组),41~50岁20例(41~50岁组),51~60岁20例(51~60岁组),≥61岁14例(≥61岁组),男29例(男性组),女45例(女性组)。面部、腰部和胫前区被检查者15例,年龄30~48岁,平均40.13±8.58岁,按性别分为男性组(n=7)和女性组(n=8)。

排除心脑血管疾病、肾病、肝病、糖尿病、外周血管疾病、躯体感觉障碍等疾病者及口服血管活性药物、口服中药制剂者;手癣、甲癣或其他皮肤病患者。

1.2 检测仪器和方法

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由瑞典Perimed有限公司生产(PeriFlux 5000),自配探头加热和自动温度显示。探头为PROBE 457,光源为2mW He-Ne 激光,波长780nm,皮肤表面探测范围约1mm2,测量深度0.5~1mm,时间常数选择0.2s。具体检测方法如下:(1)检查室保持安静,室内温度24~26℃,湿度40%~70%,避免空气流动;提前打开仪器稳定20min。(2)被检查者检查前安静休息30min;检查过程中保持安静状态。(3)用双面胶(PF105-3)将探头轻轻固定在被检者检查部位皮肤上(避开大血管),保持无压力接触,检测部位分别为双手无名指甲襞、两侧太阳穴左右位置、左右腰部正中和双侧胫前区,先测量安静状态下皮温及基础血流灌注量均值(单位为PU),然后加强探头使局部皮温升至44℃,持续10min,测量加热后血流灌注量均值,计算加热后比值(加热后血流灌注量/基础血流灌注量,用于评估皮肤微血管反应性)。由与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相连计算机的专用Perisoft软件分析处理测量数据并自动描绘血流灌注量(PU)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见图1。

1.3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有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多组间资料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齐用LSD,方差不齐用Dunnett T3,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健康国人手部皮温、血流灌注量和加热后比值

图1 加热前后皮肤血流灌注量变化曲线

2.1.1 不同性别组健康国人加热前后手部皮温和血流灌注量:男性组和女性组手部基础皮温、基础血流灌注量、加热后血流灌注量及加热后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2.1.2 不同年龄组健康国人加热前后手部皮温和血流灌注量:手部基础皮温及基础血流灌注量各年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30~40岁组及41~50岁组加热后血流灌注量及加热后比值均高于51~60岁组和≥61岁组(P均<0.05)。见表2。

2.2 不同性别健康国人面部、腰部和胫前区皮温、血流灌注量及加热后比值

不同性别组面部、腰部和胫前区皮温、基础血流灌注量、加热后血流灌注量及加热后比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3。

2.3 31~48岁年龄段健康国人不同部位基础皮温、基础血流灌注量及加热后比值

31 ~48岁健康国人手部与面部基础血流灌注量、加热后血流灌注量及加热后比值比较,以及腰部与胫前区基础血流灌注量、加热后血流灌注量及加热后比值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该年龄段人群手部和面部的基础血流灌注量和加热后血流灌注量高于腰部和胫前区(P<0.05);加热后比值低于腰部和胫前区(P<0.05)。见表4。

表1 不同性别健康国人加热前后的手部皮温和血流灌注量(±s)

表1 不同性别健康国人加热前后的手部皮温和血流灌注量(±s)

表2 各年龄组健康国人加热前后手部皮温和血流灌注量比较(±s)

表2 各年龄组健康国人加热前后手部皮温和血流灌注量比较(±s)

注:与51~60岁组和≥61岁组比较,1)P<0.05

表3 不同性别健康国人面部、腰部及胫前区加热前后皮温和血流灌注量比较(±s)

表3 不同性别健康国人面部、腰部及胫前区加热前后皮温和血流灌注量比较(±s)

表4 31~48岁健康国人加热前后手部、面部、腰部、胫前区皮温、血流灌注量及加热后比值(±s)

表4 31~48岁健康国人加热前后手部、面部、腰部、胫前区皮温、血流灌注量及加热后比值(±s)

注:与腰部和胫前区比较,1)P<0.05

3 讨论

血流灌注量是反映微血管功能的重要指标。目前多用激光多普勒仪检测组织内细动脉、毛细血管、细静脉和动静脉吻合支中红细胞的运动来反映血流灌注量[9]。正常静息状态下,微血管的血流呈动态变化,微血管扩张和收缩程度不同,所测得的血流量可能有较大差异。临床研究常用阻断血流、加热和改变体位等方法来分析微血管的功能状态,如将皮肤局部加热至42~44℃时能诱发皮肤血管达到最大舒张,皮肤血流储备量最大[10]。本文对手部、面部、腰部和胫前区皮肤局部加热到44℃,结果显示,健康国人不同性别之间手部、面部、腰部和胫前区皮肤温度、血流灌注量在加热前后均无明显差异,不同年龄组手部皮温、血流灌注量加热前后亦无明显差异;但随着年龄增加,加热后比值逐渐降低;同时,健康国人手部、面部、腰部和胫前区的皮肤温度无明显差异,但手部和面部加热后血流灌注量明显高于腰部和胫前区,而加热后比值明显低于腰部和胫前区。提示性别对皮温和血流灌注量无明显影响,年龄对组织血管的血流储备有明显影响,手部和面部血管的血流储备能力低于腰部和胫前区。对了解皮肤血管和血流对温度的敏感性及储备能力等生理反应以及临床分相关疾病和疗效判断具有积极意义。

皮肤温度和血流灌注量的检测易受外界环境和生理因素的影响[11]。因此,应控制好检查条件和减少影响因素。检查前,①检查室保持安静,室内温度为24~26℃,湿度为40%~70%,避免室内空气流动;②提前打开仪器,稳定20min;③被检查者安静休息30min;④检查过程中被检查者保持平静、检查部位稳定;⑤探头要避开大血管,保持无压力接触。固定有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检测和分析数据;从而获得科学、可靠、准确的数据。

1 Kay DB,Ray S,Haller NA,et al.Perfusion pressures and distal oxygenation in individuals with diabetes undergoing chronic hemodialysis[J].Foot Ankle Int,2011,32(7):700~703.

2 Kerstin Roback,An overview of temperature monitoring devices for early detection of diabetic foot disorders[J].Expert Rev Med,Devices,2010,7(5):711~718.

3 Kawanishi J,Ohta T,Ishibashi H,et al.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therapeutic effects in the critically ischemic limb using(99m)Tc-diethylene-triamine-pentaacetic acid human serum albumin[J].Surg Today,2009,39(1):14~20.

4 汪道新,朱志祥,许晓光.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兔后肢电损伤局部血流变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9):1701~1703.

5 刘秀华,郭渝成.微血管病学——转化医学的范例[J].微循环学杂志,2012,22(1):1~5.

6 Christopher T.Minson.Thermal provocation to evalute microvascular reactivity in human skin[J].J Appl Physiol,2010,109(4):1239~1246.

7 Norgren L,Hiatt WR,Domandy JA,et al.Inter-society consensu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TASC II)vase surgery[J].Int Angiol,2007,26(2):81~157.

8 Hales JR,Jessen C,Fawcett AA,et al.Skin AVA and capillary dilatation and constriction induced by local skin heating[J].Pflügers Arch,1985,404(3):203~207.

9 刘健.激光技术在微循环研究中的应用.见:刘文杰,田牛,赵国忠主编.微循环的基础与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306.

10 Johnson JM,Leary DS,Taylor WF,et al.The involvement of norepinephrine,neuropeptide Y,and nitric oxide in the cutaneous vasodilator response to local heating in humans[J].J Applphysiol,2008,105(1):233~240.

11 刘蜜,郭渝成,刘秀华.不同性别和年龄健康成人足趾皮肤温度和血流灌注量的测定分析[J].微循环学杂志,2012,22(4):39~41.

猜你喜欢

前区皮温国人
阳虚体质大肠息肉患者的红外皮温特征研究
游离背阔肌扩张皮瓣在膝前大面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皮温变化的研究
国人休闲支出:更多了
持续皮温监测对断指再植血管危象的预警
口腔健康,为何不被国人重视
被嫌弃的宋国人
赤卫军的铁拳
科学家揭示雌雄行为差异的神经机制
兴奋下丘脑腹外侧视前区对结节乳头体核c-Fos表达的影响及其受体途径